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巖
摘要: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程內容的特性是“專題性”,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都有一個特定的方向或領域。研習時需要找到與專題方向相關的探究點,而不是全要素面面俱到?!跋惹刂T子散文”專題的研習,落實了多層次的關聯(lián):單篇選點關聯(lián),讓領悟抵達深處;單元整合關聯(lián),比較各篇的異同;打通課程關聯(lián),實現(xiàn)相互印證。
關鍵詞:選擇性必修;先秦諸子散文;研習;關聯(lián)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程內容的特性是“專題性”,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都有一個特定的方向或領域;具體到任務設計,需要找到與專題方向相關的探究點,而不是全要素面面俱到。而落實探究點的研習,則需要多維度展開,實施有廣度的關聯(lián)式學習,做到瞻前顧后、點面兼具。因此,課程實施時,要落實多層次的關聯(lián),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等,讓研習真正發(fā)生。本文結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的研習,側重探討具體的關聯(lián)方式。
該單元是“先秦諸子散文”專題,探究點為:通過學習先秦諸子的一些經典論說,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之根的理解?!案钡木唧w內涵,即立身處世之道,比如《〈論語〉十二章》,或闡述持身以道、以禮、以仁、以恕、以義的道理,或辨析君子、小人之別,或論述經典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價值。鑒于理解、探究的難度,單元導語中建議:“可結合以前讀過的孔子、孟子、莊子等人的語錄或作品,感受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的盛況。”很明顯,導語要求突破課程限制,實施更大范圍的關聯(lián)式學習。本專題的研習,如何落實多層次的關聯(lián)?
一、單篇選點關聯(lián),讓領悟抵達深處
單篇精讀是傳統(tǒng)經典教學的基本切入方式。專題教學同樣需遵循這一方式,只是選取的探究點要明確體現(xiàn)專題任務。本單元各篇文本均有很多體現(xiàn)文化之根的探究點,如《〈論語〉十二章》的“君子”“仁”“禮”“道”“詩”以及“中庸”(文質彬彬)和“忠恕”等;《大學之道》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人性善”和“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老子〉四章》的“有”與“無”、“知人”與“自知”、“勝人”與“自勝”、“成”與“敗”等;《五石之瓠》的“無用之用”等;《兼愛》的“兼愛”“非攻”等。研習任務的定位,需要我們選取最有價值的點。
在設計《〈論語〉十二章》的任務時,我們選取了“君子”之風作為探究點,具體如下:
【任務1】《論語》中有很多關于“君子”的論述,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君子不器?!薄熬又芏槐龋∪吮榷恢?。”請繼續(xù)搜集并摘抄《論語》中有關“君子”的句子。小組交流收集到的句子,討論“君子”之風的內涵,填寫表1。
【任務2】從有關“君子”的論述中選擇最喜歡的一句,提煉觀點,寫一句點評,并用150字左右詮釋它的現(xiàn)實意義。
【任務3】我們在初中也學過《〈論語〉十二章》,高一的必修教材中也有《論語》選文,請從記憶中找一個有關“君子”的句子,闡釋它的內涵,然后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任務4】游國恩評價:“《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 魯迅評價《論語》:“略無華飾,取足達意而已?!闭埥Y合孔子有關“君子”之風的論述,討論游國恩、魯迅的評價是否恰當。
以上4個任務,由教材內容拓展到《論語》整本書,由新知關聯(lián)到舊知,由理解到領悟現(xiàn)實意義、鑒賞評價。這樣的關聯(lián),不僅是知識的鏈接,更是從不同角度用多種方式將學習推向深入。課后,還可以推薦名家注疏與論述,由學生基于需求自主學習。如研究《論語》的不同注疏專著有:楊伯峻的《論語譯注》、錢穆的《論語新解》、孫欽善的《論語新注》。相關論述有: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李長之的《孔子的故事》、林語堂的《孔子的智慧》、李零的《喪家狗》、鮑鵬山的《風流去》等。
二、單元整合關聯(lián),比較各篇的異同
“先秦諸子散文”專題所選篇目都是先秦諸子的代表作,各家學說均能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之根。在研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將單元整合起來學習,建立篇目間的橫向關聯(lián),從字意、文意、表達技巧等方面入手,分析不同學說的相似點、差異點,比較諸子百家不同的思想內涵與說理風格。
(一)比較字意、文意
比較字意、文意,能夠幫助學生透徹地理解各家學說的精神內涵、思維方式與文化精神的差異。
如儒家講“仁愛”,墨家講“兼愛”。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深入理解儒家的“仁愛”是強調“親親”“尊尊”的具有等級差別的愛,正如《墨子·非儒》中所言,“親親有術,尊賢有等,言親屬尊卑之異”,強調愛的等差性;而墨家的“兼愛”是無差別、無等級的愛,強調愛的整體性、普遍性和平等性。通過比較,兩家學說各自的內涵和背后的價值取向才會更加清晰地顯現(xiàn)。又如,儒道的“有為”與“無為”之爭——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追求“有用”,道家“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接納“無用”,這是儒道根本性的不同,也需要設計對比任務讓學生獲得更清晰的體會。
同類學說間也可以比較。即便同屬于道家,《〈老子〉四章》中對“無”和“用”的認識與莊子《五石之瓠》中對“無”和“用”的認識也有差異。老子的“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論述的重點是“無”的作用。老子從紛亂具體的現(xiàn)象中,概括抽象出了“無”這一負概念,并闡釋了其積極價值——以退為進,以守為攻,以弱為強,以不爭為爭,老子的“無”堪稱中國哲學史的里程碑;莊子的“五石之瓠”論述的重點是“無用”之用,警覺并超越了人被賦予的工具性價值,認為按照世俗的價值標準來“使用”生命是歧途,凸顯了生命自身的價值與尊嚴。在文本的比較中,這些作品的內涵會更清晰地呈現(xiàn),作品背后“百家爭鳴”的時代風氣也將得以凸顯。
