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雙重朗豁事物存在與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
——《孟子》“山徑之蹊”章的斷句、訓(xùn)詁與義理

2021-12-01 08:16楊海文
關(guān)鍵詞:訓(xùn)詁義理斷句

楊海文

現(xiàn)代人用新式標(biāo)點符號給古文獻斷句,是為了讓讀者閱讀原文減少障礙、理解原文更為準(zhǔn)確。外行常以雕蟲小技看斷句,唯有內(nèi)行甘苦自知。魯迅(1881—1936)寫于1934 年10 月2 日的雜文《點句的難》曾說:“一出手,可就有些糟了,有幾句點不斷,還有可原,但竟連極平常的句子也點了破句。”“標(biāo)點古文,真是一種試金石,只消幾點幾圈,就把真顏色顯出來了。”[1]經(jīng)驗告訴我們:有的古文獻很難斷句,需要經(jīng)由繁復(fù)的訓(xùn)詁,并走出訓(xùn)詁的叢林,方能標(biāo)點得恰到好處;否則,文句背后的義理有可能被遮蔽,甚至被誤解。斷句、訓(xùn)詁與義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大而言之,正如戴震(1723—1777)的《與是仲明論學(xué)書(癸酉)》所說:“經(jīng)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詞也,所以成詞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必有漸?!盵2]《孟子》同樣不乏斷句的公案。譬如《盡心下》的“山徑之蹊”章(以下簡稱“《孟子》14·21”①此種序號注釋,以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第3版)、《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第2版)為據(jù),下同。),流傳廣泛的斷句“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經(jīng)得起訓(xùn)詁的考量嗎?如果讓新的斷句“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出場,其義理是否更加通暢呢?當(dāng)代孟學(xué)史對《孟子》14·21 的專章研究尚屬闕如②前期有關(guān)《孟子》14·21的專題研究極少,僅能檢索到幾篇短文(參見毛毓松:《〈孟子〉文中的一個句讀問題》,《齊魯學(xué)刊》1985年第2期,第52頁;張靜:《“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諸家句讀評析》,《古籍研究》2001年第3期,第7—8頁),但均非完整的專章研究。,本文擬全面探討。

一、三種不同斷句:兼論孔廣森對趙岐的誤讀

如何給《孟子》14·21 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斷句?依據(jù)涉案的中華書局標(biāo)點本,存在三種斷句。第一種斷句是“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見諸朱熹(1130—1200)的《孟子集注》卷14《盡心章句下》,并云“介,音戛。〇徑,小路也。蹊,人行處也。介然,倏然之頃也。用,由也。路,大路也。為間,少頃也”[3]368;又見諸焦循(1763—1820)的《孟子正義》卷28錄趙岐(?—201)注,并云“山徑,山之領(lǐng)。有微蹊,介然人遂用之不止,則蹊成為路。為間,有間也”[4]982。第二種斷句是“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見諸楊伯峻(1909—1992)的《孟子譯注》14·21,并云:“間介然——《荀子·修身篇》云:‘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恕g介然’當(dāng)與荀子之‘介然’同義,都是意志專一而不旁騖之貌。趙岐《注》似以‘介然’屬上讀,今不從?!盵5]第三種斷句是“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見諸孔廣森(1752—1786)的《經(jīng)學(xué)卮言》卷5《孟子》“介然”條,并云:“趙注以‘介然’屬上句,朱注以‘介然’屬下句。愚讀《長笛賦》曰‘間介無蹊’,似古讀有以‘介’字絕句者?!g介’蓋隔絕之意。徑,路也。蹊,足跡也。言雖有足跡隔絕之處,然人茍由之,皆可以成路云爾。”[6]

