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嘉玲
摘要:四年級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選用了巴金的兩篇寫景散文: 《繁星》和《海上日出》,前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后者指向?qū)W生對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的了解。本文將以巴金的兩篇散文《繁星》和《海山日出》的教學為例,聚焦多個課例,探究如何抓住散文的語言的精妙處上出文本的獨特性。 只有這樣,每一篇散文都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避免同一個模式上所有的散文,即避免落入“形散而神不散”的窠臼。
關鍵詞:四年級語文;巴金散文;課堂問題;應對策略
1.巴金散文語言細微處
《繁星》和《海上日出》都選自巴金的《海行雜記》,是巴金在赴法留學的途中,在海上坐船三十幾天的所見。巴金寫下這海上風光是想給哥哥聊聊自己所見的風景,所以文中沒有夸張的獵奇,而是平淡有序的娓娓道來。
巴金在《繁星》中描繪了三幅星空的畫面:家鄉(xiāng)庭院的星空、南京院子的星空、海上艙面的星空。開頭的“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币幌伦泳蜖I造出了寧靜美好的氛圍,簡潔明快的語言有著詩的靈動。隨著巴金的足跡離故土越來越遠,但內(nèi)心的溫熱卻未曾褪色。三幅畫面其實都是對故鄉(xiāng)那一片星空的呼應。南京是和故鄉(xiāng)完全不一樣的地方,但巴金偏就覺得那院子里的星空讓人覺得無比光亮,“下面是一篇菜園,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菜園散發(fā)出來的泥土氣息,是和故土的絲絲聯(lián)系。 在海上,“船在動,星也在動……”這星又是從哪里跟隨著巴金來到這里,讓巴金在茫茫的海上依舊心有歸屬。這繁星是巴金眼中、心里的繁星,那時與家人在星空下的溫馨守候,成了今時今日治愈巴金離愁的良藥,即使在顛沛的旅途中,內(nèi)心也是安定的。
《海上日出》中記錄了晴天、多云天、有黑云三種天氣下的日出。開頭“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非常清靜,船上只有機器的響聲?!边@種清靜,是在機器聲響襯托下,日出前,萬物沉寂的靜?!稗D(zhuǎn)眼間、一剎那間、忽然”寫出了日出的變化之快,蘊藏的力量之大。晴天的太陽,“努力上升、沖破了云霄、跳出了海面”是噴薄的生命力;多云畫面中的“直射”一次直接展現(xiàn)無可阻擋的力量;陰天的日出,那鑲在黑云邊緣的金邊,厚重的一筆顯示出了太陽的力量之大,這個力量是照亮身邊萬物的無窮能量,更是巴金內(nèi)心的光亮和偉大的太陽在廣闊的海面上相遇、呼應!這日出也是屬于巴金的日出,是他內(nèi)心生發(fā)的那種面對何種境遇都永遠保有的勇氣和光亮的精神。
巴金的語言平和清麗,但是語言背后的心是堅韌有力、豐盈溫熱的,唯有如此,讓他的身在漂泊的海上,都是心有所依。
2.課堂存在的常見問題
2.1非常態(tài)閱讀
(1)碎片閱讀
在課堂中,梳理太陽變化的景象,老師先讓學生找到時間的詞,發(fā)現(xiàn)時間順序進行匯報,再找隨著時間變化太陽位置的變化進行匯報,接著再找太陽顏色、光亮的變化進行匯報,但真實閱讀狀態(tài)并不會是看第一遍的時候看到的是時間順序,第二遍看到了位置變化,第三遍看到了光亮和顏色,這樣,以提取信息為課堂唯一的學習任務顯然是一種低階閱讀。
(2)印證式的閱讀
老師提出問題:作者觀看了海上日出,情不自禁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接下去就是去文中找哪里感受到了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這樣的操作在不少的課堂中都會出現(xiàn),但作者的感嘆不能偷換成是讀者的感嘆呢,在沒有好好品味三幅海上日出的畫面前就去找“偉大”,無疑是一種印證式的學習。
