王菲
瘀血阻絡型胸痹心痛是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主要分型之一,此類型的心絞痛多表現為心前絞痛、固定不移、痛及臂內或肩背,發(fā)作前心神不寧,乏悶不適,常伴汗出氣短,唇色舌苔顏色深暗,脈搏細數而澀[1]。該癥狀發(fā)生多由寒邪入體、正氣虛虧、飲食不當等因素引起[2],病理機制主要為瘀血、氣滯、寒凝心脈、氣血阻滯?!端貑枴穂3]曰:“經脈流行……脈中而氣不通”“血之府也,澀則心痛”。血脈匯集于心,心氣推動血液運行,心氣不足導致推動無力,運行不暢,則導致脈絡晦澀,胸悶胸痛,若毒邪痹阻脈絡,瘀毒互結,則痹感加劇[4]。臨床上使用的西醫(yī)療法,常因該疾病病程較長,患者用藥依從性較差,療效達不到期望值[5]。本研究自擬血府逐瘀方針對瘀血阻絡型胸痹心痛患者通過活血化瘀法調節(jié)血管斑塊狀態(tài)、抑制血小板聚集,對瘀血阻絡型胸痹心痛患者效果良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采取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根據《衛(wèi)生統(tǒng)計學》完全隨機化設計兩樣本比較,計算出樣本量約為98例,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洛陽市中醫(yī)院收治的95例胸痹心痛(瘀血阻絡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湯藥組與常規(guī)組,湯藥組48例,常規(guī)組47例。常規(guī)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對癥治療,湯藥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給予自擬血府逐瘀方。湯藥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66~76歲,平均年齡(69.54±5.85)歲;學歷:小學19例,初中及高中20例,大學及以上9例;合并高血壓14例,糖尿病9例。常規(guī)組男24例,女23例;年齡65~74歲,平均年齡(70.68±7.11)歲;學歷:小學20例,初中及高中15例,大學及以上12例;合并高血壓13例,糖尿病11例。兩組患者性別(χ2=0.007,P=0.887)、年齡(t=0.959,P=0.340)、學歷(t=1.158,P=0.560)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納入標準:診斷符合中醫(yī)辨證相關標準[6],瘀血阻絡型胸痹主癥為上焦刺痛、位置固定、夜間加重;次癥為時有心神不定、失眠、肋下滿脹、胸悶氣短、汗出;舌脈為舌唇色暗,或見瘀痕,脈搏晦澀;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功能疾病患者;肝腎功能低下患者;有精神疾病、神經功能障礙病史。
1.2 方法 常規(guī)組依據參考指南[7]進行常規(guī)西醫(yī)對癥治療,包括患者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疾病相關知識指導,根據病情服用長效硝酸酯類如消心痛片,規(guī)格5 mg×100片,3次/d,1片/次;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規(guī)格100 mg×30片,1片/d。湯藥組在常規(guī)組的治療基礎上給予血府逐瘀方,該藥方由桃仁20 g,當歸、生地、牛膝、紅花各15 g,枳殼、赤芍、甘草10 g,桔梗、川芎8 g組成,1劑/d,共500 mL,分兩次各250 mL,朝九晚六以水煎服,兩組患者共治療1周。治療前后由同一主任醫(yī)師評估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后復查患者心電圖與心肌酶相關指標并與治療前對比。
1.3 療效標準 臨床療效標準參考相關指南[8],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70%以上,心絞痛、胸悶、氣短汗出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中醫(yī)證后積分降低30%~70%,心絞痛、胸悶、氣短汗出等癥狀有所減輕;無效: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不到30%或者升高,患者癥狀未得到減輕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改善情況。中醫(yī)證候積分參考相關標準[9],按已消失、輕微、一般、嚴重四個等級評分,“消失”記0分、“輕微”記1分、“一般”記2分、“嚴重”記3分,參與評估的體征為氣短汗出、心悸胸悶、心前疼痛、唇舌深暗、脈象晦澀。所有患者治療前后都應行靜息心電圖檢查,記錄相關波形。出現ST段改變、T波改變、ST-T波改變都歸為異常波,波形正常歸為正常波,有效:治療前后由異形波轉變?yōu)檎2?;無效:治療前后仍為異形波,甚至患者由正常波變?yōu)楫愋尾?。心電圖診斷標準參考相關指南[10],有效率=有效例數/總數×100%;所有患者開展治療前與結束治療期后均選擇空腹抽取靜脈血4.0 mL,統(tǒng)一通過3 000 r/min的轉速進行高速離心,結束后分離上層清液進行檢測。所有心肌酶譜檢測均使用成都普朗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的酶聯免疫檢測儀分析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脫氫酶(LDH)。并使用配套檢測試紙,參照試劑盒與儀器說明書嚴格實施各項操作。對于心肌酶譜正常范圍區(qū)間參考相關指南[11]。