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妹
【摘? ?要】統(tǒng)編四年級教材圍繞“提問”精心編寫了兩個單元。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提問策略單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這一單元的延伸。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能力實現(xiàn)螺旋提升?;诮滩?,開展教學研究與學導課堂實踐,讓“問”于“生”,以“學”導“教”,可有效增強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使其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助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統(tǒng)編教材;提問策略;學導實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二學段目標中提出“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等要求?;诖?,筆者嘗試圍繞統(tǒng)編四年級教材中兩個與“提問策略”相關(guān)的單元,立足整體,開展“學為中心”的學導實踐,重視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促使其發(fā)展思維,提高核心素養(yǎng)。
一、立足整體,全面厘清助學系統(tǒng)的迭代要求
(一)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助學系統(tǒng):編排有序,扶放得法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圍繞“提問”編排的閱讀策略單元。本單元緊緊圍繞“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這一語文要素展開。細細研究、分析對比本單元的助學系統(tǒng),會發(fā)現(xiàn)以下兩個特點。
教材編排有梯度。整個單元的編排梯度非常明顯,即“感受提問策略—學習多角度提問—篩選最有助于理解課文的問題—綜合運用提問策略”,層層深入,目標明確。課文作為學習閱讀策略的媒介,根據(jù)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以“提問策略”為主線,承載著不同層次或各有側(cè)重的目標任務,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學習提問,逐步達成單元目標。
扶放結(jié)合貴得法?!兑粋€豆莢里的五粒豆》不提任何要求,給予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自由問,放膽問,自在寫,既尊重學情,又激發(fā)興趣——此為“放”;《夜間飛行的秘密》《呼風喚雨的世紀》兩篇文章通過文旁和文后的批注與小組問題清單,讓學生形象化地感知如何提問,內(nèi)容包括提問的角度、提問批注的位置與提問的語言表述等,并在文章版面設計上有意識地留出空白位置,方便學生模仿批注,學習提問,整理篩選——此為“扶”;《蝴蝶的家》這篇略讀課文則不再提供批注示范等,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運用方法,獨立實踐。
(二)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助學系統(tǒng):設計分層,破解重法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提出了“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這一語文要素,是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延伸。梳理本單元的助學系統(tǒng),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兩個特點。
“提問策略”有承接。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對四年級上冊提問策略單元語文要素的進一步推進。從嘗試站在不同角度提問到提出不懂的問題試著解決,從興趣、態(tài)度到角度、方法等,都有意識地、循序漸進地進行了分層設計,“旨在增強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養(yǎng)成閱讀時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解決問題”重方法。本單元前三篇課文的課后題中都有“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解決”的學習要求?!剁辍方柚n后第1題,示范舉例什么是真問題,引導學生自然回顧之前學到的提問方法,將其運用到課文學習當中;《飛向藍天的恐龍》引導學生寫下不懂的問題,并記錄、梳理,嘗試解決;《納米技術(shù)就在我們身邊》通過課后“和同學交流”這一要求及《語文作業(yè)本》中的“泡泡”提示“查找相關(guān)資料”,巧妙引導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兩種方法;《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略讀課文通過《語文作業(yè)本》中的“泡泡”滲透“聯(lián)系上下文”這一解決問題的方法;“交流平臺”中的方法提煉與“快樂讀書吧”中鏈接課外閱讀的方法實踐都有序推進,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二、學為中心,有序落實助學系統(tǒng)的語文要素
在四年級上冊的提問策略單元,編者非常有心地安排了不同文體的課文,意在“引導學生在閱讀不同類型文章時都能夠主動提問”。到了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則集中安排了自然、科技類文章,強化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使其嘗試解決問題。筆者在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教師教學時普遍存在的困惑。那么,在“學為中心”理念的指導下,該如何基于學情與學習需求,以學施教,有序推進教學呢?
(一)學到什么程度——解讀要素,精準定位學習目標
在這兩個單元,教師要引領(lǐng)學生將“提問策略”學到什么程度?研究語文要素,仔細解讀關(guān)鍵詞,就能比較精準地定位學習目標。當然,之后還要結(jié)合學情遷移運用、鞏固提升,這也體現(xiàn)了目標的發(fā)展性。
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中有兩個關(guān)鍵詞,一是“嘗試”,二是“不同角度”?!皣L試”表明在學習“提問策略”的起步階段,教師不能拔高要求,要關(guān)注學情,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問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嘗試實踐;“不同角度”則提出了“提問策略”學習中關(guān)鍵的思路,尊重學生實際學情與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開展多元化的閱讀與思考,指導學生學習實用的提問策略。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中有兩個關(guān)鍵詞,一是“不懂的”,二是“試著解決”?!安欢摹敝赶?qū)W生提問的真實性,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邊讀邊思考,提出真問題,針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利于深入閱讀的或值得思考的有質(zhì)量的問題,不提假問題,不為提問而提問;“試著解決”則指既要回顧并運用提問策略,又要嘗試將提出的問題帶回閱讀實踐中,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促進深入理解,在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真實體驗中,激發(fā)成就感,培養(yǎng)主動閱讀、積極思考的習慣。
(二)太費時怎么辦——一課一階,全程統(tǒng)籌,螺旋推進
有的教師總想將相關(guān)學程都在課堂內(nèi)展開,有時還會有意無意加碼,導致課堂費時,教學低效,學生學習的獲得感很低。筆者嘗試圍繞目標,根據(jù)實際,靈活安排關(guān)于提問策略的學習任務,以實現(xiàn)全程統(tǒng)籌,讓與教學重難點相關(guān)的學習活動在課堂中充分開展(如表1)。
以單元語文要素為主線,單元課文間既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又有各自目標定位。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中,要圍繞主線,課前、課中、課后統(tǒng)籌安排,課堂留足時間,開展突出重點、難點的學習活動,如此就能一步一步達成階段目標,有序推進教學,以實現(xiàn)單元總目標。
(三)提問積極性如何保護——細節(jié)觀照,尊重學習過程和成果
在學為中心的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心中有生,眼中有生,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在初次學習提問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提問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提問的樂趣與成就感顯得很重要。以《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為例,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每位學生輪流交流問題,形成問題清單的過程中,遇到重復或相似的問題怎么處理?先看學生提出的問題,內(nèi)容如下。
[學生A(小組中最先交流):
(1)為什么說最后那一粒豆“躺在那兒真可以說成了一個囚犯”?
