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劉敦俊
(1.商洛學院 學生處 陜西商洛 726000;2.商洛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商洛 726000)
西遷精神是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過程中生發(fā)出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將西遷精神納入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體系,并探究如何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索的課題。而在當今網(wǎng)絡時代下,新媒體技術正在逐步改變青少年的認知和思考方式,如何基于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習慣,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地開展網(wǎng)絡思政教育已經(jīng)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的時代課題[1]。易班相對于微博、QQ、微信等分散性的網(wǎng)絡社交,具有架構完整、監(jiān)控嚴密、生動活潑、形象貼近學生實體、有規(guī)可循等獨特優(yōu)勢,是目前開展網(wǎng)絡思政教育最集中的有力抓手[2]。將西遷精神充分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平臺,搭建入腦、入心的網(wǎng)絡思政教育陣地,構建立德樹人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于西遷精神、高校網(wǎng)絡思政、易班等方面的研究較多,側重點各有不同。西遷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內(nèi)涵特質(zhì)、時代價值及家國情懷等方面;高校網(wǎng)絡思政則集中在平臺建設、必要性、問題及對策等方面;易班的研究則聚焦在功能、特點、應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等方面。現(xiàn)有文獻中,對西遷精神與易班網(wǎng)絡思政相互融合的研究幾乎沒有。因此,本文主要嘗試從新的角度,探討西遷精神與網(wǎng)絡思政相融合的問題。
西遷精神是一種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然而,單就西遷精神的實體部分來說,它是上世紀50年代交通大學遷往西安過程中,由交通大學師生首創(chuàng)的一種精神,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知識分子奮發(f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風貌,“高?!薄爸R分子”是西遷精神的標簽。西遷精神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理應在高校校園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
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一直存在學生興趣不濃、聽課抬頭率低的積弊。形成積弊的原因很多,但思政資源與受教育者的相關性不強,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西遷精神雖則早已成為具有普適性的精神價值,不過從實體部分看,這種精神與高校校園無疑具有更加顯著的契合性。將以“高?!薄爸R分子”為標簽的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校園,使其發(fā)端于高校校園又回歸于高校校園,必將引起高校師生更加強烈的身份認同,進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現(xiàn)有的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中,課堂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思政課時、師資的有限性,憑借單一的課堂主渠道無疑無法充分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此,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須尋找主渠道之外的輔渠道。網(wǎng)絡思政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輔渠道之一,也理應成為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政體系的恰當渠道。
借助易班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政體系的恰當性來源于:第一,易班是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政體系的現(xiàn)成渠道。所謂“現(xiàn)成渠道”是指無需額外投入即可在當下使用的渠道,具有成本低,幾乎不需要額外投資的特點。高校已具備易班平臺,便無需另行構建新的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政體系的路徑和渠道。第二,易班是高校師生早已熟悉的思想政治教育輔渠道。易班是產(chǎn)生于2007年的、以高校師生為服務對象的互動網(wǎng)絡社區(qū),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十幾年的發(fā)展,其提供服務的路徑以及操作技巧也早已為高校師生所熟悉。借助易班向高校師生傳播西遷精神不存在任何技術障礙。第三,易班是能夠?qū)⑽鬟w精神融入高校思政體系的渠道。易班以高校師生為服務對象,具有為高校師生提供教育教學、生活、文化娛樂服務的功能,其中教育教學服務功能是易班的首要功能,也自然包括向高校師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的功能,可見將西遷精神融入高校思政體系是易班的本有之義。
