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芷詩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圖騰一詞,最早起源于印第安語,意思是“標記”“親屬”,弗雷澤在《圖騰制與外婚制》中說;“圖騰是一群原始民族所迷信而崇拜的物體……圖騰至少有三個種類:(1)部落圖騰;……(2)性圖騰;……(3)個人圖騰。”龍圖騰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典型象征,可以說是一種部落圖騰的逐漸演變的產(chǎn)物。
圖騰文化,就是伴隨圖騰觀念產(chǎn)生的關于圖騰觀念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人們?yōu)榱吮硎咀约簩τ谧约撼绨莸膱D騰的敬畏,害怕等各種心理活動而產(chǎn)生的文化現(xiàn)象,圖騰文化的核心就是圖騰觀念。
龍圖騰具有圖騰的基本特征,他是我們56個民族共同崇拜的圖騰和信仰。中國龍具有虎鼻獅鬢馬臉豹眼牛耳鹿角鷹爪蛇身魚鱗等外部特征,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點秋分而入淵。
龍圖騰最早是在我國原始社會時期產(chǎn)生的,經(jīng)過逐漸地發(fā)展演變逐漸有了統(tǒng)一而清晰的形象。
1.原始社會時期——產(chǎn)生
遠古時候人們的生產(chǎn)力,認識能力和武器都十分落后,經(jīng)常遭受到猛獸的攻擊和各種自然災害的傷害,人們對此產(chǎn)生了畏懼的情感,從而產(chǎn)生出許多崇拜蛇,鱷魚,熊等猛獸,甚至火,雨,閃電等自然災害的部落,希望得到他們的保佑。關于原始龍紋的起源有許多不一樣的說法,主要的有三種:(1)蛇。“龍圖騰,不拘它局部的像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魚、像鳥、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態(tài)卻是蛇。這表明在當初那眾圖騰單體林立的時代,內(nèi)中以蛇圖騰最為強大,眾圖騰的合并與融化,便是這蛇圖騰兼并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體的結果。”(2)鱷魚。何新說:“古中國大陸和海洋上,確曾存在過一種令人恐怖的巨型爬行動物。這種巨型爬行動物,以及與其形狀相近的其他幾種爬行動物,其實就是上古傳說中所謂‘龍’的生物學原型。換句話說,‘龍’在古代是確實存在的,它就是現(xiàn)代生物分類學中稱為Crocodilus Porosus的一種巨型鱷——蛟鱷。”(3)云。《淮南子·?地形訓》中有:“黃龍入藏生黃泉。黃泉之埃上為黃云?!薄扒帻埲氩厣嗳?,青泉之埃上為青云。…‘赤龍入藏生赤泉,赤泉之埃上為赤云?!薄鞍埲氩厣兹兹I蠟榘自??!薄靶埲氩厣?,玄泉之埃上為玄云。”何新說:“在上引文中,龍與云的關系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我的看法是,‘龍’就是云神的生命格”。
2.商朝——宗教氣息濃厚
原始龍紋蛻變成真正的龍紋,大約是在商周時期。商朝是一個特別重視無數(shù)的朝代,所以它也特別重視作為進行儀式所用的青銅器的鑄造。商周時期的青銅制造業(yè)發(fā)達,龍紋是作為象征天命神權的青銅器上的主要裝飾而被設計的,青銅器在商超代表溝通天地的禮器,是十分具有宗教意義的,所以青銅器上用什么圖案作為裝飾,自然也就具有了宗教色彩,用龍說明人們對于龍的能力的懼怕,希望風調(diào)雨順,來年大豐收。雖然說青銅器是主要的禮器,但是龍紋最早是出現(xiàn)在商朝的陶器上的,因此最早應該發(fā)源于陶器。
“龍”在商代產(chǎn)生的一個巨大的、突出的變化是龍開始有了角,雖然這時龍角的形狀還不固定,而且角形狀比較多,有尖形角、花冠形角、牛角形角等。商朝以前的龍紋形象中是沒有角的,在商代龍卻生出角來,這主要是因為商朝對角十分的崇拜。
3.周朝——弱化
武王打著以德配天的旗號出兵商朝,史稱武王伐紂。經(jīng)過政權更迭之后,周朝統(tǒng)一,周朝的宗教比較擁有人文主義傾向,他們主要是信仰鳳凰,因此在周朝時,禮器上主要是鳳凰的形象,此時龍紋信仰就處于一個弱化時期。
4.春秋——陰陽相合
