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歷了多次改革,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模式,再到教材課文的選取,不斷向前發(fā)展。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如學生興趣較低、教學側(cè)重點有偏差等。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教育思想具有極大的教育價值,應融入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本文分析了陶行知思想的內(nèi)涵,探索了陶行知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方法,以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陶行知思想;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4-0060-02
引 言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從小學階段開始就融合了現(xiàn)代漢語知識、文學知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等內(nèi)容,具有教學范圍較廣、涉及內(nèi)容較多等特點。小學語文教師應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立足當?shù)氐奈幕A(chǔ),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應當真正落實到當前的教育工作中,在當代教育中繼續(xù)發(fā)光發(fā)亮[1]。
一、陶行知思想分析
“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碧招兄壬腥蠼逃枷?,首先是“生活即教育”,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教育最開始是伴隨著現(xiàn)實生活而產(chǎn)生的,是人類社會的重要交流活動。教育和生活緊密相連,學生也要在生活中接受終身教育[2]。其次是“社會即學?!苯逃砟睿@也是生活教育理論中的命題。教育既不能與社會脫節(jié),也不能將學校和社會隔離,學校要吸收社會的廣泛教育資源,擴展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環(huán)境等要素,和社會融會貫通,共同塑造人才,從而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最后是“教學做合一”,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是對教學行為的指導?!敖虒W做”是一件事情,不能拆分開,教師不僅應在教學平臺上做、實踐,還要在平臺上教學,讓學生在平臺上學習。教法植根于學法,學法借鑒做法,教師要讓教與學做融合起來,使之面面俱到。
二、“教學做合一”思想的滲透
“教學做合一”思想側(cè)重于實踐教學,一方面,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方法來改變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要結(jié)合“做”的方法。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的綜合性較強,“教學做”三者合一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一)閱讀教學中的滲透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語文教學更是如此。在小學課文閱讀中,學生要學會字、詞、句,豐富語言知識,了解語言規(guī)范,同時接受文學大家的先進思想,讓課文閱讀內(nèi)容指導生活實踐,促進知識輸出[3]。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中,很多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學習存在應付的現(xiàn)象。在這種教學困境下,教師可以運用“教學做合一”思想,增加學生的實踐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方法改變教學模式。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時,教師可以運用小組探究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人性格,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再布置小組任務,讓學生在實踐探索中學習。教師問:“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是否想起一句俗語?”學生很快回答:“條條大路通羅馬?!苯處熥穯枺骸皬V場這個詞在文中代表什么?主人公在通往廣場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又是怎樣克服的?”學生紛紛開始思考,積極探索問題答案,梳理出文章故事的情節(jié),把主人公遇到的困難找了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于那些比較靦腆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發(fā)言;對于平時比較調(diào)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當小組長,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在課文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收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相關(guān)事例,并在下一節(jié)課上講給其他同學聽。教師運用“教學做合一”思想,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在課文中尋找答案,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二)寫作教學中的滲透
閱讀是學生吸收知識的重要方式,寫作是學生輸出知識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寫作描寫人物、敘述事件,抒發(fā)個人情感,將生活中有趣的、傷心的、遺憾的經(jīng)歷傾注筆尖,以此來提高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塊,作文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4]。當前,很多小學生懼怕寫作,不知道從何下筆,寫出來的文章枯燥乏味,毫無感情。如果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他寫作出來的內(nèi)容就沒有真情實感,進而更加懼怕寫作,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結(jié)合“教學做合一”思想,增強對學生的訓練,讓學生去“做”、去感受、去體驗,讓語文寫作課變得豐滿、有趣。學生“肚子里有東西,腦子里有思想”,自然能夠筆下生花。小學語文寫作以記敘文、散文為主,觀察性文章和生活體驗性文章居多,僅有少部分的議論文。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拿“種田”舉例,在田里“做”,在田里“教”,同時也在田里“學”。寫作的道理和“種田”一樣,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進行戶外活動,然后讓學生寫一些關(guān)于活動的文章,描寫活動中發(fā)生的趣事,表達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在學習描寫性文章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動物園觀察動物,以了解動物習性,去博物館近距離接觸歷史文物,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增強學生的親身經(jīng)驗,讓學生有內(nèi)容可寫,在寫作中獲得成就感,促進其寫作水平的提高。
