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嘉
(淮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漠北行程錄》作為《熱河日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朝鮮李朝時期漢文紀行體“燕行錄”中的代表作之一。它簡略地描繪了18 世紀中國北方的社會風貌,涉及政治、地理、民俗等多個方面。近年來,面向朝鮮的域外漢籍研究多集中于文學、史學等領域,鮮少涉及語言文字方面,因此面向朝鮮的域外漢字研究薄弱。朝鮮漢字研究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一方面時間廣度不夠,只集中在朝鮮三國時期的碑刻以及高麗時期政府的國書等漢文文獻和文字整理上;另一方面內容深度不夠,只集中在小范圍小部分的異體字整理和類型分析上。中華資源庫藏抄本《漠北行程錄》所反映的朝鮮李朝時期抄本漢文文獻的異體字十分豐富,本文嘗試對其進行整理、分類,進一步分析其特點、成因和價值,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域外(朝鮮)漢字研究的不足。
中國傳統文字學已經十分深入地研究過異體字的類型,許多學者提出了獨到的異體字分類標準。其中突出的學者是陳志明和趙親變,他們將漢字異體字劃分為:“1、造字方法不同形成異體字;2、形聲字改變意義相近的義符形成異體;3、形聲字改換聲音相近的聲符形成異體;4、偏旁位置不同形成異體;5、形聲字形符聲符都不同而形成異體”[1]他們的分類情況重視異體字的成因,方法簡便,結果也比較清晰。我們在對抄本《漠北行程錄》異體字的整理中發(fā)現,異體字有一些不可忽視的筆畫變化和結構變化的現象,不完全符合中國傳統的異體字分類標準,因此具體的分類應適當參考韓國的異體字分類研究。韓國學者對漢字異體字的分類更側重于筆畫和結構,特別是形符和意符的改變。李愛英著有朝鮮李朝后期異體字專著《奇字匯》,她在書中這樣劃分漢字異體字:“1、形符代替;2、聲符代替;3、形聲符共同代替;4、字形類似代替;5、古字回歸”[2]最后,我們統籌把握中韓兩國異體字的分類標準,將抄本《漠北行程錄》的異體字劃分出異構字、異寫字、因古字回歸造成的異體字和因對稱結構合并或分裂造成的異體字四個大類,側重于筆畫和結構方面的研究。其中后兩個是針對韓國使用異體字的特殊情況形成的特殊分類,這是朝鮮文獻異體字類型研究區(qū)別于中國異體字類型研究的重要方面,需要我們區(qū)別于前兩種中國異體字的分類標準拿出來細講。
《漠北行程錄》異體字數量較多,統計整理出的異體字有396 個,其中包含有同字的不同字形和同字的同異體字。類型之一:異構字,210 個,其中因構形方式不同造成的異構字5 個,因構形方式相同而表音、表義部件不同造成的異構字205 個(因表音部件替換造成的異體字130 個、因表義部件替換造成的異體字63 個、因表音和表義部件都替換造成的異體字12 個)。類型之二:異寫字,165 個,其中筆畫層面的異寫字121 個(因筆畫省簡造成的異寫字51 個、因筆畫增繁造成的異寫字13 個、因筆畫更改造成的異寫字30 個、因筆勢不同造成的異寫字29 個),部件層面的異寫字42 個(因部件混同造成的異寫字30 個、因部件位置調換造成的異寫字12 個)。類型之三:因古字回歸造成的異體字,10 個。類型之四:因對稱結構合并或分裂造成的異體字,11個。
1.異構字
(1)因構形方式不同造成的異構字
這類異體字是指運用與原字不同的造字法,新造的形體改變而意義不變的異體字?!赌毙谐啼洝分幸蛟熳址ú煌纬傻漠愺w字不多,主要有:
②升-昇:“升”為象形字,本義為像勺一樣的容器,引申為上升之意。異體字“升”為形聲字,從日升聲。
③果-菓:“果”為象形字,像樹結滿果實之形,本義為果實。異體字“菓”為亦聲字,從艸從果,果亦聲。
(2)因構形方式相同而表音、表義部件不同造成的異構字
因構形方式相同而表音、表義部件不同造成的異構字是指與原字的造字法相同,但是表音部件替換,或表義部件替換,或表音、表義部件都替換的異體字。這種類型的異體字在《漠北行程錄》異體字總數中占比最大,字例最多,這與中國異體字類型呈現的現象相吻合。
