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開艷 王家全
(瓊臺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 海南 海口 570100)
轉化學習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改變成人教育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轉化學習倡導學習者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而不是被動地去吸收知識,要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教師只是起輔助的作用,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關注課堂環(huán)境氛圍,只有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教師不再高高在上,學生才會敞開心扉與教師交流,學生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和進步。和諧、民主、開放的對話氛圍為良好師生關系的確立奠定了基礎;其次,有助于教學的內容得到拓寬,使教學內容聯系學習者的生活實踐,這樣有利于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吸收和消化教學內容。轉化學習以學習者人生經驗為基礎,將生活實例與書本理論進行緊密結合,不再是純粹的理論灌輸,增強了趣味性,學習者也增加了學習的信心,從而更好地融入課程,參與學習互動;同時,對教師而言,可以幫助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活躍教學氛圍,使學習者主動全身心投入其中,愿意參與學習。
轉化學習理論是一種新興的成人學習理論,實質上是讓人們面對逆境、低谷或困難時汲取經驗教訓,獲得成長和發(fā)展,它已經取代了成人教育學的傳統(tǒng)地位。轉化學習理論在1987年美國成人教育學家杰克·麥基羅提出相關概念后,已經形成了一套復雜而精細的理論體系,逐漸在多個國家的成人教育領域受到廣泛的認可和應用。麥基羅認為,轉化學習是用先前的解釋,分析一個新的或者修訂某一經驗意義上的解釋并作為未來行動向導的過程[1]。轉化學習的理論主要源于身后理論思想的滋養(yǎng)以及生活情境下成人學習現象的現實基礎。
首先,轉化學習理論受到建構主義理論、弗萊雷的解放教育思想、哈貝馬斯的社會理論這三大理論體系的影響,其主要觀點如下:
一是受建構主義理論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的啟發(fā),麥基羅認為,經驗是成人轉化學習的來源。個體與環(huán)境不斷交流、進行學習,利用自己原有的經驗,不斷對環(huán)境進行主觀建構、獲得知識,且所有知識需要接受檢驗和質疑。
二是根據弗萊雷的覺醒理論和解放教育思想,麥基羅認為批判性反思是成人轉化學習的動力。解放教育認為師生平等,可以在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中共同學習,麥基羅具備批判性思維,深入探討轉化學習的發(fā)生機制,認為學習的目的是讓人解放原有思想束縛,發(fā)展出更具包容性、自由性的觀點。
三是從哈貝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和社會學理論中,認識到理性交談能獲得新的思維方式和觀點的轉化。麥基羅獲得關于解放學習或轉化學習的啟發(fā),關注成人如何通過合理的溝通方式從社會情景中發(fā)展個體意義,通過對話進行反思。
除此之外,轉化學習理論吸收各種理論思想,以生活現象或問題為基礎。例如在20世紀70年代初,麥基羅研究重返教育領域的女性,經過長期訪談研究成人女性重新學習參與生活的過程,將相關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逐步構建轉化學習理論。轉化學習不僅能夠重新審視教師角色及學習者角色,還能創(chuàng)新開發(fā)更加整合的教育實踐形式。與此同時,能充分尊重學習者的角色及大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fā)大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大學生對英語的學習。
行動研究強調“行動”的實踐者與“研究”研究者探索相結合,是一種系統(tǒng)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動。最早于20世紀70年代在西方興起,行動研究不僅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也是一種適應小范圍教育改革的綜合性、探索性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主要是教師與教育管理人員等密切合作,針對教學中的問題,直接參與和開展調查與研究,綜合運用多種合理有效的研究手段,提高教學質量的活動[2]。“為行動而研究,由行動者研究,在行動中研究”是行動研究的基本特征[3]。
本文對大學英語課堂進行調查研究,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模式。調查發(fā)現教師教學方式刻板,照本宣科讓課堂缺乏活力,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自覺性不高,遲到、早退現象較多,缺乏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僅注重完成考核目標,學習狀態(tài)松散。因此,需要制定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行動研究方案,立足轉化學習理論基礎,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
發(fā)現問題:大學生缺乏對英語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上課自覺性不高,且主要是被動聽講,不喜歡主動回答問題。
明確問題:大學生缺乏學習大學英語的積極主動性。
分析問題:大學生精神懈怠,缺乏學習的緊迫性,主要以完成最后的科目考試目標為主,平時上課缺乏主動性,且對所學專業(yè)認知不夠,表達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設計缺乏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式單一,且以知識灌輸為主,讓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較少。
制定計劃:
1.教師改變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觀念,立足轉化學習理論,尊重大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經驗,讓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發(fā)展自身的人格。