春秋戰(zhàn)國時候,禮崩樂壞,諸侯國割據(jù)混戰(zhàn),所以在學術上就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因此在這個階段就特別容易形成融合的趨勢,因此在這一階段就出現(xiàn)了龍鳳在一起的祥瑞圖案,比如說龍鳳合璧,龍鳳呈祥等陰陽相合寓意的紋案,而且從這時起龍紋不再是禮器專有的圖案了,他逐漸地出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日用品上面,除此之外,龍的形象也發(fā)生了一點改變,龍擁有了四腳,看起來更加的威風凜凜。
5.秦漢——基本定型
從秦漢開始,中央集權加強,皇帝需要以此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因此,此時的龍開始有了新的一重含義,那就是皇帝的象征。
秦漢之后,龍紋就不在主要以青銅器等禮器作為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來,他變得更加的日?;霈F(xiàn)在許多生活中的物品上,比如,陶瓷、絲織品、雕像,磚石等方面,變得更加世俗化,宗教的氣息沒有之前那么濃厚了。雖然風格上略有差別,但是總體形象上的變化已經(jīng)不大。
6.隋唐到南北朝——龍文化產(chǎn)生
隋唐時期,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相關圖案,那就是“魚變龍紋”?!棒~龍變紋”的產(chǎn)生,有兩個原因,一個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鯉魚跳龍門”,還有一個就是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
隋唐時期產(chǎn)生了在中國封建社會存在了1200多年的科舉制度。對于寒門學子來說,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科舉考試,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一員,這樣才可以一展宏圖,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因此,大家都引經(jīng)據(jù)典,希望自己就像鯉魚一樣,躍過龍門一朝飛黃騰達,更有人直接把科舉考試考場的那個大門就直接叫作龍門。這些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因素對龍紋的影響,在這一時期龍是代表著大家的美好愿望的。
7.宋代——形象日趨完善
宋代以后龍的形象日趨完善。在中國古代,宋朝是一個很神奇的朝代,這個朝代沒有什么特殊之處,但是他的文學發(fā)展特別成熟,出現(xiàn)了許多大家,比如二程,朱熹等等,因此在這個時期人們也通過文字對龍的形象做了具體描述,更有人為了作畫方便與精細而提出來一套畫龍理論,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稱其為“三停九似”。
8.元代——逐漸規(guī)范
元代時候龍紋開始在民間得到普及和迅速的發(fā)展,龍紋本身的兇惡的形象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特別溫馨的,祥和的氣氛。
9.明清——朝廷強制壟斷龍的形象
明、清時期我國古代社會的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達到了頂峰,這也和明清兩個朝代的統(tǒng)治者有關系,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和尚,清朝更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因此他們都需要龍來說明自己政權統(tǒng)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就是君權神授,神化自己,因此這兩個朝代壟斷了龍紋,從此龍成為帝王專用,天家龍紋,以突出帝王的權威。
榮格自己在給集體無意識做定義的時候,曾經(jīng)這樣說:“集體無意識是精神的一部分,這部分精神可以通過如下事實將其從否定層面與個人無意識相區(qū)隔,即它并非一如后者,講自己的存在歸結為個人經(jīng)驗,因此并非一種個人習得。雖然從本質(zhì)上講,構成個人無意識的內(nèi)容有時屬于意識,但是他們已然因為被遺忘或者被壓抑而從意識中消失;集體無意識的內(nèi)容從未存在于意識之中,因此從未為個人所習得,而是將其存在完全歸結為遺傳”。