因表音部件替換造成的異體字主要有:
①策-筞:“策”為形聲字,從竹,朿聲,聲符替換為“宋”形成異體字“筞”。
②怪-恠:“怪”為形聲字,從心,圣聲,聲符替換為“在”形成異體字“恠”。
③映-暎:“映”為形聲字,從日,央聲,聲符替換為“英”形成異體字“?!?。
因表義部件替換造成的異體字主要有:
①嘗-甞:“嘗”為形聲字,從旨,尚聲,意符替換為“甘”形成異體字“甞”。
②覓-覔:“覓”為會意字,從爪,從見,意符“爪”替換為“不”形成異體字“覔”。
③妙-竗:“妙”為形聲字,從女,少聲,意符替換為“立”形成異體字“竗”。
因表音、表義部件都替換造成的異體字較少,主要有:
2.異寫字
《漠北行程錄》中的文字變化多端,異寫字種類眾多。一對異寫字可能同時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別的特點,這就導致我們在進行分類時,無法將一對異寫字只劃入一個類型中。因此我們盡量選擇除了某項特點突出之外,與正字視覺效果差異不大的異寫字來確定具有該特點的異寫字類型。
(1)筆畫層面的異寫字
從漢字的演變規(guī)律看,筆畫不同的異寫字,一部分較為規(guī)范,另一部分就不那么規(guī)范。因此異寫字因筆畫省簡、筆畫增繁、筆畫更改和筆勢不同而造成四種類型。
因筆勢不同造成的異寫字有兩種成因:
一是筆畫移位,如:
(2)部件層面的異寫字
部件層面的異寫字因部件混同和部件位置調換形成兩種類型。
部件混同是部件層面最主要的異體字產生方式,許多部件因為形體相近而被混淆使用,進而產生異體字。這些異寫字主要有以下幾個混同部件:
因部件位置移換造成的異寫字呈現的主要特點是結構改變,如:
②闊-濶,部件“氵”從內部移動到外部并置于“門”的左側,使原來的半包圍結構變?yōu)樽笥医Y構。
3.因古字回歸造成的異體字
這類異體字多指漢字在發(fā)展中發(fā)生分化,產生形體的改變,改變前的字為古字,分化后的字為今字。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朝鮮人使用漢字時會再次頻繁使用分化前的古字,這些古字往往與今字形義相同或部分形義相同。該類異體字主要有:
①寶-宲:“寶”古同“宲”。《玉篇·宀部》:“宲,古文寶”。
②沬-湏:“湏”是“沬”的古文?!墩f文解字》:“湏,古文沬從頁”。
③奔-犇:“犇”是“奔”的古文。《集韻》中有“奔古作犇”。
4.因對稱結構合并或分裂造成的異體字
因對稱結構合并或分裂造成的異體字是異體字中的一種特殊類型。一些漢字有對稱或近乎對稱的某部分,為了方便記憶和使用《,漠北行程錄》的書寫者會把這些對稱的部分進行合并以簡化書寫,因而書中產生了與正字意義相同而字形相似的新的異體字。主要有:
此外,書寫者還會反其道而行,將一些漢字的對稱部分分裂成特殊的結構,如:
韓國的異體字分類側重于筆劃和結構,尤其是形聲符的變化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韓國異體字筆畫和結構變化現象突出的特點?!赌毙谐啼洝分猩婕肮P畫和結構變化(形聲符即表音、表義部件替換)層面的異體字數量眾多,前者總計123 個,后者總計205 個,分別約占異體字總數的31%和52%,筆畫變化和結構變化的現象普遍,另外,結構變化的另一個方面是基本部件不變而對稱結構變化和因部件位置移換導致的結構改變,雖然這一部分的異體字數量一般,但較之中國異體字,基本部件不變而結構或合并或分裂或替換的多方向改變的特性較為突出,在具體的研究中并不可忽視。
《漠北行程錄》中異體字的使用沒有遵循用字的標準。為了確定當時用字的標準,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正字書和字典,另外,韻書的注釋還強調用字時要注意異體字之間的區(qū)別。而《漠北行程錄》使用異體字并沒有這樣的正字觀念,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正俗字并現;二是異體字多個字形并現。
