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關于貨幣的三個隱喻

2021-11-30 03:59楊睿軒
關鍵詞:資本家全集斯大林

楊睿軒

(上海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200240)

對資本主義的無情解剖與徹底批判構成了馬克思終其一生的研究志業(yè)和思想旨趣。貨幣作為資本增殖運動中的一環(huán),無疑是馬克思展開資本邏輯批判的一個重要維度。在馬克思看來,貨幣如同商品一樣 “ 充滿形而上學的微妙和神學的怪誕 ” ,它是一個 “ 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 ” ,它不僅具有具體可感的物質外觀,在實質意義上還具有不可感覺的歷史規(guī)定。資本家利用貨幣購買勞動力商品,勞動力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的屬性使貨幣內在地具有資本增殖的功能。然而在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家那里,總是 “ 把人們的社會生產(chǎn)關系和受這些關系支配的物所獲得的規(guī)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屬性 ”①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5頁。。他們?yōu)榱私o資本主義制度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作合理性辯護和正當性論證,把視野局限在貨幣的物質實體上,刻意掩蓋了貨幣所代表的一定的社會生產(chǎn)關系。馬克思指出: “ 我們要做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從來沒有打算做的事情:指明這種貨幣形式的起源,就是說,探討商品價值關系中包含的價值表現(xiàn),怎樣從最簡單的最不顯眼的樣子一直發(fā)展到炫目的貨幣形式。這樣,貨幣的謎就會隨著消失。 ”②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通過 “ 牽線人 ” “ 魔術 ” 與 “ 上帝 ” 這三個隱喻,深刻透視了貨幣通約的內在限度、貨幣幻象的演化機理與貨幣異化的根本性危機,最終揭示出 “ 貨幣之謎 ” 即貨幣在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下成為資本家獲取剩余價值和實現(xiàn)資本增殖的中介性工具。這不僅批判了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家 “ 非批判的實證主義 ” ,廓清了籠罩在貨幣上的神秘性,在根本而重要的意義上,為瓦解和超越資本邏輯進而實現(xiàn)人類自由解放的夙愿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指向。

一、 “ 牽線人 ” :貨幣通約

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不斷發(fā)展,資本主義商品生產(chǎn)和交換逐漸普遍化和擴大化,商品交易過程中所潛伏的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逐漸尖銳化和明朗化。要解決這個矛盾,就需要使生產(chǎn)商品的私人勞動獲得社會承認從而轉化為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這就需要為商品的交換價值尋找一種一般的、外在的、獨立的表現(xiàn)形式或承載物。貨幣,它既能把一切對象都轉化成貨幣,又能把貨幣都轉化成一切對象,從而在性質各異的事物之間搭建起相互通約的橋梁和置換的通道。正是憑借這種無所不能的通約功能,貨幣在需要和對象之間扮演著具有中介作用的 “ 牽線人 ” 角色。馬克思指出: “ 貨幣,因為它具有購買一切東西的特性,因為它具有占有一切對象的特性,所以是最突出的對象。貨幣的特性的普遍性是貨幣的本質的萬能;因此,它被當成萬能之物……貨幣是需要和對象之間、人的生活和生活資料之間的牽線人。 ”①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59頁。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通約萬物的 “ 牽線人 ” 角色,根植于貨幣對交換價值和一般勞動的抽象化。貨幣作為 “ 一般勞動的直接對象性的物 ”②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54頁。,克服了其他一般等價物在形式、材料、質地、數(shù)量、時空等方面的諸多缺陷和限制,體現(xiàn)了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在人與人的商品和勞動之間建立了廣泛而普遍的社會聯(lián)系,從而被固定下來充當一般等價物。在這個意義上,貨幣是私人勞動化約為社會勞動的結果,是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對立的表現(xiàn),是勞動本身的一般化、對象化和抽象化。作為同商品實體本身相分離的特殊商品,作為商品內部矛盾的解決形式和物化在產(chǎn)品中的社會勞動的化身,貨幣被賦予了衡量一切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屬性,使私人勞動獲得了社會的普遍承認。在這個基礎上,以貨幣為交換媒介和社會紐帶,任何不同的商品都能夠獲得普遍交換的資格,貨幣由此獲得了化約萬物和融通一切的 “ 牽線人 ” 資格。馬克思指出: “ 商品的交換價值,作為同商品本身并列的特殊存在,是貨幣;是一切商品借以互相等同、比較和計量的那種形式;它是一切商品向之轉化,而本身又轉化為一切商品的那種形式;是一般等價物。 ”③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0頁。在不同商品的交換過程中,貨幣通過比較或計量的方式把不同商品以貨幣量的形式聯(lián)結起來,打破了不同商品之間的交換障礙,使不同商品的價值都以它為衡量標準并從它身上得到體現(xiàn)。貨幣化 “ 質 ” 為 “ 量 ” 的強大化約功能,使它猶如 “ 公分母 ” 一般具有廣泛的媒介效應,能夠在任何商品之間完成無界限和無障礙的 “ 通分 ” ,實現(xiàn)不同需要和對象之間的聯(lián)系和對接。

