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志云
(永登縣城關小學,甘肅蘭州 730335)
一
新教育是一項綜合性、整體性、長期性的改革實驗,核心是十大行動。首要行動書香校園,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多彩的讀書活動讓閱讀成為師生的日常生活方式,而這一行動的支撐就是師生共讀共寫[1]。
教育是喚醒,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神秘,而閱讀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與神奇[2]。師生共讀共寫,是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老師和學生一起閱讀書籍,甚至可以師生共讀同一本書。在閱讀的同時通過寫作來表達閱讀的感受、理解、收獲等。在師生每天堅持閱讀、及時寫隨筆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讀書、實踐、反思、寫作”的習慣。教師通過專業(yè)閱讀和專業(yè)寫作,提升教師的教育理論,實現(xiàn)“教育隨筆,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學生可以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增強習作的能力,掌握做人的道理。
二
記得當我第一次捧起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時,相識已久之感油然而生。
我的父親是一名鄉(xiāng)村教師,他酷愛讀書,小時候,父親經(jīng)常帶我去文化站。在那里,我常常癡迷沉醉于《少兒文摘》《兒童文學》《故事會》等充滿趣味的各類圖書中,一待就是一整天。父親要求我背誦名家詩歌散文,兒時背誦的《愛蓮說》,至今能夠吟誦。童年時與這些美好而永恒的經(jīng)典相遇,為我打開了一片豐厚而廣闊的天地。
童年時代嚴格的家庭教育和書香的浸潤,使我具有同齡孩子少有的感性與靈動。父親的影響和讀書的收獲也培養(yǎng)了我認真、踏實、勤奮的品質(zhì),養(yǎng)成了我熱情、豁達、友善的性格。
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我的精神世界也在閱讀中得到了滋養(yǎng)[1]。我校的閱讀廊架中有一條是專門為教師設置的閱讀區(qū),書籍種類繁多,其中最多的就是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在這條美麗的廊架下我先后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雷發(fā)虎老師的《以教育的理想實現(xiàn)理想的教育》、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等教育專著,篤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成為一個新教育的身體力行者,做一個理想的書香教師是我行動的目標,在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書香浸潤著我和孩子們的心靈。
三
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
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每年的閱讀量:以色列人年均64本、德國47本、日本40本、而中國僅僅只有4.66本。這一數(shù)據(jù)令人啞然失語!擁有幾千年燦爛文化的國家竟然在電視娛樂、網(wǎng)絡游戲中斷送了孩子們美好的年華。作為每一個教師,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沉痛地反思呢?
孩子們眼中,我是愛閱讀的,孩子們戲稱我為“閱老師”,孩子們說我的老師無論走到哪里,她的手中、身旁總是會有一本書在陪伴她。有個孩子寫道:有一天,我有事找老師,辦公室沒人,看!她正在校園的廊架下讀書呢。我悄悄地走到老師身邊,發(fā)現(xiàn)她時而微笑、時而傷心、時而悲憤,仿佛陶醉在了書的世界里。
新教育行動的起點就在于“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教師要教書,更要讀書,更要寫作,哪怕讀者只有自己一個人!對于學生來說,日記是記錄成長的履痕、反思自己的行為、傾訴心中的秘密的載體。風會吹走聲音,雨會沖淡印記,但是白紙黑字卻能夠讓故事在文字中永在,讓生命在文字中重現(xiàn)。生活豐富多彩,寫下就是永恒。
我本人有寫日記及讀后感的習慣,內(nèi)容很繁雜既有教學隨筆,也有自己對人生和生活學習的感悟。我把“家校合作共育”這項工作不停留在家長會和其他活動上。我要求家長幫助孩子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自己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做到分組面批或學生組內(nèi)互批。并不定時在班內(nèi)進行日記寫作交流(有些日記須經(jīng)過孩子同意)。1個月結束,有專人負責進行優(yōu)秀日記展評,并整理打印成冊。
