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暉
摘 要:研究和解決物理學問題時,在舍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基礎上建立的概念模型就叫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不僅是教師在教學中傳播知識的媒介,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具有顯著作用,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合理利用物理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模型;教學實例
一、高中物理模型教學的重要作用
在進入高中后,物理學習的難度會有很顯著的提升,對于學生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學生獨自去克服是比較難的,教師應該盡力幫助學生攻克較難的知識點。物理模型就在這時派上了用場。物理模型是把物理課本上較為抽象或者是實踐性比較強的知識具象化,使其不再是一個課本上冰冷的定義,而是一個可以觸碰到的實物。物理模型可以把學生難以理解的定義表現(xiàn)出來,用現(xiàn)實中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定義的可信度,還可以讓學生更好理解,使學生了解定義的來龍去脈,更好地運用定義。同時,學生在思考物理模型所蘊含的知識和運用物理模型演示時,可以提高自身把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對物理的興趣。
二、運用物理模型提高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具體措施
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模型的構建是很關鍵的,物理模型構建得好,學生在運用物理模型進行演示時就更簡單、更方便,所以在運用物理模型進行教學時,要想提高教學質(zhì)量,構建精妙的物理模型是關鍵。下面,為構建好物理模型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抓住需要演示的定義的主要結(jié)構
構建模型是為了將課本上晦澀難懂的定義、文字變得生動形象,所以物理模型的構建不能脫離定義,不能與物理定義大相徑庭,所以在構建物理模型前要分析這個定義到底講了什么、主題是什么、需要驗證的是什么,抓住這幾點進行物理模型的構建。
(二)抓住所要探究的對象,抓住影響因素
在一些物理模型中,所要探究的不一定是某一物體的性質(zhì),還可能是影響這一物體狀態(tài)的一些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探究的重點就由這一物體轉(zhuǎn)化為影響這一物體狀態(tài)的因素。教師在構建模型時也應該盡量把事物簡化,讓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這樣便于學生記錄實驗結(jié)果,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應用這項物理定義。
三、高中運用物理模型教學的實例分析
教師在運用物理模型進行演示時,不能讓學生只看物理模型所帶來的實驗現(xiàn)象,更應該讓學生對物理模型進行更深一層的分析,揭示物理現(xiàn)象中所蘊含的道理。就物理模型的分析,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學會分析物理模型的本質(zhì)
在一些較為復雜的實驗中,因為器材較多,常常會使人搞混淆,所以了解實驗的本質(zhì)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初中時做的用伏安法測量電阻,實驗器材中滑動變阻器的變換常常會使學生迷惑,有部分學生不太能搞懂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用處。實驗的本質(zhì)無非就是定義,這個實驗的本質(zhì)就是歐姆定律,運用歐姆定律和已知的電壓與電流求出在電路中不斷變化的電阻。所以在做實驗之前要了解好定義,如果不理解的話可以在實驗中摸索。
(二)分析影響實驗對象的主要因素
在一些實驗中,雖然有控制變量,但各種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實驗中除了要盡可能地控制單一變量外,還應該會分析影響實驗結(jié)果的主要因素。例如在探究靜止在斜面上的物體所受到的力時,滑動摩擦力和在滑動摩擦力相對的方向上重力的分力是主要的,但是真的沒有受其他力的影響了嗎?其實是有的。但是相比于這兩個力,其他力影響大嗎?不大。所以在分析影響物體狀態(tài)的主要因素時,沒有辦法各方面兼顧,所以要找尋影響最大的因素,進行分析整理,得出最好結(jié)果。
(三)對已構建的物理模型進行反思提升
第一次制造的物理模型會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在做實驗運用物理模型時就會暴露出來。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必須得到重視和解決,如此才能在再次使用時使試驗結(jié)果更完美。因此,教師與學生要將已有的物理模型不斷進行改良,使其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四、總結(jié)
總而言之,物理建模是高中物理學習中的一種重要工具,這種工具對物理課堂教學和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該合理利用物理模型資源,努力讓學生在理解物理知識時更加容易,學生也應該學會運用物理模型,發(fā)揮物理模型的功能,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潛移默化地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物理思維,使物理模型的運用更加流暢,不斷減少瑕疵,減少器材對結(jié)果造成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葉金福.高中物理教學中建構物理模型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高考,2020(32).
[2]車博,何易.例談高中物理知識與情境化問題間的學習遷移[J].物理教學探討,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