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賀
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它聚焦的不是以“篇”為單位的文本,而是圍繞著文本“群”、文本“組”展開閱讀教學。它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文本資源,從而有效拓展其閱讀視野,提高其閱讀能力。當小古文“遇上”群文閱讀,多文本的整合將打破課內與課外、古與今的藩籬,對學生閱讀文言文數量少、內容窄的短板進行有效彌補;還能夯實學生的文言基礎、提升其對文言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接受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那么,如何對小古文進行有效整合,構建行之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范式呢?筆者擬對以上問題略陳管見。
一、“群文”之道的探索
小古文群文閱讀的首要任務就是“群文”的構建。所謂“群文”就是一組相互關聯(lián)的文本。既是“一組”,那么文本組織選擇就格外重要;既是“相互關聯(lián)”,則文本的整合搭建就更值得思考。
(一)“文”的組織
“文”是一系列小古文中的單個文本,是學習的基礎閱讀單元,直接關系著閱讀教學的效力與質量,需要教師有目的、有條件地對小古文進行組織和選擇。
1. 緊扣一個“童”字。小古文的“小”其實更體現在閱讀主體小——它是“兒童的”小古文。因此,教師應始終用兒童的思維與視角去審視眾多的文言作品,選擇那些適宜兒童閱讀感悟、適應兒童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文章;避免功利性、主觀性地將那些難度過大、篇幅過長、超出兒童認知的文本選入“群文”,這會極大地傷害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2. 彰顯一個“趣”字。文言文是古人的書面語言,它天然地在字詞句意上與白話文有著陌生性與差異性,從而造成學習上的乏味與艱深。為此,小古文“群文”的選擇要更側重于趣味性強的文本——鮮活的人物、幽默的故事、吸引人的情節(jié),以文本之“趣”喚醒學習的興趣。興趣作為一種強大的內驅力,將帶領學生沖破小古文的艱難枯燥,讓其喜歡上小古文。
3. 突出一個“思”字。小古文含義雋永,包含著前人的智慧與人文情思,傳承至今仍熠熠生輝。教師在組織文本時不但要關注小古文的語言美,更要關注其思想美;要讓那些散發(fā)著深邃思辨性、哲理性的文章成為小古文群文閱讀的“主力軍”,讓學生在博覽群“文”中不斷思考、反芻,使小古文的學習成為培育學生美好情操與品格的過程。
(二)“群”的整合
“群”需遵循一定的原則,即圍繞相同的“議題”。它體現在入選的小古文有可供師生討論、思考的話題,如小古文的主題、文體與形式等,據此可對小古文進行“群”的整合建構。
1. “主題”融通式。統(tǒng)編教材入選的小古文都有著鮮明的人文主題,我們可以據此選擇與之相同主題的小古文進行融會貫通而形成“群文”,使得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把握更加深刻與準確。如學習三年級上冊“美好品德”單元的《司馬光》時,可以將其與《曹沖稱象》和《灌水浮球》整合進行群文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古代兒童的聰慧與機智。
2. “文體”關聯(lián)式。統(tǒng)編教材的小古文體裁多樣,有神話、寓言或筆記小說等,教學中可根據小古文的體裁搜集相關聯(lián)的文本進行整合,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使其對同一文體形成更深刻的主觀感受。如教學四年級上冊《守株待兔》時,可將其與《濫竽充數》《掩耳盜鈴》等小古文進行整合,讓學生充分了解“小故事,大道理”的特點。
3. “單元”統(tǒng)整式。單元是統(tǒng)編教材的基本組成單位,每個單元都圍繞“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編排文本。根據教材的自然編排,對同一單元的不同文本進行統(tǒng)合整理,可構建不同題材、文體間的“群文”而進行教學。如教學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時,可與本單元的《西門豹治鄴》《故事兩則》整合進行,讓學生體會流傳千古的歷史故事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感受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
二、“閱讀”之法的追尋
小古文群文閱讀教學是由教師引導學生對一系列小古文進行閱讀、品味與反思,使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與技能的過程。進行小古文群文閱讀教學時,恰當的教學策略運用往往能“四兩撥千斤”,具體說來主要有對比求異、整體互構和教法遷移三種策略。
1. “對比求異”。對比就是把小古文“群”中的文本進行對照比較,讓學生的思維有所參照與依托,以發(fā)現其中的相似點,聚焦不同點、矛盾點,即“求異”?!爱悺笨梢允切」盼牡谋磉_方式、語言特色或文體特征等。周一貫說,做比較閱讀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思維活動呈現出一種動態(tài)持續(xù)而立體的狀態(tài),這正是“對比求異”的重要意義。如把四年級上冊《精衛(wèi)填海》、小古文《夸父逐日》及課文《女媧補天》整合進行閱讀,可讓學生在對比朗讀中發(fā)現神話故事的特點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點。然后,再次讓學生對比探究,感受古文與白話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特色與異同。通過對“群文”進行反復對比閱讀,學生能從“古與今”和“古文與白話文”等多維度自主建構“神話故事”的特點,感悟其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也在無形中完成了對本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
2. “整體互構”。群文閱讀可通過對不同選文的整體閱讀、理解與把握,讓學生對某一主題建立起更加立體而全面的認識,讓原本離散的、單點式的看法聚合為一種獨到而宏觀的認識。“整體互構”式的教學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與概括、反思與總結等一系列高階思維能力,這也是語文學習必備的核心素養(yǎng)。如對三篇寓言類的小古文《守株待兔》《濫竽充數》《掩耳盜鈴》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可讓學生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說說三篇分別講述了怎樣的故事,自己明白了什么,然后引導學生逐一研讀文本,整體感知三個寓言故事的寓意。學生運用整體性思維對這一組寓言小古文進行閱讀感悟,更能深刻感受到寓言的文體特征,體會小古文簡潔明快的文風,從而激發(fā)閱讀更多同類文章的興趣。
3. “教法遷移”。換句話說,“教法遷移”就是“一篇帶多篇”,即精讀一篇幫帶學習其他,注重的是方法的習得與遷移,能讓學生在多文本的氛圍內,閱讀一篇、習得要領,并當場遷移練習運用。如把四年級下冊《文言文二則》和《鑿壁借光》整合進行閱讀時,可先帶領學生共同研讀《囊螢夜讀》,總結文言文在朗讀方式、理解方式等的方法技巧,繼而當堂遷移,讓學生合作自主學習《鐵杵成針》《鑿壁借光》。通過“一帶多”“多帶一”式的群文閱讀,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學生接觸小古文少,“教法遷移”可讓學生對習得的文言知識與能力進行現場“展示”和“練手”,從而讓習得的小古文知識成為“帶得走”的素養(yǎng)。
總之,廣大教師應讓中華文化精髓的小古文借著群文閱讀的“風”,搭上群文閱讀的“車”,充分煥發(fā)青春生命;讓學生多讀、多學小古文,充分感受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讓小古文成為滋養(yǎng)學生文化涵養(yǎng)與精神品德的人文根系。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茅村鎮(zhèn)檀山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