在近世學(xué)術(shù)史上,俞樾(1821—1906)、劉師培(1884—1919)認(rèn)可“山徑之蹊間介,用之而成路”的斷句,楊樹達(1885—1956)認(rèn)可“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斷句。先看以“間介”上屬者。俞樾的《諸子平議》卷25《春秋繁露一》“然而介以一言曰:王者必改制”條指出:“《襄三十一年· 左傳》‘介于大國’,杜《注》曰:‘介,猶間也。’故古語以‘間介’連文?!睹献印けM心篇》:‘山徑之蹊間介?!段倪x·長笛賦》‘間介無蹊’,即用《孟子》文是也。”[7]劉師培的《古書疑義舉例補》五“雙聲之字后人誤讀之例”條指出:“《孟子·盡心篇》云:‘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囤w注》以‘介然’為句。孫奭《音義》云:‘間,張如字?!福骸g介’亦雙聲字,‘然’字當(dāng)屬下讀。‘間介’者,即‘捍格’之轉(zhuǎn)音,亦即‘格奸’之倒文也?!g介’二字,形容山徑障塞之形,故下文云:‘然用之而成路。’漢馬融《長笛賦》云:‘間介無蹊。’李善《注》引《孟子》此文解之。此蓋漢儒相傳之舊讀。自趙氏不達古訓(xùn),妄以‘介然’為句,非也。朱子又以‘介然’屬下句,而‘間介’之古訓(xùn)益泯。惟明于‘間介’之義,與‘捍格’同,則‘格奸’之義,同于‘捍格’,益可知矣。古籍雙聲之字并用,均系表象之詞。后儒不知而誤解之,其失古人之意者多矣。”[8]再看以“間介然”上屬者。楊樹達的《古書句讀釋例》甲《誤讀的類型》三《當(dāng)屬上讀而誤屬下》“例六十”條指出:“《趙注》云:‘山徑,山之嶺。有微蹊介然,人遂用之不止,則蹊成為路?!且浴槿弧瘜偕蠟榫洹V熳印都ⅰ吩疲骸槿?,倏然之頃也?!浴g’字絕句,‘介然’連下讀。樹達按介然訓(xùn)倏然,古無此訓(xùn)。據(jù)文義,趙讀是。《四書辨疑》云經(jīng)文當(dāng)以‘山徑之蹊間介然’為句,是也。又按《漢書·卷六十杜欽傳》云‘心不介然有間’,用《孟子》文,亦以‘介然’屬上讀?!盵9]

與俞樾相對簡略的論述相比,劉師培、楊樹達的論述較為完整,有三點需要說明。其一,劉師培說“自趙氏不達古訓(xùn),妄以‘介然’為句,非也”,楊樹達說“據(jù)文義,趙讀是”,兩人對于所謂趙岐斷句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其二,劉師培說“朱子又以‘介然’屬下句,而‘間介’之古訓(xùn)益泯”,楊樹達說“介然訓(xùn)倏然,古無此訓(xùn)”,兩人對于所謂朱熹斷句的態(tài)度完全一致。其三,劉師培認(rèn)可的斷句實質(zhì)是孔廣森的斷句,楊樹達認(rèn)可的斷句實質(zhì)是所謂趙岐的斷句,兩人對于《孟子》14·21斷句的態(tài)度涇渭分明。盡管這兩種斷句倍受近世三位訓(xùn)詁學(xué)大家的關(guān)注,但均未進入現(xiàn)有的《孟子》標(biāo)點本系統(tǒng),同樣令人深思。

目前各出版社的《孟子》標(biāo)點本,大多使用第一種斷句,較少使用第二種斷句,未見使用第三種斷句。被使用的兩種斷句,前者以《孟子集注》《孟子正義》為代表,后者以《孟子譯注》為代表。哪一種比較合理呢?這需要對“蹊”“徑”“路”與“間”“間介”“介然”“間介然”兩組語詞略作訓(xùn)詁。

