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秀程
樹形思維屬于開放性思維中的一種,此種思維不言而喻,就是使思維按照一棵樹的形狀進行四處發(fā)散,從而增強思維的活躍程度。此種思維在寫作上運用甚廣,尤其是在拓展寫作思維和選擇素材上面效果十分明顯。借助信息技術能使樹形思維在構圖、運用方面更具體、更形象。下面就具體探究樹形思維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操作與意義。
一、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樹形思維
此種思維首先要有一個起點,并以此作為樹根,然后不斷擴展,生成樹干。比如,以“責任”為話題的作文構思,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視頻錄像,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不同職業(yè)的人們在各自崗位上的不同職責,以此讓學生認識不同身份、不同職業(yè)的人們,有著不同的責任。我們以“責任”為樹根,一級一級發(fā)散開去,最終形成一棵思維大樹。
二、多角度選擇素材
筆者通過多媒體將關于“責任”的素材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從中選取合適的材料,論證自己的觀點。選取素材時,也要用樹形思維。樹形思維導圖的作用是既可以將學生的寫作思路打開,也可以使作文結構有序、嚴謹、符合邏輯。利用導圖對問題發(fā)散思考,養(yǎng)成尋找更多答案的習慣。
例如,我們以“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職位都有自己的責任”為樹形思維的根部,由此展開。獲取素材的來源一個是書本,一個是網絡。課本中將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杜牧的《阿房宮賦》、蘇洵的《六國論》整合起來論述“責任與擔當”的話題。而我指導學生運用這四個素材來論證不同身份,不同職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
三、利用互聯網多角度搜集選材
利用互聯網信息豐富多樣的特點,讓學生搜集關于責任的句子和典型的事例,然后呈現在多媒體上,讓學生從中選擇合適的素材。由于網上資料特別多,在選擇時學生應該形成一定的思維邏輯,采用遞進式或者對比的方法去選擇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水,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边\用多媒體教學和情境教學,可突破時空的限制,把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進課堂,創(chuàng)設良好的習作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利用樹形結構可以讓學生拓寬思路,也可讓文章結構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