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紅濤
(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 甘肅 天水 741000)
秦腔是陜北地區(qū)的一種戲劇演唱方式,其表演的曲目較多,戲劇中也展示了一個又一個經(jīng)典形象。王寶釧是劇目《五典坡》中的典型人物之一,通過王寶釧的形象塑造,展示出了傳統(tǒng)女子重情重義的特點。王寶釧借助在劇中的形象,向人們展現(xiàn)出雖為女子,卻也堅強勇敢,敢愛敢恨,敢于與命運作斗爭,讓人們在欣賞之余不禁多了幾分深思。
《五典坡》的主要劇情在后唐時期展開,丞相王允為王寶釧舉行拋繡球招親,在繡球拋擲時砸中了身為乞丐的薛平貴。父親不希望女兒嫁給乞丐,但王寶釧對薛平貴產(chǎn)生愛慕之情,認為愛情和信義更為重要,最終決定嫁給薛平貴。在與父親“三擊掌”斷絕父女之情后,其放棄了榮華富貴的生活,毅然決然地與薛平貴回到了貧窮的五典坡居住。在西涼攻打唐朝時,王寶釧的父親和姐夫舉薦薛平貴,其參與到討伐西涼的戰(zhàn)役中,在得勝后被招為西涼駙馬,與王寶釧分離十八年。王寶釧在與薛平貴分離后仍然堅守在貧困的五典坡中,拒絕相門幫助,最后通過鴻雁傳血書,終于聯(lián)系到了薛平貴,薛平貴也回到了五典坡,夫妻終于獲得團聚。
在劇中王寶釧形象非常經(jīng)典,性格也非常鮮明,在愛上薛平貴后,愿意拋棄榮華富貴的生活,苦守寒窯;雖然身在封建社會,但其思想和心靈是自由的,毅然決然地與丞相府斷絕關系,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薛平貴參軍打仗時,其能夠堅守在寒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展示古代女子堅貞的品格特點;最后在夫妻團聚時,愿意為了家庭和諧與西涼公主共處。王寶釧的人物形象較為復雜,不單單是一個想要嫁給愛情的女子,其還展示出了敢于打破封建傳統(tǒng)包辦婚姻制度的新女性形象,但又透露出堅貞保守的封建女子品格,這也使王寶釧這一人物更加受觀眾喜愛。
王寶釧在劇中的形象較為深刻,并具有不同的特點,其形象隨劇情的發(fā)展有一定的變化。首先,在拋繡球成婚這一階段,王寶釧拒絕父母的直接指婚,用拋繡球的方式來選擇夫婿,其不希望自己的婚姻受到他人的掌握,希望將愛情和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寧愿選擇平民薛平貴,嫁入寒窯,也不希望一生都被他人所掌握,體現(xiàn)出王寶釧拒絕包辦婚姻,敢于打破封建傳統(tǒng)的新女性形象。其次,與父親“三擊掌”決裂相府,王寶釧在決定嫁給薛平貴后,父親不同意,其毅然決然地與父親三次擊掌,斷絕父女關系,體現(xiàn)出王寶釧敢于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包辦婚姻的形象。最后,在薛平貴參軍的過程中,其甘于生活在寒窯中,拒絕相府的幫助,在母親探望時,拒絕回相府的提議,在收到薛平貴戰(zhàn)死的假消息時,不愿意相信,拒絕再嫁的提議,堅守在寒窯十八年。其體現(xiàn)出了作為封建女子的一種堅毅的品格,在身心都遭受痛苦的條件下,仍能夠拒絕誘惑,堅守貞潔,體現(xiàn)了封建女子堅強、高潔的特點。
王寶釧出生于相府,其父親是當朝丞相,母親是一品誥命夫人,其兩個姐姐均受父母之命嫁人,但王寶釧不愿意同其一樣受到命運的安排,嫁給不愛的人,過著同樣的生活,因此,其敢于抗爭,寧愿選擇出身貧寒但有著文韜武略的薛平貴,也不愿意嫁給高門大戶中的公子哥。在戲劇中,王寶釧寧愿與父親擊掌斷親也不想隨波逐流,被命運安排,由此可以看出王寶釧的思想非常獨立,不受當時封建環(huán)境的影響,敢于跳出“舒適圈”,找尋真正自由的靈魂。
在愛情面前,王寶釧敢于舍棄豪門身份,選擇寒窯生活,與封建傳統(tǒng)勢力相抗爭;在薛平貴飛黃騰達后,不因為其官高位貴而選擇投懷送抱、曲意逢迎,而是不卑不亢,反復驗證后才相信是自己的丈夫終于回來,最終夫妻兩人執(zhí)手相看,淚眼朦朧。但在王寶釧的思想中并不只有愛情,其堅守的是自己的品質和思想以及自由的靈魂,否則僅靠愛情難以讓一個柔弱的女子在寒窯堅守十八年,只有保持堅毅的品格才能熬過艱苦的生活,最終實現(xiàn)對愛情的堅守,未曾背叛對愛情的承諾。
王寶釧的志趣非常高潔,從未受到金錢和權勢的影響,從始至終沒有背叛自己的思想和靈魂。其在最開始,不因自己身份高貴而嫌棄貧窮的薛平貴,選擇棲身寒窯;在堅守寒窯的十八年中,不受相府的幫助,拒絕魏虎和二姐的勸說,還不留情地拒絕改嫁和回府的建議;在與薛平貴相認時,不因其官高位貴而立刻投懷送抱,在薛平貴以銀錢考驗時,堅決不受并大肆辱罵,在其拿出自己的血書家信時才開門相認。生活可能打磨了王寶釧的習慣和身體,但其精神和品質卻越發(fā)高貴純潔。
