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娘
(閩西職業(yè)技術學院 圖書館,福建 龍巖364021)
旅游是一項歷史悠久的社會活動。早在2000多年前,《禹貢》《山海經》《穆天子傳》及后來的山水詩、游記等,對旅游活動、旅游景觀、旅游感受都有記述。古代的旅行家們留下了大量的旅游文獻,比如東晉法顯的《佛游天竺記》、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等。事實上,中國擁有汗牛充棟的古代旅游文獻。在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中,旅游文獻主要集中在史部地理類,部分分散在集部類,內容上包羅萬象,數量上浩如煙海[1]。但是把旅游作為一門學科加以研究,并在理論上進行系統(tǒng)探討,中國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開始。目前旅游業(yè)已上升為國家重點發(fā)展戰(zhàn)略,旅游學科在高等教育的“學科目錄”中成為一級學科,研究旅游的文獻迅速增長。中國旅游研究的起步比較晚,筆者于2020年5月用讀秀搜索引擎搜索“旅游”關鍵詞,就找到相關的中文圖書131 214種、相關的中文期刊文獻999 679篇、相關的中文報紙報道1 791 377篇、相關的中文學位論文70 034篇。這僅僅是部分中文文獻,國外的旅游文獻更是數量龐大。面對數量如此巨大的旅游文獻,筆者卻發(fā)現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以下簡稱《中圖法》)中,旅游類目的設置存在很大的局限,給旅游文獻的分類帶來不便和困惑。
人們對旅游學的認識和研究的時間比較短。旅游學并不像有些學科如文學、歷史、地理等,早已研究相對成熟、自成體系。當前,學者們對旅游學的構建,尚處于摸索和理論深入探討的過程。但是,學者們對旅游學的認識程度,也會直接影響到《中圖法》對旅游類目的設置。
旅游文獻在古代就已經出現。但是,最初在《中圖法》中并沒旅游類目的設置,直至1989年《中圖法》(第三版),才在F經濟大類下設了一個二級類目“F59旅游經濟”,與“F53鐵路運輸經濟”“F54陸路、公路運輸經濟”“F56航空運輸經濟”“F57城市交通運輸經濟”并列從屬于“F5交通運輸經濟”,才真正開始有了關于旅游文獻的分類。“F59”的下位類“F590旅游經濟理論和方法(旅游心理學、旅游美學入此)、F591世界旅游事業(yè)、F592中國旅游事業(yè)、F593/F597各國旅游事業(yè)”等,主要體現的是旅游學的經濟領域分支[2]。
1999年《中圖法》(第四版)增加了“F59旅游經濟”類目的級別設置,增加了很多旅游學范疇,但又不屬于旅游經濟學范疇的內容,比如其中下設“F590旅游經濟理論與方法”,注釋為旅游經濟學、旅游心理學、旅游美學等入此。2010年《中圖法》(第五版)對“F59旅游經濟”類目級別再進行了一些擴充,在其下位類增加了“旅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這時應該說,編排者已意識到旅游與其他有些學科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但還是把旅游人類學、旅游心理學、旅游社會學、旅游文化學、旅游美學等放在旅游經濟的下位類,這顯然違背了上下位從屬關系的原則,也最終無法反映旅游學完整的科學體系和綜合性強這一特點。
《中圖法》(第五版)對旅游類目的設置還很不完全,比如“F 591.9旅游業(yè)史”,沒有下位類,所以對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現代旅游只能籠統(tǒng)地歸在一起。再如“F 590.1旅游規(guī)劃與管理”也缺乏對游客的管理、對旅游交通的管理、對旅游環(huán)境的管理等旅游專項管理的設置,也沒有旅游民俗學、旅游環(huán)境學等相關類目的設置,甚至在“F590-05旅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類目注釋中都沒有提到。一個簡單的“F590-05旅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類目,就想把旅游所有相關的學科都包容進去,顯然是不現實也不合常理的。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很多相關文獻無法歸類,或只能強行進行歸類。
《中圖法》(第五版)除了對“F 59旅游經濟”進行擴充外,還設立相關旅游類目,比如“G 895野外活動,注解:徒步活動、野營、拓展訓練、運動性的旅游活動(包括自行車游、自駕游等利用各種車輛旅行)等入此。<4版類名:旅行>”,“K 919旅游地理、游記,注解:世界旅游經濟地理入F591.99。<4版類名旅行、游記>”,“K 92中國地理下設K928.9旅游地理、游記”“K 992.9游覽圖”,其他與旅游相關的類號還有“F 719.2旅館業(yè)”及“K 901.7旅游地理學”“K 928.7名勝古跡”“I266.4游記”“R 128交通衛(wèi)生、旅行衛(wèi)生”“[S 788.2]森林旅游(游憩)”和“U 239.8專用鐵路,注釋旅游鐵路等入此”“U 271.6旅游車”“X37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等[2]。這樣把旅游文獻分割在不同大類,造成了旅游文獻的分散。
