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暉
內容摘要:人類在不斷的文化歷史積累的過程中,賦予了許多物體更為深刻的涵義。老虎也不例外。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將虎的形象、習性和品質映射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結合英漢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思維方式和社會文化等因素,對英漢“虎”的詞匯隱喻意義進行了對比分析,尋求其共性和個性,旨在了解彼此之間文化的異同,增進雙方文化交流和社會交融。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 “虎” 隱喻 對比分析
傳統(tǒng)意義上的隱喻作為一種修辭學術語,指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屬于比喻的一種。但自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概念隱喻以來,隱喻就上升到了認知高度[1]。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看,隱喻是從一個范疇域向另一個范疇域的結構映射,即從“始發(fā)域”(source domian)向“目的域”(target domian)的映射[2]。也就是說,在隱喻結構中,也許人們常常會把兩種看起來毫無任何關聯的事物相提并論,這是因為人們在不斷的實踐和歷史文化積累的過程中,在認知領域對兩者產生了相似的聯想,因而尋求兩者之間的共通性,以此抒發(fā)人類對客觀現實的認識和評價。Lakoff將隱喻看做是人類思維、行為和表達思想的一種系統(tǒng)的方式,即概念隱喻[1]。動物隱喻屬于概念隱喻中的實體隱喻,“在這類隱喻概念中,人們將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動、事件、狀態(tài)等無形的概念看作是具體的、有形的實體,因而可以對其進行談論、量化、識別其特征及原因等”[3]?;⒆鳛樽匀唤缰械囊环N大型動物,按理說和人類的日常生活關系不大,與人類關系也不像家畜一樣密切。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距離感,反而激起了人們對虎的濃烈興趣,對它或畏懼,或敬仰,并且隨著時代的變遷,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們對虎的感情也越來越復雜,從而賦予了其更深的涵義。
從認知語言學角度來看,由于民族間的語言、文化等不同,那么他們對同一認知對象的隱喻往往呈現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以虎為例,將其具體到英漢兩種語言體系的隱喻認知當中,分析東西方世界賦予“虎”涵義中的共性和個性,并討論出現這些共同點和不同點的原因,以促進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
一.英漢“虎”隱喻認知的共性分析
1.兇殘
例1:She arouse the tiger in his nature.
例2:空山向晚城先閉,寥落居人畏虎狼。
虎作為一種生活在野外的貓科動物,同時也是肉食動物,無論是對叢林中的其他生物還是人類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因其啖生食而不吐骨頭,給人們留下了兇殘的形象。英文例子中的tiger代指人兇殘的本性,而中文例子中的“虎狼”就是指兇狠殘暴的人。
2.勇猛
例3:She fought like a tiger to be able to keep her children.
例4:霍去病是西漢征討匈奴的虎將,屢次出擊,屢建奇功。
虎體型龐大、四肢強健,犬齒和爪極為鋒利,力量強大,捕食時異常兇猛、迅速而果斷,任何它盯上的獵物都無法逃脫。因此,漢語和英語中虎可以延伸為勇猛的涵義。英文例子中的“fought like a tiger”就是一個常見搭配,義為“勇猛搏斗”,而中文例子中的“虎將”就是指勇猛善戰(zhàn)的將領。
3.有活力
例5:She worked like a tiger.
例6:瞧他在球場上生龍活虎的樣子,簡直與平常判若兩人。
虎的體態(tài)雄偉強壯高大,身形矯健,往往充滿活力,因此英漢中虎都可以延伸為有活力。英文例子中的“worked like a tiger”指的是工作時干勁十足,而中文例子中的“生龍活虎”就是指生氣勃勃,充滿活力。
通過英漢“虎”隱喻認知的共性分析,我們發(fā)現這些共性主要是由虎本身特點決定的,是普遍認知的問題,并未涉及各自的文化因素、地域特點和思維方式。但是英漢對于“虎”隱喻認知的不同點要遠遠大于共同點。
二.英漢“虎”隱喻認知的個性分析
1.英語對于“虎”的隱喻認知
a.法羅牌(一種賭博游戲)
例7:We are bucking the tiger.
