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發(fā)展的現(xiàn)實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英語教育融合的方式使得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下實現(xiàn)思想升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課程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性課程體系,是當下中國高校英語課程改革的主流方向,大學英語課堂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英語教育;有機融合
【作者簡介】彭麗,湖南瀟湘技師學院,湖南九嶷職業(yè)技術學院。
引言
在全國高等學校課程改革的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高校課堂教育育人的作用,發(fā)揮教育課程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引領作用。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高校英語教材上的補充與比重提升,使得學生在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可以進行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文章將在實例的基礎上進行現(xiàn)實形勢的分析以及提出相關創(chuàng)新性建議。
當前國際經濟大發(fā)展的形勢下,傳統(tǒng)社會中的各種領域均出現(xiàn)了改革的浪潮。而在多個領域情況大不相同的形勢下,在文化領域出現(xiàn)的內容改革最值得關注與研究。高校在培養(yǎng)領域專業(yè)人員、創(chuàng)新領域技術的教育教學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大學課程繁多、涵蓋領域廣,但是英語課程的學習一直都是大學學習的重中之重。在這樣的課程課時的制定機制下,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語平時的課程學習中,就可以實現(xiàn)思想政治工作與英語教學緊密結合,完成思想引導任務。
一、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涵義的簡要闡釋與大學英語課程的特征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組織通過品質觀念、政治觀點、思想道德規(guī)范等意識與精神,對社會成員進行的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影響,并使之符合社會對于成員普遍性道德要求的實踐性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在現(xiàn)在社會主要指國家對受教育者進行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性教育,具體又分為理想、社會道德、規(guī)范紀律、國防軍事及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教育。在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吸收世界上各個文明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也同樣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之列。在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相較于基礎設施建設更為迫切,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關乎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對于一般社會群眾,政府及工作人員同樣十分注重對其的思想政治引領。比之紀律更加嚴明、法規(guī)更加完善的黨組織,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對象。黨代表了中國最先進的生產力,代表了文明的前進方向,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紀律性與規(guī)范性要求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現(xiàn)代社會變得尤為重要,關于思想政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大學英語課程在高校眾多學習課程中有著重要地位,推進高校英語課程的改革是當前符合新課標改革要求及國家素質教育呼吁的重大舉措。關于英語課程的相關改革為什么可以更好地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此來達到教育育人、思想引領的目的,原因在于大學英語課程本身所具備的教育特色。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特色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 課程教學的革新與實踐性研究的一體化。當前教育部領導對于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方向與改革實效高度重視,強調在修訂教學計劃、教育大綱與課程調研的重要前提之下 ,實現(xiàn)英語課程教學的革新與實踐性研究的一體化,以改革促創(chuàng)新、以實踐促理論,使學生練習目標制與任務化。大學改革更多地關注在講師的課堂知識傳授方面所具備的適度性與實用性能力,現(xiàn)代數(shù)字、多媒體設備對于教師課程教學的輔助作用及有效性能,以及通過多種課堂教學方式的更新去調動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單一的技能向綜合應用能力的轉化等方面。各種教育教學的課堂課下活動向實踐性的工作轉變,研究工作重心的更換與目標的明確也為課程改革選擇了方向,改革也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2. 課程專業(yè)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模塊化。課程知識與實踐實現(xiàn)有機結合,將每一個課程知識點融入相應的實訓模塊。而按照模板進行的組合,在聽、說、讀、寫等分解性練習也讓學生在不斷完成相應模塊任務的同時獲得成就感。進行階段性實訓的任務滿足,使得后續(xù)模塊的學習難度在主觀層面上被學生降低,對于下一階段成功的渴望使得學生更有興趣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與訓練。這和網絡游戲的做法不謀而合,都是在現(xiàn)階段滿足的同時實現(xiàn)對后續(xù)階段的推銷,以吸引更多的游戲玩家,過了一關產生過接下來一關的愿望。
3. 學生實踐綜合能力的延伸與拓展。大學課程在涵蓋領域上面非常廣,其肩負著為社會各個領域輸送專業(yè)性人才的任務,所以大學課程實訓所擴展到的領域也非常之廣。例如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中就非常注意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聽寫和口語化的英語學習在大學英語中占據了相當可觀的比重。相較于高中應試教育過分注重分數(shù)對于英語能力的判定,顯然大學的評定方法要更為準確合理,且更具有參考價值與研究價值。
二、 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英語課程學習融合的實例性研究