資本家正是利用貨幣的 “ 牽線人 ” 身份,從而不斷為貨幣賦魅,以便最大限度地拓展資本增殖空間。在他們眼中,既然貨幣具有去個性化、去特殊化和去差別化的強大通約功能,那么不管是有形的東西,還是諸如道德、愛情、良心、知識、美貌、名譽等精神性或個性化的東西,只要被貼上了價格的標簽,就都能用貨幣完成價值評估和實現(xiàn)買賣交易。這使得貨幣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神秘面紗。馬克思的任務則在于通過返回現(xiàn)實的社會關系本身為貨幣祛魅。馬克思指出: “ 只要理解了貨幣的起源在于商品本身,貨幣分析上的主要困難就克服了。 ”④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458頁。換言之,需要把貨幣放在特定歷史階段的生產(chǎn)方式即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中加以檢視和理解。在前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jīng)濟并不占據(jù)主導地位,貨幣并不能購買到所有東西,它只是部分物品的代表。而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經(jīng)濟占據(jù)了主導地位,資本增殖邏輯的宰制使一切物品都被放置到市場上待價而沽,貨幣通過市場中介獲得了無所不能的購買力。資本家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剩余價值,逾越商品界限和擯棄倫理道德,把一些不能買賣的東西也變成商品和資本增殖的手段。馬克思對資本家利用貨幣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和褻瀆一切神圣的東西的行為作了清晰的指認和凌厲的批判: “ 它把堅貞變成背叛,把愛變成恨,把恨變成愛,把德行變成惡行,把惡行變成德行,把奴隸變成主人,把主人變成奴隸,把愚蠢變成明智,把明智變成愚蠢 ”⑤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64頁。。對于懷揣資本增殖目的的資本家來說,貨幣能 “ 使一切人的和自然的特性變成它們的對立物,使事物普遍混淆和顛倒;它能使冰炭化為膠漆 ”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62頁。,把各種特性和對象轉化成與之相矛盾的對立面。在資本家眼中,貨幣廣泛的通約性和強大的購買力已經(jīng)成為資本增殖的內生力,似乎只要擁有足夠多的貨幣,任何是非對錯、美丑善惡都失去了確定性和規(guī)范性,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價值不再取決于他的品質、修養(yǎng)、學識、能力或貢獻,而是取決于他占有貨幣量的多寡。而事實上,涉及人類社會基本價值等諸多東西是不能用貨幣來衡量的。正如桑德爾所言: “ 我們不應當把一切事務都作價待沽……對生活中的各種好東西進行明碼標價,將會腐蝕它們。那是因為市場不僅在分配商品,而且還在表達和傳播人們針對所交易的商品的某些態(tài)度。 ”⑦邁克爾·桑德爾:《金錢不能買什么:金錢與公正的正面交鋒》,鄧正來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XVI頁。如果說桑德爾還停留在從道德層面來理解貨幣不能買什么,那么馬克思則以更加科學的視角深入到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內部,從資本增殖的維度剖析和解蔽了資本語境中的貨幣通約。

