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瑩璐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泌尿外科,南京 210000)
后尿道瓣膜癥(PUV)表現(xiàn)為尿流排出障礙,常見于男童下尿路梗阻?;純号拍蚶щy及反復尿路感染,嚴重梗阻可引起腎積水、膀胱功能障礙[1]。臨床上通常進行膀胱尿道造影,可見明顯的后尿道延長和擴張,對于PUV 的診斷準確度較高[2]。膀胱鏡瓣膜電切術治療PUV 微創(chuàng)安全,有效改善梗阻性尿路病變。但術后部分患兒仍會存在排尿異常,尿路感染復發(fā),影響生活質量,處理較為棘手[3]。目前,國內關于PUV 術后排尿異常影響因素研究尚不充分,故本研究探討引起PUV 術后排尿異常的危險因素,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 年1 月~2019年1 月收治的60 例PUV 患兒臨床資料,均為男童,年齡1 d~6 歲,平均(2.19±1.23)歲。根據(jù)術后6 個月患兒術后尿動力學檢查結果、臨床癥狀將60 例患兒分為排尿正常組(n=11)和排尿異常組(n=49)。排尿正常組患兒年齡1d~5 歲,平均(1.85±0.68)歲,排尿異常組患兒年齡3 d~6 歲,平均(2.27±1.19)歲,兩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確診PUV,明顯排尿困難癥狀,行膀胱經(jīng)瓣膜電切術,患兒年齡≤6歲。排除先天性疾病、既往泌尿手術史。
1.2 手術方法 根據(jù)患兒年齡選擇合適型號的膀胱鏡,嬰幼兒選擇8F 膀胱鏡,大齡兒選擇12 F 膀胱鏡,均購自德國Karl-Storz 公司?;純喝〗厥唬邪螂诅R瓣膜電切術,將電極插入尿道,并使之貼近瓣膜,于瓣膜5點、7 點、12 點處短時間電灼瓣膜(功率約為10 W)。確定無明顯滲血后,將膀胱鏡退出,按壓膀胱可見尿程變遠,尿線增粗,提示排尿功能已改善。術后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給予抗生素抗感染。
1.3 術后隨訪 所有患兒術后3 個月、6 個月來院復查,檢查內容包括血常規(guī)、泌尿系彩超、尿流動力學檢查,了解排尿情況,必要時進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檢查。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 軟件。計量資料以mean±SD 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進行t 檢驗、χ2檢驗。術后排尿異常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術后隨訪 彩超和排尿結果顯示,術前14 例單側輸尿管擴張合并同側腎積水,其中3 例術后加重,5 例術后好轉,術前46 例雙側輸尿管擴張合雙并腎積水,其中20 例術后好轉,12 例術后加重;術前21 例單側膀胱輸尿管返流,其中8 例術后加重,7 例術后好轉,術前32 例雙側膀胱輸尿管返流,其中7 例術后加重,19 例術后好轉。
2.2 術后排尿正常組和排尿異常組尿動力參數(shù)比較術后6 個月,排尿正常組逼尿肌漏尿點壓力及殘余尿量小于排尿異常組,膀胱順應性及尿流率大于排尿異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后排尿正常組和排尿異常組尿動力參數(shù)比較
2.3 術后排尿異常的單因素分析 排尿正常組和排尿異常組在診斷時間、術前膀胱壁增厚和小梁增生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術后排尿異常的單因素分析[n(%)]
2.4 術后排尿異常的多因素分析 產(chǎn)前診斷、術前膀胱壁增厚和小梁增生是影響術后排尿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術后排尿異常的多因素分析
