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國家凝聚力視域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

2021-12-31 21:42蘇澤宇
青海社會科學 2021年6期
關鍵詞:凝聚力共同體中華民族

◇蘇澤宇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1]40。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取得了國家形態(tài)的民族實體。作為反映中華民族共同體實體的文化政治觀念,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兼容并貫通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是國家統(tǒng)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更是生成國家凝聚力的重要精神源泉。新時代的歷史境遇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經上升到我國民族政治建設的戰(zhàn)略高度,為促進中華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增強國家凝聚力、奮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明了方向。

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價值歸旨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生發(fā)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實體之上的觀念形態(tài)。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共同體由56個民族經過長期交往交流交融逐漸成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在近代百年抵御外辱、民族抗爭、救亡圖存中實現(xiàn)了由自在到自覺的飛躍。在此期間,作為當今世界國家體系中的基本政治單位和法律單位,“民族國家”及其相關的知識體系、制度設計成為塑造世界秩序和潮流的主導方式。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被動卷入世界文明體系之中并與之接軌,開始了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深刻反思與積極建構?!爸腥A民族”實體及其觀念的建構成為現(xiàn)實而客觀的趨勢并逐漸取得了民族國家的形式成為新中國的國族?!爸腥A民族共同體及共同體意識是一個完整性與當下性的反思存在”[2],“是對中國歷史文化資源與既有民族理論的有效結合”[3]。在“中華民族”加上了“共同體”,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元話語”表達,更加注重民族、國家實體的類本質,強調從“共同體“的角度重新定位和塑造復合型民族國家內部民族、國族、國家之間的有機聯(lián)結,意旨推進三者形成一個循環(huán)促進、相互支撐、互為因果的共生關系。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由56個民族有機團結而成并取得了國家形式的的國族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tǒng)一,找到最大公約數(shù),畫出最大同心圓?!保?]3956個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形成“民族-國族-國家”于一體的同心圓結構。中華民族共同體不僅具備“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而且具備一個民族完備的文化體系,生發(fā)著“多元一體”的民族文化?!岸嘣敝干孀逶礆v史的多元性、族群文化的多樣性,“一體”不僅意涵民族文化精神內核的同一性,更具深意的是政治框架、政治屬性的統(tǒng)一性、一體性,推進實現(xiàn)民族國家內部族群與國家關系的良性互動與積極建構。因此,從系統(tǒng)論的視角來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兼容民族文化認同與國家政治認同。其中,“多元一體”的民族文化認同發(fā)揮基礎性、本質性的內部聚合與外部斥異功能,協(xié)調、疏導次生民族與中華民族共同體間的沖突;而起到核心引領作用的是民族成員自覺而理性的國家政治認同,賦予國家政治整合、一體化建構以合法性,推進民族凝聚力向國家凝聚力的飛躍。

國家凝聚力是指一個國家社會各群體、各部分和全體成員圍繞某一社會事件或核心理想信念、價值理念、任務使命、發(fā)展愿景所呈現(xiàn)出來的精神狀態(tài)與聚合能力。它表現(xiàn)為國家在抵御外部威脅與風險、克服內部危機與挑戰(zhàn)、走出發(fā)展瓶頸與障礙時保持安定統(tǒng)一、社會各方面有機聯(lián)結,社會資源得到充分調動、有機整合的程度和水平?!皣夷哿χ饕从硣駥业恼J識和對自身的責任、義務的認識,包括對國家的忠誠和獻身精神;國民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感和勤奮的工作精神;國民之間的團結精神;各民族間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熱愛并建設好自己國家的意識。”[4]國民及社會各方力量在積極良性的現(xiàn)代國家治理體制機制整合下,表現(xiàn)出強烈的國家責任感,自主自愿地以國家或社會整體性、長遠性的利益為重,形成聚合力、向心力和實踐力。國家凝聚力反映政治制度安排對國家、社會的有機、有效整合,形成向心力、親和力、感召力。這源于全體國民對政治制度安排、政策決議及其所蘊含價值理念的合法性、科學性、有效性的積極認同和實踐參與。由此可知,國家認同、政治認同是國家凝聚力生成的心理基礎。國民對國家政治制度安排和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理念、政治信仰、意識形態(tài)、價值推崇的自覺認同、歸屬、服從與效忠,使國家凝聚力得以形成。

