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高職院校開展《通信原理》課程時,信息化教學方法具有諸多優(yōu)勢。一方面,有利于搜集教學資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改革教學方法。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條件下,學生學習興趣也明顯提升。本文主要圍繞“信息化對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的意義”、“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信息化教學策略”這幾個方面展開論述,重點結合信息化條件,探究新的教學方法,推動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改革,建設更優(yōu)質(zhì)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 ? 高職院校? ? 通信原理? ? 信息化? ? 教學策略
引言:
學習《通信原理》相關知識時,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之所以感到晦澀難懂、沒有興趣,主要源于:“先修課程眾多”、“數(shù)學公式復雜”、“理論性比較強”。隨著信息化技術逐步深入,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開始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在“通信原理+信息化”模式下,學生從“晦澀難懂”中走出來,邁向“豁然開朗”,不僅取得學習層面的進步,還挖掘出《通信原理》課程的社會價值。正是基于這種社會價值,越來越多學生帶著濃厚的個人興趣,主動開啟《通信原理》方面的拓展性學習、拓展性研究。
一、信息化對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的意義
1.1有利于搜集教學資源
信息化對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的意義在于,實現(xiàn)資源上的延伸。具體來說,一方面,網(wǎng)絡教學資源。在信息化條件下,高職院校教師可以結合《通信原理》課程大綱,廣泛搜集網(wǎng)絡教學資源。這些網(wǎng)絡教學資源種類豐富,新穎、有趣,帶有很強的時代印記、生活氣息,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的理解障礙,引起學生共鳴;另一方面,多渠道教學資源。借助信息化工具,高職院校教師可以整合多渠道教學資源。比如說,將“線上通信原理素材”與“線下通信原理素材”結合起來,形成“《通信原理》教學資源庫”[1],讓廣大教師不必再因為“無資源”而苦惱。
1.2有利于改革教學方法
信息化的出現(xiàn),推動著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改革,尤其是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具體來說,第一,線上教學?;谛畔⒒瘲l件,高職院校教師可以開展《通信原理》課程線上教學。比如說,根據(jù)《通信原理》課程教學目標,設計“通信原理微課”、“通信原理多媒體課”、“通信原理直播課”等,讓教學工作靈活起來;第二,混合式教學。在信息化的連接下,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可以協(xié)調(diào)進行。比如說,開展“線上《通信原理》網(wǎng)課”之后,高職院校教師可以組織相對應的“線下《通信原理》答疑課”,重點解決學生心中的各種疑問,提高學生在線上課堂的學習成績。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混合式教學”[2],都是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內(nèi)部改革的一種表現(xiàn)。
1.3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興趣
引入信息化,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在《通信原理》方面的興趣愛好。具體來說,一方面,對內(nèi)容的興趣。信息化工具可以呈現(xiàn)動態(tài)素材,模擬通信原理真實場景,讓學生感到“驚喜”、“意外”。而且,在信息化的輔助下,學生還可以進行線上實驗,對《通信原理》相關內(nèi)容,進行歸納、總結。這樣的《通信原理》課程,讓學生滿懷期待;另一方面,對形式的興趣。借助各種便捷的信息化教學工具,學生可以自主搜集通信原理方面的知識、新聞、案例,開啟自主學習模式。這樣的學習模式,沒有太多限制,學生可以在一步步嘗試中[3],發(fā)掘知識原理,有利于學生展現(xiàn)個人才華。更重要的是,在嘗試過程中,學生個人能力也在進步。
二、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先修課程眾多
當前,在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中,涉及的先修課程比較多,這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具體來說,一方面,先修課程多。高職院校《通信原理》課程涉及的先修課程一般包括:“概率論”、“信號與系統(tǒng)”、“高等數(shù)學”等。由于學習時間有限,學生很難全面吸收這些先修課程。但先修課程知識體系與《通信原理》知識體系緊密關聯(lián),如果學生在先修課程中存在大量知識盲區(qū),很可能影響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另一方面,先修課程復雜。目前,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涉及的先修課程,不僅類型多,難度也比較大[4]。有些學生知識儲備不足、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比較慢,很難憑借自己的獨立鉆研,在短時間內(nèi)真正掌握這些先修課程的精髓。
2.2數(shù)學公式復雜
部分高職學生接觸《通信原理》相關數(shù)學公式時,總感覺很“復雜”。具體來說,這種“復雜性”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推理流程復雜。講解《通信原理》相關數(shù)學公式時,部分教師不懂得轉(zhuǎn)化,習慣采取“照本宣科”模式,使推理流程過于機械化、復雜化,大部分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礙。這一點,《通信原理》相關教師要積極改進;第二,推理流程抽象。推理《通信原理》相關數(shù)學公式時,部分高職院校教師不注重方式方法。比如說,當學生對數(shù)學公式表示不理解時,有些教師還是強行灌輸,不懂得“理論結合實踐”、“理論結合生活”,讓學生感到抽象、難懂。更重要的是,這種“抽象感”[5],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降低學生學習效率。