從表面上看,貨幣因其神通廣大的通約性而贏得了 “ 真正的創(chuàng)造力 ” 和 “ 最高的善 ” 的美譽,并且承擔了 “ 牽線人 ” 的中介角色。然而,在資本邏輯的宰制下,貨幣的 “ 牽線人 ” 形象就黯然失色了,因為并 “ 不是所有的可通約的行為和結果都是合乎理性的,更不是所有合乎理性的通約都是合乎人道主義的 ”①張雄:《貨幣幻象:馬克思的歷史哲學解讀》,《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第59頁。。馬克思通過考察勞動力作為商品的界限,從而進一步揭示出人的價值與貨幣的價值在通約上的不公平、不對等與不合理。在馬克思看來,勞動力構成了商品買賣的潛在界限,一旦它成為商品,就會形成資本主義社會剝削、奴役、支配與被剝削、被奴役、被支配的生產(chǎn)關系,為貨幣轉化為資本提供可能性條件,為資本家通過剝削工人實現(xiàn)資本增殖提供現(xiàn)實基礎。在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中,資本家是生產(chǎn)資料的占有者,工人為了賺取自己基本生活所需的貨幣,就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作為特殊商品的勞動力,不僅能夠創(chuàng)造出自身價值,而且還能夠創(chuàng)造出超過自身價值的剩余價值。資本家以付給勞動者工資報酬的形式營造了一種與勞動者等價交換的假象,通過這種隱而不彰的方式掩蓋了資本剝削的事實并無償占有剩余價值,從而把雇傭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手段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天賦。質言之,資本家把通過剝削雇傭勞動所獲取的剩余價值看作自然規(guī)律,把資本增殖看作天然正義,用形式正義和表象平等掩蓋了交換假象下的事實上的不平等。資本家購買勞動力商品所支付的貨幣,超出了它本身的規(guī)定和界限,它不再是 “ 貨幣的貨幣 ” ,而是 “ 資本的貨幣 ” ,它受資本邏輯的規(guī)制,內在地生發(fā)增殖的本能、欲望和沖動。資本家付給工人的貨幣與工人創(chuàng)造的實際價值并不對等,二者之間的通約是建立在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撇開貨幣的歷史規(guī)定性,僅從一般意義上理解貨幣通約,就會從根本上遮蔽資本主義生產(chǎn)中勞動與資本的對立,就會把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當成是超歷史的、自然的、永恒不變的,就很難真正探察到工人的價值和貨幣的價值在通約上的不公平性與不對等性。作為工資形式的貨幣,雖然在一定意義上能更好地適應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生產(chǎn), “ 但是,只要它們仍然是貨幣形式,只要貨幣仍然是一種重要的生產(chǎn)關系,那么,任何貨幣形式都不可能消除貨幣關系固有的矛盾,而只能在這種或那種形式上代表這些矛盾 ”②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69-70頁。。由此可見,把貨幣通約置于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中加以歷史性審視,便會洞察到貨幣的通約性是有內在限度的,存在形式上的可通約性和事實上的不可通約性的矛盾。

