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安徽警官職業(yè)學(xué)院 基礎(chǔ)部,安徽 合肥 230031)
作為一種認知現(xiàn)象,“隱喻”是指借助人們熟悉的、常見的、形象的事物去幫助理解和體驗相對陌生的、罕見的、抽象的概念。自古以來,為了更好地闡述政治立場,推行政治理念,獲得民眾的理解與支持,政治家們常常通過使用隱喻的方式將政治話語和人們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聯(lián)系在一起,幫助受眾理解抽象復(fù)雜的政治概念[1],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喚醒受眾的內(nèi)心情感,從而實現(xiàn)特定的交際目的。當(dāng)今時代,作為各國塑造和展示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新年賀詞成為各國打造和傳播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當(dāng)代中國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新年賀詞,全面回顧了過去一年黨和國家、人民的成長軌跡,展望了新的一年的發(fā)展之路、發(fā)展機遇和未來挑戰(zhàn),凝聚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識[2]。在新年賀詞中,習(xí)近平主席基于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文化體驗運用了許多貼近民眾生活的中國特色隱喻,具有獨特的文體功能和語用功能[3],研究這一語篇類型中的隱喻翻譯策略有助于推動中國政治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0世紀80年代,萊考夫和約翰遜(Lakoff &Johnson)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隱喻這一理論,為隱喻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自此,從傳統(tǒng)的修辭學(xué)領(lǐng)域,到語言學(xué)、文學(xué)和外語教學(xué)等眾多學(xué)科均對隱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根據(jù)萊考夫的隱喻理論,隱喻意義主要是通過兩個語義場之間的語義映射來實現(xiàn)的,這一過程通常是由具體事物到抽象事物,熟悉范疇到陌生概念的映射[4]。通過映射,可以幫助人們的理解和認知。
同時,萊考夫和約翰遜將概念隱喻分為三類,分別是:結(jié)構(gòu)隱喻、方位隱喻和本體隱喻[5]。結(jié)構(gòu)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s)是指用一個人們已知的、清晰的概念去構(gòu)建另一個未知的、模糊的概念,常見的如戰(zhàn)爭隱喻、建筑隱喻、旅途隱喻等;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則是指借助空間、方位等概念構(gòu)建另外一種相對抽象的概念,如上下隱喻、高低隱喻等;本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s)也稱為實體隱喻,是指人們將抽象的、無形的思想、概念或經(jīng)驗視作具體的、有形的實體或物質(zhì)[6],使二者形成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關(guān)系,主要包括擬人隱喻、容器隱喻等。
在政治話語中,隱喻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隱喻,受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復(fù)雜的政治術(shù)語,也能夠淡化話語中的政治意識,拉近與受眾的距離?;陔[喻在政治話語中的獨特地位和巨大作用,筆者從認知視角出發(fā),以2014—2021年習(xí)近平主席發(fā)表新年賀詞的官方中英文文本為原始語料,對8篇新年賀詞中出現(xiàn)的概念隱喻進行分類,分析在當(dāng)前推進政治話語國際傳播能力和構(gòu)建中國話語權(quán)的大背景下,新年賀詞官方英譯文本中所采用的翻譯策略和影響翻譯策略選擇的因素。
筆者選取的語料為習(xí)近平主席 2014—2021 年發(fā)表新年賀詞及官方英文譯本,語料共8篇,中英文一共2萬余字。為了識別上述8篇新年賀詞中出現(xiàn)的隱喻式表達,筆者參照查特里斯·布萊克(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評隱喻分析方法(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7]以及MIP隱喻識別程序(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8],對所選取的語料全文進行人工識別并標注,從共計1.1萬余字的中文原文語料中提取了336處典型的隱喻式表達。經(jīng)過統(tǒng)計,在所提取的概念隱喻表達中,結(jié)構(gòu)隱喻運用的最多,出現(xiàn)238次;本體隱喻次之,出現(xiàn)74次;方位隱喻僅出現(xiàn)24次(見表1)。
表1 2014—2021年新年賀詞中的概念隱喻
同時,筆者依據(jù)隱喻的源域?qū)⑺崛〉母拍铍[喻表達進行分類,并歸納出8篇新年賀詞中運用較多的概念隱喻類別(見表2)。可以發(fā)現(xiàn),習(xí)近平主席發(fā)表的新年賀詞中使用的隱喻數(shù)目較多,涉及面較廣。
