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丹
(西安工程大學人文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48)
翻譯是一種語言向另一種語言過渡的媒介,其標準是“忠實、通順”,必須嚴格按照標準去翻譯,缺一不可,這是對譯文最起碼的衡量標準,否則譯文就成了杜撰或亂譯。要想使譯文做到無可挑剔,不但要運用內(nèi)化翻譯理論,更要有自己的語言方面的技巧。比如說對于兩種語言翻譯時的活用,活用一些修辭、注重邏輯、熟悉詞匯、句法。論文題目(title)本質(zhì)上就是全文的縮影,是文章的“眼睛”,相對應的譯文也應該簡明、通順,沒有任何的歧義。為了適應學術期刊、文獻信息傳播現(xiàn)代化的需要,擴大學術交流,如今國內(nèi)正式出版的學術期刊一般都要求附有科研論文的英文題目,有的還需附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有些作者由于平時不注重翻譯方面的寫作訓練,對于英文題目的英譯自然會覺得有一定難度,有些翻譯會略顯生硬,或者嚴重的中英翻譯不對應。在信息科技發(fā)達的現(xiàn)今,學術期刊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知識方面的較量競爭也越來越大,學術期刊已經(jīng)邁上了國際化舞臺。論文題目的英譯是在國際化領域里,是我們需要檢索論文所憑借的最大媒介,高質(zhì)量的論文一般都會配有英譯,這也確保了文章的完整性,有的論文只有題目,而無英譯,這對學術期刊在國際的影響力也會有影響,所以一篇文章的英譯質(zhì)量對學術期刊影響力和國際化競爭性都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在英譯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困難和語言表達的不當,需要我們做大量的工作和翻譯練習去更準確、規(guī)范、合理地進行論文題目的英文翻譯。
論文題目也叫論文標題,是對一篇論文總體內(nèi)容的總結和高度凝練,它是文章的“眼睛”,對讀者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所以題目要簡明、醒目,可以讓讀者很快捕捉到文章的主旨,明白作者的寫作的目。同樣我們在國際環(huán)境下想要進行文章檢索和查閱文獻時,一般第一選擇會對英文文章的題目進行檢索,所以國際檢索機構對論文的檢索與收錄標準也是以英譯質(zhì)量為主,好的文章收錄和被引的頻率也會更高,這也會影響到作者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化范圍內(nèi)的傳播與推廣。
論文題目的特點通常都以高度概括、簡明精練、客觀直白為主。根據(jù)國家標準和規(guī)范(GB7713—87)[1]要求,論文題目的中文一般控制在20個漢字之內(nèi),英文實詞不多于10個。因此,論文題目應該言簡意賅[2]。為了達到這個標準,論文題目的選擇應該具備一定嚴密性,要簡潔精練,最好能是論文主要內(nèi)容的關鍵詞或者點睛之筆,語言方面應該有邏輯并且通順,避免煩瑣[3]。為了讓論文保持科學性,題目的用詞和語言習慣都要符合標準,盡量不去用一些隱晦陌生的外來詞,抑或縮寫詞。當然,“精煉”不是說一兩個詞就總結完,論文題目乍一眼看上去模棱兩可,不知道中心思想。要保證“精煉”與“明確”是并存的,這也就要求我們對論文題目要進行語言上的凝練總結,不能題目太小,分量不足,也不能過于廣泛,太空泛,我們可以增加“副標題”來解釋說明。也就是說,論文題目的選取既要考慮能夠窺見全篇論文的內(nèi)容和濃縮,也要考慮題目的語言習慣和選詞[4]。這就要求學術期刊編輯工作者在校對英譯論文時,需要首先明確作者的研究對象,知道作者的寫作目的,有時間可以嘗試去通讀全文,把握論文主旨,甚至可以去聯(lián)系作者一起探討,這都是在為英譯質(zhì)量的保證做鋪墊。
論文題目的英文翻譯是講求一定原則的,首先是對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其次會讓讀者對文章內(nèi)容方面有個初步的評判,文章題目的英譯質(zhì)量通常都會對論文在國際期刊中的地位以及在國際中的傳播有所影響,決定論文是否會邁向國際化視野;此外,在國際化的平臺上,論文題目的英譯通常也會影響科研檢索,為了保證文章的完整性,我們也會保證論文題目一定有英譯題目。所以,對論文題目的英譯要求難免會要求跟原文相符,其次也要按照英文的語言習慣和用詞相符合。因此,在國際化環(huán)境中,學術期刊論文的英譯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就論文題目的英譯也可以形成研究課題或者討論,是個很值得研究的切入點。為此,筆者通過一些知網(wǎng)核心期刊的檢索,找到相關的英譯題目實例,進行分析,從以下幾方面分別闡述了學術期刊論文題目英譯的原則和一些翻譯題目常用到的方法。