二、兩組語詞之訓(xùn)詁:以楊伯峻的“間介然”為中心

第一組語詞相對簡單?!磅琛薄皬健薄奥贰备髯杂泻魏x?相互有何區(qū)別?基于語用學(xué),大致可作以下判定:以虛實言,蹊虛而徑實;以大小言,徑小而路大;以先后言,有蹊而后有徑,有徑而后有路。從訓(xùn)詁看,其一,何謂“蹊”?前引朱熹注:“蹊,人行處也?!薄墩f文解字注》二篇下《彳部·徯》:“蹊,徯或從足。(《左傳》:‘牽牛以蹊人之田?!睹献印罚骸綇街?。’《月令》:‘塞徯徑?!彩夹兄源笮兄畯皆货?,引伸之義也。)”[10]朱熹所謂“人行處”是對段玉裁(1735—1815)所謂“凡始行之以待后行之徑曰蹊”更落地的說明。段氏所引《孟子》“山徑之蹊”,亦有特殊意義(后文有所論述)。其二,何謂“徑”?前引趙岐注:“山徑,山之領(lǐng)?!鼻耙祆渥ⅲ骸皬剑÷芬??!敝熳儆谮w注,蓋因《說文解字》卷2下《彳部·徑》嘗言:“徑,步道也。從彳,巠聲。(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诱?。)”[11]其三,何謂“路”?前引朱熹注:“路,大路也。”在“蹊”“徑”“路”同時出現(xiàn)的語境中,“路”唯有此解、別無他說。以上訓(xùn)詁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孟子》14·21“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暫不標(biāo)點)的意義及其斷句。

第二組語詞較為復(fù)雜。要為《孟子》14·21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合理地斷句,關(guān)鍵是要考察“間”“間介”“介然”“間介然”這組語詞各自運用的情形。從文獻學(xué)看,“介然”用得最多,其次是“間介”,而用得最少的是“間介然”,它還涉及“間”的用法問題。

首先看“介然”。例一,《老子》第53 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盵12]141王弼(226—249)未對“介然”作注,《老子道德經(jīng)河上公章句》卷3《益證》訓(xùn)詁為:“介,大也?!盵13]例二,《荀子· 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楊倞(生卒年不詳)注:“介然,堅固貌?!兑住吩唬骸槿缡伞!院?,自樂其善也?!盵14]例三,《列子·仲尼》:“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yuǎn)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nèi),來干我者,我必知之?!盵15]楊伯峻是《列子集釋》的作者,但未對“介然”作注。盡管“介然”在《老子》《荀子》《列子》中均僅一見,但它常見于各種古文獻,屬于多義詞,有“大”“堅固貌”等義。

其次看“間介”。馬融(79—166)的《長笛賦(并序)》云:“是以間介無蹊,人跡罕到。”李善(630—689)注:“《孟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趙岐曰:介然人用之不止,則蹊成為路。杜預(yù)注《左氏傳》曰:介,猶間也,間、介一也。蹊,徑也。言山間隔絕,無有蹊徑也。《漢書》曰:舟車所不至,人跡所不及。”[16]前引孔廣森的《經(jīng)學(xué)卮言》,就是依據(jù)《長笛賦》做出“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斷句。細(xì)讀李善注,再次坐實“趙注以‘介然’屬上句”是孔廣森的誤判。

最后看“間介然”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間”?!伴g介然”是楊伯峻《孟子譯注》與眾不同的斷句,楊逢彬的《孟子新注新譯》通過考證指出:“要之,我們因未見‘間’用于句首表示‘不時’用作狀語的用例,亦未見其他‘間介然’文例,故‘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讀法,所不敢從?!薄跋惹卣Z法,雙音節(jié)后常接‘之間’,如天地之間、君臣之間、父子之間、陳蔡之間、兩階之間、兩楹之間等等;單音節(jié)后接‘間’,如人間、民間、草間、葦間、鼻間、乳間等等(參見13.25《考證》二)。因此,‘山徑之蹊間’,應(yīng)當(dāng)是文從字順的。”[17]以上質(zhì)疑是否成立呢?這里以“間”為突破口,提出兩點看法。

1998年至今,中國乳制品進口平均價格呈現(xiàn)一路走高趨勢,平均價格從每噸762.69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每噸2 891.84美元,價格上漲了近3倍。[9]其中2006年和2009年中國乳制品的進口價格有所下降,但隨后又開始了新的高價徘徊的周期。從乳制品各進口品種上看,干酪的進口價格波動較為明顯,其次是奶粉的進口價格,相對而言,鮮奶的進口價格波動較為平緩??傮w來看,各類中國乳制品的平均進口價格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

