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新時代下,“核心素養(yǎng)”首當其沖成為教育發(fā)展的目標.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為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從與新課改相背離的“過分關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緊緊圍繞化學“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重新設計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據此作為研究切入點,針對化學“五大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地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新課程;教學策略;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3-0076-02
收稿日期:2021-08-25
作者簡介:孫娟(1983.7-),女,江蘇省揚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一直以來,受到應試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制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始終處于“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的教學模式下.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模式下,師生、生生之間缺乏交流和寫作,致使化學學科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難以真正契合新課程改革下的化學教學要求.面對化學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緊緊圍繞“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重新設計教學方案,不斷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內涵解釋
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對化學核心素養(yǎng)進行了提煉,將其概括為五大部分,即: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yǎng)要求學生在化學知識學習中,能夠從不同的層次對物質的多樣性給予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將物質進行分類,最終促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素養(yǎng)則是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對物質的運動和變化進行深刻地認識,明確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變化條件,并遵循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開展變化,最終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就是生成新物質,并出現能量的轉化;同時,這一素養(yǎng)下學生還應認識到化學變化存在一定的限度、速率,且可以調控.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yǎng)則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基于證據針對物質組成、結構、變化提出假設,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推理和證實,最終建立觀點;還指導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建立認知模型,并科學運用化學的認知模型,將化學現象化學本質解釋出來.
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素養(yǎng)是進行科學解釋、發(fā)現、創(chuàng)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fā)現、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作為出發(fā)點,結合具體的探究目的,精心設計具體的探究方案,并利用化學實驗、實踐調查等方法完成探究學習.
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素養(yǎng)則是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該具備極強的安全意識、科學態(tài)度,以及對未知盡心探索、崇尚真理的意識;認識到化學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價值;還應在學習中引導學生逐漸形成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最終形成綠色生活的理念.
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分析
1.創(chuàng)設化學情境,培養(yǎng)“平衡與變化”素養(yǎng)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是化學“五大核心素養(yǎng)”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高中化學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必須要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結合化學教學內容,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精心設計化學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中,掌握化學反應中體現出來的“變化和平衡”素養(yǎng).例如,在“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池”的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的“平衡與變化”素養(yǎng),教師就借助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直觀、形象的化學學習情境: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對工業(yè)上利用化學能將水電離的現象進行了直觀地播放,使得學生在直觀感知下,明確了化學能和電能之間的轉化過程.接著,教師順利地進入到本章節(jié)內容學習中.為了幫助學生對電池的電極反應方程式進行深入地探究,接著創(chuàng)設情境:現在我們已經對原電池的化學反應原理進行了初步地認識,明確了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關系,現在請同學們擔任原電池的設計者,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兩個原電池,并將具體的化學方程式寫出來.在這一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情境的設計,將原本復雜的化學反應直觀地展示出來,不僅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也促使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對“化學平衡與變化”素養(yǎng)的內涵形成了更加深刻地認識.
2.開展化學實驗,培養(yǎng)探究和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化學這一學科與實驗緊密相連,化學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化學實驗還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和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應有意識地對本節(jié)課中涉及到的實驗內容進行梳理,并對學生進行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流程.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化學問題,并據此設計化學學習方案,圍繞化學實驗的結果進行交流和探究.例如,在“化學反應速率”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就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化學實驗,并在實驗之前提出了“哪些實驗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進行比較?”,接著引導學生圍繞這一問題設計化學實驗.學生針對化學實驗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并對化學教材上原有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學生在幾組實驗改進方案中,發(fā)現運用酒精燈進行加熱,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白色沉淀的生成速率,由此得出溫度可加快化學反應速率.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將化學是課堂教學內容串聯起來,也促使學生在自主設計化學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循序漸進提升了自身的探究和創(chuàng)新素養(yǎng).
3.聯系生活實際,強化社會責任素養(yǎng)
“社會責任和科學態(tài)度”素養(yǎng)是高中化學“五大核心素養(yǎng)”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面對這一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時,必須要立足于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深入挖掘與化學知識相契合的生活素材,引領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最終促使學生在化學知識學習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例如,在“氨的特征”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對氨非常容易液化的特征進行深刻認識,就借助了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在鐵生銹后出現的紅棕色氧化鐵銹蝕,指導學生對化學和物理性質進行分析,使其在學習中意識到紅棕色的鐵銹可以作為一種顏料,再次進行利用.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明確了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也促使學生在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強化了自身的社會責任素養(yǎng).
4.開展知識整合,強化證據推理素養(yǎng)
從化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來說,是人類在對客觀世界進行認識、探索過程中,通過實證探索和分析才逐漸得以實現的.在這一過程中,科學的結論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多次實驗、反復證明才能得到.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證據推理素養(yǎng)時,必須要指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整合,因為化學知識整合過程就是一種知識重構的過程,其中包括了聯想、想象、思考、證據推理等,并非是一個簡單的歸納和總結.從這一角度上來說,指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有效地整合,是發(fā)展學生證據推理素養(yǎng)的關鍵途徑.例如,在“乙烯”的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的證據推理素養(yǎng),教師就指導學生自主整合知識,引導學生結合溴與乙烯的分子結構,對其化學反應原理進行分析和理解,并親自動手對這一化學反應進行展示,最終將溴和乙烯二者出現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來.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僅實現了化學知識的有效整合,也促使學生在化學知識整合的過程中,推進了證據素養(yǎng)的發(fā)展.
5.繪制導圖,培養(yǎng)“宏觀辨識和微觀辨析”素養(yǎng)從化學知識的特點來說,具有極強的抽象性.而高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仍然處于發(fā)展階段中,在具體的學習中存在難以理解的現狀.基于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宏觀辨識和微觀辨析”素養(yǎng)時,就可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將元素、原子、分子結構圖繪制出來,使得學生在具體形象地感知下,全面了解化學物質結構,最終形成“宏觀”的畫面.在此基礎上,學生在宏觀分析物質結構的過程中,循序漸進提升了自身的“宏觀辨識和微觀辨析”素養(yǎng).例如,在“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中,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宏觀辨識和微觀辨析”素養(yǎng)時,就對生活中常見的幾種金屬實物圖進行了展示,引導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從宏觀上針對三種金屬的性質進行了直觀地認識.接著,引導學生以小組作為單位進行分享和討論,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其性質,并將原子結構圖繪制出來.如此,真正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落實了化學學科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面對化學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從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緊緊圍繞“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借助多言規(guī)劃的教學手段,真正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雪芳.如何培養(yǎng)高中化學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J].文理導航(中旬),2021,4(07):52-53.
[2]鄭國慶.淺談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4(18):87-88.
[3]董婷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4(18):161-162.
[4]杜斌.基于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2021,4(23):42.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