2.3理論性比較強
在實際情況中,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之所以對《通信原理》課程不理解,與“理論性”有一定關系。具體來說,一方面,缺乏案例分析。傳達《通信原理》相關專業(yè)知識時,部分高職教師的授課風格是“灌輸式”,很少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進行“案例分析”。基于這種授課風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陷入一種“模式化”,不夠靈活。而且,在灌輸式教學中,學生接收的主要是理論性觀點,實踐層面的體驗比較少;另一方面,缺乏實踐學習。開展《通信原理》相關教學工作時,部分高職院校教師側重理論知識,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缺乏深入研究[6]。在實踐學習不足的情況下,知識主要來源于課本,學生只能圍繞課本知識進行鉆研、探索。長此以往,即使學生可以取得不錯的理論成績,也難以獲得能力層面的進步,這會影響學生今后的《通信原理》相關學習。
三、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信息化教學策略
3.1通過精準微課? 加強先修課程學習
一方面,微課預習。為了加強相關課程方面的學習,高職院校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通信原理預習微課”,如:“通信原理預習-概率論微課”、“通信原理預習-信號與系統(tǒng)微課”、“通信原理預習-高等數(shù)學微課”等,以預習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習相關課程。而且,“通信原理預習微課”不占用學生課堂上的時間,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微課復習。關于先修課程方面的知識,如果不定期鞏固,學生很容易忘記。高職院校教師可以策劃“通信原理復習微課”,如:“通信原理復習-概率論微課”、“通信原理復習-信號與系統(tǒng)微課”、“通信原理復習-高等數(shù)學微課”等,通過復習的形式[7],帶領學生一遍遍鞏固先修課程相關知識。
3.2借助多媒體工具? 簡化數(shù)學公式推理流程
第一,多媒體展示。要想進一步簡化數(shù)學公式推理流程,高職院校教師不能僅僅采取“照本宣科”模式。比如說,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動態(tài)呈現(xiàn)數(shù)學公式推理流程,讓學生很直觀地感受推理過程。而且,在推理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文字、插圖、語音,讓推理過程更生動、更有趣。第二,多媒體操作。為了避免數(shù)學公式推理流程過于抽象,高職院校教師可以組織“通信原理數(shù)學公式-推理演示競賽”,讓學生在實踐中“化抽象為具象”,步驟為:(1)邀請學生上臺,通過多媒體工具,演示數(shù)學公式推理流程[8]。(2)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評選出“推理智多星”。
3.3利用線上互動? 增進學生對內(nèi)容的理解
一方面,線上討論。以藍墨云班課或qq群為平臺,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建立“通信原理討論群”,定期發(fā)起話題,如:“你知道哪些通信原理的應用案例”、“你認為通信原理相關知識中的重點是什么”、“說一說通信原理中的難點知識”……通過線上討論的模式,增進學生對《通信原理》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線上實操。聯(lián)合高職院校技術部門,相關教師可以搭建“通信原理線上實操平臺”,定期布置線上實操任務。在線上實操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交流觀點、相互學習。這不僅可以匯聚智慧,增進學生對《通信原理》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還可以鍛煉學生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營造的大環(huán)境下,關于高職院校《通信原理》課程改革,可以從這些方面去展開實踐:(1)通過精準微課,加強先修課程學習;(2)借助多媒體工具,簡化數(shù)學公式推理流程;(3)利用線上互動,增進學生對內(nèi)容的理解。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教師還要主動加強個人學習,積極參與校內(nèi)、校外各項“信息化教學培訓”,通過對信息化教學的深入研究,逐步建立信息化教學體系,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化教學風格,打造學生樂于參與的《通信原理》課程,進一步提升高職院?!锻ㄐ旁怼氛n程質(zhì)量。
參? 考? 文? 獻
[1] 王運武,王宇茹,李炎鑫,等. 疫情防控期間提升在線教育質(zhì)量的對策與建議[J]. 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20,34(2):119-124,128.
[2] 李勇軍 . 與線下教學“實質(zhì)等效”的高校在線教學模式[J]. 計算機教育, 2020(11):17-20.
[3] 姜麗莉 , 何彩霞 . 從技術角度深化對原電池的認識[J]. 教育與裝備研究,2017,(9):26-30.
[4] 趙學通 . 河南工學院:構建“三位一體”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著力培養(yǎng)高素質(zhì)應用型人才[J]. 河南教育(高教),2017.9:42-43.
[5] 李沖,邵會婷,方記文,趙忠 . 本科機電專業(yè)“課程思政”教育探索與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2019.1:46-47.
[6] 王井玲,趙巍,楊慧,馮玉爽,魏曉一 . 基于學習產(chǎn)出的智能制造“3+4”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與實踐《工程材料及成形技術基礎》課程建設[J]. 教育現(xiàn)代化,2020.7:22-24.
[7] 陳麗娜,楊琳,趙建民 .“通信原理”課程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8:105-107.
[8] 狄長艷,周慶國,李廉 . 新工科背景下對于計算思維的再認識[J]. 中國大學教學,2019.7:47-53.
高職院校《通信原理》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20014200049YJ19)
期俊玲(1977.01),女,漢族,云南紅河州彌勒,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移動通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