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婷
摘 ? ?要:深度學習理念與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相契合。英語教學要促進學生思維與語言的綜合發(fā)展,而這不是靠單一語篇的教學就能實現(xiàn)的。教師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單元整體教學為載體,整合教學內(nèi)容,確立單元整體目標,厘清其結構關聯(lián),并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評價功能的發(fā)揮和項目的驅動,促進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
關鍵詞:深度學習;單元整體教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在以主題意義為引領的課堂上,教師要通過一系列具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特點的語言學習和思維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語言理解和表達的能力,推動學生對主題的深度學習[1]。但英語教學碎片化、表層化和標簽化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2]。高中英語課堂依然存在重語言知識講授輕思維過程的問題,難以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深度學習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課程標準》倡導的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相契合。深度學習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Ference Marton 和芬蘭學者Roger S?lj?基于其學生閱讀實驗研究提出,他們認為,學習者在獲取和加工信息的方式方面存在深度與淺層的差異。國內(nèi)學者何玲、黎加厚指出,深度學習為學習者在理解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學習新思想和新知識,將它們?nèi)谌朐械恼J知結構,使眾多思想相互關聯(lián),并能把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決策,解決問題[3]。郭華將深度學習的五個特征概括為:(1)活動與體驗;(2)聯(lián)想與結構;(3)本質與變式;(4)遷移與創(chuàng)造;(5)價值與評判[4]。王薔將內(nèi)化與交流補充列為第六大特征[5]。
深度學習是學習者在理解、綜合、應用、評價等認知水平上所進行的學習內(nèi)化行為[6]。基于此,英語教學需要落實指向思維發(fā)展的學習活動觀,因為發(fā)展高階思維的前提是內(nèi)化,學生要在交流和互動中實現(xiàn)新知識的內(nèi)化[7]。而這不是靠單一語篇的教學就能實現(xiàn)的。本文以外研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必修三第二單元“Making a Difference”的教學為例,探索如何開展指向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教學。
一、整合單元教學內(nèi)容,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Making a Difference”的單元主題語境是“人與社會”,主題語境內(nèi)容是優(yōu)秀品行與社會責任感,涵蓋8個多模態(tài)語篇和2個綜合性活動,如表1所示。
在深入研讀單元教材的基礎上,筆者以主題為引領,綜合關聯(lián)各語篇內(nèi)容,歸納出學生需要逐步構建的核心主題學習維度,即從理解內(nèi)涵到分析要求再到創(chuàng)新實踐,構建對公益服務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動,如圖1所示。
以核心主題學習維度為依據(jù),筆者進一步確立了如下單元教學目標:
【單元總目標】
理解志愿服務的內(nèi)涵,聚焦個人行動對社會、國家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總結志愿服務所需要的品質和精神;明確從事志愿服務應從身邊實際問題著手,并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
【分目標】
1.理解公益服務的內(nèi)涵。
(1)梳理中華慈善日和國外Pay It Forward Day助人主題日的共通之處,談論3位愛心人士的行為,交流對公益活動的看法。(Starting Out,第1課時)
(2)描述并評價加拿大男孩Ryan從事公益事業(yè)和志愿服務的過程,思考并表達自己對參與志愿服務的新認知。(Understanding Ideas,第2~3課時)
2.分析志愿服務的要求。
(1)評價交流Ryan基金會的貢獻;了解世界上的其他公益組織;咨詢志愿者工作,概括參與志愿服務所需要的品質。(Using Language,第4~5課時)
(2)闡述Nicholas Winton的生平和社會貢獻,評價其國際主義精神,分析推斷他對信念的堅守和面臨危難時的感受。遷移拓展并分享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突出貢獻的卓越人物。(Developing Ideas,第6~7課時)
(3)收集、整理、總結屠呦呦的生平與成就,分享交流傳記寫作成果。(Writing,第8課時)
3. 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的實踐。
(1)關注并學習身邊的優(yōu)秀道德模范,針對“班級年度人物評選”進行演講,分享觀點并陳述理由。(Presenting Ideas,第9課時)
(2)關注實際,從身邊的志愿服務做起,通過調查研究組建志愿者組織,制訂并改進計劃和行動方案。(Project,第10課時)
這一教學目標,一方面明確了語篇教學順序,確保了語言輸入的層次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它體現(xiàn)了綜合類Project板塊的功能,注重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并以項目式學習為抓手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二、聚焦主題意義,設計課時目標和探究活動
單元目標的實現(xiàn)依托于對各語篇的深度學習。具體語篇教學的設計應聚焦深度學習的五大特征,結合英語學習活動觀,推動學生從學習理解到應用實踐再到遷移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語言、思維、文化相融合。下面以Understanding Ideas部分的閱讀語篇“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為例,探討如何實現(xiàn)具體語篇的深度學習。
(一)語篇內(nèi)容分析
What:該文介紹了加拿大男孩Ryan從事公益事業(yè)和志愿服務的過程,著眼于個人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難,體現(xiàn)了發(fā)現(xiàn)問題、制訂計劃、完善方案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單元的其他多模式語篇相呼應,該文為人物介紹類的新聞特寫。
