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 汪旦旦 莫唯然 胡甜甜
教師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師范院校的理工科教師,面臨著課程內容抽象、學生興趣不足等問題,亟需改變傳統(tǒng)授課方式,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fā)展。
《大學》“高端訪談”欄目是展示學術研究成果及教師風采、宣揚優(yōu)秀教育思想、弘揚學術正氣的重要學術陣地,旨在傳播高等教育領域前沿學術思想。訪談對象有著廣闊的學術視野,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對學界熱點問題有著敏銳的直覺,如教育部領導、高校校長或書記、企業(yè)高管、學術領軍人、科研新星等;訪談內容涉及高等教育發(fā)展與改革的重要問題,如高校建設與管理、人才培養(yǎng)、國際交流與合作、教學改革、校企合作等。
本期高端訪談,《大學》編輯部對話山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趙蕾教授,聚焦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有益經(jīng)驗,深入探討師范院校理工科教學的創(chuàng)新路徑。
嘉賓介紹:
趙蕾,博士,山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科普作協(xié)會員,山東省科普作協(xié)會員。主持6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或教改課題,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40余篇,指導大學生完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6項。教學事跡被學習強國平臺及《中國教育報》《山東師大報》《齊魯晚報》《教育家》雜志等二十多家媒體深度報道。2017年榮獲“第二屆泉城女性年度榜樣奉獻女性獎”,2018年榮獲首屆“中國好老師”稱號,2019年榮獲“走遍中國尋找最美教師”杰出獎、中國民主同盟山東省委員會“社會服務先進個人”,2020年榮獲主體教育百強榜樣高峰論壇“榜樣教師”榮譽稱號,2021年榮獲“民盟山東省委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第二十一屆世紀大采風年度盛典“當代教育行業(yè)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摘 ?要:2018年,教育部明確提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要求各高校合理提升學業(yè)挑戰(zhàn)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在師范院校的理工科教學中,教學深度不足、教學內容枯燥、實踐教學缺失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共性問題,作為學生專業(yè)成長的引路人,理工科教師如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為學生打造高階性、趣味性、實踐性的專業(yè)課程,是理工科教師需著力解決的課題。
關鍵詞:雙語教學;人文素養(yǎng);課外實踐
一、雙語授課,體現(xiàn)高校理工科課程內容的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
記者:您很早就開始在教學中進行雙語教學的嘗試,是什么契機讓您決定進行雙語授課?雙語授課的效果如何?
趙蕾:2005年,我在指導研究生時發(fā)現(xiàn)他們在本科階段并沒有太多接觸專業(yè)英語的機會,大部分學生缺乏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當時我就想為本科生提供一個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能接觸專業(yè)英語的機會,利用他們在中學階段已經(jīng)具備的英語基礎開展雙語授課。在雙語授課時經(jīng)過我逐字逐句地講解,只要學生稍加努力,其英語水平定會有所提高。這種在學中用、用中學,在強化普通英語的同時提高專業(yè)英語的學習方法,有益于學生成為復合型的專業(yè)人才。
我最早采用的是中文課件加專業(yè)名詞英文標注的方式上課,持續(xù)了5年之后,缺少了一定的新意,我更愿意讓課堂教學有所創(chuàng)新,于是我決定在課堂中嘗試開展雙語教學。2009年寒假,我制作了全英文課件,開學之后便開始了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在當時是頗具創(chuàng)新的嘗試,不僅使課堂更具趣味性,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較好的學習體驗。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平時測試和期末考試中設置了30%—60%的全英文試題,經(jīng)過幾個月的雙語授課,學生也逐漸習慣并適應了此種教學方式,測試成績也較為理想。
記者:您認為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哪方面的問題?對此,您有何有益經(jīng)驗?