這里的tiger指的是一種賭博的紙牌游戲,名叫Faro(法羅牌),起源于17世紀后期的法國,18世紀在歐洲非常流行。而用tiger來代指這個游戲的原因也非常簡單,由于早期這個牌的背面印有孟加拉虎,因此tiger在英文中還延伸為法羅牌的涵義。
b.高呼聲
例8:On the king's appearance,thecheering was tremendous—regularBritish cheering,well led, succeeded by that which is not British,“three cheers and a tiger,” but it was “Hi, hi, hi, hullah!”[4]
上述這個例子出自The Hawaiian Archipelago,很顯然,“three cheers”指的是三聲歡呼,而“a tiger”一般是指人們在歡呼之后又扯開嗓子叫出的一聲高呼。由于老虎的叫聲雄渾有力,據說老虎的叫聲可以嚇住許多動物,因此英文就借助老虎叫聲的這個特點,將tiger的詞義延伸為高呼聲。
c.浪蕩子,蠻橫霸道的人
例9:He is a tiger that he never listens others explanations.
這里的“tiger”明顯是個貶義詞,是英式英語中的一個表達。會出現這種明顯貶義是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一般來說,虎發(fā)源于亞洲東部,基本上生活在歐亞大陸。當虎首次出現在美洲大陸人面前的時候,他們只會認為虎是一種兇狠殘忍的動物,講究其動物性,而不會賦予其靈性。因此“tiger”在英語中延伸出蠻橫霸道的涵義。
d.迅速發(fā)展的(經濟)
例10:As we all know, Korea is one of Asias tiger economies, provider of high technology to the world.
“tiger economy”是一個隨著時代發(fā)展出現的新興詞匯,翻譯成中文是“小龍經濟”,其實這里就體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之所以會譯成“小龍經濟”,因為中國有“龍?zhí)ь^”這樣一句諺語,對于新興發(fā)展的事物總偏向以龍為喻。但是,“tiger economy”指的東南亞幾個蓬勃發(fā)展的經濟體,一開始特指新加坡、香港、韓國和臺灣,而英文中會用“tiger”也是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響,“tiger”是一種普遍生活在亞洲的生物,所以這里用“tiger”指代了這些迅速發(fā)展的經濟體。
對于英語中“tiger”的隱喻認知分析可知,英語中虎的引申含義基本上還是基于老虎本身而言,一般強調的還是其動物性,并沒有賦予什么特殊的文化含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tiger”也被賦予了一個特定含義,比如“tiger economy”。相比之下,由于文化因素的影響,漢語賦予“虎”的涵義要更為廣泛。
2.漢語對于“虎”的隱喻認知
a.身材魁梧
例11:那人虎背熊腰的樣子,一看就不好惹。
“虎背”就是指背寬厚如虎,這是基于老虎體型所賦予的隱喻意?;Ⅲw型龐大,高大威猛,因此“虎”在漢語中引申出身材魁梧的涵義。
b.威嚴,權威
例12:老虎門下官難做。
這個例子其實跟伴君如伴虎是一個意思。由于虎的形象威風凜凜,普遍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tǒng)治者。前額上的花紋構成漢字“王”,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義為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者掌握著實權,處于所有制度的頂峰,是權威的象征。因此,虎在中文里又引申為威嚴、權威。
c.(地勢)雄偉險要
例13:南京背負鐘山,面臨大江,形勢險要,自古被稱為虎踞龍盤之地。
“虎踞龍盤”意思就是鐘山像龍盤著一樣,石頭如同老虎趴著。至于這里用老虎打比喻的原因還涉及到了風水學。據《風俗通義》記載:“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zhí)搏挫銳,噬食鬼魅?!盵5]虎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奉為百獸之王,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鎮(zhèn)守西方的四大神獸之一。而按風水學的要求,風水寶地需要北有靠山,南有水流環(huán)繞,而東西又有屏障。南京也的的確確具備了所有的條件,地勢險要,是建都的寶地。而這里的虎就代指雄偉險要,特指地勢。
d.祈福辟邪
例14:只見阿婆手中針線翻飛,不一會兒,一雙虎頭鞋就做好了。
