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營 于開蓮 賈甜甜
近年來,幼兒園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界研究的熱點。重溫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歷程,有助于我們在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地把握未來發(fā)展態(tài)勢。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筆者發(fā)現大多數研究采用文獻法,較少采用口述史的方法研究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歷程。口述史研究反映和體現著時代的特色和歷史親歷者的認知和視角,具有獨特的價值。本研究運用口述史研究法,采訪了北京市數位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親歷者。作為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有幸采訪到北京市芳莊第二幼兒園(以下簡稱“芳莊二幼”)的孔震英園長。作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應用示范基地,28年來芳莊二幼專注于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與嘗試,而孔震英園長作為領頭人和推進者,親歷了整個過程。筆者與孔震英園長就芳莊二幼信息化發(fā)展的歷史背景、發(fā)展現狀與未來展望進行了深入交流,以小見大,了解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歷程,并對其未來發(fā)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訪談
訪談者:孔園長您好,感謝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訪談。通過閱讀您的《“云”中漫步:我與學前教育信息化的那些事》,我們了解到,1993年芳莊二幼就開始了教育信息化探索之路,引進了12臺386型號的計算機并建立了計算機教室,供教師和幼兒學習使用。您能說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嗎?
孔園長:我1984年參加工作,那時候叫電化教育,它還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教育信息化。當時北京的大多數幼兒園基本上很少用到電教設備,現在我們人手一部電腦,在那個年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幼兒園沒有那么先進的設備。學前教育不是義務教育,我們沒有文件支持或要求幼兒園要做電化教育。1984年,鄧小平同志參觀上海市展覽館舉辦的十年科技成果展,說:“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庇捎趪覍用娴闹匾暎覀兿破鹆擞嬎銠C教育的一股熱潮。那時候我在原來的幼兒園——北京市豐臺區(qū)蒲黃榆第二幼兒園,就接觸過一段時間的電化教育,這也基于我們的老園長對于電化教育的重視,當時幼兒園就擁有投影儀。在組織開展集體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就有使用投影儀的習慣。1992年我來到芳莊二幼當了園長,90年代的芳莊小區(qū)是一個非?,F代化的小區(qū),我當時就想,一個現代化的小區(qū)就需要配備一個現代化的幼兒園,教育要現代化,那么我們的教育手段就要現代化,也是基于這個想法,我們走上了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道路。
訪談者:一路走來,您所在的幼兒園在推動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過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孔園長: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談談。
首先是在課題研究上,1992年,我們參與了北京市電教館的一個課題——“電化教育促進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的優(yōu)化”,這個課題被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領導小組批準為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八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這也標志著北京市開始有幼兒園正式參與電化教育的研究;1996年是“九五”的開篇之年,我們獨立承擔的第一個課題是“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運用電教手段促進幼兒想象思維的發(fā)展研究”;2001年進入“十五”階段,我們確立了“在幼兒園運用計算機技術提高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研究”和“在游戲中計算機活動指導策略的研究”兩項課題研究;“十一五”期間,我們確立了“計算機信息技術與區(qū)域游戲整合的研究”課題。
其次,我們樹立了正確的教育信息化理念,特別是對于如何看待計算機進入幼兒園、如何讓計算機進入幼兒的學習與生活之中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組織了多次教師及專家的研討,得出的結論是要把計算機當作孩子和老師學習的工具,用它來改變孩子和老師的學習方式,而不是為了學計算機而學。我們要跟中小學的信息化教育區(qū)分開來。幼兒園的信息化教育有其特殊性,中小學的那一套對幼兒園的兒童是不適宜的,這個理念在現在看來依然很準確,這也是我們園的信息化做得這么好、研究得這么深、走得這么遠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再次,有了正確理念的指引,我們開始投入硬件設施。核心設備還是計算機,像咱們剛剛也提到的386型號的計算機,那個時候一臺要1萬多塊錢,我們一下子購買了12臺。有了計算機,我們首先辦了兩期教師培訓班,教師先學計算機如何使用。那時候真得挺難的,因為屏幕上都是英文,我們根本不認識,只能死記硬背。之后,計算機進入班級,幼兒園教育跟中小學教育的其中一個區(qū)別就是前者更強調環(huán)境對于兒童的影響,因為兒童的學習是無處不在的,生活即教育。所以我們當時就把計算機打散,讓計算機進入班級,到后來,又進入區(qū)域,將計算機和區(qū)域游戲整合在一起,目的就是構建一個貼近兒童生活的信息化環(huán)境。除了構建信息化的環(huán)境,我們也研究了很多計算機安全操作的問題,比如說眼睛到屏幕的安全距離、屏幕亮度、使用時長等問題,并把它落實到我們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實踐中。