PUV 是男孩最常見的下尿路先天性異常,發(fā)生率為1:5000 - 1:8000[4]。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是胚胎發(fā)育時期腎管或尿生殖竇發(fā)育異常所致,中腎管插入尿生殖竇,影響尿生殖竇融合,形成隔膜,使膀胱排尿受阻。該疾病是導致男性兒童膀胱出口梗阻和腎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PUV 患兒由于膀胱壓力持續(xù)存在,排尿梗阻引起膀胱局部向外膨出,膀胱憩室導致尿液不能排出,長期嚴重梗阻可引起腎盂積水,持續(xù)損害腎功能,進展為慢性腎病。膀胱鏡下瓣膜電切術通常能改善梗阻性尿路病變,但即使術后尿路梗阻解除后,仍有70%~80%兒童存在持續(xù)性膀胱功能障礙、排尿異?,F(xiàn)象,慢性腎病及終末期腎病加重[5,6]。
PUV 患兒治療后,術后隨訪發(fā)現(xiàn)部分患兒仍存在輸尿管擴張、腎積水現(xiàn)象,甚至有加重趨勢。術前14例單側輸尿管擴張合并同側腎積水,其中3 例術后加重,5 例術后好轉,術前46 例雙側輸尿管擴張合雙并腎積水,其中20 例術后好轉,12 例術后加重;術前21 例單側膀胱輸尿管返流,其中8 例術后加重,7 例術后好轉,術前32 例雙側膀胱輸尿管返流,其中7 例術后加重,19 例術后好轉。81.67%的患兒術后表現(xiàn)為排尿異常,與既往研究相似[7]。分析原因,平滑肌細胞增生是PUV 發(fā)生下尿路阻塞的早期變化,后期則出現(xiàn)逼尿肌纖維化、膠原沉積。而膀胱鏡下瓣膜電切術無法逆轉膀胱組織學的改變,所以術后常合并膀胱功能障礙,排尿異常。本研究結果顯示,排尿正常組逼尿肌漏尿點壓力及殘余尿量顯著小于排尿異常組,膀胱順應性及尿流率顯著大于排尿異常組,提示患兒膀胱功能異常。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產(chǎn)前診斷、術前膀胱壁增厚和小梁增生是影響術后排尿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產(chǎn)前超聲檢查可用于下尿路梗阻診斷,PUV 超聲表現(xiàn)為膀胱增大、尿道擴張、膀胱壁頸部增厚、“鑰匙孔”征、羊水少、雙腎積水等征象,診斷靈敏度高達90%以上[8,9]。胚胎形成早期就出現(xiàn)PUV 會引起胎兒泌尿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表現(xiàn)為腎功能障礙,與兒童相比,胎兒期PUV 所致的上尿路功能損傷、膀胱功能損傷、腎損傷更為嚴重,所以產(chǎn)前診斷患兒術后排尿異常發(fā)生風險較大。一項meta 分析顯示,妊娠24 周內產(chǎn)前診斷預后較差,24 周內無明顯尿路異常者預后較好[10]。對于產(chǎn)前診斷PUV 者,有學者認為可進行宮內干預,但宮內干預遠期效果尚不清楚,且會導致流產(chǎn),所以需謹慎進行[11,12]。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膀胱壁增厚和小梁增生是影響術后排尿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術后排尿異常發(fā)生風險越高。PUV 所致的下尿路梗阻會使膀胱內壓上升,殘余尿量增多,引起尿路感染反復,膀胱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最終引起膀胱功能障礙、排尿異常,且膀胱形態(tài)改變無法通過手術改善,所以術前膀胱壁增厚、小梁增生程度是影響術后排尿異常的關鍵因素。在術中若發(fā)患兒膀胱壁增厚、小梁增生明顯,應及時進行膀胱造口、清潔間歇導尿、尿路感染控制等措施干預,以減少術后排尿異常發(fā)生,提高治療效果[13,14]。
綜上所述,PUV 雖然發(fā)病率低,但其所致的尿道梗阻對患兒泌尿系統(tǒng)影響較大,應當做到早診斷早治療,術后定期復查。術后排尿異常者膀胱功能及上尿路情況明顯較差,產(chǎn)前診斷、術前膀胱壁增厚和小梁增生是影響術后排尿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可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