表2 2014—2021年新年賀詞中的主要概念隱喻類別
新年賀詞作為政治話語的一種形式,擔(dān)負著對外宣傳以及塑造國家形象的重任,其官方英譯文本中出現(xiàn)的隱喻翻譯策略對于翻譯研究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筆者基于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的隱喻翻譯策略[9]88-91,總結(jié)了8篇新年賀詞的英文譯文中6種典型的隱喻翻譯方法,并對其特征進行考量。
1.譯入相同喻體意象(直譯)
譯入相同喻體意象,指在譯文中保留與原文相同的概念隱喻喻體意象。人類擁有相同的生理機制和思維共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有著類似的交往經(jīng)驗和認知體驗[10]。這種相似的認知經(jīng)驗決定了同一個喻體意象在源語和目的語語域中可能蘊含相似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內(nèi)涵。在8篇新年賀詞的英譯本中,有多處使用了保留相同喻體意象的翻譯策略,既準確地傳達了政治立場和政治理念,又再現(xiàn)了語言和審美功能。例如:
(1)70多億人共同生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應(yīng)該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共同發(fā)展。(器物隱喻,2014年新年賀詞)
譯文:More than 7 billion people inhabit the planet Earth.We in the same boat should keep watch and help each other to achieve common development.[11]
(2)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旅途隱喻,2017年新年賀詞)
譯文:We will surely succeed in a Long March of our generation.[12]
例(1)中的“同舟共濟”在譯文中保留了“boat”這一意象。在英語中,本身就有“all in the same boat”這一俗語表達,即“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從字面上看,這一俗語表達了“既然大家都在一條船上,要是船出事,大家都會掉進水里”的意思。深層來看,也有“處境相同、面對同樣困難或危險的人,他們的命運也會相同”的含義,因此“in the same boat”這一意象與原文中“同舟共濟”所表達的意思不謀而合。例(2)中的“長征路”在譯文中也得以保留,原文中用“長征”映射“黨和國家的改革和發(fā)展”。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中國共產(chǎn)黨取得的偉大勝利,這在西方世界也有這一明確的認知,在此直譯為“Long March”能夠準確傳達原文表達的內(nèi)涵,即:我國在全面建設(sh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過程中迎難而上的“長征”精神和贏得勝利的堅定決心。
2.轉(zhuǎn)換喻體意象
轉(zhuǎn)換喻體意象是指將原文中的概念隱喻翻轉(zhuǎn)換為另一種概念隱喻。由于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相同的喻體意象在源語和目的語中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效果。因此,為了避免受眾出現(xiàn)理解困惑或差異,譯者需要根據(jù)目的語的語言特征和表達習(xí)慣,在翻譯過程中對源語中的喻體意象進行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或者使用目的語中具有相似意義或內(nèi)涵的喻體意象去替換原文中的喻體,使其既符合源語表達意義又能順應(yīng)目的語語境[13]。例如:
(3)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關(guān)頭勇者勝。(戰(zhàn)爭隱喻,2015年新年賀詞)
譯文:This is an unstoppable train. Only those who brave hardships would prevail.[14]
(4)變對抗為合作,化干戈為玉帛……(戰(zhàn)爭隱喻,2016年新年賀詞)
譯文:Let’s turn confrontation into cooperation, and turn swords into ploughshares...[15]
(5)我們向深度貧困堡壘發(fā)起總攻,啃下了最難啃的“硬骨頭”。 (人體隱喻,2021年新年賀詞)
譯文:We launched the final assault on the fortress of entrenched rural poverty, and cracked this “hardest nut”.[16]