《漠北行程錄》中異體字正俗字并現的情況是漢字正體與俗體如“壁”與“”“夜”與“”“得”與“淂”“然”與“肰”等在正文前后并行而存,互相不阻礙對方的正常使用。
《漠北行程錄》中異體字多個字形并現的情況有:“收”的多個異體字“収”“”并行,“體”的多個異體字“軆”“”“”并行,“獻”的多個異體字“”“”并行等。
(三)部件的使用具有通用性和連續(xù)性
《漠北行程錄》中部分異體字中一些部件的使用具有通用性且連續(xù)性,具體表現為某些與正字部件相異的部件不僅出現在一個異體字中,而且也出現在兩個或多對異體字的構造中,以達到替換對應的正字部件形成異體字的目的。這幾個部件主要是,它們出現的情況有:
不同于中國在四千多年的發(fā)展中按照漢字的造字原則創(chuàng)造的異體字,抄本《漠北行程錄》所展現的朝鮮半島李朝時期的異體字,是朝鮮人在接受中國漢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對漢字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成果。抄本《漠北行程錄》異體字的成因十分豐富,集中在語言文字、歷史經濟和文化思想這三大方面。
1.音義不匹配
朝鮮語的語音早已產生,朝鮮人在進行書寫時才使用漢字,這樣漢字的意義就與朝鮮半島語音不屬于同一個系統,無法結合,也就造成了音義不匹配的現象。音義不匹配會使朝鮮人在記憶和書寫漢字的過程中出現混淆字形、訛誤頻發(fā)的情況。因此朝鮮人被迫創(chuàng)造了識讀漢字的方法——吏讀,“是指古代朝鮮用漢字按照朝鮮語的語法體系和語序,標記的語言文字。”[3]用漢字標記朝鮮語的方式更說明朝鮮語與漢語的發(fā)音有區(qū)別,沒法與漢字意義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因此需要采用漢字標記的方式來便于朝鮮語的使用。為了便于分辨和識讀漢字,朝鮮人在使用漢字時也會創(chuàng)造性地加入—些因素如多點。多點是朝鮮人一種書寫習慣,是一種對中國漢字的改造,多點有利于他們對漢字的識記和使用。所以抄本《漠北行程錄》中漢字異體字多是漢字規(guī)律性地改變筆劃和部件并進一步簡化形成,以方便記憶和識讀。
2.遵循漢字演變規(guī)律
漢字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簡代繁,簡化的漢字更符合人們實際使用的情況,異體字的發(fā)展趨勢也是如此, 因而抄本《漠北行程錄》的異體字多是簡化字。漢字演變過程中存在著字體的演變,在新舊字體更替的漫長演變中,一些漢字保留了原始字體與當前字體并行使用。不同字體的混合使用會產生異體字,《漠北行程錄》中部分異體字的形成也如是,比如“亡”和“朵”都因保留了漢字隸變的字體特點而形成異體字。
1.戰(zhàn)爭援助與交流
朝鮮半島異體字盛行,以至于反映在抄本《漠北行程錄》中,一定程度上還受到“壬辰倭亂”的影響?!叭沙劫羴y”戰(zhàn)爭發(fā)生于1592 年至1598 年,共持續(xù)七年,朝鮮李朝稱之為“壬辰衛(wèi)國戰(zhàn)爭”。當時明朝曾派遣軍隊幫助朝鮮攘倭定亂,雙方軍隊在共同抗敵的過程中,進一步交流文化。文化的交流伴隨著文獻的傳播,明朝與朝鮮就會一發(fā)不可收拾地交互式引入和流傳古典文獻。一方面,中國引進了朝鮮詩文集,對當時的文學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士兵們日常的交往促使明朝俗文學流入朝鮮,文獻中的漢字異體字也就廣泛地流入朝鮮。一些異體字書寫簡便,其字形易識記,能充分滿足朝鮮人使用漢字的便利需求,異體字也就盛行一時。
2.經濟促進思想文化的發(fā)展
明清經濟空前的發(fā)展影響了漢字的使用。抄本《漠北行程錄》寫就的時間是清朝。早在明朝,資本主義制度漸漸萌芽,市民經濟發(fā)展迅速,明中后期政治統治也較為寬松,文化方面受到了影響,漢字的使用就沖破了束縛。之后清朝建立,思想界出現各種思潮的碰撞,黃宗羲、顧炎武和王夫之等思想家,沖破了當時程朱理學的思想桎梏,解放了當時的思想,促進了個性解放。思想的解放進一步促進了文學的解放,具體體現為俗文學尤其是小說的盛行。雖然朝鮮李朝嚴禁發(fā)行刊印小說,但中國古代小說在傳入朝鮮后就備受推崇,嚴格的禁令始終無法斷絕市民對小說的喜愛,以及阻礙小說在民間的傳播。以俗字為主要字體的小說便成為朝鮮市民的日常消遣,明清俗字便更為廣泛地傳播開來。