總之,西遷精神豐富的內(nèi)涵實質(zhì)要在高校學生群體中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除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之外,更應該與時俱進,結合新時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轉(zhuǎn)變形式,運用新載體向?qū)W生傳播,而易班正是一款符合青年學生網(wǎng)絡使用習慣、貼合學生特點、吸引力強、黏合度高的網(wǎng)絡思政教育平臺,必然成為西遷精神傳承與發(fā)展新的平臺載體[3]。同時,易班的優(yōu)勢集中體現(xiàn)在緊密貼合學生需求、思政教育針對性強、形式靈活多樣等方面[4],這與西遷精神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著力點不謀而合。此外,易班也是作為教育教學新方式的探索,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在學校及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去認可、接受,同時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目標,拓展和延伸教學育人的功能,占領網(wǎng)絡思政教育新陣地,引領網(wǎng)絡意識形態(tài)的方向[5]。因此,將易班作為西遷精神傳承與發(fā)展的新平臺,將兩者充分融合,是新形勢下網(wǎng)絡思政教育的有益探索,更是必然趨勢。
圍繞認識對象,分別回答“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問題,是認識和研究活動得以展開的最主要依據(jù)與范式。利用易班的教育教學功能,將“西遷精神”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教育,構建以“西遷精神”為主要內(nèi)容、以易班為載體的思政網(wǎng)絡平臺,也必須以能夠清楚回答“西遷精神是什么”“為什么要弘揚西遷精神”“如何弘揚西遷精神”三個問題為預設標的。否則,“西遷精神”通過易班網(wǎng)絡實現(xiàn)其思政價值的目的將無法實現(xiàn)。
從形式邏輯的層面看,了解一個概念的定義,是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的前提與基礎?;卮稹拔鬟w精神是什么”這個問題的邏輯意義,恰好在于確認西遷精神的定義。因此,對“西遷精神是什么”問題的回答是認識和回答“為什么要弘揚西遷精神”“怎么弘揚西遷精神”的基礎和前提。學生不了解“西遷精神是什么”,將無法進一步展開對“為什么要弘揚西遷精神”“怎么弘揚西遷精神”的學習,“西遷精神”通過易班網(wǎng)絡實現(xiàn)其思政價值的目的將無法實現(xiàn)。因此,以易班為平臺,以西遷精神為資源,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首先需要幫助大學生搞清楚“西遷精神是什么”的問題。
存在決定精神,事實決定價值,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基本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西遷精神不應該是一種絕對精神和絕對價值,它是存在與精神、事實與價值的統(tǒng)一體。所以,在認識和研究“西遷精神是什么”的問題時,僅局限于精神、價值層面,是不正確的。西遷精神是存在與精神的統(tǒng)一體,也是事實與價值的統(tǒng)一體。其中,西遷故事(包括歷史背景、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構成了西遷精神的存在與事實層面;西遷精神,即“一種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構成了西遷精神的精神與價值層面。由此可見,要回答“西遷精神是什么”的問題,單憑一個合乎種屬差定義格式的定義無法完成;脫離西遷故事的充實,西遷精神將顯得空洞與干癟。這就要求,在以西遷精神為資源,以易班為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必須堅持西遷故事與西遷精神相統(tǒng)一的原則。
“為什么要弘揚西遷精神”的問題,其實質(zhì)是西遷精神的時代價值。西遷精神產(chǎn)生并形成于上個世紀50年代。六十多年過去了,六十多年前形成的西遷精神,在當代還有沒有必要學習并弘揚?如果無法確認西遷精神在當代的價值,學習并弘揚西遷精神也就失去了必要性,學生也會由此失去學習、踐行西遷精神的動力。因此,在將西遷精神融于易班網(wǎng)絡時,必須要回答“為什么要弘揚西遷精神”的問題。即將建構的西遷精神思政網(wǎng)絡中,必須有相應板塊,用以闡釋西遷精神的時代價值。
西遷精神的時代價值首先是一個哲學問題。存在決定精神,精神對存在具有能動作用。人類精神對存在的能動性擁有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其中,人類精神突破物質(zhì)具體形態(tài)的禁囿,實現(xiàn)對某個具體時代的超越,是精神能動的主要形式之一,超越性是人類精神的基本屬性。西遷精神既屬于中華民族精神譜系,又是人類精神的有機構成。相對于作為“總體”和“一般”的人類精神,西遷精神則為“個體”和“個別”。通過從一般到個別的邏輯演繹,西遷精神理應擁有人類精神所擁有的超越性,即西遷精神具有突破物質(zhì)具體形態(tài)的禁囿,實現(xiàn)對某個具體時代的超越的機能。也就是說,西遷精神一旦形成,其精神實體部分中的具體物質(zhì)形態(tài)的流變幻滅,已不再影響西遷精神的存在。可見,經(jīng)過思辨的推定,西遷精神理應具有時代價值。
西遷精神的時代價值也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jīng)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是否擁有適合西遷精神發(fā)揮作用的特征?新時代與西遷的時代背景有無契合之處?新時代大學師生與西遷時的大學師生的精神風貌、價值取向有無變化?在闡釋西遷精神的時代價值時,這些問題都必須得到有深度的回答[6]。
如何弘揚西遷精神,是“西遷精神是什么”“為什么要弘揚西遷精神”問題的最終歸宿。無疑,“西遷精神是什么”“為什么要弘揚西遷精神”的問題,只關注于西遷精神本身,闡釋了西遷精神的基本理論問題,屬于科學研究中的基礎研究部分,無法觸及西遷精神的應用和實踐價值,因此也就無法體現(xiàn)西遷精神的能動作用??梢?,在回答了“西遷精神是什么”“為什么要弘揚西遷精神”問題之后,“如何弘揚西遷精神”是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
