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昂
(南京財經大學 統(tǒng)計學系,江蘇 南京210046)
2019年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發(fā)布《2019年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任務》),《任務》強調各地區(qū)應擴大公共服務的覆蓋范圍,落實到所有常住人口身上,并確保有意愿的未落戶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證。其中釋放出的一個重大信息則是“放寬落戶”,直接受益者即是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上一般稱為“農民工”。然而相關研究顯示,雖然諸多城鎮(zhèn)紛紛出臺了寬松的落戶新政,農民工的城鎮(zhèn)落戶意愿依然較低①。在此背景下,本文利用Binary Logistic回歸模型對農民工的城鎮(zhèn)落戶意愿進行分析,深入挖掘當下影響農民工落戶意愿的因素。
自2010年起農民工的落戶意愿問題逐漸成為廣大國內學者研究的對象。最初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農民工并不愿意放棄原來的戶籍身份,這其中老家土地資源問題是重要影響因素,如果要求其交回自身承包地,只有約10%的農民工愿意轉變?yōu)榉寝r戶口②。隨后研究發(fā)現,城市住房情況和農民工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對落戶意愿也起到了顯著的影響,擁有城市自購房、學歷越高,落戶意愿就會大大增強③。再后來各研究學者逐漸開始重視農民工的社會融合問題,在研究中加入了社會排斥感、城市歸屬感等變量,發(fā)現社會排斥感越高、城市歸屬感越低,同樣對農民工不愿意轉變?yōu)榉寝r戶口起到了顯著作用④。近幾年來,研究學者則聚焦在新時代背景下以新視角去研究農民工落戶意愿問題,如新戶籍制度、城鄉(xiāng)兩棲成本等⑤。在研究方法方面,絕大多數學者采用了定量分析,而由于被解釋變量是二元變量,logistic回歸模型即被廣泛使用(張翼,2011;孫林,2020等)。
選用江蘇省13個市受訪農民工的問卷調研信息,剔除缺失值和異常值后總計1847份農民工信息,作為本文的數據樣本。
1.被解釋變量。在1847份樣本當中,愿意落戶的共778份,占42.12%,不愿意或沒想好的共1069份,占57.88%??梢园l(fā)現,愿意落戶的農民工占少數。
2.依據基本人口學特征,首先選取了“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四類變量;其次選取了“家庭人數”“城鎮(zhèn)住房類型”“就業(yè)身份”“平均月收入”(畢先進,2015),“老家是否有宅基地”“老家是否有承包地”⑥等六類變量來衡量農民工的生活狀況;再依據流動特征選取了“此工作從事時長”“是否省內流動”兩類變量(劉濤等,2019);最后選取“社會認同感”“是否參加本地醫(yī)療保險”“方言能力”三類變量來衡量農民工的社會融合狀況(侯煜,2017;張敏等,2020),表1為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
由表1可知,樣本的平均年齡為39.32歲,略微低于2019年全國農民工平均年齡40.8歲。其中35歲以下人口占樣本結構的42.18%,可見農民工的年齡結構較為年輕。樣本中男性農民工的比例占60.48%,女性為39.52%,而2019年全國農民工男性占64.9%,女性占35.1%,與樣本結構差別并不大1數據來源:https://www.chyxx.com/industry/202005/866256.html.。樣本中,在婚農民工占98.81%,不在婚農民工占1.19%,而2019年全國在婚農民工占80.2%,不在婚占19.8%,可能是樣本的局限性造成了此種差異。由此可見,從基本人口學特征方面來說,樣本選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生活狀況方面,樣本中平均每戶家庭人口數為4.07人,屬正常水平2數據來源:http://www.qqjjsj.com/show70a134927.;每人平均月收入7.17千元,遠遠高于全國農民工平均水平3.96千元,很大程度上是江蘇省發(fā)達的經濟水平造成的結果。在老家有承包地和宅基地的農民工分別占44.72%、79.86%。流動特征方面,江蘇省農民工以省內流動為主,占比為59.50%。當前工作平均從事時間為7.74年,時間較長。在社會融合狀況方面,江蘇省農民工與當地社會融合程度較為可觀,農民工的社會認同感平均分數為15.93分(滿分20分)。同時73.90%的樣本已參與當地城鎮(zhèn)居民或職工醫(yī)療保險。
表1 變量說明及描述性統(tǒng)計
對江蘇省農民工的落戶意愿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將基本人口學特征、生活狀況、流動特征、社會融合狀況依次代入回歸方程,因此共建立四個回歸模型,得到結果如表2所示。在表2中,模型1至4的偽決定系數逐漸增大,可見模型的解釋能力越來越強。
