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海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的“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即歷史核心思維。它與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共同建構正確的歷史認識,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歷史核心思維的“時空觀念”,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培養(yǎng)?筆者以九年級《君主立憲制的英國》一課為例,在導學練課堂教學模式下,對初中生歷史“時空觀念”核心思維的培養(yǎng)進行探討。
一、培養(yǎng)學生時空定位思維
歷史是一門關于過去的學問,過去的人和事都存在一定的時間上和空間內。時空定位思維就是把過去的人和事鎖定在當時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去認識、考查、理解歷史。任何對歷史的認識都要將所認識的客觀歷史置于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進行,如同坐標上點的定位,有了點的定位,再有線的延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是由多個事件構成,要是把每個事件當作一個點,那就把這個點置于當時的時空中去分析認識。如關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問題:為何以1640年英國議會的重新召開為標志?原因: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以議會為平臺,抨擊國王專權,要求限制王權進行斗爭,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而不是以1642年內戰(zhàn)開始,內戰(zhàn)只是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動用武力“線”的延伸。這樣地引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這個“點”就定到位了,1640年便開啟了英國乃至世界資本主義時代的新征程。故學生具有時空定位思維,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會十分有幫助,對知識的積累和架構也是很有利的。
二、培養(yǎng)學生歷時性思維
時序性是歷史學最根本的特征,通過制作年表或時間軸為培養(yǎng)學生歷時性思維提供了前提,有助于學生在構建好歷史時間序列后,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解、分析和判斷。這正是初中歷史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時序與地域、原因與結果、動機與后果、延續(xù)與變遷、異同、聯系等概念,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解和判斷?!?/p>
如以上引導學生親自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程制作的時間軸或大事年表后,進一步要求學生厘清事件先后的因果聯系,再結合相關的史料圖片,選個學生代表,要求其根據自己制作的年表簡單口述革命的進程,凸顯故事性,激發(fā)興趣,輔之以鼓勵,最后強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先‘動嘴(1640)——再‘動手(1642)——建共和(1649)——現獨裁(1653)——出復辟(1660)——到政變(1688)——限王權(1689)——行立憲”。讓學生感受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長期性和曲折性。
三、培養(yǎng)學生共時性思維
共時性思維是指從時間的橫向性特點出發(fā)來解釋歷史。同一時間或同一時期的不同地點的歷史事件各有其時代特征,彼此或有一定關聯和影響,學生必須有共時性思維,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橫向聯系去分析,去對比,去解釋。學習歷史,得把同時代中國和世界聯系起來,正如在學習英國歷史時聯系中國歷史,不僅回顧中國歷史,了解世界歷史,更有甚者以更高的視角來審視、思考、解釋、感悟歷史。就拿始于17世紀40年代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筆者引導學生思考:此時的中國發(fā)生了什么歷史事件?呈現出兩個時間點:1644年和1689年。此時的中國明王朝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清軍大舉入關改朝換代,之后康熙為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而采取了多項鞏固措施,其中反侵略雅克薩之戰(zhàn)后,與俄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就在1689年。然而,在1644年的英國,內戰(zhàn)正酣,1689年英國頒布《權利法案》,限制王權,國王走向“統(tǒng)而不治”,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歸納“同一時期,英國在改制,中國在改朝”,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英國此時的先進性,也加深了學生對中西方文明的深刻認識和反思。由此可見,學習歷史,離不開共時性思維。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