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調查采用自編問卷,針對“00后”大學生自身、學校以及家庭對性道德教育的認知與態(tài)度展開調查,基于性別差異、專業(yè)類別差異、年齡差異為視角進行大學生性道德觀的比較分析,問卷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使用 SPSSAU 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結果顯示,部分大學生戀愛行為道德失范,性觀念開放,男生比女生對性行為的接受度更高,特別是藝術類學生性觀念開放程度極高,性觀念開放程度據(jù)年齡增長而增加;家庭教育對大學生性道德觀教育有引導作用,但存在忽略和缺憾;學校性道德觀教育十分必要,但缺乏有效的內容和形式。從學生自身、家庭、學校來研究當代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的現(xiàn)狀,以便更好地開展性道德教育,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念。
【關鍵詞】00后大學生;性道德觀;現(xiàn)狀調查;對策研究
性道德觀是大學生戀愛觀的影響因素之一,是指人類調整兩性性行為的社會規(guī)范的總和。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和外來文化的影響,傳統(tǒng)性道德觀正經受不同程度的沖擊,朋輩的影響、家庭的影響、社會上媒體等對愛情及兩性關系的不斷渲染,頻頻曝出大學生戀愛的負面新聞。大學生群體能否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合理地處理戀愛問題,一定程度上關系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與穩(wěn)定?!?0 后”大學生的性道德觀表現(xiàn)出與以往大學生不同的新特點以及新問題,研究并引導“00 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性道德觀,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家庭婚姻的幸福以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都具有直接而長遠的意義。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青島科技大學的643名大學生,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fā)放問卷643份,回收有效問卷595份,其中男生209份,占 35.13%,女生386份,占64.87%。
(二)研究方法
在大量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本次調查采用自編問卷,針對“00后”大學生自身、學校以及家庭對性道德教育的認知與態(tài)度展開調查,基于性別差異、專業(yè)類別差異、年齡差異為視角進行大學生性道德觀的比較分析,問卷調查所得數(shù)據(jù)使用 SPSSAU 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性道德觀:戀愛行為道德失范,性觀念開放
1.戀愛不道德行為:戀愛行為道德失范,產生不良影響
當代部分大學生戀愛觀中存在一系列道德失范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戀愛行為不文明。有38.33%的大學生對不道德行為持“比較反感”的態(tài)度,可見情侶在公眾場合的親昵行為確實會讓周邊人感到不舒服,而42.92%的大學生對這一不文明行為早已麻木,覺得無可厚非,與自己無關,甚至還有17.8%的大學生覺得這一現(xiàn)象非常正常,這又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今大學生戀愛中諸多不文明不嚴肅行為已成常態(tài),而這些不文明行為一旦常態(tài)化蔓延化,就會對生活在社會有機體中的他人和整個社會公德造成不良影響。[1]
2.基于性別差異對性觀念展開分析:性觀念較開放,男生比女生對性行為的接受度更高
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有了婚前性行為未嘗不可,體現(xiàn)了當今社會西方戀愛觀對其造成的不良影響。針對男女生對婚前性行為或校外同居問題是否接受展開調查,結果如下:
利用卡方檢驗從上表可知:“性別”對于此問題呈現(xiàn)出0.01水平顯著性(chi=16.192, p=0.000<0.01),這說明不同性別對于是否接受婚前性行為或校外同居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差異性。通過百分比對比差異可知:女生對婚前性行為或校外同居現(xiàn)象選擇上較為謹慎,53.21%的女生表示戀愛期間不接受發(fā)生性行為或校外同居,而這在男生中僅為26.19%;大部分男生(占比73.81%)的男生接受婚前性行為或校外同居,較女生占比多27.02%,可看出“00后”男女生的性觀念較為開放,男生比女生對性行為的接受度更高。
3.基于專業(yè)類別差異對性觀念展開分析:藝術類學生性觀念開放程度極高
利用卡方檢驗從上表可知:不同的專業(yè)類別對于“婚前性行為或校外同居現(xiàn)象是否接受”呈現(xiàn)出0.01水平顯著性(chi=30.644, p=0.000<0.01),通過百分比對比差異可知:藝術類學生對于婚前性行為和校外同居現(xiàn)象的接受率高達93.33%,明顯高于平均水平56.25%,可見藝術類學生性觀念開放程度極高。
4.基于年齡差異對性觀念展開分析:性觀念開放程度據(jù)年齡增長而增加
利用卡方檢驗從上表可知:年齡對于“婚前性行為或校外同居現(xiàn)象是否接受”呈現(xiàn)出0.01水平顯著性(chi=27.687, p=0.000<0.01),通過百分比對比差異可知:2001年之前出生的大學生更能接受婚前性行為及校外同居現(xiàn)象,接受率明顯高出平均水平,而2002年之后出生的大學生對于婚前性行為及校外同居現(xiàn)象的接受率遠遠低于平均水平,可見不同年齡的大學生對于性觀念的開放程度是明顯不同的,并隨著年齡的增長接受率增加。
綜上研究結果可知,男生比女生性觀念更加開放,藝術類學生較其他專業(yè)學生性觀念更加開放,年齡越大的學生較年齡小的學生性觀念更加開放。日益開放的性愛觀,與大學生性知識的匱乏、性教育落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如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性愛觀,使其對性有足夠的、正確的認識,是當下大學生戀愛觀教育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家庭教育:對大學生性道德觀教育有引導作用,但存在忽略和缺憾
大學生性道德觀教育首先要看父母婚姻對其孩子的影響及家庭是否對其進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據(jù)調查結果分析:僅有17.08%的大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性道德觀教育,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都具有良好影響;54.58%的大學生受到過家庭教育,但僅僅是偶爾提起;另外有28.33%的大學生從沒受過家庭對于性道德觀的教育,可見家庭教育的缺憾。
(二)學校教育:需要學校性道德觀教育,但缺乏有效的內容和形式