第一點,“間”用于句首、意即時間、充當(dāng)狀語的用例,真的不存在嗎?茲舉一例,《漢書》卷100 上《敘傳上》云:“帝間顏色瘦黑,班侍中本大將軍所舉,宜寵異之,益求其比,以輔圣德?!鳖亷煿牛?81—645)注:“間讀比日也?!盵18]“間”指近來,表示時間之義。如果給《孟子》的“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加上主語,變成“(人)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可知它與《漢書》的“帝間顏色瘦黑”屬于同一句式。如果《漢書》此例省略主語“帝”,那么,“間顏色瘦黑”與“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同構(gòu)特征更是一目了然。“介然”是習(xí)以為常的固定搭配,所以“間”與“介然”組成“間介然”,借以表示某段時間專注于某事,并符合語匯構(gòu)成的原則與方式。

第二點,“間介然”的組詞尚有另一目的,即與下文說的“為間不用”互為照應(yīng)。前引趙岐注:“為間,有間也?!鼻耙祆渥ⅲ骸盀殚g,少頃也?!眱烧呔J(rèn)為“間”是時間,但從具體理解看,趙注勝于朱注。一方面,“有間”是指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既可以是連續(xù)的、也可以是斷裂的;另一方面,“少頃”是指片刻,這個片刻只能是連續(xù)的、不能是斷裂的。路總是人們堅持不懈地走出來的——這是認(rèn)可時間的連續(xù)性,但沒有人無時無刻走在某條路上——這是認(rèn)可時間的斷裂性。從訓(xùn)詁角度看,趙注兼顧了生活常識、哲學(xué)義理,朱注雖重視哲學(xué)義理、但輕視生活常識。至于趙岐、朱熹為何未對“間介然”的“間”作注,蓋因他們覺得其意不言自明,它的含義通過“為間”以及整章的注文就可顯示出來。

以上兩點表明:“間介然”與“為間”的“間”均指一段時間,“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的斷句旨在照應(yīng)下文緊接的“為間不用”,以“間”下屬“介然用之而成路”有利于通盤理解全章的語法與義理。據(jù)此,楊伯峻的“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是合理的斷句①檢索《孟子詞典·十畫》可見:“徑(1次)小路:山徑之蹊間介然(14·21)。”(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第387頁;按,“徑”的繁體“徑”為十畫)一般而言,《孟子詞典》是專業(yè)人士所為,而非楊伯峻親撰。《孟子詞典》誤舉的示例,并不影響《孟子譯注》的斷句。何以如此斷句?背后有何思想含義?楊伯峻缺乏足夠有說服力的論述,亦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并非空穴來風(fēng)。一方面,前引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早已引作“山徑之蹊”,而不是“山徑之蹊間”。這是支持楊伯峻斷句的顯性證據(jù)。另一方面,細(xì)繹趙注、朱注,其實全無“蹊間”之意。如果不以“間”上屬而成“蹊間”,趙岐的《孟子章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就別無此詞。經(jīng)檢索,“蹊間”一詞不見于卷帙浩繁的《二程集》與《朱子語類》,足見程朱理學(xué)不將它作為語匯看待。這是支持楊伯峻斷句的隱性證據(jù)。隱性證據(jù)的支持力量遠(yuǎn)遠(yuǎn)大于顯性證據(jù),惜乎人們習(xí)焉而不察。

古往今來的前賢以及絕大多數(shù)現(xiàn)有的《孟子》標(biāo)點本以“間”上屬,認(rèn)為“山徑之蹊間”的“間”表示空間。這一斷句雖然不可視作前引魯迅說的“破句”,甚至不會由此顛覆原文的旨意,但平心而論,因其與下文表示時間的“為間不用”之“間”相抵牾,所以明顯有違于章內(nèi)自洽原則,并將對《孟子》14·21 雙重朗豁事物存在與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有所遮蔽。何謂“有違于”?先舉一個對比性的例子?!睹献印?·33 說:“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或曰:“蹊間”與“墦間”同構(gòu)。答曰:“墦間”的上下文無“間”字,無關(guān)章內(nèi)自洽原則;“蹊間”的上下文有“間”字,關(guān)乎章內(nèi)自洽原則。所以,兩者不可同日而語。若非《孟子》14·21 這類語境,“蹊”“間”組詞為“蹊間”,自無異議。至于“有所遮蔽”,下面聯(lián)系整章的翻譯給予說明。