關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內容不僅僅是在英語課本教材上面有所反映,在日常的教學課堂中也是被反復提及的一個教學內容。在大學英語課本中,字里行間都能體現(xiàn)對學生的思想引領意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核心價值、環(huán)境保護觀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融合與貫徹。
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核心內容,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常懷一顆愛國心,不做踐踏民族尊嚴、敗壞民族名聲、損害國家利益的事。在全新版大學英語第二版綜合教程2第二單元中的“values,the life of the riches,and the Richest Man in America ,Down Home”,有關于什么才算是一個富有的人的問題解答。經過短文“A life full of riches”通篇對于卡爾·R·格林如何變得富有以及對于他來說什么才是這世間最珍貴的東西的描述,讓我們明白了富有對于不同的人往往有著不同的認知標準與個人定義。而在之后的一篇課文閱讀——“the richest man in America,down home”中,詳細介紹了關于美國最富有人的定義與大眾普遍的認知,從中可以看出民眾并不都是具有崇高情感的人。而對于愛國主義這一上升到國家層面認知水平的看待上,并沒有很多人達到。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提高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不能祈求短時間內形成一套屬于自我的完整體系,任何好的體系都需要一段時間的修煉才能形成。環(huán)境保護觀念是建設現(xiàn)代化國家,建立環(huán)境友好型和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個理念。環(huán)境保護觀念自古以來都是受到各個國家重視的,在大學英語的課程學習之中,對于環(huán)境保護的觀念宣揚也是較為突出的一部分。全新版大學英語第二版綜合教程2中的第八單元,就是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一個單元。這一單元的課文題目為“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A fable for tomorrow,and Excerpts from silent spring ”。為了更好地表達環(huán)境保護這一主題,蕾切爾·卡森撰寫的“A fable for tomorrow”中,通過對小鎮(zhèn)環(huán)境的變遷以及小鎮(zhèn)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等細節(jié)性的描述,讓讀者認識到環(huán)境的改變對人們生活的重大影響。正如課文之后所引用的名人名言所說“We won't have a society if we destroy the environment.(如果我們毀壞了環(huán)境,社會也就不復存在。) ?”以及“When man is happy ,he is in harmony with himself and his environment.(人類幸福之時,亦是人類自身和諧生活、且與環(huán)境和諧共處之時。)”在很久以前,學者們就已經認識到了環(huán)境保護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于是飽含社會責任感的人們就通過在權威期刊上發(fā)表文章,在活動中做公開演講等方式宣揚環(huán)境保護這一時代主題。而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也非常好地繼承了這一思想,在字里行間進行環(huán)保的意識宣傳與思想引領。
不僅在內容上面,大學英語課文增加了各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對于思想上的硬性要求在文字排版、形式設計方面也能找到蛛絲馬跡。就以“A life full of riches .”單元為例,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首先呈現(xiàn)在眼前的就是卡爾·R·格林的一生,以故事的形式讓我們知曉了富足對于一個一無所有的人代表了什么,而對貧窮的人來說富足又是什么樣子;在此之后設立單元分段與內容概括,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大意與所表達的主題,達到育人目的。這一設計體現(xiàn)資源整合思想,文字性的歸納與概括能夠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整體把握與記憶;再然后是關于主題宣揚的詩歌和名人名言,具備一定知名度的人所說的話給予學生更有力的說服,使得學生對主題的理解和認同更為深刻。這是名人效應帶來的直觀益處,在大學課本的運用很好地說明了當前改革的方向與效果;為數(shù)不多的作業(yè)比如翻譯題,在詞匯的限制和語法的使用里進行了更為全面的改革,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目標。主次之間的辯證對待與合理排版都是課程改革的現(xiàn)實效果。
三、 課程改革目標下思想政治教育與英語教育融合的創(chuàng)新性建議
作為高校課程教育中的關鍵,英語的學習不容忽視。人文教育學科要求具備鮮明的主題性與教育意義,價值追求是教育教學中亟需增加的內容。如何增強英語學科對高校學生的教育作用,下面有幾點建議:1.將“立德樹人、德智體美并重”列入主流教學觀念之中,課程體系建設本身就具備非常濃厚的人文價值理念,能更好地、更突出地反映德治在教育教學中擔任的作用。德治教學是高校英語課程的第一點,也是最核心的一點。課程都應以德智體美為核心教學理念,以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2.教學課程要緊扣教學目標展開。英語課本內容的編寫嚴格按照教育部所提倡的價值理念,編排設計也盡可能突出社會核心價值觀。開設的課程內容應涵蓋社會、文化、科技、文藝、經濟、政治等領域。學生能夠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到不止中國的風土人情與政治文化,還能對外國文明有一個宏觀粗略的了解,增長自己的見識、開闊視野,這也符合中國素質教育改革以及實踐能力提升的要求。
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黨和政府極力倡導的教育內容,相較于科學素質建設,思想上的正確才能保證未來發(fā)展道路的前進方向不發(fā)生偏轉。高校課程的多樣性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只有對高校的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領,中國才能抓住未來發(fā)展的鑰匙。
參考文獻:
[1]劉金鳳.淺談高職英語在線教學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J].英語廣場,2021(4):76-78.
[2]彭康洲,魏玉蘭.我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變邏輯和新路徑:基于大綱的審思[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3):54-57.
[3]梁笑梅.新時代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探索與研究[J].科技資訊,2021(2):217-219.
[4]韓婧.淺析如何將中職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學有機融合[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