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平
(河南省固始縣李店鎮(zhèn)中心學校校本部,河南固始 46521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為了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應加強對作文教學的研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寫作基礎入手,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通過精讀文章語句、感悟生活實際、課堂訓練、活動引導等方式來逐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1]。
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可以說,閱讀就是寫作的基礎。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應先讓學生愛上閱讀,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閱讀不是走馬觀花,也不是讓學生去讀網絡快餐,而是從課文和名著入手,使學生從一篇篇文章中總結寫作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粗略地讀,在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再精讀,分析文章的寫作方法,感悟文字的含義。此外,教師也可以鍛煉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后將其用自己的話復述出來,以此鍛煉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為后續(xù)的寫作打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四季之美》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誦讀文章中描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文字美,并將文中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記錄下來,作為自己以后寫作類似主題的作文的素材。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仿寫課文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段落,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寫話能力。此外,語文教師在講授故事類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整理故事的框架,然后根據故事框架編寫新的情節(jié),也可以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續(xù)寫故事,使故事內容更加完整。在開展這樣的寫作訓練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可以采用課堂練習的方式,讓學生隨機編寫語段,以達到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四季之美》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中對季節(jié)的描寫,書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夏、秋、冬。又如,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編寫描述太陽的片段,以此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
在小學生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激勵他們積極閱讀和創(chuàng)作。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以競賽活動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和潛力。
例如,在教學完《四季之美》《太陽》等課文后,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設置不同的合作學習任務,如仿寫語段、續(xù)寫課文、編寫語段等。這樣可使小組內的每位成員都有事可做。之后,教師讓各組推選出本組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參與全班的競賽,哪個組寫出的語段更精彩,就能獲得同學們更多的投票,得票最多者為獲勝小組。最后,教師要為獲勝小組提供一些物質獎勵,如筆記本、圓珠筆等。在這種競爭氛圍中,學生都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既活躍了課堂氛圍,也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還積累了寫作素材,可謂一舉多得。
此外,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把平時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歸類、匯總,并經常閱讀和背誦。這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人們常說:“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睂τ趯懽鱽碚f,生活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比如,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生活中的某一瞬間、某種情緒,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者往往會抓住稍縱即逝的靈感,寫出一篇精彩的佳作[2]。
大部分小學生缺乏生活閱歷和經驗,常常在看到寫作題目后無從下手,或者寫不到點上,導致寫出來的文章既假又空,或者作文像是在記“流水賬”,是各種事件的簡單羅列,而不是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或一件事進行詳細描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可以設置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來增強體驗,還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加深學生的理解。比如,寫父母的關愛,學生不能只寫今天母親為我做了什么、昨天父親給我買了什么東西,而應當從一些生活細節(jié)入手,從一些能夠體現父愛如山般厚重和母愛如水般細膩滋潤的小事寫起,通過小事來反映父母對自己的無微不至、不求回報的關愛。
例如,《父愛之舟》這篇課文詳細描述了父親如何在雨天、雪天送孩子上學。這些內容會令讀者感動,甚至產生情感共鳴。很多學生在寫自己父親時,通常會用一句“父親在大雨天里送我去上學”,既沒有詳細的描寫,也沒有情感,文章蒼白而無感情,無法體現出父愛如山般厚重。《父愛之舟》的全文沒有寫父親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全文都在寫父親多年一直堅持做的小事,如“父親與我住最便宜的客棧身體被蚊子咬滿了包”,這句話體現出父親掙錢的艱難;雨天背我上學、為我買難得的皮球、用船送我考學等點滴小事,體現出了父愛的偉大與無私。《父愛之舟》是作者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而寫出的一篇精彩文章。課堂上,教師可以以此文為例,引導學生在平時多關注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為自己的寫作積累更多素材。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斷學習和積累中逐步提高的。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是學生接觸最多且深入探究的寫作范本和素材。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啟發(fā)學生的寫作思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并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3]。
例如,《落花生》這篇課文通過對花生的生長環(huán)境、用途及模樣幾個方面進行描寫,突出花生不求虛名、默默付出的特性[4]。教師可以結合這篇文章帶給讀者的啟示,來啟發(fā)和引導學生,讓他們參照《落花生》中對花生的描寫方法,嘗試寫一寫梅花、竹子、荷花、蘭花、菊花等具有隱含寓意的事物。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會掌握一些寫作方法,從而寫出來的作文也會有一些亮點和特殊寓意。
又如,在教學《將相和》一文時,教師應重點講述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故事中體現出的藺相如勇敢、有遠見、顧全大局的精神,同時啟發(fā)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引用藺相如的故事,以此為自己的作文增強說服力。
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專家、學者精挑細選的經典文章,在文字、語言、表達等方面都很有代表性[5]。因此,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使學生獲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啟發(fā),進而寫出更優(yōu)秀、更精彩的作文。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要從教材中尋找寫作素材,如從課文情節(jié)或語句描寫中找出寫作要點,從分析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掌握文章的寫作結構,還要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多觀察,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進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