國家凝聚力的提升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基本條件與核心動力,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價值歸旨。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嚴峻,大國博弈力度不斷提升。國家凝聚力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核心與靈魂,是現(xiàn)代民族國家存續(xù)與發(fā)展、民族振興與強盛的內在驅動力。國家內部強有力的聚合能夠激發(fā)強大的社會生產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樣會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向往,客觀上形成國家軟實力的輻射與吸引。國家凝聚力強弱直接影響國家發(fā)展速度、綜合國力強弱及國際地位高低?!拔幕J同是民族認同的基礎,文化認同促進民族認同,進而產生民族凝聚力。從民族凝聚力到國家凝聚力的提升,這是一個從文化認同到政治認同發(fā)展的過程,國家凝聚力是以政治認同為基礎的?!保?]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雖然具備較強的國家政治認同意涵,但是其基礎性層面是民族文化認同,側重民族團結及其凝聚力的生發(fā)。換言之,民族凝聚力是國家凝聚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家凝聚力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核心目標。

國家凝聚力視域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強調民族文化認同對國家政治認同的固基以及民族凝聚力服務于國家整體的政治功能。國家凝聚力反映國民對國家政治信仰、政策制度、核心價值、發(fā)展愿景、倫理道德的認同、服從、效忠與踐行程度,促使國民抑或民族成員對廣泛的民族資源、文化資源進行強有力的激活、疏導與整合?!叭珖髯迦嗣竦膱F結力是當代中國國家凝聚力形成和發(fā)展的前提基礎”[6]。民族成員依托統(tǒng)一的公民身份積極關注、參與國家政治事務,在憲法法律框架內行使公民權利、履行公民職責,通過政治權威的方式規(guī)約、制衡與調試多民族間因利益、價值、傳統(tǒng)差異而帶來的文化沖突。反過來,國家凝聚力是具有目標性、方向性、價值性的作用力,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塑造提供精神引領和價值導向,使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塑造更具方向性、目的性和實踐性。國家凝聚力在社會組織、文化建設、物質經濟等社會各層面形成的向心力、聚合力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成提供多維支撐與實體保障。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本要素的國家凝聚功能

習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必須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7]?!罢J同”是一種積極肯定的觀念意識,指向建設性的行為實踐?!啊鍌€認同’是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的思想基礎,也是培育所有公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石和底線?!保?]“五個認同”從認同視角揭示了我國民族工作的核心目標,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要素。由民族到國家、從文化到政治塑造著民族成員對民族國家的情感歸屬、利益聚合與價值共識,對于中華各民族成員生成與共享統(tǒng)一的理想、目標、利益具有重要的激活、釋放與凝聚功能。

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喚起民族成員深層的國家記憶,推進作為國民的民族成員對我國民族國家建構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的理解與體認,強化民族成員對祖國的情感依賴、對故土的熱愛歸屬,從情感層面激活國家凝聚力?!皻v史常強調一個民族、族群或社會群體的根基性情感聯(lián)系”[9]。祖國是在祖先開辟的生存疆域之上一切自然事物和社會關系的總和。祖國以承載和維系祖先繁衍生息的“一片固定疆土”為基礎,成為先人和自己的生活之根。祖國認同是一種深沉而強烈的原生本能,是民族成員對祖國故土及其國家主權的崇拜、效忠和捍衛(wèi),訴求維護祖國的安全穩(wěn)定、團結統(tǒng)一與繁榮發(fā)展,并將此作為認同主體——國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宏偉畫卷中,民族成員將自身命運與祖國命運相連,注視與體驗多民族祖國的歷史演進脈絡,感受中華民族光榮與夢想、曲折與沉淪、反思與建構的現(xiàn)實歷程,體認中國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構理論邏輯、核心價值、歷史演進的合法性與一致性。祖國認同激活民族成員對祖國、民族、社會的責任感、歸屬感、榮譽感、尊嚴感、自豪感,成為抵抗侵略、維護祖國統(tǒng)一,反對分裂格局,維護民族團結,挖掘主觀能動性的強大精神動力,是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核心支柱,是中華民族成員最基本的傳統(tǒng)美德與倫理推崇。在新時代的實踐場域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蘊含的祖國認同投射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斗目標的實踐過程中,成功激勵全體中華兒女奮發(fā)作為的愛國之情與報國之志。