走進新教育以來,我們向陽班的孩子們開始了自己的日記長跑。從日記到作文,從演講稿到辯論材料的整理,或只言片語,或長篇大論,近幾個學期以來的努力,我發(fā)現(xiàn)他們不僅文筆流暢了,而且學會了自我的反省和激勵。寫日記就是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的聲音。自寫教育隨筆以來,我也覺得生活無比充實和幸福。有時外出旅游,如果不動筆就覺得旅程索然無味,寫作使我的生活變得豐盈而有趣,我自身的素養(yǎng)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與提高。
四
我們學校開展了“讀書文化節(jié)”等一系列活動在全校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之外,我們班也增設了閱讀課。與此同時我們也進行了一系列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的活動。
新教育倡導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使孩子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因此,在詩思澎湃,心靈像春水一樣豐盈、潤澤的時候,就讓我們把所思所感說出來、寫出來吧。我們的眼睛看見風景,我們的心靈產(chǎn)生波動,我們將心靈的感動與天地萬物的活動融為一體,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喚醒自己,抵達最真實的自己。
我每周安排兩首有關二十四節(jié)氣的詩歌讓孩子們背誦,體會到了對自然的敏感和熱愛,對生命的敬畏和驚喜,懂得了責任與擔當,懂得了博愛與感恩,感受到了人類珍貴的愿望和美好的情愫,從而豐富了孩子們當下的生命狀態(tài)。這真是一個奇妙的教育生活。生活果真不是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結合這一資源,我開發(fā)了《叩響詩歌大門》的班本課程。讓孩子用稚嫩、靈動的筆觸盡情抒寫春的萌芽、夏的芬芳、秋的收獲、冬的頑強。培養(yǎng)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從而熱愛生活,快樂成長。
創(chuàng)建了名為《向陽花兒朵朵開》的班刊,每個孩子的詩篇每學期至少選擇一篇收錄在班刊上,讓孩子感受到了寫作的喜悅。由于孩子們樂于閱讀,勤于寫作,他們的小美文頻頻出現(xiàn)在了校報及縣級文旅平臺《鄉(xiāng)韻》上。我班創(chuàng)作并編排的美文誦讀獲得縣級一等獎,創(chuàng)作并編排的校園情景劇獲得了蘭州市二等獎。
讀書的體會形成隨筆,慢慢在回味的過程中進行整理,就形成了生命敘事,不斷地在生命敘事中進行意義追問,使我們真正地快速提高。對于學生而言,用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成長的模樣,訴說心中的秘密,反思日常的行為,既提高寫作水平,又能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時積累一筆珍貴的人生精神財富,也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志;對于我而言,每天的隨筆不但記錄了成長的履跡、反思了自己的行為、提高了我的寫作能力,而且不斷地激發(fā)出我的職業(yè)熱情,讓我更加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和班主任的光榮和幸福,我和孩子們的共讀共寫,也成為了我們情感溝通的一條紐帶。
五
在新教育形勢下,家長的閱讀也是必不可少的,更不能為唯分數(shù)論而焦灼不安了。要求他們平靜地改變觀念的同時,要想真正提升孩子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一定跟孩子一起進行大量而優(yōu)質(zhì)的閱讀。多投入購買書籍,打造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
在新教育理念下,家長要時刻牢記跟孩子共同成長的使命。有的家長把培養(yǎng)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學校和校外培訓班的身上,這本來就是一種逃避、僥幸心理作祟或懶惰造成的認識誤區(qū)。在新政策大幕的開啟下,作為每一個家長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地位,樹立跟孩子共同成長的意識。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捧起書本,讓自己也開始喜歡過閱讀的生活。
家長提高自己的閱讀水準。根據(jù)調(diào)查,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鎮(zhèn),目前家長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高,絕大部分都是初高中畢業(yè)。家長讓自己深入閱讀,醉心閱讀,提高閱讀的專注度和耐心,拓寬自身視野,提升個人修養(yǎng),能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鑒賞和寫作能力,一定要走閱讀這條路,而這一條路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讓書的馨香浸潤每個家庭。我喜歡用有溫度、有感情的文字與家長、孩子們交流。在家庭閱讀中,倡導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引導親子閱讀通過多種形式進行。