二、 “ 魔術 ” :貨幣幻象

貨幣作為資本主義生產(chǎn)中社會勞動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憑借其一般等價物的身份,使得其他商品都要通過它來反映和表達自身的價值。這往往給人造成一種錯覺或假象,貨幣似乎與生俱來就具有社會屬性。馬克思指出: “ 當一般等價形式同一種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結合在一起,即結晶為貨幣形式的時候,這種假象就完全形成了。一種商品成為貨幣,似乎不是因為其他商品都通過它來表現(xiàn)自己的價值,相反,似乎因為這種商品是貨幣,其他商品才都通過它來表現(xiàn)自己的價值。……貨幣的魔術就是由此而來的。 ”③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112-113頁。在資本邏輯的支配下,貨幣被資本家施展了形而上學的魔法,貨幣和商品之間的中介運動過程被掩蓋得無影無蹤,貨幣天然地具有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社會屬性。這讓人產(chǎn)生許多關于貨幣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和判斷,使人們在商品交易中誤把貨幣符號當成是商品本質,把商品當成是貨幣的派生物,把貨幣視為商品的存在前提和內在規(guī)定。而事實上,貨幣作為社會勞動的表現(xiàn)承載物,并非天生就具有通約功能,而是凝結在商品中的對象化的一般人類勞動使它具備了通約的可能。貨幣本身并非萬能的,它只是一個純粹的符號表征。人們迷戀的是它的符號價值或象征意義,而非隱藏在它背后的實際價值。用鮑德里亞的話說, “ 主體陷入到了一個虛假的、差異性的、被符碼化、體系化了的物之中 ”④讓·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夏瑩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05頁。。貨幣作為財富的一般代表和象征,又要通過一定量的貨幣單位來加以衡量和比較,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們對貨幣符號量值的迷戀和屈從。 “ 正像貨幣把任何存在物都歸結為它的抽象一樣,貨幣也在它自己的運動中把自身歸結為量的存在物。無度和無節(jié)制成了貨幣的真正尺度。 ”①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39頁。以貨幣量作為比較和衡量財富的標準和尺度,誰占有的貨幣數(shù)量越多,誰擁有的財富體積就越龐大。為了擁有更多財富增量,資本家就會無限度地積累貨幣,從而造成貨幣 “ 量的有限性和質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迫使貨幣貯藏者不斷地從事息息法斯式的積累勞動 ”②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156頁。,不得不把它從尋常意義上的貨幣變成了資本增殖意義上的貨幣。概言之,作為 “ 貨幣魔術師 ” 的資本家通過施展貨幣 “ 魔術 ” ,其最終目的在于把貨幣變成資本,變成錢能生錢的 “ 金蛋 ” 。因為產(chǎn)業(yè)資本家的根本目的是獲取剩余價值和實現(xiàn)資本增殖,他們不是為了商品的生產(chǎn)而生產(chǎn),而是為了剩余價值的生產(chǎn)而生產(chǎn),不是為了使用價值而生產(chǎn),而是為了價值而生產(chǎn)。

資本不斷追求剩余價值和瘋狂自我增殖的本性,導致貨幣的質與量、無限與有限的矛盾不斷擴大,這種矛盾醞釀著貨幣自身消亡的危機。如果大量的商品不能轉化為貨幣或轉化為價值的生產(chǎn),就會導致生產(chǎn)過剩危機。 “ 由此就產(chǎn)生了貨幣魔術師們(蒲魯東等等也包括在內)的幻想:由于貨幣昂貴而流通手段短缺,因此必需人為地創(chuàng)造更多的貨幣。 ”③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393頁。作為資本主義辯護士的 “ 貨幣魔術師們 ” ,根本不愿意承認是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導致生產(chǎn)過剩危機的爆發(fā),他們?yōu)榱私o資本家無限追求剩余價值提供合理性辯護,天真地以為只要創(chuàng)造更多貨幣就能規(guī)避危機,這不啻為一種幻想。馬克思指出: “ 貨幣是實際財富的純粹抽象——因此,保留在這種抽象上的貨幣只是一種空想。在財富顯得是以完全物質的,可以捉摸的形式本身存在的地方,財富僅僅存在于我的頭腦里,是一種純粹的幻想。 ”④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87頁。貨幣是從商品財富中抽象出的財富一般,它與作為財富特殊實體的商品處于對立狀態(tài)。然而,貨幣只是觀念上的財富符號,并不是現(xiàn)實的實體財富。商品如果不能完成 “ 驚險跳躍 ” 而轉化成貨幣,那么貨幣就只是一種純粹的 “ 空想 ” 。為了扭轉財富淪為 “ 空想 ” 的宿命,貨幣就不得不參與到現(xiàn)實經(jīng)濟活動中去,投入到生產(chǎn)、流通與交換領域,從而確保自己有可能轉化為實體財富。貨幣持有者把貨幣當成積蓄來消費以滿足個人的享受,使貨幣對他自己來說處于 “ 消失 ” 狀態(tài),這時貨幣才完成了轉化為實體財富的使命。唯有把貨幣當成純粹 “ 為他 ” 的存在,它才能真正實現(xiàn) “ 為我 ” 的存在。如果貨幣占有者把貨幣保留在自己手里而不進入生產(chǎn)、交換或流通領域,那么它就會被蒸發(fā)為實際財富的幻影和泡沫。如果缺少實際財富的積累,貨幣本身會隨著積累程度的提高而喪失它的價值。表面上,貨幣數(shù)量增加了,實際上,實體財富卻減少了。貨幣不可能使自己保持絕對的獨立性,它需要依賴流通才能確保交換價值的實現(xiàn),進而獲得剩余價值。馬克思對此做過一個關于 “ 蛹 ” 的隱喻: “ 我們那位還只是資本家幼蟲的貨幣占有者,必需按商品的價值購買商品,按商品的價值出賣商品,但他在過程終了時取出的價值必須大于他投入的價值。他變?yōu)楹?,必須在流通領域中,又必須不在流通領域中 ”⑤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193-194頁。。簡言之,商品蛹化為貨幣,貨幣則羽化為資本。商品必須在流通領域中被賣出去、被消費掉,貨幣才能轉化為增殖的資本,貨幣占有者才能變成資本家??傊阳敄|之流的小資產(chǎn)階級的貨幣策略是失效和失敗的,生產(chǎn)貨幣本身并不能增加貨幣價值和實體財富,也不能解決生產(chǎn)過剩危機。貨幣只有被投入到具體的生產(chǎn)、交換和流通過程中去,才能實現(xiàn)創(chuàng)造實體財富和資本增殖的目的。