1.明確題目的內(nèi)容
對于題目的內(nèi)容,我們要盡可能讓人識題便能猜意。英譯的題目應該是整篇論文的核心,要讓讀者可以明白作者想要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和思想,一定要簡明,不能模棱兩可,讓讀者猜來猜去。英譯的題目同時作為國際化平臺的媒介,標題中應該盡量出現(xiàn)整篇文章中的關鍵詞。所以歸根結底論文題目的翻譯就像大多數(shù)需要翻譯的文段內(nèi)容一樣,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翻譯得更準確,只有正確理解了,經(jīng)過語言凝練和加工,明白文章立意和文章閱讀價值,深層次揣摩題目原本的意思,不斷修改升華,最后得到滿意的英譯題目,形成高質(zhì)量的英譯題目。這不僅是作者自己的科研成果,也是對國際化期刊檢索做出的一大貢獻。
例如:論《匆匆》
On Cong Cong (Rush) Written by ZhuZiqing(1898—1948)
如果只是按照字面意思譯成On Cong Cong,外國讀者會一頭霧水,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英譯論文題目應該先去細讀了解論文的內(nèi)容,知道原文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不能只是草草了事,按字面翻譯,要準確把握關鍵詞,符合語言習慣的翻譯出來。
2.找準題目的中心詞
英譯論文題目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看完題目,從而抓住題目的中心詞,英譯時放在重要明顯的位置,我們漢語的常見表達都會相對比較冗長,有一系列的修飾詞限定詞在中心詞之前,是偏正結構的詞組形式。但英文習慣跟中文表達是有區(qū)別的,要注意先把中心詞提前,用一系列的限定詞、修飾語,比如:“the,of,an”等等一些詞去修飾、填充,并將與這個中心詞有關的詞和詞組找出來,用連詞或介詞“to”聯(lián)結成為一個短語[5]。
例如:“翻譯理論與實踐關系的討論”:回顧與反思(上海翻譯,2019)
Rethinking theR elation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ion Practice
我們應該一眼看到英譯題目中中心詞是“關系”,英譯時譯出中心詞relation置于句前;而“關系”是屬于“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即“the Relation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ion Practice”,然后譯出附加語“回顧與反思”為Rethinking[6]。
3.力求簡明扼要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長期生活在說漢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大多數(shù)期刊漢語論文題目都是以“……研究”“……初探”“……一瞥”“淺談……”“試論……”“淺析……”等謙詞,這些表達方式都是作者出于謙虛,認為在該領域還需要虛心學習研究,而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6]。而英譯有時候有時候只是單純地為了簡單明了,我們可以省略掉一些不重要的修飾詞。這樣不光讓英譯題目更明確簡練,又符合英譯原則。例如:
4.當代西方翻譯研究中的人類學方法初探(中國翻譯,2013.5)
Anthropological methods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West: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科研論文題目英譯時一般都不采用句子,總是強調(diào)關鍵詞,然后用介詞短語加上修飾詞組成英譯出來,例如:
從文化學派角度看女性主義翻譯主體性
On Feminist Translation Subje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al Study Schools(西安外國語學報,2007)
在女性的名義下“重寫”——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對譯者主體性研究的意義