親子共讀,形式可以多樣,大人可以讀給孩子聽,孩子可以讀給大人聽,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也可以自己默讀或朗讀。除了共讀的形式,還可以用表演、圖畫、手工、實驗等多種形式來展現(xiàn)閱讀的內(nèi)容,在親子共讀共體會的過程中,家長與孩子一起享受這種幸福的共讀時光。親子閱讀的過程應該從選書時開始,一直到讀后的交流,形成一個“共選書目——親子共讀——共寫讀后感——再共選書目——再親子共讀”的過程。這個家長與孩子共讀共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擴展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加深了孩子與家長的感情交流。
我們班的“書香潤澤心靈集”也應運而生了。這本“書香潤澤心靈集”每天在不同的家庭中“居住”,傾聽每個家庭的聲音,記錄每個家庭的故事?!皶銤櫇尚撵`集”讓我們師生互動,生生分享,親子交流,我們所有人的生命,也在文字中舒展、成長、豐盈、茁壯。
六
中華民族有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關書目的閱讀是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因為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民族和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
老舍先生文章《北京的春節(jié)》無疑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了解的最好范文,文章給我們介紹了北京人過春節(jié)時的習俗,但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他們有序地串在一起呢?(以時間為經(jīng)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架構全文,且做到了有詳有略)。老舍給讀者介紹了春節(jié)時北京的民俗民風,表現(xiàn)了春節(jié)的祥和、喜慶、熱鬧、團圓等氛圍和特點,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每天的習俗都不一樣,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的美好與濃厚,表達了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之情和贊美。
不過在我們這個“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多民族國家中,不光只是春節(jié)蘊含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其他的節(jié)日也同樣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于是,我們就著重從習俗和表達方法兩處入手,讓學生們廣泛閱讀了我給他們搜集整理了介紹各民族節(jié)日文章。
在這片書香宜人的沃土上,新教育的理念讓我的向陽花兒班充滿了詩情畫意,新教育的視角打開了我與孩子們的視野天窗,與書為友,書香宜人,共讀共寫,共悟生活,浸潤心靈,馨香人生。
七
新教育中關注生命的閱讀是熱愛生活的表現(xiàn),也是新教育的真諦所在。
熱愛生活,讓生命在生活中盛開。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生活的情趣也是我新教育的重點,朝向親近和擁抱大自然是必然的選擇,也是孩子們最歡心的活動。
初春和深秋的時節(jié),下午的課外活動時間,我就組織孩子們徜徉在綠意盎然的校園內(nèi),或觀察寫作或做各種游戲。有時候帶領孩子們?nèi)W校不遠的田地里玩耍,孩子們在松軟的泥土地里摔跤、跑城、騎驢、跳皮筋、打沙包、彈玻璃球。
五年級的深冬季節(jié),“一夜北風緊,出門雪尚飄”,一夜大雪后的早晨,征得學校的同意,在安全確保的情況下,我們幾個老師帶領學生浩浩蕩蕩,歡呼雀躍地向山溝出發(fā)。
山路陡峭,道路濕滑,隊伍徐徐前行,你拉我拽,我們歷時一個多小時才爬到山頂。孩子們在山頂開闊地帶開始打雪仗,堆雪人,吃積雪,在雪地上用腳印或樹枝勾勒圖案。幾個男孩子齊心合力曾滾出一個直徑一米五左右的大雪球。玩累了,大家嬉笑著扒開棉衣的領口,裊裊熱氣從脖頸冒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開心地笑起來。現(xiàn)在,我一想起這個巨大的雪球,一想起那激動人心的場景,仍會發(fā)出會心的微笑。
無論是四時之美,還是朝夕之景,大自然袒露其博大的胸懷,讓孩子們?nèi)ラ喿x、欣賞。我時常鼓勵他們用自己稚嫩的筆去抒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教育的理念是一柄披荊斬棘的長劍,育人是一門險處求勝的智者藝術,僅靠薄薄的教材難以改良學生心田的貧瘠。我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讓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