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奕 戴贊媚 王佳炫 韓卓穎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吸引了大批農村青壯勞動力來到城市務工,導致大量兒童留守農村。由于農村的學校教育發(fā)展不完善,很多孩子的成長得不到較好引導,使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愈加尖銳與突出,因而研究他們的教育現狀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對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就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而言,本小組調查的這個鄉(xiāng)可以作為一個典型案例進行深入探究。該鄉(xiāng)當地沒有工業(yè)企業(yè),青壯年勞動力需外出務工以改善經濟狀況,兒童只能跟著家里的老人一起生活。由于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以及留守兒童的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關愛等,引發(fā)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不僅影響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同時也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考驗。本文結合該鄉(xiāng)的具體社會背景,通過小組成員深入當地進行訪談和實地考察,探究留守兒童教育研究的新方向,進一步豐富留守兒童教育研究的理論體系,并提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當地發(fā)展現狀及留守兒童教育現狀
(一)地理位置偏僻
該鄉(xiāng)地處山區(qū),平均海拔316米,下轄33個行政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qū)鄉(xiāng)。地理位置較為偏僻,離市中心較遠,很少有教師主動到此地任教。同時,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兒童外出求學,不利于他們接受更為良好的教育。
(二)交通不便
該鄉(xiāng)距離中心城區(qū)較遠,交通極為不便,周邊雖有主干公路貫穿,但進入鄉(xiāng)鎮(zhèn)的支干公路只有7米寬,是該地公路中等級最低的四級公路。據調查,當地只有兩條公交線路經過,但由于公交車體型龐大,而鄉(xiāng)內公路過于狹小,無法進入。交通的不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去鄉(xiāng)外學習的兒童的時間靈活度,增大了求學難度。
(三)經濟落后
當地并無工業(yè)企業(yè),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以外出打工為主??傮w而言,當地居民的經濟來源以“農林牧副漁”為主,其中,農業(yè)發(fā)展較好,工業(yè)基礎較為薄弱。調查小組實地考察時發(fā)現,一些家庭仍以廉價手工勞動為生,微薄的工資不足以支付學生較為昂貴的課外活動費用。由于當地的經濟落后,不僅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撐良好教育的發(fā)展,也難以吸引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以致留守兒童不能接受更為良好的教育。
(四)政府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較為重視
當地定期向政府匯報留守兒童受教育情況,鄉(xiāng)政府高度配合外來教育的入駐以及活動的開展,積極為留守兒童引入更多教育資源。2019年下半年,該鄉(xiāng)政府積極引進教育集團托管原先的學校。新學校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改善了當地的教育資源,原來當地的學校一年級新生不到10人,現在是2個班83人,這也表明了鄉(xiāng)政府對教育發(fā)展的重視。
(五)家庭教育缺失
目前當地的戶籍人口近2.2萬,常駐人口6000人左右,且常駐人口中大多數為兒童和老人。雖然留守兒童的基數較大,但是鄉(xiāng)內的教育基數并不大,當地只有2019年新建成的學校可以投入使用,很多孩子依然去鄰近的鎮(zhèn)上或是更遠的學校上課。此外,導致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進入瓶頸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不同的身份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影響不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會過于溺愛,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更是比較松懈,在樹立價值觀等方面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據了解,在假期,雖然每周有固定的志愿者團隊在鄉(xiāng)內開展為期一天的教育活動,但這對于充實孩子們的假期學習生活而言只是杯水車薪。調查小組發(fā)現,大多數留守兒童的知識水平與他們的實際年齡不符,思維普遍不夠活躍,且團隊協(xié)作能力較弱。因此,在教育的綜合素質方面,仍需較大提升。通過訪談得知,該地目前只有2至3個村有“圖書館”(書屋),里面放置一兩張書桌,每間藏書僅1000本左右。由于村內沒有網絡,不方便孩子們查詢資料,因此,留守兒童閱讀量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二、解決對策
針對該鄉(xiāng)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并將其作為模板,進一步改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一)政府層面
雖然本小組的調研對象處于農村,但當地政府設有公眾號,其中指出,政府著重于發(fā)展農村特色經濟。當地現僅有一所含幼兒園、小學、初中的綜合性學校,學生學習往往會受到居住偏僻、網絡資源匱乏以及當地經濟發(fā)展水平較差等因素的影響。據此,筆者發(fā)現,該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水平與農村教育水平存在不平衡性。政府雖然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但是僅單一地依靠這種發(fā)展方式很難快速改變現狀。