推動西遷精神在現(xiàn)實中轉(zhuǎn)化為物質(zhì)力量,需要高校師生在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踐行西遷精神。對于高校師生而言,弘揚和踐行西遷精神,理應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在教、學實踐中弘揚西遷精神,推進教風、學風建設。教和學是高校師生的核心義務,良好的教風、學風,是高校師生踐行西遷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第二,在生活實踐中弘揚西遷精神,鼓勵和提倡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建設和社會實踐,在校園建設和社會實踐中弘揚傳統(tǒng)、奉獻祖國。
“西遷精神”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教育的三個標的及其實現(xiàn)路徑,決定了“西遷精神”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教育的模式選擇和模塊構成。
基于前文對“西遷精神”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的三個標的及其實現(xiàn)理路的分析,構建“西遷精神”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的模式,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拔鬟w精神”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的模式其實是構建一個由不同層次且相互支撐的認知或?qū)嵺`目標構成的系統(tǒng),理清不同層次認知或者實踐目標之間的關系,并將不同層次認知或者實踐目標模塊化(見圖1)。
圖1 “西遷精神”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的模式
很明顯,“西遷精神”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是“西遷精神”融入易班網(wǎng)絡思政模式構建的總目標??偰繕吮仨毜玫揭患壞K的支撐。支撐總目標的一級模塊即是前文所述的“西遷精神是什么”“為什么要弘揚西遷精神”“如何弘揚西遷精神”三個問題。在將“西遷精神”引入易班網(wǎng)絡時,為了節(jié)約網(wǎng)絡資源,應對“西遷精神是什么”“為什么要弘揚西遷精神”“如何弘揚西遷精神”三個問題進行簡明化改造,將其相應地設計為“西遷精神的內(nèi)涵”“西遷精神的價值”“西遷精神的踐行”三個模塊。
為了使“西遷精神的內(nèi)涵”“西遷精神的價值”“西遷精神的踐行”三個一級模塊得以夯實,三個一級模塊中的每一個模塊都必須受到充分的支撐。
一級模塊“西遷精神的內(nèi)涵”之下,必須有“精神與價值層”“存在與事實層”兩個二級模塊的支撐?!拔鬟w精神的內(nèi)涵”模塊的文本意義在于回答“西遷精神是什么”的問題,通過“精神與價值層”“存在與事實層”二級模塊的設置,從價值和事實層面,使“西遷精神是什么”的問題得以充分的闡釋。
一級模塊“西遷精神的價值”必須有“西遷精神價值的超越性”“西遷精神價值的時代性”兩個二級模塊的支撐。其中,“西遷精神價值的超越性”模塊的設計,其意圖在于從哲學角度闡發(fā)西遷精神的永恒性,西遷精神的價值不會因為時過境遷而流失;“西遷精神價值的時代性”則意在闡發(fā)西遷精神在當代的價值。
一級模塊“西遷精神的踐行”必須受到“在教學實踐中踐行西遷精神”“在生活實踐中踐行西遷精神”兩個二級模塊的支撐。教學實踐和生活實踐幾乎涵蓋了高校師生的全部實踐活動,因此,這兩個二級模塊的設置,能夠使“踐行西遷精神”的一級模塊受到良好的支撐。
三級模塊的設計目的同樣在于使得二級模塊獲得支撐。
“精神與價值層”“存在與事實層”是在一級模塊“西遷精神的內(nèi)涵”統(tǒng)領下的二級模塊。欲使“精神與價值層”“存在與事實層”兩個二級模塊得到扎實的支撐,在“精神與價值層”模塊之下,應設置“西遷精神溯源”“西遷精神的主旨內(nèi)容”兩個三級模塊,以幫助學生真正搞清楚“西遷精神是什么”的問題?!按嬖谂c事實層”模塊之下,應設置“西遷中的人”“西遷中的事”兩個三級模塊,全維度講述好西遷故事。
“西遷精神價值的超越性”“西遷精神價值的時代性”是由一級模塊“西遷精神的價值”統(tǒng)領的二級模塊。欲使“西遷精神價值的超越性”“西遷精神價值的時代性”兩個二級模塊得到扎實的支撐,在“西遷精神價值的超越性”模塊之下,應設置“物質(zhì)與精神的關系”“精神的超越性”“西遷精神的超越性”三個三級模塊,闡釋西遷精神價值的超越性哲學根基和淵源;在“西遷精神價值的時代性”模塊之下,設置“時代需要西遷精神”“西遷精神需要時代傳承”兩個三級模塊,分析“時代”與“西遷精神”之間契合性。
“在教學實踐中踐行西遷精神”“在生活實踐中踐行西遷精神”是由一級模塊“西遷精神的踐行”統(tǒng)領的二級模塊。欲使“在教學實踐中踐行西遷精神”“在生活實踐中踐行西遷精神”兩個二級模塊得到扎實的支撐,應在“在教學實踐中踐行西遷精神”模塊下,設置“教風建設二三事”和“學風建設二三事”兩個三級模塊,用以呈現(xiàn)高校師生在教學實踐中踐行西遷精神過程中的先進事跡;在“在生活實踐中踐行西遷精神”模塊之下,設置“我為校園添光彩”“我為社會做奉獻”兩個三級模塊,以呈現(xiàn)高校師生在校園建設實踐和社會實踐中涌現(xiàn)的好人好事。
“西遷精神”源于高校,體現(xiàn)于老一輩知識分子群體身上,最適合知識分子高度集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多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者應想方設法推動“西遷精神”進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體系,充分實現(xiàn)“西遷精神”的思政教育的資源效用。本文僅僅是推動“西遷精神”進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體系的一次嘗試,意在拋磚引玉。期待有更多更好推動“西遷精神”進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體系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