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手法復位配合新型小夾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療效分析

2022-01-07 00:50張善成
中國燒傷創(chuàng)瘍雜志 2021年6期
關鍵詞:夾板肱骨肌力

張善成

肱骨近端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 約占所有骨折的 5% 、 關節(jié)周圍骨折的 13.5%[1-2], 多由直接或間接暴力損傷所致, 主要發(fā)生于肱骨大結節(jié)基底及以上部位, 表現(xiàn)為疼痛、 腫脹及活動受限,部分患者伴隨神經及血管損傷。 目前, 肱骨近端骨折常用的治療方式為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 雖操作簡單且小夾板取材方便、 費用較低, 但易移位松散, 復位后較難維持骨折端良好的對位對線, 且局部皮膚易出現(xiàn)瘙癢等不適, 進而影響預后[3]。 故尋找一種安全性更高、 療效更好的外固定方法, 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至關重要。 鑒于此, 本研究筆者在給予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法復位的基礎上配合新型小夾板固定, 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商水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治療方法將其分為新型小夾板組與傳統(tǒng)小夾板組, 每組50 例。 其中新型小夾板組男性18 例、女性 32 例, 年齡 22 ~ 94 歲 [ (66.75 ± 10.25)歲], 骨折類型為外展型 33 例、 內收型 17 例, 骨折部位為左側26 例、 右側24 例, Neer 分型為Ⅰ型2 例、 Ⅱ型 30 例、 Ⅲ型 16 例、 Ⅳ型 2 例, 合并肩關節(jié)脫位7 例, 致傷原因為扭傷37 例、 車禍傷13例; 傳統(tǒng)小夾板組男性 19 例、 女性 31 例, 年齡23 ~95 歲 [ (67.14 ±10.53) 歲], 骨折類型為外展型32 例、 內收型18 例, 骨折部位為左側25 例、右側 25 例, Neer 分型為Ⅰ型 3 例、 Ⅱ型 31 例、 Ⅲ型 15 例、 Ⅳ型 1 例, 合并肩關節(jié)脫位 8 例, 致傷原因為扭傷36 例、 車禍傷14 例。 兩組患者性別、骨折類型、 骨折部位、 Neer 分型、 肩關節(jié)脫位、 致傷原因分布情況對比采用卡方檢驗,χ2=0.043、0.044、 0.040、 0.582、 0.078、 0.051,P= 0.836、0.834、 0.841、 0.901、 0.779、 0.822,P均 > 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年齡對比采用t檢驗,t= 0.188,P=0.851,P> 0.05,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商水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經CT 檢查, 符合肱骨近端骨折的診斷標準[4]; 具有手法復位及小夾板治療指征; 依從性良好, 能夠配合治療及隨訪; 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病理性、 陳舊性骨折; 合并有嚴重心、 肝、 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 合并有精神類疾??; 合并有惡性腫瘤; 合并有免疫系統(tǒng)或血液系統(tǒng)疾??;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外固定前根據不同的骨折類型采取對應的復位方法進行手法復位, 合并有肩關節(jié)脫位者將肱骨頭納入肩關節(jié)盂后再行手法復位。

傳統(tǒng)小夾板組在手法復位的基礎上采用傳統(tǒng)小夾板固定治療: 應用球形棉墊或厚紗布包裹的4 塊柳木板予以固定 (前側夾板長度以能垂直曲肘為宜, 內側夾板上達腋窩下、 下達肱骨內上髁, 后外側夾板稍長) 后, 繃帶連接各夾板上端布帶環(huán), 并從對側腋下繞過拉緊固定; 繼而用3 根束帶捆扎夾板中下部; 束帶松緊度以不影響血運和引發(fā)肢體腫脹為宜。

新型小夾板組在手法復位的基礎上采用新型小夾板固定治療: 應用新型小夾板予以固定 (夾板由頭、 體、 尾三部分組成, 設有若干透氣孔, 且于肩膀處設置了內表面與肩關節(jié)形狀匹配的頂板, 束帶捆扎處設有凹槽, 尾部設有粘扣, 前側夾板長度以能垂直曲肘為宜, 內側夾板上達腋窩下、 下達肱骨內上髁, 后外側夾板稍長), 頭部經圓孔連接束帶,將束帶卡在凹槽內, 尾部黏扣與前、 后、 外側夾板粘連; 束帶松緊度以不影響血運和引發(fā)肢體腫脹為宜。

2.2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 骨折愈合時間、 臨床療效及患者滿意度。

治療6 周后, 采用肩關節(jié)功能評價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 共包含疼痛、 肌力、 局部形態(tài)、 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5 個維度, 其中疼痛為 0 ~ 30 分, 肌力為 0 ~ 5 分, 局部形態(tài)為 0 ~5 分, 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 0 ~ 25 分,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為 0 ~35 分, 總分為 0 ~100 分,評分越高代表肩關節(jié)功能越好[5]。

治療6 周后, 評估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解剖結構完全復位為優(yōu); 骨折塊移位<1.0 cm, 成角<5°為良; 有1 處骨折塊移位≥1.0 cm, 成角≥5°為可; 至少有2 處骨折塊移位≥1.0 cm, 成角≥5°為差[6], 優(yōu)良率 = (優(yōu)例數(shù) + 良例數(shù)) /總例數(shù) ×100%。