(2)為什么女孩見到豌豆,病就一天天好起來了,還能坐上一整個鐘頭?
(3)落到了臟水溝里的豌豆憑什么認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
學生B:
(1)為什么對小女孩來說“這一天簡直像一個節(jié)日”?
(2)想飛進太陽里去的豌豆落到了臟水溝里,為什么它還認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
學生C:
(1)為什么母親對小女孩說“你現(xiàn)在有一個小花園了”?
(2)這最后一粒豆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讓小女孩慢慢好起來了? ]
做法1:在個人問題清單中劃去與他人相同或類似的問題。即只保留學生A提出的三個問題,以及學生B和學生C的第一個問題。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簡便、干脆,利于整理;缺點是忽視學生的個人參與感,有可能打擊其學習積極性。
做法2:對有多人提到的相同或類似的問題進行合并,問題后署上提問者的姓名。如:“落到了臟水溝里的豌豆憑什么認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學生A、學生B)”這樣做,關(guān)注了學生在提問過程中的興趣,保護其積極性,合并問題的過程中對其學習思考成果予以肯定與重視,署上名字表示一種尊重,會帶給學生一定的成就感,但稍微費時些。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針對全文或部分內(nèi)容提出的不同問題。
在提問學習的過程中,有些細節(jié)設計處理得好,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處理得不妥,就會打擊某些學生的自信心,也會逐漸消磨學生對提問的興趣,更不用談提問意識的培養(yǎng)了。
(四)如何從寫法角度提問——一課一策,基于學情,分解突破
在“提問策略”學習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學情鉆研教學難點,結(jié)合文本實際,緊扣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分解,從而有效地落實語文要素。
以《夜間飛行的秘密》為例,課上學生從“內(nèi)容”“啟示”角度提問得比較多,從“寫法”角度提問得比較少。于是,筆者調(diào)整了學習活動,將這一難點融入學習過程,予以分解突破。
1.聚焦發(fā)現(xiàn):聚焦課后第2題中的問題“為什么課文沒有具體寫后兩次實驗”,引導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這是針對課文的“寫法”提出的問題,圈出問題中的“寫”字。
2.認識寫法:想一想“你所知道的關(guān)于課文的寫法有哪些?從寫法角度提出不懂的問題,對我們的閱讀有什么幫助”。(聯(lián)系課后問題清單第2問,勾連課文,體會感受)
3.小結(jié)點撥:閱讀時要學會留意文章中語言表達的特別之處。如果遇到寫法方面不懂的地方,一般可以用“為什么這么寫”“為什么用這個詞(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里用了什么寫法”等來提問。
4.嘗試運用: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邊讀邊思,模仿旁注,嘗試針對“寫法”在對應文段旁寫下不懂的問題。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5.合作匯總:組內(nèi)交流,從內(nèi)容、啟示、情感等方面對問題分類匯總,形成問題清單。
6.遷移強化:根據(jù)課后第3題展開片段練習,進一步強化從不同角度提問,重點指導從寫法角度提問。
“‘蝙蝠能在夜里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后面為什么用分號?”“為什么開篇要寫飛行的情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課上,學生從寫法角度提出了自己不懂的問題??梢?,將教學難點進行分解,以學施教,靈活調(diào)控,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提問或淺或假怎么辦——回扣勾連,曉之以理,思辨導學
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學習過程中會提出一些假問題或者非常膚淺的問題。究其原因,有的學生靜不下心來閱讀靜思,有的學生不認真對待提問。為此,筆者在課堂上針對這樣的問題,通過匿名舉例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辨,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沉下心來閱讀思考。同時,筆者回扣單元篇章頁上陸九淵的名言“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整合勾連語文園地“日積月累”中的名句,引導學生明白養(yǎng)成敢于提問這一習慣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勤動腦,善思考,敢提真問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能只在四年級相關(guān)單元強調(diào),而是要貫穿學生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教師可有意識地將提問訓練安排在課前自主學習、課中學導閱讀、課外閱讀實踐之中。這樣就能著眼學生發(fā)展,為活學活用打下扎實的基礎。
總之,四年級“提問策略”的學導實踐應立足小學階段,整體實施,學為中心,讓“問”于“生”,以“學”導“教”,促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四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8-41.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四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0-47.
[3]何捷.統(tǒng)編教材四上“提問策略”單元教學設想與指要[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19(8):1-4.
[4]余琴.統(tǒng)編教材與人教版教材銜接時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9(5):16-19.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三毛小學? ?3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