在中國傳說中,虎是非常有力量和正義的動物。人們認為虎可以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自漢代開始,有些家庭就會畫虎于門,以辟邪鎮(zhèn)宅,而這樣的習俗也一直延續(xù)至今。由于虎被賦予了辟邪的寓意,它也被視為兒童的保護神,人們常常會讓孩子穿虎頭鞋,帶虎頭帽,寓意孩子長得虎頭虎腦、健康強壯。簡而言之,人們借老虎的威嚴和莊嚴來鎮(zhèn)祟辟邪和保佑安寧,因此虎在漢語中延伸出了祈福辟邪的涵義。
e.智慧之人,人才
例15:這所大學臥虎藏龍,人才濟濟。
這里“臥虎藏龍”中“臥虎”的字面意思是指臥著的老虎,虎遇到獵物時會伏低,并且尋找掩護,慢慢潛近,等到獵物走近時,就會突然躍出攻擊。當老虎是臥著的時候,代表隱藏不露的能力。除此之外,虎在漢語中象征人才的原因還涉及到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自古以來,虎被視為百獸之王,人們認為虎自然也有一番頭腦。因此,結合老虎捕食時的習性和中國文化賦予的美好寓意,虎在漢語中就引申出智慧之人、人才的意義。
對于漢語中“虎”的隱喻認知分析可知,漢語中虎的引申涵義除了基于虎本身的相貌特點和生活習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來源于人們賦予它的文化意義。并且,與英語不同的是,虎的引申意義往往是褒義或中性的,貶義占據較少。
3.英漢“虎”隱喻認知出現個性的原因
通過分析得知,英漢對于“虎”隱喻認知的不同點主要是受到了地域環(huán)境和文化因素的影響。首先,不同語言中隱喻產生差異的重要因素就是受到了地域的影響。據目前的化石分析可知,虎僅生活在歐亞大陸,而美洲大陸及西歐地區(qū)基本上見不到野生的老虎。正是由于見不到老虎,西方人也無法賦予老虎一些特殊涵義。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虎的形象傳到了西方時,缺少了一定的文化積淀,人們往往只會單純地將老虎看作一種動物,英語的各種表達大部分也只講究其動物性,沒有賦予其靈性。其次,傳統(tǒng)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人類社會早期,人們對于周圍的事物都非常陌生,對于一些不能解釋的現象和超出自己能力的事物,他們會有敬畏的心理,因此產生了不同的種族信仰和圖騰崇拜,并一直延續(xù)至今。而虎作為一種兇猛的大型食肉動物,中國古人對它既害怕又崇敬。害怕的是,虎食人畜而不吐骨頭;崇敬的是,虎如此威猛無比,定能驅魔避邪。因此在中國文化里,虎始終占據著一個重要的位置,不僅是十二生肖之一,同時也是四大神獸之一,鎮(zhèn)守西方。因此,除了基于虎本身形象的一些詞義外,漢語還賦予了虎一些更為深刻的涵義。
虎作為自然界中的一種動物,英漢對于其的隱喻延伸具有相同觀點,也具有不同觀點。相同觀點是基于虎的動物性而言,而不同觀點則涉及到了地域和文化因素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虎在英語文化中只是一種兇猛殘忍的動物,因此英語賦予其的隱身涵義基本上都是貶義的,如兇殘、浪蕩子等。反之,漢語中“虎”的隱喻褒義要遠遠大于貶義,這都是文化影響的結果。但可喜的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英語中對于“虎”的隱喻認知在一點點改變,英語中用“tiger economy”代指亞洲新興發(fā)展的經濟體,這也是從側面上承認了亞洲的發(fā)展?jié)撃堋6鴿h語中的一些文化也遠渡重洋,現身在西方人面前。例如,“have a tiger by the tail”和“paper tiger”分別源自于漢語習語“騎虎難下”以及“紙老虎”。發(fā)生的這些改變不僅僅是時代發(fā)展的產物,更是文化交融的結果。本文只是對一些典型的隱喻進行了闡述,還有許多存在于語言細節(jié)當中。對于“虎”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隱喻認知意義,未來定會出現更多方面的延伸,這些延伸的出現還伴隨著中西方文化更好的交流,這是值得相信的。
參考文獻
[1]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inversity of Chic Press,1980.
[2]陳家旭.英漢隱喻認知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
[3]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Bird, Isabella L. The Hawaiian Archipelago[M].America: Kessinger Publishing,2010.
[5]應劭.風俗通義[M].北京:中華書局,2014.
(作者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