"Rewriting"in the Name of Feminie—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eminism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中國翻譯,2004)
英文的標點符號有提示語后的停頓或者總結或者提起下文,可以使內(nèi)容總結簡練、明確及文字清楚。常用的有破折號“—”、冒號“:”還有頓號“、”[5]。英譯論文題目時,經(jīng)常會用到冒號或破折號代替漢語題目中的介詞短語,也是對像有些陳述句系動詞to、be的代替,讓題目一目了然。標點符號可以很好地將題目中的重要概念跟一些修飾不重要的概念分開,突出關鍵詞的同時,這樣也更能吸引讀者。所以,英譯論文題目時我們可以多采用這些有提示性的標點符號,例如:
論翻譯難度的測量:理論與方法(外語界,2015)
Measuring translation difficulty: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文學翻譯模式與中國文學對外譯介——關于葛浩文的翻譯(外國語,2014)
Literary Translation Model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On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從翻譯的角度看,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現(xiàn)象和句法現(xiàn)象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點,為了有助于讀者的理解[5],也為了使英譯文更好地合乎英語的語言習慣,在論文題目的英譯中有時需要增加某些詞語。
英漢兩種語言本來來源于于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由于大環(huán)境不同,在出口表達方面是明顯不同的。漢語中一般不使用虛詞類比如冠詞,但英語中會很高頻率的使用冠詞,所以在論文題目英譯時往往需要增加根據(jù)上下文需要的冠詞,這是為了符合英文習慣。
例如:普拉東諾夫《地槽》中的俄羅斯靈魂解讀(外語教學,2003)
An Interpretation of Russian Spirit in Platonov's Foundation Pit
眾所周知,中英文因為語言環(huán)境不同,表達方式是有很明顯的區(qū)別的,要想做好論文題目的英譯,不光要掌握語言習慣,了解一定的差異,還要有實踐練習,不能只是一一對應,漢語本來相對于英語來說就會長一點,如果只是把漢語題目按字面意思翻譯,那譯文會很容易太長,并且沒有重點,讀者自然也沒辦法明白或是捕捉作者的用意。所以我們要秉持翻譯原則和語言習慣對題目英譯時注意刪減、意譯,不能生硬的直譯。例如: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一條龍”體系(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eamline ELT System in China.
再者,有的論文不只有大標題、正標題,同時還有補充說明的小標題,也就是副標題,這種方式的中文題目跟英語題目都是作者對自己主要內(nèi)容的一個補充和交代,也是讓題目看起來更鮮活生動的一個方式,一般都可以按原來的順序和形式進行編譯,中間用冒號或破折號隔開。
某些論文題目言詞方面的處理,讀者一眼看上去會覺得無從下手,范圍太大,英譯時可以初步探索了解文章中心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改譯成更合適有水平的英文題目,這樣也是對文章主旨的反映[6]。
例如:中國化學50年(科技漢英翻譯技巧,1994)
該論文如果是介紹中國化學50年來的發(fā)展,以這個具體發(fā)展為主題,應翻譯成這樣比較合適: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emistry in the Past 50 Years.
在翻譯時,我們要秉持科學的態(tài)度跟手段,充分了解翻譯原則,知道中英文翻譯的差異和習慣,把握好翻譯時所需要注意的項目。在一些專有名詞、人名翻譯、過程描述的翻譯中,多去揣摩作者的語氣,采用合適的時態(tài)及語態(tài),作為一個合格的譯者我們都要去注意這些,要具備嚴密性、科學性。要讓學術期刊盡可能在國際化的舞臺上被認可、被國際著名檢索機構收錄,從而提升期刊的綜合影響力,題目英譯的好壞也決定了讀者對于論文的選擇和捕捉,因此,不論中文題目還是英譯題目,都要去細細致鉆研。學術期刊論文題目的英譯研究還存在許多需要發(fā)掘和對比研究的切入點,需要把握英譯原則,掌握語言技巧,需要我們反復推敲。英譯學術期刊論文題目時,我們要慎之又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