《五典坡》中對王寶釧的人物刻畫非常的細膩,通過唱詞和表演,使得王寶釧的形象躍然而起、活靈活現(xiàn),為觀眾展現(xiàn)出了古代封建社會中女子的人格魅力,加深了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和感悟。
王寶釧是一位敢愛敢恨、愛憎分明的女子。在封建社會中,相府小姐想要決定自己的婚姻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但在看到薛平貴后,感受到其人格魅力,并且愛上了這位普通的“窮小子”,其敢于拋棄自己已有的一切,單憑信念和愛情投入對富家千金來說是另一個世界的寒窯。在之前,王寶釧吃的是美味珍饈,穿的是綾羅綢緞,住的是千金秀閣,享的是榮華富貴;但在結婚后,獨自堅守的時期,吃的是野菜,穿的是破補丁衣衫,住的是破瓦寒窯,而生活也更加的困苦。在此環(huán)境中,王寶釧安于貧困,不為世俗所動,堅持自己對薛平貴的愛,堅守自己的品格和選擇,體現(xiàn)出王寶釧敢愛,也敢于為自己的愛情負責的精神。
敢恨也是王寶釧身上一個鮮明的特質,其一生較為波折,首先,其恨父親。即使身為丞相的女兒也無法為自己的婚姻做主,她恨父親對自己的不理解,恨的更是以父為天的封建思想。父親不僅不同意其嫁給薛平貴,還對其進行威脅;在婚后逼迫女兒改嫁,不同意其在寒窯苦等。其次,王寶釧恨魏虎。魏虎是劇中王寶釧的二姐夫,其惡意散播薛平貴死亡的消息,并要求妻子勸說王寶釧改嫁,這是對于王寶釧的巨大侮辱,因此其在劇中大罵魏虎,“我叫罵一聲魏虎,我把你害人的賊呀!”戲劇中用了多句謾罵臺詞,并配以捶打的動作,鮮明地展示出王寶釧對魏虎的恨意,言辭動作中毫不留情,打罵過程犀利果斷,體現(xiàn)出對其的憤恨。再次,王寶釧恨玳瓚公主。一方面,玳瓚公主身為西涼人,引起了兩國的戰(zhàn)爭,使得民不聊生,同時也是丈夫離家從軍的起點,以及自己獨守寒窯十八年的原因,這讓王寶釧怎能不恨;另一方面,玳瓚公主在戰(zhàn)爭后搶了薛平貴做駙馬,與薛平貴生活十八年,直接導致自己的苦難生活,王寶釧恨她,但刻在血液中的封建思想還是束縛了她,讓她愿意為了家庭的和睦,選擇隱忍犧牲,最后與玳瓚公主和薛平貴生活在一起。
最后,王寶釧也是恨薛平貴的。恨薛平貴為了獲得更高的地位拋棄妻子成為駙馬,恨其在十八年中未曾歸家,也恨其在回家前裝作老兵來考驗王寶釧。在相認前,其未必沒有認出薛平貴的身份,只是心中難免藏有怨恨,在薛平貴拿出血書賠禮道歉后才與其相認。
在王寶釧的一生中,可能也有過對自己的恨,僅靠最初單純的愛意,使王寶釧失去了親情、流逝了青春,但其堅決反抗命運和對愛情與貞潔的堅守,使其最終獲得圓滿的結局,也為觀眾展現(xiàn)出一個形象靈動、情感豐富的人物。王寶釧在與薛平貴相認后一句“老了老了實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寶釧”的唱詞,飽含著辛酸、憤恨、愛戀、無奈和平靜。王寶釧一生敢于表達愛意,敢于抒發(fā)恨意,但最終在時間的流逝中,所有的無奈與憂傷、辛酸與不易都趨于平淡,在生命受盡波折之后走向圓滿。劇目的設計使王寶釧的形象更加的完整和飽滿。
王寶釧對于金錢和物質的享受并不看重,否則不可能嫁給貧民薛平貴,王孫公子中也未必沒有品質高潔、飽讀詩書的人,只是選擇薛平貴后,便堅持始終如一,遵守古代封建社會要求的“婦德”,成為“賢女子”。薛平貴的身份與王寶釧有著天差地別,身處貧寒之地,在《探窯》一出中,王母來探親,看到女兒的生活環(huán)境頻頻落淚,“我兒本是千金體,叫為娘怎不疼爛心”,透過王母的語言更能夠體會到王寶釧的生活之艱辛。在如此困苦的生活中,能夠堅守對薛平貴的愛情,堅定對愛情的守望,充分體現(xiàn)出了王寶釧不愛慕虛榮、安于清貧的形象和性格。
王寶釧在苦守的過程中,不僅受到生活帶來的苦難,同時也承受著權勢帶來的精神迫害。魏虎是王寶釧的二姐夫,也是朝中將軍,其大姐夫同樣也是高門大官,不僅魏虎要妻子和大姐夫來勸說王寶釧改嫁,連身為丞相的父親也要求王寶釧改嫁,在重重壓迫下,王寶釧堅持了十八年,不向權勢妥協(xié),體現(xiàn)出其安于清貧、不畏權勢的特點,這也使王寶釧的形象更加豐滿,在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中顯得更加高潔傲岸。
《五典坡》中的王寶釧并不是單一的為愛抗爭的封建婦女形象,其整體的形象是復雜的,在富貴時,能夠透過物質表象看到薛平貴的能力和學識,愿意放棄一切選擇愛情;在貧窮時,能夠堅守品質,不為世俗與權貴折腰。為了母親堅決不回到相府,為了家庭和諧愿意忍讓、成全,三人共同生活,王寶釧不僅敢愛敢恨,還擁有孝順和寬容的品格,符合觀眾對女子品德的期望,這使得王寶釧的形象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