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華
【摘要】學好文言文是學好小學語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著重從抓好基礎知識,講求學習方法,重視朗讀訓練三個方面談談文言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關鍵詞】文言文;學習;基礎;方法
首先,傳統的教師講解(指逐詞、逐句的講解),學生參與學(邊聽邊記)達到對文言文的理解,然而在今天的文言文教學中,我們怎樣才能達到課堂寬松和諧而有效的教學呢?下面就《學弈》一文的教學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立足再次,著眼基礎
本課雖然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接觸文言文,但由于年代久遠,加上同一個意思與現代文在表達上很不一樣,這給學生的學習也帶來比較大的困難。于是我把達到最基本的要求以奠牢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并把下面三點定為本課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三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進一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這三點而言,難點在于譯解古文,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
期間安排了三大塊幾步驟。第一塊是看注釋解詞意,步驟是:一是弄清文中共有幾個注釋,二是注釋分別解釋了文中的哪個字、詞或短語,三是注釋中冒號后面的內容表示什么,四是背記注釋,五是組織“文釋”與“釋文”對讀游戲,以此內化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并從實踐中領悟看注釋解詞意的具體門道。第二塊是進行多義字詞選擇解釋條的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其中,我主要選擇了“之”和“也”這兩個文言文中最常見的多義字的擇義教學。其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它們的多個基本解釋,二是聯系文言文根據語境所在句中的意思。第三塊是對句的注釋理解。我從課后要求出發(fā),以其中的“使弈秋誨二人弈”和“思援弓繳而射之”為例,學習如何串詞成句,整體把握。
這樣設計,扎實到位,著眼基礎,突出重點,凸顯難點,既有教師的主導,又有學生的主動積極探索;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有技能的訓練,必將體現教學的有效性。
二、立足方法,著眼發(fā)展
文言文是對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是前人留下的寶貴的文學遺產。學習文言文對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念,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具有深遠意義。《學弈》一文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內容淺顯,價值極大。像這樣的文章,不光小學,到初中,乃至高中,學生還將接觸到許多。因此,本著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我把方法的傳授作為教學的核心。而文言文的學習,歸根結底是能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從中受到教育與熏陶。為此,根據兒童學習知識的認知過程,遵循教育心理規(guī)律,我把“譯”作為主線貫穿全課。
教學中我從教材與學生年齡特點出發(fā),確定三個步驟,由淺入深,由感知到理解:一是對照注釋解文意,二是根據語境選注釋,三是串詞成句譯成文。此外,我設計“示法”、“試法”、“用法”、“固法”、“化法”、“拓展”六法由理解到運用,由運用到內化,逐步升華,讓學生在完整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翻譯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為其今后持續(xù)奠牢基礎。
實踐證明串詞成句翻譯全文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中之難,為讓學生領悟掌握這一方法,在教學中我特地設計四環(huán)節(jié),一是圖說原文句子,二是提問說原文句子,三是意義引讀,四是配樂默背心記等四個鋪墊性的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意義引讀,通過教師的引讀性語言,提供了串聯文言詞句的語言,架設由文言文過渡到現代文的橋梁。
三、立足特征,著眼朗讀
“讀”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沒有讀就不成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打基礎,學方法,理所當然更離不開讀。近年來,我校在專家、領導的引領下,在積極開展“以讀導學”的專題研究之后,讀的訓練更引起了全體語文老師的關注與重視,由此,就這節(jié)課而言,不管是疏通課文,還是理解課文內容,也不管是奠牢基礎,還是學習方法,都著力突出讀,力圖以讀代講,以讀促學,以讀帶訓。從課的設計看,整堂課安排學生讀文十八遍,約占總課時間的一半以上。不僅如此,每次讀的目的明確,指向清楚,力求評價指導得當,讀的方式也較多。從類型上看,有疏通字詞的試讀,有領悟的內容、情感的品讀,有授法學法的導讀,還有激發(fā)興趣的賞讀;從讀的形式上看,除了人們常用的個別讀、齊讀外,還設計了有利于完成教學目標的多種形式的讀。略舉三例如下:
1.師生接讀。眾所周知,正確斷句有利于對文言文的理解,但對于粗學者來說是較困難的。對此,教師就難以通過講解來傳授。因此,我用“師生接讀”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實施中,我依據斷句的要求劃出斷句的結構停頓,讓學生順著教師的話,接讀劃紅線的句子。
2.圖文對讀。背誦課文往往缺乏方法指導,多數用的是機械重復的死記硬背。針對這一現狀,本課教學充分利用課文中插圖這一教學資源,設計圖文對讀,其意在于通過媒體演示文中插圖的各個部分,讓學生逐個背讀出文中對應的句子。
3.意義引讀。學習文言文不僅要解字解詞析句,還要串句成篇,這對小學生而言也是一個障礙,因此句與句之間合理銜接不容易。為解決這一問題,在設計教學時,我創(chuàng)造了意義引讀這一教學手段,其中教師的引讀語就是文言文句與句直接的連接語,或者過渡語。
整堂課,在設計上重視讀且讀的形式又多,相信一定能帶來興趣盎然、書聲瑯瑯、輕松愉快的良好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是文言文學習的開端,教師如果都能本著五點理念進行教學,我想,我們必將會在這塊處女地上種出最絢麗的花朵。
參考文獻:
[1]《語文教育報》淺談小學文言文教學李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