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輝
(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qū)教師進修附屬小學 山東 德州 253500)
在整體的小學教育教學體系中,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同時語文教學也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工作,并不能短時間看到顯著的成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以教學內容作為指導方向,進而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所以需要引起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視。
小學語文教師創(chuàng)設及運用情境教學時,可以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角度為出發(fā)點,并結合實際生活常識、現象和案例等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有方向性的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相關的生活知識。小學語文教師通過日常的閱讀教學會發(fā)現,學生的注意力經常會被與其有密切關聯的生活事物所吸引,能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獲得認同感,這是小學生的共性特征,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依據。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閱讀喜好等,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充分獲得自我認同感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進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例如,在講授《太陽》這一節(jié)教學內容時,由于太陽是小學生熟知的事物,也會對其有很多好奇,此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太陽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太陽的存在,通過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說出自身對太陽的認知。對此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連貫性的掌握有關太陽方面的生活知識,并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與太陽相關的一些圖片或視頻,進而激發(fā)學生對本文閱讀內容的閱讀興趣,促進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以發(fā)揮。
在小學語文教教師可以借助音樂創(chuàng)設和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對閱讀的求知欲,增加學生聽覺感受的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體驗不一樣的課堂教學情境。音樂可以很容易的引起學生產生共鳴,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發(fā)揮其與教學融合的價值和優(yōu)勢。語文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創(chuàng)設與之相符的音樂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通過聽覺更深入的理解情感。另外,音樂是相對成熟的情感表現形式,不僅是學生所能接受并喜愛的一種表現形式,還是促進學生具備較強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借助學生容易接受的音樂來開展教學活動,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容易引起共鳴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進行《開國大典》教學內容時,語文教師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課文中的情感,可以為學生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借此將課文中的情感得以宣泄,讓學生在此音樂情境中進一步的感知抗日戰(zhàn)爭的艱苦,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驕傲。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演唱或師生合唱的形式從而產生共鳴效應,進而使學生的愛國情懷得以升華。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利用多樣語言創(chuàng)設和運用情境教學,借助文字語言魅力特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如今能夠輔助教師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的教學工具也是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教學工具以及網絡創(chuàng)設適宜的語言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語言情境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吸引到教學活動中,利用語言的綜合優(yōu)勢,通過體會文本的真實情感進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開展《聽聽,秋的聲音》教學時,文章主要描寫的秋的聲畫內容,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描述讓學生想象秋天的景色,借助詞語感悟聆聽秋天的聲音。此時,語文教師借助圖、文、聲轉化語言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再結合閱讀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能夠更深入的理解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運用情境教學是現代教學方法的直接體現,同時也是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主要教學手段之一。小學語文教師應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指導方向,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結合生活、借助音樂、利用語言來構建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性,進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