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SPSS 21.0軟件對已獲得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整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后湯藥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湯藥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 氣短汗出 心悸胸悶 心前疼痛 唇舌深暗 脈象晦澀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湯藥組 4.78±1.21 1.22±0.15 4.29±0.69 1.34±0.09 4.33±0.43 1.26±0.20 4.28±0.71 1.31±0.17 3.98±1.28 1.51±0.31常規(guī)組 4.68±1.07 2.66±0.37 4.05±0.64 3.11±0.16 4.37±0.46 3.14±0.24 4.19±0.68 2.98±0.13 4.01±1.24 3.02±0.14 t值 0.426 24.953 1.757 66.634 0.438 41.512 0.631 53.703 0.116 30.486 P值 0.671 <0.01 0.082 <0.01 0.662 <0.01 0.530 <0.01 0.908 <0.01
2.3兩組患者心電圖恢復有效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電圖波形異常波形人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湯藥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電圖恢復有效率比較(n)
2.4 兩組患者心肌酶譜變化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K、CK-MB、LDH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上述心肌酶譜相關值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心肌酶譜變化比較(±s) 單位:IU/L
表4 兩組患者心肌酶譜變化比較(±s) 單位:IU/L
組別 例數湯藥組 48常規(guī)組 48 t值 P值CK CK-MB LDH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152.24±56.67 151.95±45.37 21.28±4.45 20.14±4.32 534.56±110.67 534.27±112.54 152.65±54.33 152.41±46.74 20.98±4.85 20.22±4.56 533.85±111.12 533.47±110.11 0.036 0.049 1.314 0.088 0.031 0.035 0.971 0.961 0.754 0.930 0.975 0.972
中醫(yī)學上多根據患者的特征癥狀將心前區(qū)疼痛歸屬于“胸痹”“心痹”的范疇[12]。探究其病因,大多數認為該疾病主要機制為心脈痹阻,瘀血阻絡型胸痹則多因血瘀、寒凝、氣滯等因素引發(fā)[13]。本病多為本虛標實,病位于心,心主依氣血,氣血相互推動,氣通則血暢;氣滯則血瘀,痹阻脈絡,終至瘀血顯于唇舌,脈絡因血滯而晦澀[14]。本研究中血府逐瘀方重點在活血化瘀的基礎上,促使氣通血順以抑制胸痛。桃仁、紅花作為君藥,主活血通絡,桃仁通潤,紅花散瘀,生地與當歸互補陰陽,通瘀且不損陰血。結合桔梗、牛膝、甘草、枳殼作為臣藥,輔助調和君藥,以桔梗通肺氣,枳殼主升降、促血氣運行;以牛膝化瘀堵,甘草行調理,促血行通暢。綜合使用,祛瘀活血,行氣通絡。
通過宋金玉等學者[15]的相關研究發(fā)現,血府逐瘀湯可緩解心肌細胞缺氧癥狀,抑制心肌細胞凋亡,逆轉心室重構,針對心肌缺氧所導致的代償性損失有良好的療效,本研究結論與上述結論存在共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用藥后湯藥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主針對胸中血瘀,通則不痛,血管中的瘀血經過藥物作用擴散消失,瘀化而通氣,在臨床上表現為心絞痛減少甚至消失,氣短出汗現象明顯好轉,患者癥狀消失迅速故臨床有效率得到提高。治療后湯藥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中心悸胸悶、心前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主要為血府逐瘀方中主要成分紅花、桃仁、川芎等皆具通行氣血之功效,其中川芎的水提取物對冠脈有擴張作用,故對患者心前區(qū)疼痛有較明顯的緩解作用。本研究中心肌酶譜相關數據治療前后并未發(fā)生較大變化,考慮為本研究組內瘀血阻絡型胸痹心痛患者多數為穩(wěn)定性心絞痛,心肌酶譜變化不大,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相對穩(wěn)定并逐步好轉,治療期間未出現突發(fā)心梗等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故治療前后患者CK、CK-MB、LDH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自擬血府逐瘀方治療胸痹心痛(瘀血阻絡型)的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痛癥狀及血管內皮功能,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安全可行,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