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我不會做什么菜,可是竟弄得名聞海峽兩岸。這是幾位臺灣朋友在我家吃過我做的菜,大加宣傳造成的。我只能做幾個家常菜。在海南島,東道主送了我好些魚翅、燕窩,我一直放著沒有動,因?yàn)椴恢涝趺醋觥N視龅囊恍┨厣擞羞@些:
拌薺菜、拌菠菜。薺菜焯水,切碎。香干切成米粒般大小,與薺菜同拌,在盤中用手團(tuán)成寶塔狀。塔頂放泡好的海米,上堆姜米、蒜米。醬油、醋、香油放在茶杯內(nèi),在薺菜上桌后,澆在頂上。再將薺菜推倒,拌勻,即可下箸。沒有薺菜的季節(jié),可用嫩菠菜代替。這樣做的拌菠菜比用芝麻醬拌的要好吃得多。這道菜已經(jīng)在北京的幾位作家中推廣,凡試做者,無不成功。
干絲。這是淮揚(yáng)菜,舊時的做法是將白豆腐干切為薄片,再切為細(xì)絲,醬油、醋、香油調(diào)好備用,干絲用開水燙后,在上面放青蒜米、姜絲,將調(diào)料淋下,即得。這本是茶館里在點(diǎn)心未蒸熟之前先上桌佐茶的閑食,后來飯館里也當(dāng)一道菜賣了。煮干絲的歷史我想不超過一百年。我的做法是將火腿絲、雞絲、冬菇絲、蝦子加入湯中同熬,下干絲,加鹽,略加醬油,煮一會兒,加姜絲,即可上桌。聶華苓有一次上我家來,吃得非常開心,最后連湯汁都端起來喝了。北京大而方的豆腐干甚為少見,可用豆腐片代替。做干絲重要的是刀工,袁子才謂“有味者使之出,無味者使之入”,干絲切得細(xì),方能入味。
燒小蘿卜。臺灣陳怡真到北京來,指名要我做菜,我給她做了幾個菜,有一道是燒小蘿卜,我知道臺灣沒有小蘿卜。做菜看對象,要做客人沒有吃過的,才會讓客人覺得新鮮。北京的小蘿卜一年里只有幾天是最好吃的。早幾天,蘿卜沒長好,水分少,不甜,且有辣味;過了這幾天,又長過了,糠。陳怡真運(yùn)氣好,正趕上小蘿卜最好吃的時候,她吃后贊不絕口。我做的燒小蘿卜確實(shí)很好吃,因?yàn)槭怯酶韶悷?。粗菜?xì)做是做家常菜的不二法門。
其余的菜,如冰糖肘子、腐乳肉、腌篤鮮、水煮牛肉、干煸牛肉絲、冬筍雪里蕻炒雞絲、清蒸輕鹽黃花魚、川冬菜炒碎肉……大家都會做,也都是那個做法,在此不一一列舉。
做菜要有想象力,如蘇東坡所說“忽出新意”;要多實(shí)踐,學(xué)做一樣菜總得失敗幾次,方能得其要領(lǐng);也需要翻翻食譜。在我所看的閑書中,食譜占有重要地位。
做菜的樂趣首先是買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買的。到菜市場要走一段路,這也是一種運(yùn)動方式。我什么功也不練,只練“買菜功”。我不愛逛商店,只愛逛菜市??粗切┍叹G生青、新鮮水靈的瓜菜,我感受到生之喜悅。其次是切菜、炒菜都得站著,對于—個終日伏案的人來說,改變一下身體的姿勢是有好處的。最大的樂趣還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高興,盤盤見底。相反,做菜的人一般吃得很少。菜端上來之后,我只是每樣嘗兩口,然后就坐著喝茶。從這點(diǎn)來看,愿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不怎么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