貨幣 “ 魔術 ” 還表現(xiàn)在 “ 貨幣魔術師們 ” 為了給資本家的收入來源確立其自然的必然性與永恒的合理性,掩蓋資本剝削的不公不義,而把資本增殖的生產(chǎn)過程給抽象掉,使貨幣變成脫離勞動生產(chǎn)過程便能自行增殖的獨立主體,從而炮制出一種財富增殖的幻象。一旦貨幣取代人的勞動成為第一性存在,貨幣直接成了商品價值和實際財富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力量,貨幣從 “ 現(xiàn)象界 ” 進入了 “ 本質界 ” ,那么原本屬于工人勞動的價值就被貨幣給徹底遮蔽了,同時也就把資本與雇傭勞動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給掩蓋了。馬克思指出: “ 正是勞動(從而交換價值中所包含的勞動時間)的一般性即社會性的對象化,使勞動的產(chǎn)品成為交換價值,賦予商品以貨幣的屬性,而這種屬性又意味著有一個獨立存在于商品之外的貨幣主體。 ”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18頁。當商品被貨幣化后,商品價值的生產(chǎn)過程就被隱匿了,使人以為貨幣所表現(xiàn)的一切規(guī)定性獨立于商品價值之外,使 “ 實際的生產(chǎn)當事人對資本-利息,土地-地租,勞動-工資這些異化的不合理的形式,感到很自在,這也同樣是自然的事情,因為他們就是在這些假象的形態(tài)中活動的,他們每天都要和這些形態(tài)打交道 ”①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40-941頁。。貨幣 “ 魔術 ” 對現(xiàn)象與本質的顛倒,把資本家利用雇傭勞動生產(chǎn)剩余價值的特定生產(chǎn)過程變成了 “ 生產(chǎn)一般 ” ,這樣就使實際的生產(chǎn)當事人把利息、地租、工資視為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合理內容,根本未曾意識到自己正在遭受資本家的壓榨和剝削。特別是隨著金融資本的發(fā)展與商業(yè)信用的建立,貨幣資本逐漸被虛擬化、抽象化和符號化,變成了國債、股票、貸款、基金等虛擬資本或生息資本之后,它就把資本增殖的中介過程給徹底拋棄了, “ 把自己確立為唯一獨立的東西 ”②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293頁。。原來的 “ G-W-G’ ” 就直接變成了 “ G-G’ ” ,資本增殖的原始過程被悄無聲息地抹去了痕跡,貨幣成了脫離勞動便能自行增殖的動力和源泉,貨幣資本儼然變成了能自動生出貨幣的 “ 物神 ” 。作為人的本質活動的勞動在創(chuàng)造財富的過程中開始變得無足輕重或可有可無。 “ 在這種虛擬的‘新經(jīng)濟’中,資本炮制了一種幻覺,彷佛它可以在沒有勞動介入的情況下自我繁榮。 ”③丹尼爾·本賽德:《馬克思主義使用說明書》,李緯文譯,北京:紅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61頁。而事實上,虛擬化的貨幣資本本身并不能創(chuàng)造實體財富,它在根本上是脫離現(xiàn)實的物質生產(chǎn)活動和使用價值的,它憑借分割剩余價值的收益證書,營造了一種創(chuàng)造實際財富的泡影。這致使一些人把純粹追求貨幣的活動等同于生產(chǎn)價值和創(chuàng)造財富的活動,把投機倒把、冒險炒作當作獲取財富的根本捷徑,進而貶抑勞動財富而推崇資本財富或膜拜權力財富??傊?,資本家雖然狡計多端,但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本性并沒有改變,資本家仍然是最終的食利者。