表2 江蘇省農民工落戶意愿的Logistic回歸結果(N=1847)
在基本人口學特征方面,隨著年齡的提高,落戶意愿會顯著降低,對比模型1和模型2,模型1中“年齡”變量并不顯著,而在模型2中顯著,可能原因是年齡更高的人在外務工時間更長,因此在加入生活狀況和社會融合狀況變量后,年齡對落戶意愿展現出了顯著的負向影響。同時,農民工中男性相對于女性的落戶意愿顯著較低。
在生活狀況方面,家庭人數、住房類型和就業(yè)身份都對農民工的落戶意愿有著顯著影響。家庭人數越多,農民工落戶意愿越強。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本地家人多,農民工在本地也能擁有正常家庭生活;另一方面可能是老家家庭人數太多,共用一個農村戶口實在不方便,因此農民工希望在城鎮(zhèn)落戶。同時對比模型4與模型3,在加入社會融合狀況類變量后,宿舍集中居住對農民工的落戶意愿不再顯著,推測宿舍集中居住的農民工較低的落戶意愿可能是由于宿舍矛盾或語言不通而導致的生活壓力造成的。此外,自營勞動者相較于雇主身份的農民工有更強的落戶意愿。
流動特征方面,當前工作從事時間與流動范圍對農民工的落戶意愿無顯著影響。
社會融合狀況方面,社會認同感越高、擁有城鎮(zhèn)社會保障、方言能力越好均對提高農民工落戶意愿有顯著影響。農民工在本地社會獲得了幸福感與安全感,逐漸融入本地社會,將自身視為本地社會的一分子,也就更愿意落戶本地。
本文以江蘇省農民工為研究對象,對落戶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落戶不同于居留,相當于個人身份的轉變,雖然能獲得城鎮(zhèn)戶口所帶來的交通便利與高水平醫(yī)療服務,但同時也需要舍棄原戶籍地的社交和農村戶口福利,甚至是原有承包地等,因此農民工不會輕易地遷移戶口⑦。研究發(fā)現,在農民工是否選擇落戶這一過程中社會融合狀況因素扮演著重要角色,農民工在城鎮(zhèn)獲得原戶籍地所無法帶來的幸福感與便利,充分融入當前社會時,落戶意愿就會大大增強,這也表明當前人民群眾注重著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研究還發(fā)現農民工年齡越大,落戶意愿越低;男性農民工相對于女性落戶意愿越低;家庭人數越多,落戶意愿越高等信息。
作為制造業(yè)大省,江蘇不論是教育水平還是醫(yī)療水平都位于全國前列,這也吸引了大批本省和外地農民工在此就業(yè)。然而在本文樣本中,只有42.12%的農民工有在本地落戶的意愿,如何提高農民工的“落戶意愿”,是未來江蘇省推動市民化過程中的重點問題。因此基于本文研究,提出以下建議:(1)在推進落實國家關于農民工的福利政策的基礎上,制定針對農民工的公共財政保障政策,加快實現城鄉(xiāng)居民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效解決農民工的勞動收入和社會保障等問題⑧。(2)成立專業(yè)小組調查或開通農民工網絡反饋平臺,調查農民工在本地融入社會時所遇到的困難。以不逾越政府職能為前提幫助農民工解決這些難題,促進他們融入當地社會。鼓勵農民工配合所在社區(qū)的治理,培養(yǎng)社會歸屬感。
本文在研究農民工落戶意愿的影響因素過程中,將農民工流入省份作為控制變量。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城市發(fā)展水平、地理位置、落戶政策等都可能對農民工的落戶意愿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造成了本文樣本可能存在局限性,如何將這些因素量化,挖掘出農民工落戶意愿的區(qū)域差異,應是今后學者重點關注的方向。
注釋:
①謝婭婷,張勃.農民工的就業(yè)質量與城鎮(zhèn)落戶意愿研究——基于代際差異的視角[J].河南社會科學,2020,28(09):106-112.
②張翼.農民工“進城落戶”意愿與中國近期城鎮(zhèn)化道路的選擇[J].中國人口科學,2011(02):14-26+111.
③盧小君,向軍.農民工進城落戶意愿研究——以大連市為例[J].調研世界,2013(11):41-46.
④畢先進.農民工城市落戶意愿研究[D].南京大學,2015.
⑤蘇紅鍵.中國流動人口城市落戶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20(06):66-77+127.
⑥劉濤,陳思創(chuàng),曹廣忠.流動人口的居留和落戶意愿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人口科學,2019(03):80-91+127-128.
⑦章洵,陳寧,石人炳.就業(yè)質量對農民工城市落戶意愿影響及其代際差異[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01):61-66.
⑧侯煜.新生代流動人口城市落戶意愿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