趙蕾:相對于中文授課來說,雙語授課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一是課件的制作,全英文課件對于教師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英語功底,才能制作出高質量的英文課件。二是英文的發(fā)音,教師的發(fā)音必須準確,每次上課之前,教師都要反復熟讀課件上的英文,特別是一些平時接觸不多的專業(yè)詞匯,需要格外注意發(fā)音的準確性。三是英文單詞的拓展,對于課件上的英文單詞,教師不應止于對單詞含義的解釋,還應對其加以拓展和延伸,教師可將專業(yè)英語的構詞法、前綴后綴等加以歸納和總結,部分單詞還可通過與之相關的英語諺語予以強化,并作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運用在教學中,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體味到更多的學習樂趣。比如當課件上出現(xiàn)了英文單詞“propose”(提出)時,我會順勢在課堂上說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并要求同學翻譯其中文含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教師在單詞拓展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各類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當課件上出現(xiàn)單詞merit(優(yōu)點)時,可引出其近義詞virtue(美德),然后說出包含此單詞的英語:Great virtue can carry all things,讓學生翻譯出中文(厚德載物),再由此引申出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然后,我會向學生解釋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的深層意義,即對于每一個大學生來說,不僅要有一種不斷奮斗的精神,還要有奉獻社會的美德。因此,中英文的語言翻譯很有魅力,在理科雙語教學中人文知識和思政元素的滲透,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記者:2016年6月和2018年2月,您在科學出版社出版了《食品發(fā)酵工藝學》和《酶工程》兩部雙語教材,雙語教材給雙語課堂帶來了哪些積極影響?
趙蕾:2014年,在開展了6年的雙語教學后,我發(fā)現(xiàn)僅有英文課件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課下閱讀的需要。當時,雖然課程教學采用的是中英雙語,但是學生使用的是中文教材,雙語教材問題一直未能解決,而在雙語教學中,教材建設極為重要,是保證雙語教學效果的前提,所以我就想為學生編寫一本與雙語教學相匹配的雙語教材,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
在編寫雙語教材的過程中,如何設置雙語教材的結構、如何將中英文有效結合是編寫者亟需思考的問題。通過查閱大量外文文獻,我構思并設計了雙語教材的結構,每章開頭均有一段英文概要,每章中的知識點對應一小段英文box,結尾則附上英文總結框圖和英文思考題。書中標題均為中英文對照,英文部分的編寫則根據(jù)大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水平,緊扣課程內容,本著“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原則,不過于追求英文表達的復雜和高深,做到流暢、易懂、趣味。并且還將自主研發(fā)的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綜合性大實驗寫進了雙語教材,將實驗教學和專業(yè)英語充分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中。
雙語教材的運用,無論是對學生本身,還是對課堂教學,都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一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在課上認真聽講,并仔細做好課堂筆記,課下則認真研讀教材中的專業(yè)知識點。二是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水平有了顯著提升,當他們閱讀專業(yè)英文文獻時,對一些專業(yè)詞匯不再陌生,也不再排斥閱讀英文文獻。第三是增強了教材與課堂的銜接。以往的雙語課堂教學主要采用的是中文教材加英文課件的方式,純中文的教材與英文課件配合起來較為困難,知識點之間既缺乏銜接、也較為零散,而雙語教材與英文課件的銜接性更強。將英文課件和雙語教材相結合,不僅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也彌補了英文課件的局限性,讓知識體系更加完整、系統(tǒng),有利于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英語的高效融合。
記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指出“高校教學改革改到深處是課程”“課程改革的內容要體現(xiàn)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您認為今后高校的雙語教學應朝著何種方向發(fā)展?