由上不難看出,《中圖法》主要把旅游現象放在經濟領域來研究,并放在“F經濟”大類下。這也說明,在旅游學研究發(fā)展初期,由于旅游學科自身以及人們對這門學科認識程度的原因,旅游學科在學科之林中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位置;人們寧愿把旅游學科研究看作是管理學或經濟學的應用領域,也不愿意承認其獨立的客觀研究領域的存在[3]。但是,現有《中圖法》卻又把與旅游相關的有些學科,如旅游人類學、旅游文化學、旅游美學、旅游心理學等歸入到“F59旅游經濟”的下位類。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也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學術問題,旅游學科到底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它的學科性質是什么,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學科屬性?!吨袌D法》還設立了相關的旅游類目,把旅游文獻分割在F經濟、K歷史和地理、G文化、U交通運輸、R醫(yī)藥衛(wèi)生、S農業(yè)科學、X環(huán)境科學等大類,使得旅游學科方面的許多文獻也不能集中,對于一個學科來說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非常不利于分類編目人員分編旅游文獻,更不利于讀者找書[4]。
隨著對旅游學科研究的深入,人們對旅游學的研究走出了單純經濟研究的狹窄領域,轉向把旅游作為一種綜合現象來研究,逐漸找到了解釋“旅游現象”、解決“旅游問題”的途徑,并逐漸構建了旅游學理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一門相對完整獨立的綜合性社會學科。與此同時,全國各大高校也紛紛開設了旅游教育專業(yè),推動著旅游學成為影響越來越大的一門學科。劉德謙在《2009年旅游綠皮書》的主報告中指出,形成社會性的旅游學的學科地位必須得到更多的關注。直至2012年《旅游學刊》中國旅游研究年會上,教育部高教司的代表宣布在修訂的本科專業(yè)目錄中,“旅游管理”將成為與“工商管理”平級一級學科。
旅游學要成為一門完整的學科,首先要建立起一個合理的學科框架體系,目前在世界上影響較大、并為國際學術界普遍接受的旅游學框架體系,是基于多學科的旅游學框架體系和基于雷珀模型的旅游學框架體系。由于旅游是一種多元化的社會現象和活動,其綜合性也決定了旅游學形成的復雜性和豐富性,旅游學與其他學科建立了最廣泛的聯系,在相互交叉滲透中豐富和完善了旅游學科理論框架體系的構建[6]。多學科的旅游學框架體系就是對管理學、經濟學、史學、文學、心理學、社會學、地理學等眾多與旅游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論進行借鑒和延伸,將它們集聚起來并融為一體,形成新的旅游多學科基本框架和分支體系。如旅游與經濟學融合產生了旅游經濟學、與社會學融合產生了旅游社會學、與教育學融合產生了旅游教育學、與服務業(yè)管理融合產生了酒店與餐飲管理、與交通業(yè)融合產生旅游交通管理、與商業(yè)管理融合產生了旅游購物管理、與法律學融合產生了旅游法規(guī)、與市場學融合產生了旅游市場營銷、與城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融合產生了旅游規(guī)劃開發(fā)、與生態(tài)學融合產生旅游環(huán)境管理、與地理學融合產生了旅游地理學、與人類學融合產生旅游人類學、與政治學融合產生旅游政策研究、與心理學融合產生旅游心理學。旅游學也正是通過這種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而最終凝練成旅游學科獨特的理論框架體系。雷珀模型的構成要素是旅游者、地理區(qū)域和旅游業(yè)三個基本要素。旅游者,是主體;地理區(qū)域,包括了旅游客源地、旅游途經地區(qū)、旅游目的地;旅游業(yè),泛指為旅游者提供旅游產品的各類旅游企業(yè)和部門。三者互相關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為旅游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旅游思維方式。實際上,目前已有的各種旅游研究模型都包含了雷珀模型中的幾個基本要素,基于多學科的旅游學框架體系也不例外。而基于多學科的旅游學框架體系正為《中圖法》旅游類目的列類找到了理論依據,也為修改現有《中圖法》旅游類目的設置提出了必要性。因此,現有《中圖法》把旅游類目主要設在經濟類下,把旅游學單純作為經濟現象來研究,定位在經濟學范疇內,顯然已不適應當今旅游學的發(fā)展了,旅游學的領域和地位,已經形成了任何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格局[5]?!吨袌D法》對旅游類目的修改也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了。