治療6 周后, 采用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滿意度: 分值≥90 分為非常滿意, 70 ~89分為滿意, 60 ~69 分為一般滿意, <60 分為不滿意, 滿意度= (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2.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檢驗或等級資料的秩和檢驗; 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 表示, 組間兩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均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疼痛、 肌力、 局部形態(tài)、 活動范圍、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無明顯差異 (P均 >0.05), 具有可比性。 治療 6 周后, 新型小夾板組患者肩關節(jié)疼痛、 肌力、 局部形態(tài)、 活動范圍、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高于傳統(tǒng)小夾板組 (P均 <0.05), 詳見表1。

表1 兩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對比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

表1 兩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對比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

注: 新型小夾板組患者在手法復位的基礎上行新型小夾板固定治療, 傳統(tǒng)小夾板組患者在手法復位的基礎上行傳統(tǒng)小夾板固定治療Note: In addition to manual reduction, patients in novel spli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ovel small splint fixation, whereas patients in traditional spli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small splint fixation

疼痛Pain肌力Muscle strength局部形態(tài)Local morphology活動范圍Range of motion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組別Group例數(shù)Number of cases治療前Before treatment治療后After treatment治療前Before treatment治療后After treatment治療前Before treatment治療后After treatment治療前Before treatment治療后After treatment治療前Before treatment治療后After treatment Novel splint group 50 25.42 ±4.32新型小夾板組29.42 ±2.01 3.86 ±1.21 4.72 ±0.44 3.93 ±1.23 4.92 ±0.36 17.96 ±0.24 20.14 ±0.40 27.22 ±1.36 29.75 ±1.20傳統(tǒng)小夾板組Traditional splint group 50 25.62 ±4.56 27.46 ±3.65 3.84 ±1.20 4.35 ±0.48 3.90 ±1.21 4.52 ±0.85 18.04 ±0.25 19.62 ±0.85 27.40 ±1.46 29.10 ±0.85 t 值t value 0.225 3.326 0.082 4.018 0.123 3.064 1.632 3.914 0.638 3.126 P 值P value 0.822 0.001 0.934 <0.001 0.902 0.003 0.106 <0.001 0.525 0.002

3.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及臨床療效對比

新型小夾板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為 (7.66 ±0.80) 周, 明顯短于傳統(tǒng)小夾板組的骨折愈合時間(10.42 ±1.98) 周 (t= 9.139,P<0.001); 新型小夾板組患者中骨折復位為優(yōu)者17 例、 良者27例、 可者4 例、 差者2 例, 優(yōu)良率為88.0%, 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小夾板組患者的優(yōu)12 例、 良22 例、 可12例、 差 4 例, 優(yōu)良率 68.0% (Z= -2.022,P=0.043)。

3.3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新型小夾板組患者中非常滿意39 例、 滿意8例、 一般滿意3 例, 滿意度為94.0%, 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小夾板組患者的非常滿意28 例、 基本滿意4 例、一般滿意11 例、 不滿意 7 例, 滿意度 64.0% (Z=-2.908,P=0.004)。

4 討論

肱骨近端骨折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群, 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由骨質疏松引發(fā)的肱骨近端骨折發(fā)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研究發(fā)現(xiàn),80% ~85%的肱骨近端骨折為無移位或輕度移位骨折, 非手術治療即可滿足骨折復位要求, 特別是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礎疾病, 對手術耐受程度較差, 手術風險較高, 更適宜采用非手術治療[7]。 目前, 臨床常用的非手術治療方法為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 但研究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小夾板存在材料質地重、 不透氣、 與皮膚貼合性差以及位置不易固定等弊端, 因此, 探尋一種制動性更好、 性能更高的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方法迫在眉睫。

手法復位配合小夾板固定作為一種中醫(yī)特色療法, 主要是借助指、 掌、 腕以及臂的力量, 利用不同手法疏通經絡、 筋骨, 以達到強身祛病、 整復療傷的目的。 傳統(tǒng)小夾板以柳木板或竹木板為主要材料, 借助繃帶、 菱形結等實施固定, 但受布帶與木板摩擦力影響, 容易出現(xiàn)上下移動等現(xiàn)象, 導致夾板脫落[8]。 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衛(wèi)生技術的進步, 新型小夾板應用高分子材料, 并設有透氣孔及肩膀頂板,且夾板間通過粘扣緊密粘連, 防止夾板傾斜、 靠攏, 固定更牢固[9-11]。 本研究結果顯示, 手法復位配合新型小夾板固定治療的新型小夾板組患者肩關節(jié)疼痛、 肌力、 局部形態(tài)、 活動范圍、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高于手法復位配合傳統(tǒng)小夾板固定治療的傳統(tǒng)小夾板組, 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傳統(tǒng)小夾板組, 骨折復位優(yōu)良率及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傳統(tǒng)小夾板組, 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2-13]。 可見,新型小夾板厚度薄、 質地輕巧、 通透性及可塑性更好、 彈性以及韌性更強、 剪裁修正更方便等特點更利于骨折的復位愈合及早期康復鍛煉, 進而提高肩關節(jié)功能, 患者滿意度更高[14-15]。

綜上所述, 與手法復位配合傳統(tǒng)小夾板相比,手法復位配合新型小夾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愈合時間更短, 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更好, 療效更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夾板肱骨肌力
牙周病患者牙周夾板修復治療影響的研究進展*
等速肌力測試技術在踝關節(jié)中的應用進展
鋼板內固定與半肩關節(jié)置換治療老年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腫1例
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經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療效探討
石膏與小夾板在四肢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雙鋼板與鎖定鋼板在復雜肱骨近端骨折治療中的療效比較
28天肌力恢復,告別夏日肌膚后遺癥
散打訓練對大學生肌力與肌耐力的影響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