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在承認、尊重56個族群自我認同的基礎之上,強調56個民族匯聚為“一”的中華民族整體意識,以承認56個族群平等自治之“分”,促進實現(xiàn)中華各民族有機聯(lián)結之“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10]中華民族在“異質趨同”與“排他斥異”的雙向互動中由“自在”走向“自覺”,彰顯著其血緣、政治、經濟、文化的特殊性,成為與民族國家一體化進程相聯(lián)系并取得國家形式的民族實體。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是一種平等、互助、團結的共生關系。中華民族的一體化聯(lián)結意識和維護各民族權利、保證各民族獨特性多樣性發(fā)展的理念并行不悖,整合、疏導民族整體與各族群之間的張力與沖突,保持良性互動和動態(tài)平衡的交往狀態(tài),構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國家建構理念和政治智慧。中華民族認同,以具有層次性的身份意識化解內部矛盾與沖突;以維護民族團結的觀念和行為促進國家安定、社會和諧;以斥異性的群體邊界意識,防范外部民族的文化同化、侵襲,抵御外部意識形態(tài)滲透、威脅,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提升意識形態(tài)凝聚力和引領力;以生生不息的民族自強意識,激勵民族成員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內涵著民族成員對中華民族最基礎、最深層的文化理解,生發(fā)著民族成員對中華文化價值內核、特質、要素的深刻理解與自覺堅守,以共通的認知觀念、思維方式、價值推崇對國家社會整體進行價值轉換、生成與匯聚價值共識,最終上升為國家意志和力量?!岸嘣惑w”的中華民族格局,造就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認同更是對“多元一體”“兼容并蓄” “求同存異”文化屬性的認同,既認同具有整體共性的中華文化,也同樣尊重、保有與堅守中華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和獨特性。“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11],是由56個民族長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人類文明精華,蘊含著中華各族成員共同、共通的精神信仰、價值追求、思維觀念、認知方式以及倫理道德規(guī)范。因此,中華文化認同的過程就是中華各族成員進行文化傳承、精神塑造、價值同構的內化習得、外化踐行過程,是建構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過程。民族成員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使中華各族成員獲得精神世界的思維共通、主觀親和與情感共鳴,推進關于利益關系的認知調試、重置和理解,使民族成員的理想信念、價值目標、利益關系逐漸走向一致并達成共識。民族成員對革命文化的認同,即認知、理解中國共產黨之于中華民族獨立、解放所作出的偉大貢獻,支持、擁護中國現(xiàn)代民族國家追求人民當家做主、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政治理念,培育與增強國家認同。民族成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是把握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華文化的時代訴求、世界特質與發(fā)展趨勢,使民族國家發(fā)展的理想愿景內化為國民的基本意識,匯聚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創(chuàng)造活力。

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要素,是民族成員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理念、改革舉措、建設功績、理想愿景的肯定、支持與擁護,生發(fā)強大的政治吸引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源自民族成員對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社會建設等偉大歷史功績的肯定與頌揚,對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支持與擁護,對中國共產黨所推崇的從人民當家做主到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從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等理想信念的信仰與追求。中國各民族成員的國家認同主要集中于政治認同,源自于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中國共產黨是聚合、統(tǒng)籌、引領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領導核心,其領導力量在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社會建設、改革開放的實踐過程中得以鍛造、鞏固與提升,彰顯出鮮明而強烈的人民性、革命性與先進性。對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革命性、先進性的自主認同將中國各族人民的思想、信念、智慧、力量投射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上,注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聚合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成為新時代中國國家凝聚力形成與發(fā)展的靈魂。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以堅定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認同生成民族成員對社會建構機制合法性、合理性、科學性的基本共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必然選擇,形成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總體布局“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進一步深化了民族成員關于社會主義本質、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社會建設發(fā)展策略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體認與贊同,匯聚民族成員對科學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基本原則、改革發(fā)展方式、利益分配方式、社會發(fā)展理想的理性自覺與踐行,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頂層要素。在政治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道路,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使“以人民為中心”政治價值理念成為民族成員基本共識,為國家凝聚力的生成提供政治認同基礎。在經濟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極探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fā)展戰(zhàn)略,堅持發(fā)展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戰(zhàn)略目標和步驟的設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經濟發(fā)展方式的升級,不斷鞏固國家凝聚力的利益認同基礎。在文化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度重視文化對民族凝聚力、國家綜合國力、社會文明發(fā)展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構建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文化產業(yè)與文化事業(yè)協(xié)調發(fā)展,以不斷增強的文化自信激發(fā)民族成員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生產力、創(chuàng)造力。在社會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宗旨,以民生建設為中心,整合與協(xié)調多方利益訴求,建構動態(tài)平衡的社會結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作為民族成員共同認同的奮斗目標,打造主導與多樣共生、共建共商共享的社會繁榮新局面,鞏固國家凝聚力的民生基礎。在生態(tài)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視為關系人民生命、生活質量以及美好生活的重要訴求,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長遠發(fā)展戰(zhàn)略,構成國家凝聚力增強的生態(tài)意識基礎。