1.文獻傳播與交流
歷史上,中國作為東方大國,在與朝鮮半島的日常交流往來中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因而其文化深刻地影響了朝鮮。歷代朝鮮半島的君主都主動地學習和引入中國文化,主要表現為積極引入中國古典漢籍。官方賜贈、民間購買和文人交贈等成為漢籍引入和傳播的主要方式?!冻r李朝實錄》記載過中國官方賜贈朝鮮使臣古籍的事件。如明永樂十一年間,朝鮮李朝“遣吉川君權硅、知議政府事呂稱如(明)京師,……命書狀官陳遵求三國志、蘇子古史等?!盵4]同時,該書也曾記錄使臣民間購書的行為,如明正德元年,李朝燕山君“傳曰:‘剪燈新話、剪燈余話、效顰集、嬌紅記、西廂記等,令謝恩使貿來?!盵5]另外,文人學者相交贈送古書文物等器物也是尋常之事。如“明孝宗弘治八年六月,明使王獻臣使朝時,‘令頭目二人獻大明一統志及綱目通鑒。’”[5]這些情況說明了官方刻印的、民間錄印的和文人手抄的書籍會在明清之際廣泛流入朝鮮。隨著含有明清異體字的書籍在朝鮮流傳開來,不少朝鮮李朝時期的異體字就帶有中國明清時期異體字的特征。因此,伴隨著文化交流的文獻傳播與交流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朝鮮半島異體字的形成。
在這些傳播的文獻中,值得一提的是俗字文獻。中國明清是小說快速發(fā)展的時期,隨著中國與朝鮮半島往來交流的深入,大量俗文學明清小說就傳入了朝鮮,并被國民廣泛地接受。“通過對朝鮮現存與古典文獻相關的記錄及各圖書館進行調査,現韓國所藏中國古典小說的數量為330 多部。如果再加上遺漏和失傳的作品,可以說當時中國主要的小說基本上全部傳入了韓國”[6]因此,大量的異體字隨著明清小說傳入朝鮮,在朝鮮被廣泛地傳播和使用。
2.文字文化心理和審美需求
朝鮮半島的李朝時期尊崇儒家文化,為了學習儒家文化,國內曾大量地引入儒家經典文獻。儒家的思想文化中有一種“貴和”的文化心理,即尊重事物的特異性和相通性,并一視同仁地對待事物。這種心理反映在文字的使用中就表現為漢字部件可以因為部件意義相通而更改。如對于“拜”都是雙手作揖之意,所以選擇“扌”還是選擇“”都不會影響字的意義,因而《漠北行程錄》出現“拜”的異體字“”。此外,異體字“椀”(對應“碗”)“盃”(對應“杯”)“ 軆”(對應“體”)等的出現也符合部件意義兼容相通而替換的情況。
在中國書法的發(fā)展過程中,一種審美需求即平衡勻稱經久不衰。因而“在漢字構形上,先民為了追求這種平衡對稱的視覺效果,甚至不惜犧牲字形表詞的完整性?!盵7],那么異體字的使用也會受到書法審美需求的影響。而與中國聯系密切且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朝鮮半島的李朝,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也繼承了平衡勻稱的文字審美觀,進而做出相應的漢字改變,如朝鮮人為了追求空間上的對稱效果,會把“方”多筆寫成“”。此外,部件改筆異體字“”(對應“念”)、“”(對應“經”)等的使用也滿足用字對稱平衡的審美需求。
通過對《漠北行程錄》異體字的整理與研究,我們發(fā)現李朝時期抄本漢文文獻異體字有因古字回歸造成的異體字和因對稱結構合并或分裂造成的異體字兩大特別的異體字類型,同時發(fā)現異體字有三個突出的特點:筆畫和結構變化現象突出、字形無標準和部件的使用具有通用性和傳承性。另外,我們首次嘗試從語言文字、歷史經濟和文化思想這三方面探究李朝時期抄本漢文文獻異體字的成因,發(fā)現這些異體字成因復雜,它們是朝鮮考慮多方面因素沉淀下來的創(chuàng)造性用字成果。這些發(fā)現能更好地為識讀和研究朝鮮半島李朝時期的抄本漢文文獻做準備,也為域外(朝鮮)漢文文獻的漢字研究填補一些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