Why:該文通過描述Ryan的個人經(jīng)歷,旨在引發(fā)學生思考個人成長和參與志愿服務的社會意義,培養(yǎng)自己堅持善行、關愛他人的人生態(tài)度,樹立為社會服務的意識,提升社會責任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How:該文遵循兩條線索,明線為時間順序,暗線為問題—解決模式的逐步推進。運用描寫、引語等方式,該文生動地描述了人物形象和志愿服務的過程,還闡述了志愿服務如何從個人自發(fā)行動到影響身邊人助力再到引領群體積極行動的路徑。
(二)確立課時目標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指向的單元目標是:理解志愿服務的內(nèi)涵,建構自己對參與志愿服務的新認知。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綱領,筆者設計了以下課時目標:
①獲取、提取Ryan參與志愿服務的故事和時間線索,借助思維導圖呈現(xiàn)語篇的結構化知識。(學習理解)
②運用所學語言,描述、闡釋Ryan從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計劃、完善方案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實踐)
③在“人物訪談”活動中,從Ryan、Ryan的朋友、非洲朋友等不同視角分析、批判、評價Ryan的選擇和行動。(遷移創(chuàng)新)
④論證和分析成功參與志愿服務所需要的精神品質,分析文體特點,推斷作者的態(tài)度和標題的含義。(遷移創(chuàng)新)
⑤關注實際生活,探究自己有意向參與的志愿服務領域。(遷移創(chuàng)新)
⑥運用所學內(nèi)容,闡釋志愿服務實踐的行動路徑。(遷移創(chuàng)新)
(三)設計深度學習活動
深度學習強調學生主動通過有目的地全身心投入,推動結構化知識的建構,從不同視角認識和分析問題。它注重情境的開放性和利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設計深度學習活動需激活學生已知,提升其探究的主動性?;诖朔治?,筆者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了問題鏈(詳見圖2),以聚焦主題意義探究,促進學生思維從低階向高階發(fā)展。
基于深度學習特征,筆者進一步梳理問題鏈和教學活動(詳見圖3)。(1)聯(lián)想與結構。結合“背景激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困難—解決問題—行為影響”的邏輯線,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故事線索,形成知識結構圖。(2)內(nèi)化與交流。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分享故事,體會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感受,獲得思維和語言的習得與內(nèi)化。(3)本質與變式。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剖析Ryan的精神品質,進一步完善對志愿服務的認知。(4)遷移與創(chuàng)造。通過項目合作,學生探究有意向參與的志愿服務并列出行動方案。(5)價值與評判。通過研讀標題和作者態(tài)度,學生進一步升華主題,激發(fā)對志愿服務的參與熱情。
三、著眼素養(yǎng)提升,注重評價功能和項目驅動
(一)“教、學、評”一致,注重發(fā)揮評價的功能
《課程標準》注重“教、學、評”一致,強調評價的導向作用和促學功能。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討論評價標準,形成標準共識,并按標進行多元評價,讓學生在自主評價反思中促進對所學的內(nèi)化與整合。以“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為例,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通過討論形成目標評價體系開展自評和互評。評價表如表2所示。
(二)善用Project板塊,以項目驅動深度學習
教材中的Project板塊,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所學知識的真實語境和生活情境,也可用于單元整體目標的設計和單元教學結束后的檢驗。這一單元第10課時的內(nèi)容為學生綜合展示,筆者引導學生關注實際,從身邊的志愿服務做起,并結合調查研究組建志愿者組織,制訂并改進計劃和行動方案。
從課堂展示成果來看,學生對志愿服務的內(nèi)涵有了新認識。他們著手為偏遠地區(qū)的孩子籌集閱讀資料,并能思考開展志愿服務所需的行動。從本校的籌集活動,到與外校協(xié)作,再到尋求社會合作,學生從單元語篇的學習中不僅增強了社會責任感,而且學習了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路徑。
總之,深度學習理念引領下的單元整體教學契合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活動觀。以主題意義為引領,教師應梳理單元教學內(nèi)容,剖析語篇結構關聯(lián),明確單元整體目標,通過聯(lián)想與結構、本質與變式、內(nèi)化與交流、遷移與創(chuàng)造、價值與評判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參與活動、獲得體驗,并重視發(fā)揮評價的功能和項目的驅動作用,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6.
[2]王薔.《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六大變化之解析[J].中國外語教育,2018(2):11-19.
[3]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現(xiàn)代教學,2005(5):29-30.
[4]郭華.深度學習的內(nèi)涵與特征[C].北京:普通高中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綜合組及學科組組長第五次會議論文,2021.
[5]王薔,孫薇薇,蔡銘珂,汪菁.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 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1(2):17-25.
[6]陳堅林,賈振霞.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信息化外語學習方式探索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7(4):3-8.
[7]LU J, BRIDGE S, HMELO-SILVER C E.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SAWYER R K.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2nd Ed.)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29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