行文至此,我們認(rèn)為《孟子》14·21 合理的斷句是:“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弊g文可作:“孟子對高子說:‘山上小路的人行處,一段時間一直行走它就會成為大路;有一段時間不行走,茅草就堵塞它了。如今茅草堵塞了你的心靈?!逼渲?,“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采用楊伯峻的斷句,“人行處”采用朱注對“蹊”的解釋,“有一段時間”采用趙注對“為間”的解釋,全章的譯文借鑒各家而又?jǐn)嘁约阂狻?/p>

從存在的時間維度優(yōu)先于存在的空間維度出發(fā),這里將“間介然”與“為間”的“間”都譯作“一段時間”,既是為了遵循章內(nèi)自洽原則,更是為了對事物存在與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進行雙重朗豁。以“走路”為例,所謂雙重朗豁事物存在的時間維度是說:只有在一段時間內(nèi)經(jīng)常走,路才會慢慢形成,此乃第一重朗豁;如果有一段時間不走,路就會慢慢荒蕪,此乃第二重朗豁。以“為善”為例,所謂雙重朗豁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是說:只有持之以恒,理想人格才會擴而充之,此乃第一重朗豁;如果朝三暮四,理想人格就會半途而廢,此乃第二重朗豁?!睹献印?4·21 以走路比喻為善,所以,雙重朗豁事物存在的時間維度,目的在于雙重朗豁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

劉殿爵(1921—2010)的中英對譯本《孟子》沿襲了中文“山徑之蹊間”的斷句,但全章的英譯為:“Mencius said to Kau Tzu,‘A trail through the mountains,if used,becomes a path in a short time,but,if unused,becomes blocked by grass in an equally short time.Now your heart is blocked by grass.’”[19]“in a short time”是指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in an equally short time”是指在同樣很短的時間內(nèi);前者是對“間介然”的“間”的英譯,后者是對“為間”的“間”的英譯。這個例子表明:首先,只要是翻譯《孟子》14·21,無論是白話文翻譯還是英文翻譯,兩個“間”字的譯文都不能違背章內(nèi)自洽原則,否則就會雙重朗豁從事物存在到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其次,譯者即使沿襲“山徑之蹊間”的斷句,譯文也需以“山徑之蹊”為斷句,否則就會讓譯文的義理有所遮蔽,甚至變得難以理喻。

三、為善不可倦:附論孟子如何被魯迅復(fù)活

走路顯示時間的連續(xù),不走路顯示時間的斷裂;為善昭示時間的連續(xù),不為善昭示時間的斷裂?!睹献印?4·21 對于前者著墨多,需要人們進行文字訓(xùn)詁;對于后者著墨少,需要人們進行義理闡釋。但是,趙岐、朱熹對于此章的訓(xùn)詁與義理,各自著墨的分量有較大的差異。先看趙岐。《孟子正義》卷28 錄趙岐注云:“高子,齊人也。嘗學(xué)于孟子,鄉(xiāng)道而未明,去而學(xué)于他術(shù)。孟子謂之曰:山徑,山之領(lǐng)。有微蹊,介然人遂用之不止,則蹊成為路。為間,有間也。謂廢而不用,則茅草生而塞之,不復(fù)為路。以喻高子學(xué)于仁義之道,當(dāng)遂行之,而反中止,比若山路,故曰茅塞子之心也?!薄啊墩轮浮费裕菏ト酥?,學(xué)而時習(xí)。仁義在身,常常被服。舍而不修,猶茅是塞。明為善之不可倦也?!盵4]982-983再看朱熹?!睹献蛹ⅰ肪?4《盡心章句下》注云:“介,音戛。〇徑,小路也。蹊,人行處也。介然,倏然之頃也。用,由也。路,大路也。為間,少頃也。茅塞,茅草生而塞之也。言理義之心,不可少有間斷也?!盵3]368更有甚者,《朱子語類》卷61《孟子十一·盡心下》對于此章不置一詞[20]。

