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玉
【摘? ?要】培智學校接收的大部分是智障學生,與同齡學生相比,這類學生智力發(fā)育、操作能力發(fā)展等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開設勞動教育課程能夠幫助這類學生提高機體活力,使其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增強其社會適應力。對此,培智學校應加強教師教育思想的改革與更新;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向;設置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內容;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實施學科融合的勞動教育,由此提升這類學生的勞動技能,幫助其更好地融入社會。
【關鍵詞】培智學校;勞動教育;現狀;實踐
智障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通常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大腦損傷,從而導致智力不足。因此,其身心發(fā)育存在一定的障礙。在培智學校的教學中開設勞動教育課程能夠幫助這一類兒童更好地掌握適應社會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其機體活力,促使其逐步掌握相應的勞動技能,為未來真正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一、現今培智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技能教育課程的設置存在問題
培智學校對于開設勞動教育課程方面不夠重視。大部分培智學校并未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及特殊性設置課程。例如,過于看重文化知識的傳授,不注重勞動技能的訓練,無法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對于學生走上社會幫助不大。
(二)培智學校教師的勞動教育觀念不強
大部分培智學校教師的教育觀念薄弱,在開展勞動技能教育課程的過程中,教師把自己當作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導致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一些教師并未遵循實際的教學目標開展課堂活動,導致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大部分教師無法參照具體的班級情況設置個性化的教學任務,使教學目標的落實效果不理想,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三)學科教學未能滲透勞動教育
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過多地依賴課本內容,導致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呆板,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且教師習慣于應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學習熱情得不到激發(fā),特別是實踐操作內容偏少,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的能力。
(四)缺乏客觀、多元化的評價機制
教師在對培智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進行評價時,選擇的評價制度相對單一,強調以教師評價為主導,缺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考核。且教師習慣于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依據,學生的個性化優(yōu)勢得不到關注,存在嚴重的“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
二、智培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應用路徑解析
(一)加強教師教育思想的改革與更新
在傳統的勞動教育課堂上,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缺乏學習熱情。鑒于此,在實際課堂中,教師要改變師生固有的課堂地位,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另外,智障學生在各項活動中都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因此,他們在學習相關勞動技能時往往比較困難。對此,教師要避免出現操之過急的心理,還要引導學生及時表達自己的體會。
具體而言,其一,教師首先要做有心的選材者。在選擇課程資源時,要關注特殊學生的生活需求,讓本課程的學習成為特殊學生體驗生活、習得技能、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能力的過程。其二,教師要做用心的設計者。在做教學預案時,教師要結合培智學校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特殊需要制訂課程目標,對不同學生的技能學習做進一步的分層設計與實施。其三,教師要做精心的傳授者。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差異,靈活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和實踐,由此幫助學生在掌握基本勞動技能的同時,養(yǎng)成勞動素養(yǎng),增強勞動意識,學會溝通與合作,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態(tài)。
(二)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向
要彰顯出教學活動的預期效果,一定要提前設置清晰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說,在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前,教師要靈活設計一個教學方案,確保教學過程能夠有秩序、有目的地開展。因此,教師要全面掌握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明確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難點,按照培智學校學生的特殊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思維水平等,有效落實教學任務。此外,教師還要保障課堂內容具有較強的指向性,讓教學方案更有實踐性與科學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參與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
例如,在落實低年級勞動技能課程內容“整理小件衣物”這一項目時,針對一年級的學生可以設置疊毛巾的任務,讓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折疊方法;針對二年級的學生可以設置疊T恤的任務,讓學生進一步學會對稱的折疊方法;針對三年級的學生則可以設置折疊毛衣類衣物的任務,讓學生掌握折疊衣服的完整方法。對于不會或沒有獨立疊過衣物的學生,教師可采用任務分析法,對教學目標再做分解,直至符合學生的能力學習起點,并引導他們用語言或動作向老師求助,以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設置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內容