訪談者:在建設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那么多有建設性的工作,這其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孔園長:我們遇到的困難很多。
首先,幼兒園沒有可參考的權威性的信息化建設標準,如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技術設備的應用等方面的標準。中小學校園是有信息化建設標準的,比如教育部發(fā)布的《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guī)范(試行)》中就指出:“每個班級教室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滿足課堂多媒體教學需要。”當前,地方陸續(xù)出臺幼兒園信息化建設的文件標準,例如2011年江蘇省教育廳出臺了《江蘇省幼兒園教育技術裝備標準(試行)》,里面就包含幼兒園信息技術的裝備標準,對園所的硬件設施、教室的設施建設有一個可參考的標準要求,做到了信息化發(fā)展建設中有標可依。但是,我們當年沒有這樣的標準或規(guī)范去參照,都是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受到各種質疑,例如,有人覺得孩子那么小,他會用嗎?如果會用,萬一孩子上癮了怎么辦?甚至說計算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有輻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等等。但事實證明,不管怎么質疑,都抵擋不住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現在就處在信息化的環(huán)境之中,人手一部手機和電腦,大人都在用,也無法禁止孩子們用。信息化設備的危害不在于它本身,而更多地在于使用不當、使用不規(guī)范,我們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合理、規(guī)范、有效地使用信息化設備。
其次,進行信息化建設很耗錢。單從計算機的采購來說,CPU的型號就經歷了從386、486、586到奔騰等等,顯示器從單顯、彩顯到液晶?,F在計算機的使用也慢慢少了,我們更多地使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便攜設備。時代飛快向前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設備更新一日千里,盡管如此,我們幼兒園發(fā)展也要優(yōu)先保證信息化的投入。
再次,信息化在幼兒園應用的問題。我們知道,中小學教育信息化主要是運用于課堂教學,而我們幼兒園主要應用在游戲中,怎樣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幼兒的游戲之中,對于這個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換句話說,如何科學規(guī)范地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幼兒園教育之中,這確實還需要學前教育工作者沉下心來,真正地去研究信息技術設備、研究兒童、研究課程、研究教育方法,把它們有效地融合到一起。
訪談者:從“計算機輔助教學”到“計算機輔助學習”,再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通過這些詞匯的變化,您如何看待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變化?
孔園長:詞匯的變化意味著大眾對信息化認識的變化。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利用計算機解決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困難,更多的是被教師所用;“計算機輔助學習”,是利用計算機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這是被學生所用。這其實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幼兒為中心的轉變。
今天,我們總提的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離不開我們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支撐,我們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幼兒的各個活動與游戲中,融入到幼兒學習的環(huán)境之中。比如,構建信息化環(huán)境,原來我們打造的幼兒園環(huán)境是靜止不動的,美術工藝品就掛在墻上,現在將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我們強調構建一個動態(tài)的、有聲音、有動畫的環(huán)境,調動兒童各種感官的參與,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的。再比如,照相館區(qū)角活動,過去我們可能更多的是拿一個假相機模仿照相,現在我們提供iPad和手機讓孩子親身體驗照相的樂趣。我們組織過兒童影展,將兒童拍攝的照片辦成一個展覽。其實信息技術對于兒童來說既是玩具,也是探究學習的工具,在玩中學習。所以,詞匯的變化是教育理念的變化,理念的變化指導行為的變化,指導教育實踐的變化。
訪談者:最后,我想請教,您對幼兒園教育信息化未來的發(fā)展有哪些建議和展望?