由此,政府可以作出改變:一要發(fā)展特色農村經濟,將大量資金投入鄉(xiāng)教育上;增設書屋,放置不同種類的書籍,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二要逐步健全農村寄宿制度,完善教育基礎設施,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舒適的成長學習環(huán)境。三要落實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障留守兒童的各項合法權益,打破二元制的城鄉(xiāng)戶籍壁壘,保障勞動力的合理穩(wěn)定流動;制定相關優(yōu)惠政策,鼓勵引導外出打工的農民融入城市,接收留守兒童在父母務工所在地入學。四要積極與留守兒童的家長溝通,確保孩子學習時間,做到學習與生活相對平衡。
(二)社會層面
政府或當地的學??梢酝ㄟ^公眾號等渠道,吸引社會志愿團隊或大學生返鄉(xiāng)開展相關的特色教學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素質教育,如提供在日常課堂中接觸較少的內容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等,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舒緩學生的精神壓力,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況。
(三)學校層面
學校是教師教書育人和學生習得知識的主要場所,可謂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校應該有效利用政府及社會的支持,吸引優(yōu)秀師資并改善教學環(huán)節(jié),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于教師而言,可以利用已創(chuàng)建的公眾號,增強孩子們與社會的聯(lián)系。于學校而言,為孩子們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強調知識對未來命運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農村留守兒童比同齡人更早成熟,心理更為敏感,因此學校應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課,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等方面的輔導。同時,學??梢约訌姽芾恚蚜羰貎和逃ぷ髯鳛閷m椆ぷ?,建立起留守兒童個人檔案,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實施專門的教育管理措施。
(四)家庭層面
對于外出務工的父母而言,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措施更好地陪伴孩子:首先,主動了解自己工作所在城市的相關政策,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把孩子帶到身邊上學,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與教育資源。在無法陪伴孩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電子通信設備等加強溝通。其次,家長除了單純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外,也應該多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同時,家長還可以通過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及心理情況。家長應該落實好孩子的安全問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與呵護。最后,父母應積極幫助老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引導孩子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
(五)留守兒童層面
隨著社會群體資助的增加,留守兒童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學習資源“走出去”,進而改變人生命運。孩子們之間也要學會分享知識,互相學習,增強同伴合作能力。同時,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有問題就說,有困難就舉手,要及時排解心理問題,與家人或老師積極溝通,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調查小組通過訪談及實地調查,了解當地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并分析了調查地留守兒童目前存在的教育問題及發(fā)展現狀,主要從政府、社會、學校、家庭以及留守兒童自身等幾個層面深刻剖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這些解決措施應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合理運用,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馬義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J].讀寫算,2015(14):136.
[2]盧術娟.留守兒童教育之我見[J].教師,2012(01):38-39.
[3]林曉.打通芳莊交通“咽喉”開啟鄉(xiāng)村振興之路[N].瑞安日報,2019-01-25(2).
[4]周繼龍.新時期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分析[J].學周刊,2021(07):189-190.
[5]王根旺.農村中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現狀、成因分析[J].新課程,2019(05):134.
[6]羅培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之我見[J].農村教育,2014(08):162.
[7]郭芳芳.村莊地理環(huán)境對鄉(xiāng)里制度的影響[J].福建質量管理,2020(17):222.
[8]杜美瓊.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窺視[J].教育現代化,2017(01):187.
【本文系2019年度紹興文理學院創(chuàng)新訓練類型項目“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紹興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