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漫璐 溫宇紅 周曉東
(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學學院 廣東深圳 518000;2.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100084;3.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北京 100077)
高原訓練時,可利用高原缺氧和運動的雙重刺激,使運動員產(chǎn)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從而調(diào)動其機能潛力,使競技水平得以提高[1]?,F(xiàn)有的高原研究多以高原前1周作為對比指標,各周的對比較少。該研究對8名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高原訓練期間及高原后1周的機能指標(血乳酸、體重、運動量、快速恢復、比賽成績)進行測定與對比分析,旨在豐富我國游泳高原訓練的實驗依據(jù)。
以8名國家隊游泳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其中國際健將5名,健將3名(見表1)。
表1 受試者基本信息表
1.2.1 訓練安排
國家隊游泳運動員于云南曲靖進行為期4周的賽前高原訓練。每周訓練6天,周日休息,其中水上訓練10次、陸上訓練2次。
1.2.2 測試指標與方法
血乳酸測試儀為EKF DIAGNOSTIC,在強度訓練中、后采集指血,采血時間為強度訓練后3min。快速恢復測試儀為Firstbeat一代,測試于訓練后及睡前進行。體重于每天上午訓練前測試。
1.2.3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和Microsoft Excel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jié)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示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高原訓練中,教練員最關(guān)注的是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訓練量過大,會導致機體過度疲勞;訓練量過小,則不能充分給予機體刺激,導致運動成績無法提高[2]。此次高原訓練的運動量呈逐漸遞增趨勢,短距離尤為明顯(見圖1)。高原第1周運動量較小,前3天為適應期,訓練計劃以有氧、適應為主,后3天開始逐漸增量。高原第2周進入強度周,運動量持平于平原,長距離運動量在第3周達到峰值。高原第3周運動量持續(xù)增加,短距離運動量在第2周達到峰值,與第1周對比相差1158m,可見短距離增加幅度較大。高原后1周運動量比第4周減少1075m,表明進入調(diào)整周。在高原訓練4周中,長距離運動量跨度不大,維持在每次訓練5450~5856m,高原后1周比第4周運動量減少1425m,說明高原后1周運動量大幅度降低,進入調(diào)整狀態(tài)。隨著高原訓練周次遞增,長短距離運動量差距在逐漸減小,從高原第1周相差1512m減小到高原后1周僅相差500m。
圖1 不同周次、不同距離運動量變化圖
對于游泳項目而言,游速和發(fā)展乳酸耐受力是游泳運動員提高成績的關(guān)鍵,BLA直接關(guān)系到無氧閾的提高[3],在高原訓練中較為顯著。該研究中,BLA呈波浪變化(見圖2)。高原第1周由于運動量、強度較小,運動員乳酸指數(shù)反應最低。高原第2周開始加量加強度,運動員乳酸值對比第1周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高原第3周運動量與運動強度在第2周的基礎上稍有增加,但乳酸反應不大,表明機體已逐漸適應。高原第4周進入調(diào)整期,運動強度、量逐漸降低,但發(fā)現(xiàn)運動員乳酸值對比第1周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機體還處于疲勞狀態(tài)。高原后1周根據(jù)運動員身體情況進行了調(diào)整,逐漸減量、減強度,乳酸反映出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圖2 運動員BLA變化圖
高原訓練中,運動員體重下降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4]。因為在高原缺氧環(huán)境中,身體會自我保護,從而降低自身體重以適應高原的缺氧環(huán)境[5]。但體重的大幅度下降也會使機體能力下降(除自主性減輕體重外),所以高原訓練中,觀察體重的變化是極為重要的一項監(jiān)控措施。該研究中運動員均有多次高原訓練經(jīng)驗,體重控制較好(見表2),雖有小幅度下降,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這與注重監(jiān)控營養(yǎng)膳食,保障了每日的營養(yǎng)有關(guān),運動員不會因為體重的大幅度下降而導致運動能力降低。
表2 運動員體重(kg,n=8)
采用平躺的姿勢,保持自然呼吸,并在胸圍處佩戴測試儀器。測試的數(shù)值包括平均心率、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快速恢復指數(shù)-絕對值。其中,最重要的是快速恢復指數(shù)-絕對值,用于衡量運動員機能的恢復情況,絕對值越大,說明恢復情況越好。
由表3可知,運動員恢復能力對比高原第1周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身體機能恢復速度得到提高,這與機體逐漸適應高原環(huán)境、運動量有一定關(guān)系。此外,隨著無氧能力的提高,機體恢復能力得到提高。但第3周在訓練后與睡前的測試中,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原因是運動員自身運動等級較高,恢復能力較強,短時間內(nèi)大幅度提升存在一定難度。后期建議訓練后可結(jié)合物理治療進行恢復,并及時補充營養(yǎng)。
表3 快速恢復(n=8)
運動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比賽,在比賽中取得好的運動成績是證明訓練手段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6]。此次檢測高原訓練效果是根據(jù)運動員高原前參加的2018年4月13日—18日的冠軍賽成績,與高原訓練后參加的2018年6月22—25日的游泳錦標賽的成績進行對比。由于2次比賽時間間隔較短,而此次運動隊也只采用了高原訓練這一種訓練手段,所以通過2次比賽運動員主項成績的增幅,可較好地驗證此次高原訓練的有效性。
由表4可知,除5號運動員外,其余運動員主項成績均有小幅度提高。分析認為,參賽運動員主項比賽的距離較短,多為50m、100m。比賽距離越短,成績提升就越慢。另外,受試者均有多次高原訓練經(jīng)歷,機能對高原訓練有一定的適應,難以通過高原訓練大幅度提高成績。總體來看,此次高原訓練是成功的,特別是在時間短、任務緊的情況下,運動員也能夠提高主項的成績,說明此次高原訓練的效果較為顯著。
表4 比賽成績的增幅(n=8)
高原訓練有效提高了運動員血液運氧能力及合成代謝能力,促進了有氧能力的提高。初上高原與高原疲勞期應密切關(guān)注運動員免疫機能的變化,適當使用提升免疫水平的營養(yǎng)品,促進機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