孔園長:國家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尤其是對于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北京市教委為落實《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專家組,大部分都是高校的,只有兩個基層單位,其中就有我們幼兒園,我很榮幸成為專家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國家對于學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這是好事。關于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我覺得要注意避免兩個問題,一個是“認識不足”,就是一味反對在學前教育使用信息化設備設施,認為這個東西如洪水猛獸,談學前教育信息化色變,沒有看到它的優(yōu)勢所在,這是不可取的;另一個是“認識過?!保^分強調設施設備的先進,盲目投入信息化設施設備。我們也看到有的幼兒園,在硬件設施上投入相當大,但不強調真正地應用、融合,也就是強調我有,而不去研究怎么做,從而本末倒置。
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要更多地強調融合創(chuàng)新,即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怎么用、怎么真正地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兒童的身心和諧發(fā)展。同時,我覺得有必要建立一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建設標準,不論是設施設備的、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的標準,還是信息化應用上的標準,這對學前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對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建議
通過訪談孔震英園長,我們可以了解到芳莊二幼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歷程,涉及教師信息化觀念的轉變、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應用水平的優(yōu)化等。當然,我們也知道,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發(fā)展過程中也經歷了挫折與困難。梳理與分析遇到的困難,給予科學合理的建議,對于幼兒園教育信息化邁上更高臺階有重要作用。
(一)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使用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事物,它在幼兒園教育的使用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特別是會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幼兒園教育中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對于這個問題,孔園長認為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避免“認識不足”和“認識過?!?。“認識不足”即完全否定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使用,特別是否定信息技術對于幼兒發(fā)展的價值。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人工智能、5G、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lián)網等新技術不斷涌現,并迅速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任何人都無法脫離,幼兒早已成為“數字土著”的一代,所以我們要積極應對。關于“認識過剩”,指過分強調使用信息技術的價值,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的先進性,盲目地投入大量的信息技術設備,缺乏對信息技術適宜性的把握,造成資金與信息化資源的浪費,出現學前教育信息化虛假繁榮的景象。將信息技術用到教育中,歸根結底是為教育服務的,不管信息技術如何變化,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實踐中我們要摒棄“認識不足”和“認識過?!保私庖延邢嚓P研究,認真分析幼兒使用信息技術的利弊及導致利弊的原因和條件,努力揚其利而避其弊,才是一條可行之道。
(二)提升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2012年教育部發(fā)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指出:“要求幼兒園教師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庇變簣@教師作為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肩負著讓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的重任,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僅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信息技術在幼兒園能發(fā)揮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為提高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孔園長在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建設初期,對教師進行計算機技術培訓,讓幼兒園教師熟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深化對計算機的認識,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針對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應當把握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重難點,找出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亟需解決的問題,針對問題解決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除了針對一線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還應該提高園長的信息化領導能力。園長是幼兒園的第一責任人,園長的信息化領導能力直接關系到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程度,對推動園所的信息技術應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幼兒園園長的信息化領導能力培訓,特別是注重信息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培訓,打造一批既懂信息化管理又知曉信息化應用的園長隊伍,通過園長隊伍帶動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從而推動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
(三)健全學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與標準
學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與標準是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障。近年來,關于促進教育信息化文件的出臺都顯現出國家對學前教育信息化的關注與支持。如2012年教育部發(fā)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要求幼兒園教師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2012年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出基礎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國民信息素養(yǎng)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當然,除了國家層面上的重視,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也出臺了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相關文件,如2010年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信息化基地建設的通知》、2011年江蘇省教育廳印發(fā)了《江蘇省幼兒園信息技術裝備標準》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建設與發(fā)展。但可以看出,這些政策文件更多的是指向信息化設施建設方面,缺乏幼兒園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信息化教學應用等方面的文件標準,正如孔園長所說:“有必要建立一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建設標準,不論是設施設備的、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的標準,還是信息化應用上的標準,這對學前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币虼?,對于未來學前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國家應該進一步加大對學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扶持力度,相關部門需要制定專門的發(fā)展規(guī)劃,對幼兒園教師信息化素養(yǎng)、教學應用、家園共育、信息化管理、評價標準等制定明確的發(fā)展目標, 確定具體的發(fā)展任務, 奠定學前教育信息化科學健康發(fā)展的政策基礎,為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三十年來北京市幼兒園課程改革成效的口述史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7JYB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