隨著人類旅游的發(fā)展,學者們對旅游理論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旅游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社會學科,已慢慢地被人們接受,而作為給知識分門別類的《中圖法》,應該考慮如何為旅游學找到一個合適的位類。這一位類既能體現旅游學科的知識體系,又能使旅游文獻得到合理恰當的安置。而基于多學科的旅游學框架體系正為修改《中圖法》提供了旅游類目級別設置的理論依據。通過對《中圖法》的研究,發(fā)現《中圖法》沒有啟用“L”號,而“L”字母位于“C”與“N”之間,因此,筆者建議“旅游學”放在“L”類目下。這樣“L旅游學”位于“C社會科學總論”之后“N自然科學總論”之前,充分體現分類法從總到分、從一般到具體的邏輯系統(tǒng),也符合旅游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社會學科的學科屬性。而巧合的是,“L”正是旅游學的“旅”字的第一個聲母,又便于記憶。
L旅游學
L0旅游理論
總論旅游學基礎的著作入此。
L01旅游學的哲學基礎
L02旅游學方法論
L021旅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比較和類比、抽象與具體、歷史分析方法和功能研究法等入此。
L022旅游學研究的具體技術方法
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方法、田野工作方法等入此。
L04旅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總論旅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入此,具體的,如旅游人類學、旅游社會學、旅游心理學、旅游美學、旅游文化學等入以下相關各位類,不能歸入以下相關各位類的,也可入此。
L1旅游
總論旅游的著作入此。
L12旅游類型
L121按國境、國界分類
L121.1國際旅游
L121.2國內旅游
L122按組織形式分
L122.1團體旅游
L122.2散客旅游
L123按費用來源分
L123.1自費旅游
L123.2社會旅游
L123.3獎勵旅游
L124按旅游目的分類
L124.1休閑與消遣旅游
L124.2商務和專業(yè)旅游
主要包括會議、談判、使團、和經商旅游。
L124.3宗教旅游
L124.4美食購物旅游
L124.5探險旅游
L124.6科學考察旅游
L124.9其他旅游
如修學旅游、考古旅游、尋根問祖旅游、醫(yī)療保健旅游等入此。
L125以吸引物分類
L125.1海濱旅游
L125.2溫泉旅游
L125.3森林旅游
L125.4山川旅游
L125.5江河湖泊旅游
L125.6鄉(xiāng)村旅游
L125.7都市旅游
全域旅游、城市旅游入此。
L125.8民族風情旅游
L125.9其他旅游
如主題公園旅游等入此。
L3旅游活動
旅游動機、旅游裝備、旅游消費、旅游交往等入此。
L30旅游心理學
L31旅游美學
L32旅游社會學
L33旅游文化學
L331旅游民俗學
L35野外活動
注解:徒步活動、野營、拓展訓練、運動性的旅游活動(包括自行車游、自駕游等利用各種車輛旅行)等入此。
L4旅游業(yè)
L401旅游經濟學
L41旅游規(guī)劃與管理
L410旅游政策與研究
L410.1旅游法規(guī)
L411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學入此。
L411.1人力資源管理
從業(yè)人員及導游管理入此。
L411.11旅游從業(yè)人員的培訓與教育
L411.2游客管理
L411.3旅游環(huán)境管理
旅游環(huán)境學入此。
L411.4旅游設施管理
旅游服務設施、娛樂設施等入此。
L411.5財務管理
L411.6旅游交通管理
L411.7其他管理
L42旅游業(yè)建設與發(fā)展
L421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與保護
L43旅游服務與旅游企業(yè)
L431旅游服務業(yè)務
L431.1旅游服務禮儀
L431.2導游服務
L432旅游企業(yè)
L432.1旅游觀賞娛樂業(yè)
L432.2旅游餐飲住宿業(yè)
L432.3旅行社業(yè)
L432.5旅游購物品經營業(yè)
L44旅游市場的開發(fā)與營銷
L441旅游市場營銷
旅游營銷學入此。
L442中國三大旅游市場
L442.1中國入境旅游市場
L442.2中國國內旅游市場
L442.3中國出境旅游市場
L45旅游事業(yè)
L451世界旅游事業(yè)
L451.1現狀及發(fā)展
L451.2旅游發(fā)展史
L452中國旅游事業(yè)
L452.1現狀及發(fā)展
L452.2方針政策及其闡述
L452.3規(guī)劃與管理體制
L452.4旅游業(yè)建設與發(fā)展
L452.5旅游企業(yè)與旅游市場
L452.6旅游企業(yè)與管理
L452.61旅游服務與市場
L452.7地方旅游業(yè)
依中國地區(qū)表分。
L452.8旅游業(yè)史
L452.81古代旅游
L452.82近代旅游
L452.83現代旅游
L452.9旅游地理、游記
總論旅游景點的分布入此。
L452.91景點介紹
L452.911名勝古跡
L452.92旅游地理、游覽圖
L452.93旅行、游記
L453/457各國旅游事業(yè)
依世界地區(qū)表分,再仿L452分。
以上設置只是筆者給出的部分類目級別設置的建議,也算是拋磚引玉,以期得到同行的商榷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