三、 “ 上帝 ” :貨幣異化

貨幣與宗教中的上帝看似無所關聯(lián),實則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類比關系。依馬克思所見,在資本邏輯的統(tǒng)攝下,貨幣具有同上帝一樣的神秘氣質、宗教性格和異化傾向。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貨幣構成了財富的一般物質代表,成為資本世界中人人羨艷的對象和追求的目標。 “ 貨幣從它表現(xiàn)為單純流通手段這樣一種奴仆形象,一躍而成為商品世界中的統(tǒng)治者和上帝。貨幣代表商品的天上的存在,而商品代表貨幣的人間的存在 ”④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73頁。。貨幣從此成為受世人頂禮膜拜的世俗之神,使人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它的腳下、聽從它的號令、接受它的統(tǒng)治。 “ 金錢貶低了人所崇奉的一切神……金錢是人的勞動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相異化的本質;這種異己的本質統(tǒng)治了人,而人則向它頂禮膜拜。 ”⑤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194頁。貨幣(金錢)與創(chuàng)造它和賦予它價值的人產(chǎn)生了矛盾、對抗與疏離,它以一種神秘的異化力量顛倒了自己與人的關系,并反客為主地支配和統(tǒng)治人。貨幣作為商品世界的統(tǒng)治者和資本邏輯得以展開的要素,不斷介入和滲透到人的生活世界,并試圖重新按照它的意志來建構和形塑人的存在樣態(tài)。在貨幣的席卷裹挾下和資本家的操控支配下,人的個性被降格為物的個性,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被化約為純粹的貨幣關系,人的尺度被貶抑為物的尺度,人被徹底貨幣化和物化了。 “ 貨幣對個人的關系,表現(xiàn)為一種純粹偶然的關系,而這種對于同個人個性毫無聯(lián)系的物品的關系,卻由于這種物品的性質同時又賦予個人對于社會,對于整個享樂和勞動等等世界的普遍支配權 ”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74頁。。人的貨幣化和貨幣的人格化,使人原本具有的豐富個性被貨幣給否定和消滅了,在根本上淪為喪失主體性的客體,成為依附貨幣而存在的扯線木偶。作為貨幣占有者的資本家憑借貨幣去表現(xiàn)、落實和確證他的社會權力、社會關系和社會財富。貨幣從物提升為支配人的社會主體,主宰了人的生活信仰,褫奪了人的固有價值,否定了人之存在的內在根據(jù),使人淪為單向度的物化存在。 “ 資本家知道,一切商品,不管它們多么難看,多么難聞,在信仰上和事實上都是貨幣,是行過內部割禮的猶太人,并且是把貨幣變成更多的貨幣的奇妙手段。 ”⑦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180頁。由此可見,貨幣在資本邏輯的主導下,不僅具有了宗教的外觀,而且具有了宗教的內容。貨幣變成了人的物質慰藉和精神鴉片,貨幣對人的統(tǒng)治投射出宗教對信徒的控制意味,表明貨幣異化與宗教異化具有某種意義上的相通性。這意味著在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中,貨幣不僅作為實體形態(tài)和關系形態(tài)而存在,它還作為觀念形態(tài)而存在,具有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宰制力。

