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瑞梅
摘要:研究“1+X”模式的初衷是希望通過該教學模式的實施,解決因為教師閱讀教學形式單一,學生閱讀量少,面窄所造成的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緩慢,甚至達不到課標和教材要求的問題。所以從教材出發(fā),找準教材中國家對此年段學生閱讀能力的標準就至關重要。下面,筆者將從吃透教材目標訓練點、找準關聯(lián)選好文、對準目標定議題、恰當方法巧指導,淺析“1+X”閱讀教學模式的實踐操作策略
關鍵詞:“1+X”閱讀教學模式;實踐操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9-
一、吃透教材目標訓練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梳理課內閱讀訓練點進行體系。這樣在課堂教學設計之前,教師能做到心中有標,保證課堂教學高效實施,保證學生在課本教學中得法。
以下是“統(tǒng)編教材課內閱讀訓練點”樣表:
二、找準關聯(lián)選好文
“1+X”群文閱讀旨在研究課內閱讀訓練點“1”和課外“X”之間如何高效關聯(lián)、融通。那么在吃透教材目標訓練點的基礎上,如何尋找與之切合的“X”就成了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們認為可圍繞一個主題,精選一些相關聯(lián)的詩歌、繪本、整本書,引導學生閱讀。那么教師可以通過哪些維度選文呢?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可以根據以下角度完成選文:
(一)可以從人文主題進行選文。如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以“我上學了”為主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小學階段,根據這一主題我們就可以選擇繪本故事《大衛(wèi)上學去》《小魔怪要上學》《我準備好上小學一年級了》《不一樣的上學日》《魔法親親》《小兔子去上學》等繪本故事,讓孩子通過有趣的繪本閱讀愛上上學。
(二)可以從內容來進行選文。如都是寫狐貍這一內容的,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有課文《狐假虎威》《狐貍分奶酪》,就可以選擇和其內容一樣的狐貍的相關故事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對狐貍的認識更豐滿,如我們的課例《不同故事中的狐貍》。
(三)可以從閱讀訓練點進行選文。如一年級上冊八單元的語文要素中提出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尋找觀察的能力,就可以根據這一訓練點選取繪本《我的幸運一天》,培養(yǎng)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的能力和觀察書中細節(jié)的能力(詳見課例)。
三、對準目標定議題
議題是指一組文本中蘊含的具有開放性和可議性的話題,沒有議題統(tǒng)整課堂教學,“1+X”中的各篇文章就會變成一盤散沙,既沒辦法實現(xiàn)課內外融合、拓展,也沒辦法實現(xiàn)課內向課外遷移,這樣就難以發(fā)揮“1+X”閱讀真正的作用。所以,議題是實現(xiàn)“1+X”模式教學能量的媒介,是課內外銜接的橋梁。
那么如何確定議題呢?
我們大部分議題的內容來自教材的語文知識、技能、方法、文化中選取與教材目標訓練點相契合的一個角度、一個側面、一句名言或一個熱點來命名。
例如:整本書繪本閱讀課例《幸運的一天》,教師可抓住一年級目標訓練點中的關鍵能力點——觀察,作為本課的議題。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故事情節(jié)和主人公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細節(jié),讓學生習得有順序的觀察和抓住重要細節(jié)進行觀察兩種觀察方法,又在后文的閱讀過程中對以上兩種方法進行練習、鞏固。
四、恰當方法巧指導
在小學低年級的統(tǒng)編教材“1+X”閱讀教學中,內容上主要選擇詩歌、兒歌、童話、繪本等簡短的文章,用游戲、比賽、情境、表演、動手操作等方式舉一反三,變碎片化的學習為整體性、結構化的學習,讓低年級學生通過提取、歸納、比較等閱讀策略,通過真實的閱讀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多樣朗讀,尋找興趣生長點
多樣朗讀常常在低段群文閱讀教學,尤其是兒歌群文教學時中采用。通過拍手讀、帶動作讀、帶表情讀、表演讀等方式,感受兒歌的節(jié)奏和趣味;通過體會繞口令的韻律,掌握繞口令的氣息控制;通過體會兒童化的語言,感受童真童趣、詩意情境。
(二)比較閱讀,尋找表達生長點
比較閱讀讓學生從多篇相關聯(lián)的文章去體會,即使是寫相同的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文體,蘊含不同的情感,介紹不同的知識,從而讓學生體會語言表達的不同魅力,豐富認知。
(三)整合閱讀,尋找思維生長點
群文閱讀還可以將零碎的概念重新整合,使學生對某種概念、某種常識的認識更全面。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概念圈的閱讀策略,在多篇文章中不斷深化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從“大膽猜想”到“一讀,探究”,再到“二讀,類推”,最后到“三讀,深化”,層層推進,實現(xiàn)了對形聲字構字特點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查慧雯.淺析”1+X”模式在小學語文略讀教學中的運用[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000(002):P.13-13.
[2]丁娟.小學階段閱讀教學1+X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小學版),2019,000(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