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才發(fā)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歷史浪潮下,高中生物教學所存在的各種問題被逐漸暴露出來。面對此類問題,相關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從多方面著手,全方位融合新課程改革理念,尋找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為教育改革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問題;有效途徑
一、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教學現狀
1.生物學科受到忽視
在高考中,生物學科所占的分值比例并不高,和語、數、英三科相比顯然受重視程度較低,從而導致部分學校的師生存在認知層面的偏見。學生不會在生物學習上花費過多時間,反而更多地將自己的時間應用在數學題的研究以及英語單詞的背誦上,往往忽略了生物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存在意義,導致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及信心都將逐漸丟失,甚至還會衍生出厭學現象。
2.教學方法傳統(tǒng)陳舊
嶄新的教育理念對生物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生物教師要有意識地更新現有工作思維,從學生角度著手分析生物知識的難易度并針對性地予以簡化處理,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綜合成長需求。但從某種角度來講,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靈魂認識不夠深刻,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仍將“灌輸式”教學方法作為核心,即便教師所使用的教材足夠新穎,但授課模式卻仍存在相應的問題,將抽象化的生物概念作為核心,教學質量必然會越發(fā)降低,不利于學生的綜合成長與發(fā)展。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情境有故事情境、懸念情境、實驗情境等,此類問題情境的巧妙應用不僅可以豐富充實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還能促使學生形成對所學知識的深刻記憶與認識,這樣便能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意義非凡。
例如,在講解“細胞呼吸”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問題:(1)如果將水果儲存很長時間,會出現什么氣味?(2)釀酒時為什么要保證密封性?(3)在劇烈奔跑過后,腿部會產生什么感覺?此類問題均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學生通常具備相應的感性認識,但對其內在含義的理解卻不夠深刻,因而往往會表現出很強烈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要迅速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引導學生從淺到深,從現象看待問題的本質,幫助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形成更完整的知識體系。
2.課堂討論引導,倡導合作共贏
合作學習已被廣泛應用在現代化教學課堂中,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群體的關系將會更為和諧平衡,學生群體間也能共享思維、知識以及經驗,從而在整體角度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綜合成長需要。
例如,在講解“體液調節(jié)”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學生群體所擁有的感性認識,結合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從多個角度著手提出相關問題情境。
3.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
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在課堂中還是課堂下都會限制學生的學習范圍,教師無法針對所有學生開展面面俱到的教學活動。通過對微課教學的應用,教師能有效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漏洞,學生可以在微課學習的支撐下引導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這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成長奠定堅實的支撐作用。
例如,在講解“DNA的轉錄翻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微課作為載體,將DNA三維結構圖、轉錄過程以及翻譯過程制作成Flash三維動畫,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基因的表達過程。
4.師生角色互換,展現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高中生物教學通常以教師的“灌輸”教學為核心,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因而導致學生不愿意積極地提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受到嚴重遏制,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學會如何彎腰走入學生中,通過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來煥發(fā)高中生物課堂的生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質疑,提出學生所感興趣的問題。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tǒng)的、枯燥乏味的“灌輸式”教學逐漸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信息化技術等作為支撐的嶄新教育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傳授知識,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能力,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有效教學和教學質量的高低密切相關,而想要有效提升質量不是朝夕便可以的,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于冬梅.探究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