兩相比較,朱熹側(cè)重訓(xùn)詁,僅以“理義之心,不可少有間斷也”明其義理;趙岐則是訓(xùn)詁、義理兼顧,既刻畫了高子的心路歷程,又提煉了此章的思想要旨,《章指》所謂“為善之不可倦”是明其義理的點睛之筆。唐文治(1865—1954)的《孟子大義》,全文引用了“高子,齊人也……故曰茅塞子之心也”的趙注[21]527。漢儒、漢學(xué)未嘗不重義理,并以自身的方式敞開義理,于此可見一斑。毋庸置疑,無論趙注的“為善之不可倦”,還是朱注的“理義之心,不可少有間斷也”,均是建基于雙重朗豁“走路”的時間維度,并落實為雙重朗豁“為善”的時間維度?!墩撜Z》4·5“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禮記· 禮器》“禮,時為大”[22]以及《孟子》11·9“專心致志”而非“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的儒家文化基本精神,同樣在這一孟子解釋史中得到鮮明體現(xiàn)。

走路作為事物存在樣式,它立足于道路空間,但更側(cè)重“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9·17)的時間維度;為善作為倫理實踐方式,它依托于社會空間,但更強調(diào)“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孟子》3·6)的時間維度?!睹献印?4·21的主題是為善,旨在雙重朗豁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但其論證策略是以具體言抽象、以走路喻為善,在道路、社會作為人們生存與生活的固定空間背景之下,力圖從雙重朗豁“走路”的時間維度過渡到雙重朗豁“為善”的時間維度。張岱(1597—1685?)的《四書遇·孟子·盡心下·山徑章》就說:“總見心學(xué)不可少有間斷。孟子拔茅,與孟母斷機,是一般教法?!盵23]所以,與訓(xùn)詁相比,義理是《孟子》14·21 在孟學(xué)史上被人們討論得最多的方面。

譬如,張栻(1133—1180)的《孟子說》卷7《盡心下》指出:“此章言學(xué)者初聞善道,其心不無欣慕而開明,猶山徑之有蹊間介然也;由是而體認(rèn)擴充,朝夕于斯,則德進而業(yè)廣矣,猶用之而成路也。茍惟若有若無,而不用其力,則內(nèi)為氣習(xí)所蔽,外為物欲所誘。向之開明者,幾何不至復(fù)窒塞邪?是不用而茅塞之,故曰‘今茅塞子之心矣’。然山徑之蹊間,在夫用與不用;士之于學(xué),亦系思與不思而己。思則通,不思則窒矣?!盵24]唐文治的《孟子大義》卷14《盡心下·第二十一章》指出:“上章戒人心之昏蒙,此章艾人心之荊棘。所以訓(xùn)高子者至矣。山徑之蹊間,至窄境也。介然用之,良知偶露之頃也。成路,居然可由之徑也。為間,不用,則茅塞之。本無存養(yǎng)之功,故不移時而莠念蔓滋也。茅塞子之心,今日學(xué)者大都如斯也。然則當(dāng)奈何?曰:斬其茅,養(yǎng)其苗,隨地隨時,省察深思,以葆我良知。”[21]527前者從道心到學(xué)思,后者從人心到良知,既下學(xué)上達,又通體達用,是對孟子實踐倫理學(xué)及其道德修養(yǎng)工夫論的合理詮釋?!睹献哟罅x》常引《孟子說》。唐文治這里未引張栻,但兩者的文字表述相得益彰、義理詮釋一脈相承。

魯迅有兩段話,足以展現(xiàn)《孟子》14·21 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過程中具有鮮活的生命力。第一段是1912 年2 月發(fā)表的《辛亥游錄》其一寫道:“遂同循山腰橫徑以降,凡山之縱徑,升易而降難,則其腰必生橫徑,人不期而用之,介然成路,不荒穢焉。”[25]第二段是1921 年1 月寫作的《故鄉(xiāng)》指出:“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lán)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盵26]