趙蕾:高校雙語教學是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實現(xiàn)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戰(zhàn)略選擇[1]。雙語教學中的英語不僅僅是語言學習,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相應的思維基礎、智能結構、文化素質,在開放的外語環(huán)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2]。生物專業(yè)學生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專業(yè)詞匯外,還需具備雙語思維和國際化視野,才能體現(xiàn)這種高階性,為他們今后從事生物相關領域的工作奠定堅實基礎。但是目前國內高校雙語教學普及程度還不高,如何提升雙語教學的普及程度也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認為今后的雙語教學應該既有深度也有廣度。其一,這里所說的深度表現(xiàn)在每一位開展雙語教學的老師都要在教學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改革,努力提升教學的深度,把雙語課程真正打造成學生喜歡、收獲滿滿的課程。教師可將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應用于雙語教學中,比如過程管理方法(plan-do-check-act,PDCA)的應用就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有益嘗試,我曾在每章教學結束后鼓勵學生自主編寫英文選擇題,他們在出題的過程中,就能夠系統(tǒng)地梳理本章內容,然后我會統(tǒng)一修改所有試題中的語法、單詞等錯誤,最后匯總修改后的試題,讓全班同學去練習。期末復習時則讓學生繪制中英文思維導圖,既是對專業(yè)知識的總結也是對專業(yè)英語的復習,上述實踐過程均可有效提高雙語教學的深度。
其二,雙語教學還要有一定的廣度,高校應該鼓勵更多教師投身到雙語教學中。雖然雙語教學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卻是未來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也是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F(xiàn)在高校新進教師基本上都是年輕博士,具備開展雙語教學的潛力,如何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好科研和教學的關系,鼓勵教師們投身雙語教學,是解決目前雙語課程稀缺問題的關鍵。因此,高校應從政策方面予以支持,一是改革職稱評聘制度,平衡好職稱評聘中教學和科研的比重,切實改善“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讓深入鉆研教學的老師也能夠有所收獲。二是強化激勵機制,加大雙語教學的資金投入,設立雙語教學專項基金,獎勵在雙語教學中有突出貢獻的教師。此外,有學者認為,雙語教學由于教學任務重、教學強度大, 教師在備課時要比非雙語教學課程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在課時工作量和課酬基數(shù)的計算上應該給予相應的獎勵與補償,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3]。最近幾年雙語課課時費有所提高,雙語課教師應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要做到講與說結合,讓學生獲得實質性的提高。
二、文理結合,探索富有人文氣息的理工課堂
記者:談到理工科課堂,大家可能會想到背不完的公式定理,但在您的兩門專業(yè)課課堂上,卻融入了詩歌、對聯(lián)、順口溜等,您是如何想到采用這種課程形式的?此種內容的引入對學生帶來了何種影響?
趙蕾:人文素質作為個人價值取向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支撐點,其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理工科學生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好壞和將來的發(fā)展?jié)摿4]。對于理工科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人文素質的補充。
2014年春天,我因膝關節(jié)水腫去診所針灸,針灸時我開始思考當時正在講的專業(yè)課,如果能把專業(yè)課的知識點變成順口溜,一定能加深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記憶。當時正好講到專業(yè)課中“過濾”的章節(jié),我對應著章節(jié)知識點編出了第一首順口溜:杞人憂天是過濾,除菌能手是微濾,濃縮除鹽找超濾,純水制備不憂慮。接下來嘗試著將這首順口溜引入課程教學中,受到了學生的歡迎。目前,兩門專業(yè)課加起來一共編了60多首順口溜。
理工科課堂上,詩歌、對聯(lián)、順口溜的融入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有助于學生從中獲得一種總結和歸納知識的方法。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在我的影響下,學生也嘗試著以寫詩、編順口溜的形式梳理課程重點知識。
記者:您怎樣看待理工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您認為應如何將理工教育和人文教育更好地結合起來?
趙蕾:美國哈佛大學倡導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強調的是把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做到知識間的相互貫通,有益于拓寬學習者知識面,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也是未來本科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每一位老師都應將通識教育的理念應用于專業(yè)課教學中,而理工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互滲透,就是踐行通識教育的有益實踐,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任課教師具備較高的知識素養(yǎng),并在教學中全身心地投入。
理工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互滲透,對于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對于我個人而言,從小受到的人文教育開闊了我的思路。無論是發(fā)揮自己的英語優(yōu)勢開展雙語教學,還是將人文教育與理工教育相結合,營造趣味課堂,一直到最近幾年開展的公益科普活動,都展現(xiàn)了一種人文藝術與理科師范類人才培養(yǎng)之間的相互融合。歷史上很多科學家的經(jīng)歷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在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造詣與他們的科研成就相得益彰。
若要將理工教育和人文教育更好地結合,除了高校要開設一些通識課程之外,教師還應在日常教學中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示范與引導,雖然理工科教師不講授人文社科課程,但卻是人文素質的體現(xiàn)者和人文精神的傳播者[4],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課程內容,把相關歷史人物典故、詩詞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英語、藝術和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讓學生在理科課堂中感受人文魅力。二是鼓勵學生參與實踐,為學生搭建理科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二者結合的精妙之處。比如結合所講授的專業(yè)課,我開展了課前5分鐘活動,即讓學生用5分鐘的時間,將專業(yè)知識融入文藝表演的形式中,學生也創(chuàng)作出了小品、合唱、朗誦、相聲等形式各異的節(jié)目。在帶領師范生開展科普社會實踐活動時,要求學生在科普講座中做到科學與人文的有益結合,既有生物學知識奠基,又將古詩詞、成語中的科學知識融入其中,同步提升師范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理工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結合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實踐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三、知行合一,在公益實踐中延伸課堂
記者:2018年,您組織山東師范大學大學生志愿者成立了“手拉手燭光筑夢科普團”,深入城鄉(xiāng)中小學開展公益科普助讀活動。您認為這一實踐活動和課堂教學工作有什么聯(lián)系?
