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躍藝
摘 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和數學思維是當前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工作。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利用教材去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表達想法的機會。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效的溝通交流是建立在數學語言這個基礎之上的。對此,教師要加強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助力其數學思維的發(fā)展。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語言;數學思維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要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運用充滿邏輯性的數學語言進行討論和質疑。數學語言的本質特征就是利用數學概念以及推理判斷去進行表達的語言形式,它主要包括文字、符號、圖形等。教師要規(guī)范學生的數學語言,在使用時一定要準確嚴謹,使語言表達更加簡潔流暢。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方式,滿足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進而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一、采取看圖說話的教學形式
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利用好資源,來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小學課本中有很多配圖,這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教學資源,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向大家傳授數學知識概念,讓他們觀察分析圖片,說出自己的思路和觀點。以人教版小學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察教材中的配圖,了解所表達的基本含義,在分析完后,請幾名學生去復述圖片中的內容,找出關鍵信息,用簡潔的數學語言去表達圖中的數量關系。通過這種看圖講述數學信息的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二、加強學生規(guī)范用語的使用
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數學語言有總體認知,明白數學語言表達對于他們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為例,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了解常用土地面積的單位公頃,知道每1公頃=10000平方米,并學會基本的單位換算。請學生自己看教材中的例題,教師進行提問:“1公頃到底有多大?公頃和平方米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聯系?”讓他們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思考,引出本節(jié)課要講解的重點。在教學時教師發(fā)現有的學生在寫單位時使用的符號是km2,在書寫上缺少規(guī)范性,還有的學生將其寫成了m2和km的形式,當發(fā)現學生出現這些問題時,教師應及時為他們指出錯誤,并引導他們正確書寫單位,同時為大家進行示范,讓他們能夠掌握好平方千米單位符號的規(guī)范書寫形式。雖然這些與數學題目相比都是很小的細節(jié)問題,但是要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數學意識必須從這些細小的方面入手,這對于大家認知數學語言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讓他們在規(guī)范數學用語的過程中,增強數學學習的嚴謹性,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采取算理教學增強數學語言表達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算理教學形式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是十分顯著的,這會對他們的計算能力產生直接影響,讓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表達方式來表達算理,有利于提高數學語言能力。在表達算理的過程中,學生要做到表達的有理有據,符合數量之間的邏輯關系。在進行算理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大家將自主思考的過程進行表達,這樣不但能幫助他們鞏固已學過的知識點,還能有效提高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水平,從而促進數學思維的發(fā)展。然而,當前還有一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只是單純地利用例題去講解計算法則,讓學生機械化地反復練習,但是這種方式對于他們的數學思維發(fā)展和語言表達是沒有積極作用的。因此,教師需要注意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自己去描述算理,通過自己的分析,理清思路。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三位數乘兩位數”一課為例,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過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而三位數與兩位數的筆算和他們的筆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比較、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具體的計算步驟進行分析,然后讓其來描述算理過程,與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來強化他們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能否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不僅關系到他們的數學學習成果,還會對學習其他理科知識產生一定的影響,這與數學思維發(fā)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因此,數學老師要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數學語言能力的重要性,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開發(fā)他們的思維。
參考文獻:
[1]李星云.改革開放40年我國小學數學教材的建設[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12):21-26.
[2]程明喜.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9,28(4):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