三、“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滲透
小學語文與實際生活的關(guān)聯(lián)十分緊密,小學語文知識源自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吧罴唇逃彼枷刖褪亲尳處煘榱松疃逃?,讓教育環(huán)境與實際生活有更多的融合之處[5]。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精神,并善于觀察生活細節(jié),讓學生在生活細節(jié)中獲得人生感悟。其次,將“生活即教育”思想引入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遵循“走進來”和“走出去”兩大原則,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活元素,讓教學環(huán)境走入實際生活。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很多教師容易忽視生活與教學內(nèi)容間的關(guān)系,導致學生雖然在課堂上學會了語文知識,但是在生活中難以融會貫通。這樣的教育是沒有意義的,把學生困在課本中,非但不能解惑,還會增加疑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同時也可以增加生活化的教學工具,拓展學生的生活化學習資源,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緊密結(jié)合起來。例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中,教師就可以播放一段《水滸傳》電視劇,讓學生了解《水滸傳》這部小說的歷史背景,讓學生把課文和歷史結(jié)合起來,從而更加直觀地了解課文內(nèi)容,熟悉人物形象。又如,小學一年級課文《菜園里》與生活結(jié)合緊密,教師就可以把蔬菜拿到課堂上,讓學生實際感受它們,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小學生年齡較小,再加上很多學生從小生活在城市里,對菜園不了解,不知道各種蔬菜都是如何生長出來的。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一些農(nóng)村小菜園的圖片和現(xiàn)代化的蔬菜大棚的圖片,讓學生對蔬菜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除在課文教學中運用生活化元素外,在語文基礎(chǔ)知識方面,教師也可以從現(xiàn)實生活中汲取素材。教師把生活搬到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真實性,讓課文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從而消除以往傳統(tǒng)語文教學只側(cè)重語言的弊端,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將教學引出課堂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背屨n堂中充滿生活氣息,利用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環(huán)境外,教師還應帶領(lǐng)學生走出課堂,走到生活中?!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教學理念非常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從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使用語文知識。一場演講、一段對白、幾句自我介紹……都是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和現(xiàn)實生活對話,接受更多的外界學習資源。例如,在教學課文《三亞落日》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夕陽的美景,感受落日紅彤彤的樣子,觀賞落日周圍的紅暈,或者讓學生回到家中用手機錄像,把自己觀察到的落日景象用圖片、視頻等記錄下來,從而使學生學會感受生活,體驗自然。學生了解了落日的美景,就可以更好地想象出課文中所描繪的內(nèi)容,從而更加興致勃勃地參與到課文學習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在教學《找春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野外踏青,感受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氣息,尋找春天里的樂趣,觀賞柳樹抽芽、桃花出苞、小草破土而出的景象,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這篇語言優(yōu)美、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教師把小學語文教學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能夠有效提高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和互動性,營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學生走出課堂,和自然對話,就課文內(nèi)容和他人進行交流,可以鍛煉傾聽、表達能力。這樣,語文學習也就不再禁錮于課本中,學生的心靈也得以自由放飛。
結(jié) 語
小學語文是綜合性較強的啟蒙學科,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夠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素養(yǎng),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正處于改革中,還存在許多教學問題,因此,教師要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深度理解生活教育的內(nèi)涵并在教學中踐行。
[參考文獻]
范利.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與反思[J].讀寫算,2020(29):149.
蔡凌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0(68):21-22.
查星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04):92.
任愛蓮.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9(05):5.
李紅梅.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7(02):28.
作者簡介:卜凡昌(1980.5—),男,江蘇豐縣人,本科學歷,連年被評為“縣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