前一段話與孟子有著明顯的關(guān)聯(lián):它既有《老子》第53 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12]141的影子,更是對《孟子》14·21“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的改寫。后一段話與孟子有著隱秘的關(guān)聯(lián):“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說的意思何嘗不是“間介然用之而成路”?《辛亥游錄》鮮為人知,《故鄉(xiāng)》膾炙人口,又因這兩段話沒有提及孟子,以致很少有人對此進行孟學(xué)史的解讀。一旦喚醒孟學(xué)史的精神世界,人們讀《辛亥游錄》,就會覺得它與孟子的關(guān)聯(lián)可謂“似曾相識燕歸來”;讀《故鄉(xiāng)》,就會覺得它與孟子的關(guān)聯(lián)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先是而立之年的明顯關(guān)聯(lián),后是不惑之年的隱秘關(guān)聯(lián),表明魯迅對于孟子不再樂于紙上的文字模仿,而是直指地上的人生思考,已從改頭換面的傳承步入脫胎換骨的創(chuàng)新。文字的《孟子》漸行漸遠(yuǎn),孟子的精神春風(fēng)化雨,這是魯迅在更切己、更真實地復(fù)活著孟子。從《故鄉(xiāng)》看,“希望”是理想自信,“路”是道路自信;路導(dǎo)引希望,道路自信實現(xiàn)理想自信。山徑會被茅草堵塞,人心會被邪欲堵塞。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人們走的每一步都不是白走的,都是算數(shù)的。走之時間決定了路之空間的存在樣式,路之空間凝聚了走之時間的業(yè)績規(guī)模。孟子被魯迅復(fù)活之后的真諦即是:希望在路上,理想自信根源于道路自信。魯迅以反傳統(tǒng)著稱于世,但這種復(fù)活孟子的方式,因為生命之樹常青,又因無人能夠逃離傳統(tǒng)的掌心,所以在孟學(xué)史上具有普遍性價值。

綜上所述,斷句旨在提出問題,訓(xùn)詁旨在分析問題,義理旨在解決問題;斷句能否文從字順,既得益于訓(xùn)詁的字斟句酌,更取決于義理的言近旨遠(yuǎn)。從《孟子》14·21 既有的解釋史看,訓(xùn)詁僅與斷句相關(guān),卻與義理脫節(jié);受此影響,“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有著多種斷句,其義理或多或少地有所遮蔽。作為對《孟子》14·21 首次從斷句、訓(xùn)詁、義理等三方面進行的綜合性專章研究,本文試圖達成的結(jié)論是:從不同的斷句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是合理的新式標(biāo)點;從繁復(fù)的訓(xùn)詁看,“間介然”的“間”與“為間不用”的“間”表示時間,符合章內(nèi)自洽原則;從真切的義理看,“走路”雙重朗豁了事物存在的時間維度,“為善”雙重朗豁了倫理實踐的時間維度。這些結(jié)論同時表明:人們唯有以義理為統(tǒng)帥,方能超越訓(xùn)詁的紛爭、抵達訓(xùn)詁的本質(zhì),認(rèn)定楊伯峻《孟子譯注》的新式標(biāo)點屬于合理的斷句,促使“走路”與“為善”的時間維度得以雙重朗豁。由此亦見,小題大做的《孟子》專章研究,不僅是當(dāng)代孟學(xué)史綜合性研究的有機構(gòu)成,而且是孟子思想現(xiàn)代性弘揚的有效途徑。

猜你喜歡
訓(xùn)詁義理斷句
論字詞訓(xùn)詁與文本闡釋的互動關(guān)系
訓(xùn)詁與闡釋——闡釋學(xué)體系建構(gòu)討論
核心句理論在英漢視譯斷句技巧中的應(yīng)用
以象數(shù)掃落象數(shù)
淺談義理和人情
妙用標(biāo)點巧斷句
賈樟柯電影的義理、倫理和地理
《中華大典·音韻分典》與音韻訓(xùn)詁研究
訓(xùn)詁思維與編輯工作
斷句難不難
呈贡县| 长丰县| 宁远县| 垫江县| 陆川县| 汾西县| 林芝县| 平果县| 乌兰浩特市| 丹阳市| 独山县| 宁津县| 夹江县| 金川县| 杂多县| 凤城市| 兖州市| 林周县| 平罗县| 清镇市| 隆昌县| 井冈山市| 安溪县| 商丘市| 沂源县| 花莲市| 宜城市| 库尔勒市| 旬阳县| 惠安县| 民勤县| 东丰县| 凌云县| 曲周县| 汝州市| 定西市| 涿鹿县| 壶关县| 江源县| 怀柔区| 乌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