當貨幣擺脫了商品世界中的 “ 奴仆形象 ” 并登上 “ 上帝 ” 寶座后,它必須通過增殖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實力和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在馬克思看來,貨幣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財富,它在根本意義上還是 “ 潛在財富 ” 。 “ 貨幣同樣可以交換和購買勞動,也就是生產(chǎn)活動本身,潛在的財富……在這個規(guī)定性上已經(jīng)潛在地包含了貨幣作為資本的規(guī)定。 ”①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69頁。換言之,作為 “ 潛在財富 ” 的貨幣具有資本增殖的屬性和欲望。貨幣的這一潛在本能,使它成為資本家驅動資本 “ 座駕 ” 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貨幣為了維持生命力的可持續(xù)和不枯竭,必須千方百計地使自己變大或增強,無限制和無止境地超出自己量的界限。因為它只有不斷地自我生產(chǎn)、自行增殖和自我創(chuàng)造,才能使自己成為有別于使用價值的自為的交換價值,否則它就僅僅停留在質的規(guī)定性上,失去可以繼續(xù)增殖的量的優(yōu)勢。占有貨幣的資本家要把貨幣變成無限增殖的資本,一個基本的前提是有可以自由出賣自己勞動力的雇傭工人。資本家利用貨幣去購買勞動力商品,通過剝削雇傭勞動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來實現(xiàn)賺取利潤的目標。 “ 雇傭勞動的前提和資本的歷史條件之一,是自由勞動以及這種自由勞動同貨幣相交換,以便再生產(chǎn)貨幣并增殖其價值。 ”②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465頁。資本家利用投入的貨幣把自由的、有意識的 “ 活勞動 ” 變成機械的、無意識的 “ 死勞動 ” ,讓后者反過來支配和左右前者,從而保存和增加貨幣資本的價值,使其能夠永久性地自行增殖。當貨幣轉化為資本后,它就不再是作為交換媒介的一般等價物,而是能夠加速資本積累的特殊生產(chǎn)要素和能夠支配工人無酬勞動的微觀權力。在資本邏輯的統(tǒng)治下,擁有貨幣的資本家和擁有勞動力的工人之間在根本上是一種剝削與被剝削、支配與被支配、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生產(chǎn)關系。資本家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工人的剩余價值,通過各種殘酷手段瘋狂地啃噬工人的生命基質和剝奪工人的生命權力,使工人淪為喪失主體性和獨立性的附屬品和機械元件。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為資本的貨幣 “ 不僅僅以購買力呈現(xiàn)為一種經(jīng)濟權力,更重要的是以支配力成為實質性的政治權力 ”③王慶豐:《〈資本論〉中的生命政治》,《哲學研究》2018年第8期,第38頁。。當貨幣以資本的形式出場后,它通過調整生命政治的策略從根本上改變了工人的存在樣態(tài)。 “ 個人現(xiàn)在受抽象統(tǒng)治,而他們以前是互相依賴的。但是,抽象或觀念,無非是那些統(tǒng)治個人的物質關系的理論表現(xiàn)。 ”④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14頁。資本貨幣所施展的微觀權力正是物對人的抽象統(tǒng)治的體現(xiàn)。