2.2品味語言流于表面
(1)表達方法先于語言品味
《海上日出》這一篇課本,語文要素中要求了解課文按時間順序?qū)懢拔锏姆椒?。于是,就出現(xiàn)了沒有畫面感受,凌空進行按時間順序這種表達方法教授的課堂。在課堂中,教師將語文要素以抽象的概念進行教學,看似是對語文要素的落實,但孩子并沒有對這種表達方法孩子最先有感觸的一定是內(nèi)容,只有對畫面進行充方品味之后才能指向表達。
(2)打不開進入文本的窗口
撇開對語言文字的品味,用分析代替品味語言分析太多,這種情況常常出現(xiàn)在孩子真正默讀思考、感受的時間不夠,就被老師帶入分享交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沒話可說,老師就將教參上的理解或者自己的理解講給學生聽。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老師沒有清除孩子和文本之間的隔閡或障礙,沒有找到一個鏈接孩子自身感受的點帶孩子進入文本,那么孩子也是無法進行感受和品味的。
3.情感邏輯解讀缺失
《繁星》中三幅星空的畫面,看似海上的星空是寫得最具體詳細的,容易造成結構上層層推進以及作者最喜歡海上星空的錯覺。依次品味家鄉(xiāng)的星空、南京的星空、海上的星空三幅畫面,前二幅指導用聯(lián)結生活經(jīng)驗和抓住關鍵詞來想象畫面,用這兩種方法自主品讀第三幅海上星空,以海上星空的品味為整堂課的高潮和總結。整堂課的情感邏輯線就是不完整的。
4.品味語言后戛然而止
我們光帶領孩子品味課文描述的情景就夠了嗎?當然不是,散文是極具個性特點的文體,作者描繪的景物是通過作者心眼過濾的景物,帶著極強的個人體驗。因此我們需要進入情境,再從情境中跳脫,聯(lián)結自己的生活,使學生自己的語文經(jīng)驗和人生經(jīng)驗得到增長。或者,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讓孩子對巴金的《海行雜記》中其他文本感興趣甚至其他作品有閱讀的欲望。
5.常用策略
5.1學習單梳理內(nèi)容呈現(xiàn)完整過程
(1)首先可以借助作業(yè)本中的學習單進行梳理,但是想要更能夠外顯出孩子不同理解水平的話,可以讓學生完全自主梳理,可以借助表格,也可以直接用文字,以下是三位中上學生的梳理結果:
①早晨的海上日出:天空一片淺藍,在慢慢地擴大它的范圍,加強亮光;過了一會兒,出現(xiàn)太陽的小半邊臉,非常紅,可沒有亮光;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沖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紅得非??蓯?一剎那間,深紅的圓東西發(fā)出奪目的亮光,射得眼睛發(fā)痛,云片也有了光。
②轉(zhuǎn)眼間——天邊出現(xiàn)了一道紅霞——擴大了范圍,加強了亮光;過了一會兒——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到了最后——沖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紅得非??蓯?一剎那間——發(fā)出了奪目的亮光——旁邊的云朵也有了光彩。
③是在②的基礎上用了魚骨圖的方式呈現(xiàn)變化的過程,并且對太陽露出海面的部分用圖示標注。
(2)典型的學習單對比,呈現(xiàn)梳理過程
因為有一部分孩子還不知道怎樣把過程梳理清楚,不知道抓住關鍵詞后怎樣把這一個過程理清楚,所以接下去的教學,就可以在孩子的學習單梳理結果比對中進行
三位學生能夠按照日出變化的順序把過程寫清楚,但①對時間變化的這種表達順序不夠清晰,時間是放在摘錄的內(nèi)容中間,而且摘錄的是原文句子,沒有自己的整理,對于抓住關鍵詞進行梳理這樣的方法還不是很熟練。