2.教師豐富教學設計,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
3.補充專業(yè)知識和相關學習方法,讓學生借鑒嘗試先進的學習方法,優(yōu)化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
通過一邊按照計劃行動,一邊觀察探索,逐步解決大學生英語學習上的問題。首先,初步解決學生的專業(yè)認知問題,通過搜集資料,了解現狀,闡述教育技術與媒體技術的關系,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大學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正視大學英語存在的必要性[4]。這一過程中學生重新認識大學英語這一課程,改變原有的思想觀念,重新認識到大學英語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其次,在班級內或專業(yè)內展開協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根據主題活動進行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進行匯報,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這一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大部分學生提高了積極主動性,參與協作學習,但仍然存在部分學生消極被動參與。因此,對積極性較差的學生進行組織討論,通過多次討論與提問思考,讓學生發(fā)表觀點,學會思考表達。接著,布置閱讀寫作的任務,提供大量素材讓學生學會輸入觀點,然后對學生的寫作進行點評分析,指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學習。此外,在教學設計上開展形式豐富的活動,通過主題演講、主題匯報等形式讓每個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
例如所在班級的英語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外,平時也會參與班級的一些活動,加強師生聯系,密切師生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由課外延伸至課內,師生間能更好地互動,促進有效教學。教師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實行線上、線下的教學,我們有翻轉課堂的形式,或是教師根據內容錄制微課,學生課余時間可重復觀看。利用APP學習通布置作業(yè),線上討論,同時教師、學生可上傳資源共享。每周一次的學習交流會,大家暢所欲言,通過諸多的形式一方面可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設計,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習方法得到改進,學習成績也得到提升。
最后,對本次行動研究實施的效果和過程進行全面的總結評價,以便為下一次制定計劃后的行動提供參考和指導。本次行動研究中,主要以大學英語的學習者大學生為參考對象,觀察得知大學生較之高中生缺乏學習動機和內驅動力,大學課堂參與學習的學生雖然多,但實施協作學習的難度較大。開展協作學習小組時,部分學生積極性差,配合力度小,過分消極被動,放棄參與教師的活動安排,甚至還有部分學生更為活躍,一味滿足自己的表現欲望,影響其他學生的參與學習。總體來說,實施行動研究能夠改善學習者對大學英語的學習風貌,營造輕松活躍的氣氛,帶動更多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學習。與此同時,增加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助于改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友善的師生關系,部分學生也充分肯定此次行動研究帶來的學習樂趣。
因此,針對學生學習倦怠、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入手,立足轉化學習理論,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增強主動性。教師方面,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學習風格,優(yōu)化教學設計和教學方式,以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和學習形式帶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學生方面,學生可以重新審視自身的學習者角度,正視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改變原有的思想觀念,認識到大學英語的學習價值;利用自己的學習經驗,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開拓視野,補充相關知識,逐步讓自己在英語學習中不斷成長和發(fā)展。
轉化學習理論能促進大學生英語教學質量提升。關于轉化學習理論的研究,實踐層面有很大的空間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和應用,尤其是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領域。同時,轉化學習理論也為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開拓了美好的前景,我們要堅持做好對于轉化的再認識,讓教師以主體學習者的身份融入英語教學當中,探索如何才能更好地駕馭教學,在教學難題上得以突破,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改革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堅持創(chuàng)新的思想,及時了解新方法,更新思路,提升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要培養(yǎng)自己的反思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努力做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教師,教學上嚴格要求,精益求精,有質疑探索的精神,深入探索教學方式、教學行為,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會更加明確清醒地認識學習者、了解學習者,做到知己知彼。加強師生溝通,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轉化學習理論堅持以人為本,自主開放,重視溝通和話語,激發(fā)人的批判與理性,促進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