在貨幣 “ 上帝 ” 主宰的資本世界中,一切社會景觀都被鍍上了金或銀的色彩,這無形之中導致了貨幣拜物教的泛濫。貨幣拜物教如同商品拜物教一樣,只不過貨幣代替商品成為人的宗教偶像,使它比商品拜物教更明顯和更耀眼。馬克思對貨幣拜物教做出歷史性追問: “ 貨幣主義的幻覺是從哪里來的呢?是由于貨幣主義沒有看出:金銀作為貨幣代表一種社會生產(chǎn)關系,不過這種關系采取了一種具有奇特的社會屬性的自然物的形式。而蔑視貨幣主義的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當它考察資本時,它的拜物教不是也很明顯嗎? ”⑤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101頁。貨幣是一定的社會生產(chǎn)關系的體現(xiàn),但它在現(xiàn)實社會中呈現(xiàn)出虛幻的物與物的關系。 “ 這種粗俗的唯物主義,是一種同樣粗俗的唯心主義,甚至是一種拜物教,它把社會關系作為物的內在規(guī)定歸之于物,從而使物神秘化 ”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85頁。。貨幣的形式規(guī)定使它成為資本并神秘化,貨幣搖身變成了統(tǒng)治人的貨幣拜物教中 “ 上帝 ” 。在貨幣拜物教的加持下, “ 貨幣不僅是致富欲望的一個對象,而且是致富欲望的唯一對象。這種欲望本質上就是萬惡的求金欲。 ”⑦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174頁。致富欲不同于追求諸如服裝、武器、首飾、美酒之類的 “ 特殊財富的欲望 ” ,而是追求貨幣這種一般財富的 “ 特殊形式的欲望 ” ,是一種不斷膨脹和擴大的貨幣欲和求金欲,它在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歷史產(chǎn)物。資本主義生產(chǎn)和生活的全部內容都圍繞著貨幣這個中軸不停旋轉和漸次展開,對貨幣的追逐和覬覦成為資本家發(fā)財致富的絕對欲望,對貨幣的享受、消費和揮霍成為他們的唯一目標。 “ 貨幣從手段變成目的,較高級的中介形式到處都作為資本把較低級的中介形式又表現(xiàn)為勞動,單純表現(xiàn)為剩余價值的源泉。 ”⑧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294頁。當貨幣變成資本家的首要且唯一的追求目標后,貨幣就從一種單純的手段變成了絕對的目的。貨幣的終極意義發(fā)生了錯位,它不再是促進人發(fā)展的手段,而變成了競相圍獵的目標。人的需求原本是豐富多彩的,然而在貨幣拜物教的控制下,人的一切需要都要讓步于貨幣這個絕對目的和欲望饕餮,都要為資本家追求剩余價值的目的服務。貨幣手段與目的顛倒,從根本上暴露出 “ 貨幣拜物教對價值本體的虛置、對價值關系的錯構、對價值邏輯的扭曲 ”①胡瀟:《貨幣拜物教的價值論解析——基于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念》,《天津社會科學》2020年第5期,第15頁。,折射出工具理性對價值理性的僭越、效用價值對生命價值的綁架和資本邏輯對人本邏輯的消解。貨幣拜物教作為資本主義的典型癥候,使人把貨幣當成神一樣無限迷戀和極度崇拜,使人把生命價值和生活意義全部交予貨幣來賦形和定義。貨幣由此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主宰資本世界的世俗之神。

四、結 語

綜上所述,馬克思透過 “ 牽線人 ” “ 魔術 ” 與 “ 上帝 ” 這三個隱喻,對貨幣通約、貨幣幻象、貨幣異化作了詳細解剖,其理論指向在于揭示出貨幣的歷史規(guī)定性,以唯物史觀的基本視域展開對資本邏輯的批判。在馬克思看來,只有把貨幣放到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這一制度基礎上加以審慎考察,才能真正洞察到貨幣的特殊性和歷史性。貨幣之所以成為資本增殖的重要籌碼,之所以布滿支配他者的權力的毛細血管,不是因為它的物質實體,而是因為它的歷史規(guī)定。馬克思在分析貨幣這一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學范疇時,既不是用 “ 顯微鏡 ” ,也不是用 “ 化學試劑 ” ,而是用 “ 抽象力 ” 這一 “ ‘批判的和革命的’辯證法 ”②白剛:《 “ 抽象力 ” :〈資本論〉的 “ 認識論 ” 》,《哲學研究》2020年第3期,第13頁。。借助 “ 抽象力 ” ,他不僅揭示出貨幣的物質規(guī)定,更揭示出被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學家所掩蓋的貨幣的歷史規(guī)定。在此基礎上,馬克思破解了籠罩在貨幣上的 “ 魔法妖術 ” 和 “ 全部神秘性 ” ,指出其根源在于 “ 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的神秘化,社會關系的物化,物質的生產(chǎn)關系和它們的歷史社會規(guī)定性的直接融合已經(jīng)完成:這是一個著了魔的、顛倒的、倒立著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資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為社會的人物,同時又直接作為單純的物,在興妖作怪 ”③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940頁。。馬克思對 “ 貨幣之謎 ” 的破解,無疑為現(xiàn)代社會駕馭和馴服資本進而使人類從資本邏輯中超脫出來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依據(jù)和策略。

猜你喜歡
資本家全集斯大林
8月經(jīng)典讀書會推薦書目《李太白全集》
Bernard Shaw’s Wisdom 蕭伯納的智慧
“你以為斯大林只剩這一條褲子了?”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斯大林看電影
委內瑞拉總統(tǒng)自稱長得像斯大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明星開心笑果全集等
會告密的鬧鐘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