后兩個梳理結果都不錯,②學習了作業(yè)本中自下而上的表格梳理結構,把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太陽的變化都寫得非常清楚,但是從分列的內(nèi)容看,對于顏色、位置、光亮三個方面的區(qū)分還是不夠清晰的。③采用的是魚骨圖的方式,時間和變化的圖示非常清楚,太陽的位置用畫圖的方式表示,對日出的顏色、光亮、位置可以說有很好的理解。
在這樣的對比交流中,讓孩子對如何梳理文本內(nèi)容有一個從模糊到清晰的建構過程。
5.2抓住進入文本的突破點
(1)勾連生活經(jīng)驗。
巴金離開祖國赴法留學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孩子自己離家的感受聯(lián)結,這一點對于寄宿學校的孩子來說更加有感觸。當遠離故土的他在海上看到整片天空的繁星,感覺到熟悉而溫暖,就好像家鄉(xiāng)的那一片繁星一直都陪伴在他身邊,好像又回到了家鄉(xiāng)那有親人相伴左右的小圓桌哦,繁星下,為他孤寂的海上之旅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溫暖。
(2)借助關鍵詞想象畫面。
對作者的感受,學生應該知道看哪里,并且借之想象畫面進行感受。在《海上日出》中的從“飛舞”一詞可以想象繁星落在我身邊,一閃一閃圍著我在飛舞,仿佛觸手可及,感受到姿態(tài)美,想象海浪輕輕地拍打著,海風微微地吹拂著的畫面,感受舒適愉悅的柔和美;“靜寂”是一點兒聲音都沒有嗎?是指沒有嘈雜的聲音,一切都顯得寧靜而美好,抓住能調(diào)動試聽觸等關鍵詞,這些是有助于我們想象畫面的關鍵詞,又能聯(lián)結學生的生活體驗,促進學生的理解。
(3)聯(lián)系作者生平經(jīng)歷。
1972年,23歲的巴金離開祖國,遠赴法國,開始為期近兩年的留學生活。途中,巴金創(chuàng)作了《海行雜記》。這篇文章是巴金為他兩個哥哥而寫的,在海上進30天的生活,他希望他的文章可以帶給哥哥各地的風光。因此,文中平實樸素的筆調(diào)正像和哥哥促膝聊天。
(4)看圖理解,營造課堂氛圍和情境。
星空是怎樣的?你看到過星空嗎?你看過滿天的繁星嗎?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很少看到過滿天繁星,所以就要出現(xiàn)一些圖片幫助孩子進一步感受海上滿天繁星的畫面,想象的畫面與直觀的圖片聯(lián)結。
5.3方法直觀呈現(xiàn)
(1)比較閱讀?!逗I仙髟隆肥恰逗P须s記》中的另一篇文章,文中有對月亮隨著時間變化的描寫,非常適合和《海上日出》進行比較閱讀,對按時間順序描寫事物的方法能有更清晰的了解。
(2)板書設計,方法和內(nèi)容同時呈現(xiàn)
適時的方法總結,如方法提煉:描寫動態(tài)的景物,要把景物的變化寫出來,還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聯(lián)結生活,你覺得還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變化可以寫出變化順序?結合示意圖和方法,聯(lián)結生活中刮風、下雨、下雪、雨后天晴等現(xiàn)象來實踐按一定順序描寫景物變化的方法。
總結
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無不追求精準的言語表達——那些個性化言語所表現(xiàn)的,是豐富甚至復雜,細膩甚至細微的感官所處,心緒所至。《繁星》和《海上日出》都出自《海行雜記》,在教學過程中有其相互參考教學的價值,但我們不能落入類文教學的窠臼,而要努力往語言的細微之處走,尋找語言的獨特之處,關注“這一篇”的個性,這樣才能避免低階思維閱讀的課堂,往深度學習型課堂邁進。
參考文獻:
[1]王榮生.《散文教學教什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
[2]巴金.《海行雜記》[M]. 東方出版中心.2017.8.
[3]吳忠豪.《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指要——漢語·閱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