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吳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花港迎春小學 唐菁菁
整本書閱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能力素養(yǎng)之一。2011 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就指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闭緯喿x讓學生能夠接觸到較多的經(jīng)典名作,通過深入閱讀豐富語言素材,并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吸收,從而發(fā)展語言。因此,閱讀教學需要重視整本書閱讀的指導與實踐,以促進提升閱讀鑒賞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主題學習”是將閱讀內(nèi)容根據(jù)單元的主題進行分類,以其中一個主題為范例,選擇一本或幾本與該主題相關聯(lián)的書籍,作為課外閱讀的補充。這樣,可以使課文與課外閱讀主題相關聯(lián),課堂內(nèi)外有機整合,使閱讀教學更有針對性、系統(tǒng)性,引領學生熱愛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基于“語文主題學習”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立足于教材,努力發(fā)掘與課文相關的書籍開展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并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更有效地引導學生走向深入。我以《上下五千年》一書為例,對四年級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進行初步的探究。
部編版教材的特點就是每個單元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在四年級上冊中,第五單元、第八單元的主題分別是神話故事和歷史小故事,其中收錄了《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扁鵲治病》等膾炙人口的神話、歷史故事。學生通過這兩個單元的學習,對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诖?,我選擇了《上下五千年》為四年級的課外閱讀書籍,作為課文主題的延伸。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選擇了歷史上比較重要和著名的人物事件,并結合史籍材料,重新組織語言進行編寫。從上古神話故事,到軍事政治權謀,從古今文人軼事,到歷史朝代變遷,共收錄了370 多個故事,語言通俗易懂,內(nèi)容生動活潑,是一部非常適合小學生入門的歷史科普類讀物。
我班級的學生多為新市民子女,家長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因此對于子女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并不重視,學生的閱讀量明顯缺乏,閱讀習慣較差。個別學生偏愛看圖文結合或者趣味性更強的故事類書籍,主動選擇經(jīng)典名著閱讀的學生較少,很多家長甚至不知道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書籍。
根據(jù)語文新課標中第二階段3-4年級的要求,學生應初步學習略讀課文,并概括復述故事內(nèi)容,學會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提問和批注。結合四年級閱讀要求和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閱讀目標:1.初步了解精讀和略讀的不同之處,學會根據(jù)需要選擇精讀和略讀。2.初步學習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學習制定閱讀計劃;結合課堂學習過的在閱讀中做批注的方法,記錄閱讀中的感悟或者疑問。3.通過閱讀,培養(yǎng)了解中華歷史文化的興趣,學習書中歷史人物的精神品質,初步感受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激發(fā)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自豪感。
為了進一步指導閱讀,在開始閱讀前,上好第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非常必要?!渡舷挛迩辍肥怯梢粋€個小故事構成,因此在第一次閱讀指導時,我同樣以小故事的形式導入,不僅能讓學生對本書的構成有直觀的認識,也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拉近學生與書的距離。我以耳熟能詳?shù)男笳Z和成語圖片作為切入點,如: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與歷史小故事聯(lián)系起來,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此外,閱讀《上下五千年》時也能根據(jù)故事的時間軸,初步感知中華五千年朝代的變遷。在閱讀前,可以先對朝代進行一個簡單劃分,結合朝代背景,也有助于學生理解故事的內(nèi)涵和意義。
《上下五千年》的閱讀量是比較大的,如果僅僅簡單布置學生自主閱讀,就算教會學生制定讀書計劃,也有可能出現(xiàn)半途而廢或者閱讀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情況。要讓學生持之以恒地開展閱讀活動,需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指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并且明確閱讀評價方式,才能使整本書閱讀持續(xù)、有效進行。
《上下五千年》中的三百多個故事,既獨立成章,又互相有關聯(lián)。有的是處于同一個朝代或同一歷史背景,他們在彼此的故事中相互聯(lián)系穿插;有的是具有相似的精神內(nèi)涵,如同樣在民族大義面前英勇無畏,或在追求真理與正義的道路上一往無前等。在閱讀時,結合目錄,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將一個個故事有機串聯(lián),讓學生在閱讀中真正有“整”的意識,書中的人物形象也能通過前后關聯(lián)更加鮮活生動,躍然紙上。如有的學生對三國時期的故事比較感興趣,繪制了“三國英雄圖譜”;有的學生感動于民族英雄的浩然正氣,將岳飛、韓世忠、辛棄疾、文天祥等繪制到“民族英魂圖譜”中;還有的學生沉迷于帝王將相的復雜局勢,繪制出“唐太宗與他的臣子”關系圖譜等。繪制了思維導圖后,同學們還在課堂上進行了交流,書中歷史人物的形象和關系梳理得更加清晰,有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
在閱讀目標中,需要指導學生學習精度和略讀的方法。簡單說來,不感興趣的可以略讀,感興趣的可以選擇精讀,而做閱讀筆記就是比較適合精讀的閱讀方式。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接觸了批注,這是較為簡便和靈活的讀書筆記,在閱讀過程中隨時可以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我指導學生,首先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故事,以批注的形式圍繞“四個一”精讀文章,即:讀一讀故事的內(nèi)容,記一記關鍵的歷史信息,想一想得到的啟發(fā),找一找喜歡的詞語或者句子。以《李白斗酒詩百篇》一文為例,我指導學生將批注形成閱讀筆記:
讀一讀: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記一記:我從故事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我從故事中知道感受到了什么?對我有什么啟發(fā)?
找一找:我從故事中找到了哪些好詞好句?
這些筆記可以形成表格的形式,也可以作為批注記錄在書上,學生在記錄和思考中完成對故事的精讀,在感受人物精神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和情感體驗。
學生在日常閱讀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種情況:看上去一直在看書,讀完后什么都沒記住。同樣是閱讀,有的孩子由于閱讀方式欠缺,或者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或家長的檢查,閱讀效果不甚理想。為了避免這種“假閱讀”的現(xiàn)象,同時鑒于《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的特性,我在班級中嘗試了“講故事”的反饋方式。
“講故事”也就是復述故事。復述故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對思維組織能力的訓練與提升,它也是四年級閱讀學習重點之一。因此,我組織開展了“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系列故事會,根據(jù)書中不同的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內(nèi)容復述,這樣就督促學生在閱讀中要邊看邊記,不能分心。而這種講故事的形式也是學生感興趣的,將閱讀效果達到最大化。
閱讀活動主要是在課外開展,如果僅利用課堂的時間去復述故事,是達不到人人參與的效果的,因此需要借用家長的力量,讓家長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同時也是打造“家校共讀”的環(huán)境。我為孩子在家中設計“家庭閱讀記錄卡”,學生每周讀完后,將自己最喜歡的或者最熟悉的故事講給家長聽,既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又打造了親子共讀的閱讀氛圍。
在推進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評價體系的創(chuàng)新與構建,幫助學生將閱讀融入日常的學習中。如平時閱讀活動的開展,都設置了相應的獎懲措施,作為過程性評價對學生閱讀產(chǎn)生激勵;在整本書的閱讀計劃完成后,根據(jù)每個孩子的參與度和任務完成的情況,進行整體評價。我在班級中進行了班級“閱讀之星”的評比,學生可以結合之前所參與的各項活動,展示閱讀成果。這樣,除了能夠鍛煉能力,也促使學生自發(fā)地對整本書活動進行總結梳理,學生更能夠感知整本書閱讀帶來的收獲與成長,進而激發(fā)繼續(xù)閱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