趙蕾:受父輩業(yè)余時間致力于科普工作的影響,我從小就對科普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熱愛,也參編出版過兩部科普書,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到過去我們不僅缺乏對科普教育的重視,也缺少有經(jīng)驗的科普人員,因此,科普人才的培養(yǎng)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雖然師范類大學生的理論課程很多,但課堂實踐的機會卻很少。師范生在大學四年的時間里只有短短八周的教育實習時間,真正能夠接受教師一對一深入細致的指導,并且登上講臺講課的機會并不多,所以相當數(shù)量的師范生在授課實踐方面缺乏指導和鍛煉。
因此,我想利用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在中小學開展科普講座,由我來指導學生的備課、授課,保證科普講座的質量,也把我在多年教學中摸索出來的授課經(jīng)驗,借此機會通過一對一指導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進一步落實“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范教育理念,讓大學生在得到鍛煉和提高的同時,滿足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渴望,是一種雙贏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2021年6月,國務院印發(fā)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guī)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建立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機制[5]。公益科普助讀活動正是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有益實踐,科普團會根據(jù)節(jié)日、節(jié)氣、社會生活以及課本中的動植物為小學生量身打造不同主題的科普講座。
從高校的角度來說,科普活動是師范院校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直接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也是當前“雙一流”建設中社會實踐課程的建設方向??破栈顒訉虒W內容和大學生志愿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志愿者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去準備,并由教師對學生反復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師范生在資料收集、課程設計、課件制作、課堂演講和互動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這些正是理論課堂所缺乏的鍛煉。
記者:參加公益科普等志愿服務活動是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方式之一。您認為應如何將此類科普實踐活動和課程教學更好地銜接起來,以增強師范生的綜合素養(yǎng)?
趙蕾:三年多的科普實踐證明,這種由高校教師參與指導、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實踐的科普教育模式,不僅符合《綱要》的指示精神,也充分體現(xiàn)了高校教師在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方面的擔當和作為。高校應加強對科學素養(yǎng)培育和科普活動的重視,以推動此種教育模式的賡續(xù)綿延。
一是在師范類專業(yè)中開設科學教育課程,培養(yǎng)師范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科普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6]?!毒V要》不僅提到“提升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水平”,還提出要“推進高等教育階段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明確指出要“推動高等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開設科學教育本科專業(yè),擴大招生規(guī)?!盵5]。這就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服務指明了方向。在當今社會尚未形成科普教育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模的情況下,應在師范專業(yè)中開設科學教育課程,培養(yǎng)既能從事教學又能從事科普教育的高素質人才,以期助力科學教育事業(yè)的長效發(fā)展。
二是將科普活動納入師范生社會實踐課程,讓師范生接觸真實的課堂并學會開展科普宣傳的方法。2021年2月,教育部印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教育部教育督導局負責人在解答相關問題時,在“突出本科教育教學關鍵點”中也特別強調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破栈顒诱菍W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方式,將科普活動納入社會實踐課程,有利于充分調動指導教師和師范生的積極性。教師可在專業(yè)課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因地制宜開展科普活動,讓學生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自行選題,并在班級內開展科普講座,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和授課技能,為師范生培養(yǎng)賦能。
參考文獻:
[1] 談多嬌. 雙語教學: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戰(zhàn)略選擇[J]. 教育研究,2012(11):4.
[2] 吳平. 五年來的雙語教學研究綜述[J]. 中國大學教學,2007(01):37-45.
[3] 王斌華. 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汪慶桃,周臘久,高建華. 大學本科理工科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 科技信息,2011(24):41.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國務院關于印發(f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guī)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EB/OL]. (2021-06-2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6/25/content_5620813.htm.
[6] 人民日報. ?把科普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EB/OL]. (2019-05-30).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530/c40531- 3110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