三、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國家凝聚力的實踐路徑

作為“五個認同”的系統(tǒng)綜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指謂中國各民族于民族交融歷史中,在記憶、政治、利益、文化、社會互動等層面取得一致性或共識性的身份認同意識,構成了新時代中國國家凝聚力建設的重要向度,全方位、多層次、系統(tǒng)化地打牢國家凝聚力的歷史認同、政治認同、利益認同、文化認同、交往認同基礎。

共享中國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構的歷史記憶,以歷史記憶固基國家認同,建構中華民族歷史命運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史、中華文明史長期發(fā)展的產物,有深厚歷史基礎”[12]。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共同奮斗歷程中同呼吸、共命運、守望相助,成為擁有共同歷史記憶、共同發(fā)展基礎、共同前途命運的民族共同體?!爸芮貍I(yè)”“兩漢盛景”“大唐氣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成員共同締造的輝煌成就,積淀著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與自豪。近代西方帝國主義的欺凌與羞辱激發(fā)和塑造著民族成員強烈的民族主體意識與自覺意識。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政治理想開始了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構的進程,內化并踐行著關于民族平等團結、和而不同、共同繁榮的價值理念。這些公共記憶生發(fā)于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的歷史場景中,推進形成各民族互動的密切關聯(lián),不斷強化“中華民族是一個”整體意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往機制與情感紐帶,成為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構中凝聚社會各方力量的寶貴歷史遺產和政治資源。因此,應當充分挖掘與共享中國民族國家建設的歷史記憶、象征符號,通過歷史敘事還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場景,展現(xiàn)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xiàn)代民族國家)三者間的歷史邏輯關系,詮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信仰、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寓國家認同、政黨認同于中華民族歷史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建構之中。

加強黨的建設,提升政府公信力,打牢國家凝聚力的政治認同基礎,建構中華民族政治共同體意識?!罢温窂绞氰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方向?!保?3]中國各民族的政治認同與國家認同主要是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得以生成。民族群眾的政黨認同與國家認同在很大程度上發(fā)生重合,在心理上甚至是統(tǒng)一的。中華民族政治共同體意識表現(xiàn)為各民族成員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信賴,對政府權威、公信力的支持和擁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14]因此,應當加強黨的建設,堅決清除腐敗現(xiàn)象,維持清廉為民的政黨形象,保持黨的人民性、純潔性與先進性,使民族成員感受到黨和政府以人民利益為宗旨,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的執(zhí)政理念,增強民族成員的政黨認同,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與此同時,政府應當增強社會治理的現(xiàn)代化能力和水平,提升政府權威和公信力,與時俱進地調整和優(yōu)化民族政策,使其朝著有利于民族凝聚的方向完善,積極推進民族國家的一體化建設,進而增強民族國家的凝聚意識。