53.75%的“00后”大學生都受到過學校性道德觀教育并認為此類教育非常有必要,對自己形成健康的性道德觀和及時排解消極情緒有很大幫助;30.42%的大學生沒有經歷過學校性道德觀教育,但他們也認為此類教育很有必要,但學校開展性道德觀教育還存在一些困難,調查可知:65.84%的大學生是非常樂意參與性道德觀教育的,但是學校教育缺乏有效的內容和形式,可能會導致部分學生不想?yún)⒓踊蛘吲e辦的效果不好等情況出現(xiàn),同時有43.75%的學生認為是學校不重視。大學生性道德觀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培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學校有關部門要對此引起重視,尤其是對于遭受性侵犯、性騷擾、戀愛沖突、戀愛暴力、失戀行為等導致學生心理抑郁等現(xiàn)象。
三、引導“00后”大學生形成正確性道德觀的對策建議
(一)用思政課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性道德觀
本次調查問卷中獲得的數(shù)據(jù)表明,大學生獲取性道德觀指導的途徑主要來源于網絡、影視作品、書籍、朋友聊天、家庭教育等,而高校在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性道德觀中占比并不高,36.58%的大學生是從思想品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中獲得并感覺影響很大,20%的大學生卻認為影響不大,可見,高校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他們需要參與性更強、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的性道德觀教育。
大學生通過網絡、影視作品等家庭、社會影響因素來了解愛情是片面和單一的,高校課堂應當成為“00 后”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教育課堂的主要陣地。系統(tǒng)化的課程應當包括: 培養(yǎng)愛的能力教育——深層次理解愛的內涵,學習如何愛; 愛情心理學——了解戀愛的心理; 婚姻與家庭的關系; 性健康教育——愛與性的關系等。[2]同時,在網絡社交媒體建立輔助教學媒體資源庫,在“00 后”大學生聚集的網絡空間中開設以網絡為載體的愛情指導課程。針對上文提到的性道德觀誤區(qū),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明確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愛情的本質,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自我的性情感與性行為;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以防止學生做出超出法律界限的性行為,走上犯罪道路,并引導學生利用法律知識保護自身權益。
( 二) 填補家庭教育的空白,給孩子健康理智的關愛
戀愛是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應然過程,中國家長不能再一味逃避,必須承擔起戀愛觀教育和性道德觀教育的責任。家長要摒棄腐朽的性道德教育觀念,依據(jù)家庭環(huán)境的特點,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滲透性道德觀教育,及時關注孩子的“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對子女進行適時、適度的性道德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意識,引導他們學會調節(jié)與控制自身性情感與性行為。
(三)加強個人道德修養(yǎng),糾正不良行為,重塑正確性道德觀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觀,要從原動因——大學生自身謀求出路。由于大學生在戀愛中缺失責任感,戀愛動機更傾向于生理和心理的滿足,較側重于填補內心空虛和尋求精神寄托以及對異性充滿愛慕,所以戀愛中的大學生要秉持一種深刻嚴肅的態(tài)度,增強責任意識,追求戀愛雙方心靈的共鳴與精神的一致性。其次,大學生在戀愛中要保持務實平和的心態(tài),不能心浮氣躁。大學生有義務進行自我教育,克服自身浮躁氣息,超越道德底線的性愛觀念是大學生必須時時提防的。因此,大學生要形成正確的性愛觀,對性有足夠的、正確的認識。
(四)理性審視西方思潮,弘揚愛情傳統(tǒng)美德,開展良性的性觀念教育
西方的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性解放”等思潮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也波及到了他們的性道德觀層面。[3]這些極端的思想使部分大學生的戀愛動機和擇偶觀及性道德觀發(fā)生扭曲,在模糊性道德觀的引導下,大學生在戀愛過程中行為容易失范,隨處可見大學生情侶在公共場合無視他人感受過分“秀恩愛”、部分情侶認同婚前性行為讓許多家長對大學生的戀愛深感憂心。[4]因此,要幫助大學生矯正戀愛中的不良行為,理性審視西方思潮,弘揚愛情傳統(tǒng)美德,開展良性的性觀念教育。
(五)開展健康良性的同輩教育,發(fā)揮核心人物的正面引領作用
同輩教育也叫朋輩教育,是一種學生間自主開展自我教育方式,也是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的教育方法之一。同輩教育相對于學校教育來說雖然小眾甚至隱性,但其發(fā)揮的某些特殊作用卻是常規(guī)教育所不及的。同伴之間可以借用“座談會”的形式就當代大學生典型的不良性道德行為進行辨析和爭論,抨擊那些不負責的性行為,并警示群體成員一定要吸取教訓,反觀自身。其次,教育者要加強對核心人物的教育,確保其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性道德觀,進而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對其他成員進行榜樣教育,將合乎理性,合乎道德,合乎人性的性道德觀向群體傳播開來??傊夹缘耐榻逃秃诵娜宋锏恼嬉I作用能使成員明辨是非、收獲真理,一步步對自己的性道德觀進行澄清,從而在復雜多元價值觀的交織中抵制誘惑,堅守正確的性道德觀。
參考文獻:
[1]馬骎.當代大學生愛情觀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0(01):153-154.
[2]宋新雅.“00后”大學生戀愛觀及其引導——以陜西省部分高校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34(01):29-35.
[3]向晉輝,葛纓.大學生非婚性行為的網絡調查[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3,40(10):1895-1898.
[4]潘麗萍,王秋芬.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性愛觀及高校性教育模式探討[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1,32(03):344-345.
作者簡介:
趙欣荻(1997-),女,山東省鄒平市,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202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