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廣惠
[摘要]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既是適應生存法則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通過搭建安全情境,喚醒安全教育意識;增進師生情感,滲透安全教育理念;依托學科知識,探究真實生活案例;培育實踐智慧,走出安全教育誤區(qū),讓學生樹立起生命至上的安全意識。
[關鍵詞] 生命至上;安全教育;實踐智慧
據(jù)資料顯示:我國城市每萬輛車死亡率為5.0~10.8人,車禍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皆居世界首位,而且主要的危害對象就是兒童、青少年。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青少年樹立生命至上的安全意識。
而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學校的安全教育僅局限于“管理”而不是“教育”,有的學校只為了活動而搞活動。這種非常態(tài)的、非系統(tǒng)的踐行方式使得學校安全教育呈現(xiàn)零散化、形式化、教條化等特點。所以,科學的安全教育原則亟待確立,以助推課程教學活動有序、有效開展。筆者有意識地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積極探索教學過程滲透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實現(xiàn)學科教學與安全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一、搭建安全情境,喚醒安全教育意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對于七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正處于發(fā)展階段,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引導,使其能夠模擬真實情景進行體驗,讓他們較直觀地感受到一些特殊活動的危害性以及對自身生命安全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讓學生深刻地意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激發(fā)潛在的情感態(tài)度。
在教學七年級下冊“法律為我們護航”這一框時,我們開展關于未成年防拐意識的訓練,組織學生模擬陌生人利用各種方法引誘未成年人的場景。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學生甲冒雨在公交站臺等車回家,老師扮演私家車主乙開車到站臺并看了看學生甲胸前的學生出入證。
司機乙:小朋友,快上車,我是你媽媽的同事,你媽媽今天下雨天加班不方便接你,讓我送你回家。
學生甲:我不認識你,你認識我嗎?
司機乙:你是張小雨??!快上車!
學生甲:……
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接觸陌生人過程中的反應,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來具體鮮活地傳授給他們一些防拐技能以便真正遇到危險時能夠自救。而除了運用模擬情景訓練以外,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關于安全教育的短視頻,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安全意識的重要性。
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景模擬,在加強學生對安全知識生動掌握的同時,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在這樣情景模擬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對不同情況給予適當提示,以確保學生在面對危險情況時能夠及時作出準確的應對行為,將安全知識靈活運用于日常生活中,規(guī)避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可能。
二、增進師生情感,滲透安全教育理念
安全教育的滲透要緊抓契機,豐富安全教育的形式。教師應努力將教材與生活相互貫通,對師生之間的感情互動加強重視,以便準確了解學生對安全教育的理解程度,如生活中經(jīng)常提到的溺水事件、墜樓事件、觸電事件及猥褻事件等。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他人,教師有義務承擔起保護他們安全的責任,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及時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動態(tài),并給予適當?shù)年P心和愛護。
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網(wǎng)上交友新時空”這一框時,教師跟孩子們以朋友聊天的方式互相交流網(wǎng)絡聊天、交友、打游戲等生活經(jīng)歷,大家一起品味微信、QQ、抖音、快手等網(wǎng)絡媒介給生活帶來的樂趣。教師適時介紹了幾個網(wǎng)絡詐騙和網(wǎng)絡色情的真實案例,讓孩子們意識到網(wǎng)絡也不是一片凈土,要樹立網(wǎng)絡安全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而通過嘮家常式的交流,學生潛移默化地認識到網(wǎng)絡的利與弊:網(wǎng)絡交往拓展了朋友圈,但虛擬世界的交往,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一定要有安全保護意識。例如,對陌生人的邀請不輕易接受,對個人的家庭住址、經(jīng)濟狀況、聯(lián)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梢哉f,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交流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構建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強化學生對安全知識掌握的重要方式。
三、依托學科知識,探究真實生活案例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學內容都具有實踐性。一方面,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剖析生活真實案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了解安全教育內容,掌握安全技能和方法,全面優(yōu)化學生安全意識。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廣闊的社會舞臺上積淀安全知識,形成自我的實踐智慧以解決實際問題。
七年級上冊“敬畏生命”一框,教師呈現(xiàn)了這樣一則案例:2008年5月中央民族大學宿舍發(fā)生火災,著火的宿舍樓內有3 000余人。所幸消防員及時趕到將學生緊急疏散,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而事故原因是學生使用充電器不規(guī)范。對這則安全案例,師生之間深入探討此次火災所帶來的啟示和教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大家認為應掌握火災疏散知識和求生技能,同時要安全用電,增強安全意識。
通過對生活案例的探究,學生能夠獲得更加真實的體驗,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切實掌握安全教育知識。
四、培育實踐智慧,走出安全教育誤區(qū)
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安全教育往往存在兩個誤區(qū):(1)重言傳,輕實踐。教師教學過程過多強調知識識記,輕視知識實踐運用,導致知識固化墨守成規(guī)。(2)重管束,輕疏導。教師教學中過多強調學生禁止性行為,而很少疏導學生可行性行為,行為刻板因噎廢食。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靈活應對各種安全危險情境,引導他們有針對性地解決現(xiàn)實安全問題。
在七年級下冊“走進法治天地”單元復習中,我們設計了“如何在危險中尋求幫助”這一主題,組織學生探討在危險中尋求幫助的辦法。比如,遭遇搶劫、同伴落水、火災、敲詐勒索等危險,很多學生認為可以打電話給120、119、110尋求幫助并告訴他們事故的基本情況和地點。教師順勢拋出問題:如果我們地處偏遠地區(qū)而救援人員大多位于城市中心,等這些救援隊伍到達后,很多事情早已無法挽回了,萬一遇到危險該如何尋求救援?學生陷入思考和激烈的小組討論、爭辯,最后大家達成共識:在特殊地區(qū)、特殊情況下有危險要立即報警往往無法實現(xiàn),我們應選擇到附近的醫(yī)院診所、派出所等尋求幫助,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脫險。
通過這一案例,教師針對特定情況適當提示學生,確保他們能夠及時、準確地應對。這樣也避免學生機械、刻板地運用安全知識,降低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概率。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安全教育是行為實施的重要前提,樹立生命至上理念、增強安全實踐智慧能為其他活動提供保障。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對教學平臺的有效使用,提升教學理念,傳遞綜合性的安全知識,切實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帆,楊雪芹.生命安全訴求下學校體育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發(fā)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報,2012,32(1):110-114.
[2]魯潔.一本用生命打開的教育學[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11-14.
[3]王嬋.班主任如何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J].貴州教育,2016(12):21-22.
[4]崔麗麗.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探究[J].教育管理,2015(8):23.
[5]唐宗隆.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