優(yōu)化競爭與協(xié)作、互助與共享的體制機制,培育分配理性,協(xié)調利益關系,打牢國家凝聚力的利益認同基礎,建構中華民族利益共同體意識。利益是現(xiàn)實社會關系中人們從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動因?!罢抢媸沟萌说谋举|力量凝聚于對象之中,以改造對象來滿足自身的需要,由此又決定了人民從事活動的價值取向?!保?5]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著快速而深刻的社會轉型,市場經濟建設與對外開放使中國快速融入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不斷分化,民族成員在東西部的人員流動中,形成了“流動的民族”,以社會分工當中的不同群體身份參與市場競爭。利益訴求的分化、分歧導致不同群體之間的競爭、博弈與沖突,并通過民族間沖突與矛盾的形式呈現(xiàn)。民族地區(qū)由于歷史和區(qū)位原因,在社會轉型中的發(fā)展基礎相對薄弱、人才較少、政策的優(yōu)勢少于東部地區(qū),在市場融入和發(fā)展競爭過程中居于相對弱勢的處境,容易在經濟發(fā)展中產生被排斥的“相對剝奪感”。因此,“迫切需要從民族地區(qū)作為國家的多功能區(qū),用守望相助的意涵去進一步理解民族互惠,從國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團結大局去平衡社會行動中的雙向不平衡感?!保?6]50新時代中國繼續(x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民族國家的現(xiàn)代化進程,在把經濟發(fā)展“蛋糕”做大的同時,應通過政策制度設計培育經濟互助、公平公正的“分配理性”,建立利益競爭和共享相協(xié)調的補償機制,滿足各民族要求發(fā)展與合作的利益訴求,縮小東西部、城鄉(xiāng)間、民族間收入差距,使少數(shù)民族成員能夠更好地享受改革發(fā)展的成果。與此同時,各民族的利益訴求是多元化的,需要充分調動社會多元主體進行戰(zhàn)略協(xié)同,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回應、協(xié)調和疏導民族間利益關系,進行利益整合,消解和轉化利益沖突,打牢國家凝聚力的利益認同基礎。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民族文化建設,凝聚價值共識,提振民族精神,激發(fā)文化創(chuàng)新活力,打牢國家凝聚力的文化認同基礎,建構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共同體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17]。文化認同的本質是價值認同。中華文化兼容并包、豐富多樣,但卻擁有內在契合與共通的文化價值內核,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文化整體。民族成員對“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認同是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體認、內化,生成中華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目標、倫理規(guī)范和思維方式,塑造著民族成員的價值判斷以及對利益關系的認知,生發(fā)著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xiàn)了時代精神?!保?8]因此,建構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就是要建設與傳播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體系,以56個民族的最大公約數(sh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共識,實現(xiàn)價值轉換。依托各民族多元豐富的文化資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文化建設之“魂”,傳承“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基因,貫通傳統(tǒng)與時代,融匯民族與世界,打造全國各民族平等、包容、共生、共建、共享的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打造民族互嵌式交往結構,強化各民族共同目標意識、共同協(xié)作經歷,推進以“民心相通”為基石的交往交流交融,打牢國家凝聚力的社會認同基礎,建構社會交往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歸屬是共有精神家園,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傳遞共同體意識的情感路徑”[16]51。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拓展和深化民族間的文化接觸,提供文化互動、適應、融新的契機,是增進民族團結的重要抓手。但文化接觸同樣可能會帶來抗拒與沖突。這就需要超越民族傳統(tǒng)和文化差異的整合機制來規(guī)約、疏導和調整民族間的交往與互動,塑造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民族關系。其一,應當充分利用我國民族間交錯雜居的分布特點,推進區(qū)域間、民族間的雙向或多向流動,構建民族互嵌式社區(qū)結構,形成民族成員對共同生活社區(qū)的“故土”與“家園”意識,以共同家園的情感聯(lián)結與地緣歸屬整合民族傳統(tǒng)與文化習俗的差異。其二,推進社區(qū)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保障民族成員作為公民身份的平等權利,包括社會地位的平等、發(fā)展機會的公平、社會福利的平等,使民族成員認同國家共同體公平、公正、平等、以民為本的政治價值內核。其三,強化各民族間“共同目標意識” “共同協(xié)作經歷”,在彼此承認、平等互助、和諧團結的社會交往氛圍中,推進各民族間以“民心相通”為基石的交往交流交融,緩解現(xiàn)代社會轉型中民族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價值之間沖突所引發(fā)的文化危機。其四,以普適性的法治意識規(guī)約民族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化轉型,將族際間的交往與互動統(tǒng)一納入以平等、公正為核心導引的現(xiàn)代法治軌道,培養(yǎng)民族成員作為國家公民對國家統(tǒng)一法律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的積極遵守與自覺踐行,消解民族交往中的障礙,推進形成以現(xiàn)代法治為基石的穩(wěn)定交往共同體。

猜你喜歡
凝聚力共同體中華民族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如何增強班級凝聚力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如此凝聚力”
論當代高校青年教師團隊凝聚力的提升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靖宇县| 惠州市| 普格县| 石嘴山市| 清水县| 云南省| 贡觉县| 宁国市| 西青区| 鄂州市| 榕江县| 阳高县| 台山市| 延安市| 西丰县| 浦东新区| 札达县| 报价| 博乐市| 无锡市| 通化县| 商洛市| 孟津县| 卓资县| 叙永县| 修武县| 房产| 井研县| 铜山县| 毕节市| 盘山县| 贡山| 新安县| 集安市| 眉山市| 蒲城县| 福贡县| SHOW| 武功县| 沐川县|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