最開始在某個部落中產(chǎn)生出了龍紋信仰,這種信仰經(jīng)過部落的代代傳承而得以繼續(xù)發(fā)展。據(jù)《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統(tǒng)一中華后,就直考慮一個問題:該用什么圖騰好呢?當時他也沒有想出個結果來,便召集各路諸侯商議。經(jīng)過討論之后決定用龍作為部落圖騰,它能騰飛,能下水,能爬行代表各種動物的技能,又代表了多家部落的特征,大家聽了之后,都很滿意。涂爾干說:“真正的宗教信仰總是某個特定集體的共同信仰,這個集體不僅宣稱效忠于這些信仰,而且還要奉行與這些信仰有關的各種儀式。這些儀式不僅為所有集體成員逐一接受,而且完全屬于該群體本身,從而使這個集體成為一個統(tǒng)一體,每個集體成員能夠感受到,他們有著共同的信念,他們可以借助這個信念團結起來”。不論龍紋信仰何時何地緣起,它總在一個很早的時期就成了一個固定的氏族的圖騰信仰,他不是個人擁有的,而是屬于整個集體,進而在氏族中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并且這種繼承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反映,原始社會時期的人們只會接受來自和神圣之物最近的有權威的人的,比如長老,祭祀的話,當他們告訴自己龍紋代表一種神秘的力量,可以保護自己的時候,人們是深信不疑的,這就為傳承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榮格的原型概念與其集體無意識概念的關系十分密切,他認為個人潛意識與各種情緒的構成有關,而集體無意識的內(nèi)容則主要是原型。榮格說:“原型是人類原始經(jīng)驗的集結,它們像命運一樣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其影響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感覺到”。
除此之外,榮格還根據(jù)自己的分析與體驗提出了阿尼姆斯,智慧老人,內(nèi)在兒童,陰影和自性等諸多分析心理學意義上的原型意象。這些原型意象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在意識以及無意識的水平上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心理行為。
我們只要稍加想象,龍的整體形象就會出現(xiàn)在腦海中,并且原始氏族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圖騰的力量。這里就以蛇為原型主體進行敘述,我們都知道,原始部落剛開始沒有房屋的概念,發(fā)生自然災害或者受到猛獸攻擊時通常都會躲進山洞,山洞內(nèi)最多的就是蟲蛇鼠蟻,其中又以蛇最為厲害,因此我猜測以蛇為原型主體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們懼怕蛇的心理,二就是人們希望龍也能擁有蛇的靈活多變。龍角是以鹿角為原型,象征健康長壽。龍須和龍角的意象象征比較類似,都是健康長壽的意思。龍爪的原型是鷹爪,象征騰云駕霧,這個和龍的行云布雨的能力也有關系。龍鱗的原型是魚鱗,象征神圣的防衛(wèi),但是也有人說龍鱗是一種束縛,因為龍本身太強大了,人們因此希望龍對自身加以束縛。這里可以用陰影來分析一下。榮格說陰影是隱藏在我們內(nèi)心的不為人知的無意識的心理層面,有好有壞,因此龍鱗可以說是人們對龍的恐懼心理的產(chǎn)物,希望龍可以進行自我約束,不要作惡。
在這里,龍就成了氏族的集體無意識的普遍的表現(xiàn)形式,從而形成了這個氏族關于龍的統(tǒng)一的心理基礎,原型意向就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寄托,人們把這些象征美好的東西都集中整合到了龍身上,當人們的意識被原型激活的時候,原型就充當了“意識塑造著”的角色,人們的心理就同化了這些原型意向所包含的集體無意識的內(nèi)容,也就是人們的美好的祝愿,這就是為什么圖騰能成為一個氏族的力量源泉的原因之所在。
圖騰一直都是宗教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內(nèi)容,而龍圖騰文化又是我們每一個國民都應該略有掌握的方面,本文利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對龍圖騰文化作了一個比較粗淺的研究,希望可以讓大家對龍圖騰文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有許多值得我們仔細研究的內(nèi)容,我也會繼續(xù)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