“開弓沒有回頭箭”“化干戈為玉帛”“硬骨頭”等都是中文俗語,在英語中沒有相應(yīng)的表達。例(3)中用“unstoppable train”來代替“弓箭”的意象,同樣表達了“一旦認定方向,就絕不回頭”的決心。例(4)中“干戈”“玉帛”分別代表“戰(zhàn)爭時的武器”和“玉器、絲綢等友好的禮物”,在英語中并無相同意象,譯文用“swords”和“ploughshares”代替。譯文“turn swords into ploughshares”源自《圣經(jīng)·以賽亞書》第2章第4節(jié)“They shall beat their swords into plowshares, and their spears into pruning hooks”(plowshares 有時又作 ploughshares),表示“將刀打成犁頭,把長矛制成鐮刀”,即“停止戰(zhàn)爭”的意思,內(nèi)涵與原文相同,更便于目的語讀者理解。例(5)中的“硬骨頭”比喻“棘手的事情、困難”,譯文中用“hardest nut”代替原文意象既表達了困難的棘手程度,也更符合目的語表達習(xí)慣。
3.譯入明喻
明喻是指通過“如”“像”等比喻詞將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兩種不同的事物連接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譯入明喻則是指在翻譯時添加比喻詞,使原文中的概念隱喻以明喻的形式呈現(xiàn)。
(6) 人民子弟兵永遠是保衛(wèi)祖國的鋼鐵長城……(建筑隱喻,2020年新年賀詞)
譯文:The people’s army will always serve as a great wall of steel that guards our motherland...[17]
(7)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河流隱喻,2020年新年賀詞)
譯文:Human history, like a river, runs forever...[17]
上述2個例句的中文原文均未出現(xiàn)“如”或“像”等比喻詞,而譯文中卻明確使用了“as”或“l(fā)ike”等明喻表達方式。例(6)將“人民子弟兵”比作“鋼鐵長城”,是以建筑隱喻的方式映射人民子弟兵和鋼鐵長城一樣具有保家衛(wèi)國的功能。在譯文中,譯者運用了“serve as”的表達方式代替了簡單的be動詞“is”,“serve”本身即具有“為……服務(wù),對……有用”的意思。因此,“serve as”不僅可以彰顯人民子弟兵保家衛(wèi)國、為人民服務(wù)的精神,其固定搭配的表達方式也決定了需要以明喻的方式呈現(xiàn)喻體意象[18]。此外,中文注重意合的語言特征使得表達中常常出現(xiàn)缺少語義連接、僅以名詞排列形式的語言現(xiàn)象,比如例(7)中“歷史長河”。而英語注重形合,邏輯清晰,其語言表達形式和語法結(jié)構(gòu)要求明確反映出名詞之間的關(guān)系,因此,翻譯時需要使用喻詞“l(fā)ike”明確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
4.意譯
由于文化的獨特性,一些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喻體意象無法在英語語境中找到對應(yīng)或相似的意象,為了便于目的語受眾理解,則需要通過意譯來實現(xiàn)隱喻的翻譯轉(zhuǎn)換。例如:
(8)我們呼喚和平,我真誠希望,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努力,讓所有的人民免于饑寒的煎熬……(食物隱喻,2015年新年賀詞)
譯文: We call for peace and we sincerely hope that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can work together to ensure that all people be free from the torture of hunger and cold...[14]
(9)新年之際,祝鄉(xiāng)親們的生活蒸蒸日上,越過越紅火。(方位隱喻,2019年新年賀詞)
譯文:I would like to wish all of them and their fellow villagers a prosperous and thriving New Year.[19]
例(8)中的“煎熬”亦作“煎敖”。 出自《戰(zhàn)國策·魏策二》:“ 齊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調(diào)五味而進之?!币庵概胫?,現(xiàn)比喻焦慮受折磨;例(9)中的“蒸蒸日上”,意為一天天地向上發(fā)展,形容發(fā)展速度快,出自《官場現(xiàn)形記》。譯文中分別用“torture”和“prosperous”意譯出原文中的文化內(nèi)涵,更利于目的語讀者理解。
5.省略喻體翻譯
由于語言表達習(xí)慣差異,對于意義冗余或沒有意義的隱喻,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刪除原文中意義重復(fù)或者影響目的語受眾理解和接受的喻體意象,將原文中的隱喻式表達轉(zhuǎn)換為非隱喻式表達。例如:
(10)2021年的腳步越來越近……(擬人隱喻,2021年新年賀詞)
譯文:The year 2021 is arriving...[16]
(11)無論國際風(fēng)云如何變幻……(氣候隱喻,2019年新年賀詞)
譯文:No matter what these changes bring...[19]
例(10)(11)中的“腳步”和“風(fēng)云變幻”分別屬于擬人隱喻和氣候隱喻,在翻譯時省略喻體翻譯,使得譯文更加簡潔,易于目的語讀者理解。
6.增加隱喻翻譯
隱喻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陌生的事物。增加隱喻翻譯是指在翻譯過程中增加喻體意象,將原文中的非概念隱喻表達轉(zhuǎn)換為隱喻式表達,以使目的語讀者更加生動地理解原文意義。如:
(12)2019年,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大家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斗。(人體隱喻,2019年新年賀詞)
譯文:2019 will see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will require us to work together shoulder to shoulder.[19]
例(12)中增加了“shoulder to shoulder”這一人體隱喻,豐富了句子內(nèi)涵,更顯示了中國人民肩并肩一起團結(jié)、奮斗的凝聚力。
通過對習(xí)近平主席2014—2021年新年賀詞中概念隱喻的中英文文本進行分析,筆者總結(jié)出譯者所采用的6種翻譯策略。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進一步歸納出影響新年賀詞隱喻翻譯策略的因素。
首先,文本類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隱喻翻譯策略的選擇。紐馬克(Newmark)在《翻譯問題探討》(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書中,將不同內(nèi)容和文體的文本分為表達功能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功能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號召功能型文本(Vocative text)[9]12-14。政治語篇的權(quán)威性和規(guī)范性決定了其具備表達功能型文本的特征,即強調(diào)原作者和源文本的權(quán)威。新年賀詞作為一種政治話語,其中涉及國家的基本政策和大政方針。因此,隱喻的翻譯應(yīng)把準確傳遞出國家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理念放在首要地位,在此基礎(chǔ)上還要忠實原文的表達風(fēng)格。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yīng)盡可能地“忠實原文”,將譯入相同喻體意象的翻譯策略作為首選,以確保準確傳遞和塑造中國的治國理念和國家形象。
同時,人類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也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對隱喻的認知。一方面,雖然新年賀詞等政治文本的源語和目的語受眾在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tài)上有所差異,但由于人類所處的客觀世界相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使用者對客觀事物和世界的認知必然會有相同或相似的感知和體驗。這使得概念隱喻在不同的文化中的意義表達可能發(fā)生重合,繼而使翻譯時直接譯入相同喻體意象成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文化之間的認知差異,當(dāng)原文與目的語文化語境中的喻體意象發(fā)生沖突或空缺時,譯者需要在“政治正確”和“忠實原文”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不同的文化語境選擇轉(zhuǎn)換喻體意象、意譯,甚至增加喻體翻譯的翻譯策略,以使語義顯化,便于讀者理解。
此外,源語和目的語語言自身特點和結(jié)構(gòu)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隱喻翻譯策略的選擇。翻譯作為跨語言的交際行為,必定存在源語與目的語語言功能不對等的情況。因此,在新年賀詞的翻譯過程中,當(dāng)無法直接譯入相同喻體意象時,在考慮文化因素的基礎(chǔ)上,譯者還需要注意源語與目的語的不同語言結(jié)構(gòu)和特點。比如,漢語語言注重意合,很少在結(jié)構(gòu)上凸顯語義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英語語言注重形合,句式嚴謹、注重邏輯。因此,為了便于目的語受眾理解,譯者需根據(jù)目的語語言的特點和表達習(xí)慣選擇相應(yīng)的翻譯策略,通過譯入明喻、省略喻體翻譯等方式確保隱喻意義及其內(nèi)涵的準確傳遞。
新年賀詞的文本特征決定了其隱喻翻譯需要盡可能地貼近原文,因此,譯者需要在充分理解源語中的隱喻意義、內(nèi)涵與功能的基礎(chǔ)上,深入探究源語與目的語之間的文化及語言上的共性及差異,謹慎選擇翻譯策略和目的語喻體意象[20],從而提升翻譯質(zhì)量及翻譯效果。
綜上所述,習(xí)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充分運用俗語、諺語以及一些形象的比喻令抽象晦澀的政治語言變得生動、形象,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筆者總結(jié)出8篇新年賀詞的官方英文譯文中所采用的6種隱喻翻譯策略,即譯入相同喻體意象(直譯)、轉(zhuǎn)換喻體意象、譯入明喻、意譯、省略喻體翻譯以及增加隱喻翻譯;此外,通過分析影響隱喻翻譯策略的因素,明確文本類型、文化語境和語言特點都會影響翻譯策略的選擇,這對今后此類型文本的翻譯和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構(gòu)建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