在創(chuàng)設相應的課堂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殊情況,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勞動教學課程。具體來說,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能力、自理能力、生活能力、服務能力等,確保學生能夠參與一些簡單的生產勞動,逐步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水平,為進一步開展社會交往活動做鋪墊。
勞動技能課程按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制的方式進行整體設計,以“個人生活”為基礎,向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區(qū)生活和社會生活不斷擴展延伸,分為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生產勞動等四類技能。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要圍繞四類核心技能展開,選取學生現實生活所需、對未來發(fā)展有益的資源進行加工與改造。如對于低年級學生,選擇自我服務勞動、簡單家務勞動和簡單公益勞動等;對于中年級學生,在關注其鞏固自我服務勞動技能的基礎上,提高其家務勞動和公益勞動的難度;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適度增加簡單生產勞動和職業(yè)準備的內容。以自我服務勞動技能“使用物品”為例,低年級學生可以選擇使用學習用品,中年級學生可以選擇使用并清理雨具,高年級學生則可以選擇搬運重物,如自己的課桌等。這些課程內容都具有現實意義且操作性強,學習過程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螺旋上升的規(guī)律,對于促進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形成和勞動能力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四)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
培智學校對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必須看作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評價可以發(fā)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改進指明方向;通過評價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發(fā)展。在評價內容時,要包括勞動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勞動技能的綜合應用,勞動態(tài)度與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等。教師要依據多元化評價理念,建立學生、教師、家長和其他有關人員參與評價的模式。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評價自己在勞動中的表現,促進自我認識和改進。其次,教師和其他有關人員要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與策略,以保證教學目標的達成。最后,家長要了解學生勞動技能的掌握情況,與學校形成合力,提升勞動技能的教育質量。評價方式應當靈活多樣,如采用作品展示、操作展示、成果展示等。教師可以設置成長記錄袋、作品評定表、日常觀察記錄、階段考核及期末技能比賽等方式進行全面評價,關注過程和結果,采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全面反映學生勞動技能學習的狀態(tài)和水平。
(五)實行多學科融合的勞動教育
在對智障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培智教育的內容與各個學科的課程內容進行全面融合,不僅要在語文、數學等科目上進行體現,在音樂、美術、科學等科目中也要給予體現。這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還能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要注重多學科滲透,加強勞動技能、生活適應、康復訓練等課程之間的橫向聯系和有機整合。同時要體現多渠道實施,將課堂學習與潛在課程相結合,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課外勞動、社會實踐等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強化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實現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
例如,學校的植趣園就是培智學生學習種植農作物,體驗勞動樂趣的綜合實踐場所,在這里就是多學科融合的基地。語文老師可以教學與農作物相關的古詩詞,將愛惜糧食的道德教育滲透其中;科學老師可以教學農作物的功用,讓學生認識農作物;數學老師可以教學農作物的數量及間隔距離、澆水數量等數學問題;美術老師可以進行專題繪畫教學……多學科教學可以給學生帶來多重認知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實際種植中掌握簡單的生產勞動技能,提升動作協調能力,感受勞動所帶來的成功體驗。
總而言之,在培智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勞動教育課程是一個必要教學內容。這對于培養(yǎng)智障學生的勞動習慣、勞動態(tài)度,增強其身心素質,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等都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對于勞動課程,教師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鼓勵智障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參與勞動學習,并逐步增強他們的主人公意識,讓他們在一個相對輕松、自由、和諧、積極的課堂氛圍中參與鍛煉,并對他們的勞動效果進行綜合、客觀評價。由此,整個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序對接,確保智障學生勞動技能的有效提升和勞動素養(yǎng)的逐步形成。
參考文獻:
[1]劉雅玲.信息技術在培智學校勞動技能課教學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20(50).
[2]張曉玉.培智學校開展職業(yè)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以青島市城陽區(qū)特殊教育中心為例[J].中華少年,2019(10).
[3]陳盟.關于培智學生開展職業(yè)教育及就業(yè)問題的探討[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3).
[4]顧靈妙.淺談培智學校職業(yè)勞動技能教育的實施[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0(12).
(福建省晉江市特殊教育學校? ?3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