同樣,同屬于儒家,孔子的“仁”與孟子的“仁政”也有差異。孔子的“禮”和“仁”,回應的是現(xiàn)實社會秩序的紊亂以及仁愛忠恕之心的缺失;孟子的仁義、仁政,回應的是功利主義的甚囂塵上以及率獸食人、好戰(zhàn)嗜殺的暴政。
(二)比較風格、方法
除思想內涵的比較以外,也可以將論述風格設置為比較探究點。例如,《論語》言簡意賅、淺而能深、態(tài)度雍容、辭義典雅;《孟子》善用譬喻,氣勢逼人,匠心獨運,揮灑自如;《荀子》縝密嚴謹,譬巧喻博,句式參差與齊整相間;《莊子》奇妙深幽,想象瑰麗,善用寓言,婉曲達意,意在言外;《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經驗展開哲理思辨,直接論說道理,洞察人心、較多辯智。語言風格的鑒賞,尤其需要參照系。簡潔難以自證,但當簡潔典雅與繁復樸拙并立,當基于世俗經驗的說理與基于瑰麗想象的論證互現(xiàn),學生對論述風格的感知就會豁然開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審美直覺、感受的敏銳度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還可以聚焦論證方法。選擇性必修第二單元第一板塊的學習提示指出,“研習中,注意這些經典篇章在論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處,如善用譬喻、對比,思路簡潔明晰等”。我們可以此為突破口,設計具體任務。如:“諸子散文中,較多地借助了對比和比喻等方法來說理,請從《〈論語〉十二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中選擇恰當?shù)恼Z段,自主進行評點批注,分析孔孟老莊散文論述方法的不同效果。”
三、打通課程關聯(lián),實現(xiàn)相互印證
教學參考指出,對先秦諸子散文這樣難度較大的兼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古代經典,可以確立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局限在單元或篇目里,不要囿于教學成見,而是要左右勾連,前后打通,顧左右而言中,打開教學的新局面。事實上,各類教材選文有別,利于多角度認識同一主題,在拓展閱讀中關聯(lián)互現(xiàn),相互印證。導語與相關鏈接有學術高度,隱藏著學術專家、編者的獨特思考,可以給學生提供諸多啟發(fā)。教師可讓學生廣泛涉獵,自選微專題做摘抄點評或撰寫讀書筆記等,催生創(chuàng)新靈感。
例如,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先秦諸子散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中華文明之光”、蘇教版《〈論語〉〈孟子〉選讀》、人教版《先秦諸子選讀》四套教材的內容就可以關聯(lián)起來,設置各種互現(xiàn)的研習任務:
【任務1】請將選擇性必修的《〈論語〉十二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大學之道》,蘇教版《〈論語〉〈孟子〉選讀》中的《政者,正也》《仁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茍有用我者》,蘇教版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齊桓晉文之事》進行組合閱讀,圍繞“儒家的政治理想”做摘抄,思考并點評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理想政治是怎樣的。
蘇教版《〈論語〉〈孟子〉選讀》將選文整合為“從孔子到孟子”“人的起點”“仁者愛人”“修養(yǎng)的境界”“學問之道”“人與文化”“天下國家”“立言”“儒家之道”9個專題。任務1借助蘇教版“天下國家”專題,將選擇性必修《〈論語〉十二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大學之道》3篇文章聚焦的“個人修身”拓展到“天下國家”,有助于潛移默化地貫徹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培育青少年的家國情懷。
【任務2】請組合學習選擇性必修上冊《五石之瓠》、必修下冊《庖丁解?!?,人教版《先秦諸子選讀》中《莊子》選讀的《無端崖之辭》《鵬之徙于南冥》《東海之大樂》《尊生》《惡乎往而不可》等篇目,賞析莊子汪洋恣肆、意在言外的風格,理解莊子“無用之用”之說的洞察力。
該任務聚焦莊子的語言風格與“無用之用”的洞見。莊子的散文被譽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補充人教版的專題選文,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其民族審美趣味;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具有差異性的視角,引導學生感悟,生命意義若定位于功利主義價值,將會給價值與尊嚴帶來怎樣的戕害,進而理解莊子對社會人生的同情與關懷。
【任務3】請組合學習選擇性必修上冊《〈老子〉四章》,語文讀本選擇性必修上冊《〈老子〉六章》,人教版《先秦諸子選讀》中《老子》選讀的《有無相生》等篇目,撰寫小論文,在強弱有無間,理解老子的逆向思維與辯證法。
老子“無”的概念的提出,被認為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里程碑。老子善于突破俗見,能夠見人所不見,知人所不知,想人說不想,言人所不言。他的認識突破常規(guī),他的矛盾對立轉化思想極具思辨性。任務3有助于深化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還可以走出文本,設計關聯(lián)現(xiàn)實的任務,引導學生探究傳統(tǒng)文化精神對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意義。如,我們在探究“仁者愛人”的精神內涵時,可將學生身邊的網絡暴力、校園霸凌等現(xiàn)實問題呈現(xiàn)出來進行討論,使學生直面冷漠戾氣,進而反思網絡暴力、冷漠人際等的危害,從“仁”的精神中思考救贖之道。這一任務會促進學生深度理解“仁”的內涵,領悟“吾欲仁斯仁至矣”的道理,進而探究“仁”的踐行策略。
參考文獻:
[1] 王本華.以“研習”為主,打通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與選擇性必修教材——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教材介紹[J].課程·教材·教法,2021(11).
[2] 溫儒敏.“學習”與“研習”——談談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的編寫意圖和使用建議[J].語文學習,2020(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