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銘
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僅要重視提問環(huán)節(jié),還要科學合理地進行提問,逐步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使幼兒的思維能夠得到更好的鍛煉。本文以“一堆石子”為例,分析引發(fā)幼兒深度學習的高水平提問策略。
園區(qū)散步的時候,看見路邊有一堆石子,A教師指著石子堆說:“前面有一堆石子,是不是?”“是的!”“我們走的時候要小心哦!不要絆著!”“好的,老師?!?/p>
園區(qū)散步的時候,B教師帶著幼兒經(jīng)過石子堆時停下了腳步,并進行了對話:
“大家看這是什么?”
“石子?!?/p>
“這堆石子會是干什么用的呢?”
“鋪馬路,砌房子,修下水道,裝修……”
“我們來摸一摸它,什么感覺?”
“硬硬的,有點滑,有點粗糙,還有點硌人?!?/p>
“許多的石子堆在一起像什么?”
“小山、小土丘、石頭山、石子山?!?/p>
“我們來爬一爬吧!”
幼兒從不同的方向往上爬,結果從平坦處出發(fā)的幼兒最先到達頂部,從陡坡處向上爬的幼兒卻退了回來。
B教師向退回來的幼兒問道:“一樣高的石子山,他們爬上去了,你們怎么沒有成功呢?”
“我們從另一邊上去,可能會簡單一點。”
“那我們跟你們換!”
于是,兩組幼兒交換了位置,之前退回來的幼兒很快到達石子山頂部,陡坡上的幼兒則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退了回來,多次嘗試后依然如此。
“從這邊上有點難,比從那邊上去用勁,感覺要倒了。”
“這邊好容易哦,像走路一樣就爬上去了。”
“那看看兩邊是有什么不同嗎?”
“左邊的石子路長長的,右邊的路有點短,從上面一下子就斜下來了?!?/p>
“那我們來看看這座石子山是什么形狀的?能畫出來嗎?”
“這兩條邊有什么不同?”
“這兩個角一樣大嗎?”
……
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進行高水平的提問能引發(fā)和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那么,教師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如何才能做到層層深入的高水平提問呢?
1.提問激發(fā)幼兒識別記憶能力,喚起對已有經(jīng)驗的回憶
藝術的提問能激發(fā)幼兒對提問對象識別記憶的能力,通過提問一些基礎信息喚起幼兒對已有經(jīng)驗的回憶。
在案例二中,B教師問“是什么”“干什么用”,激發(fā)了幼兒對眼前實物“石子”的識別,同時回憶自己關于“石子的用途”的已有經(jīng)驗,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猜測,激發(fā)幼兒的思維和認知能力。比如:在一些活動中,教師可以提問“這是什么”“有幾個”“它叫什么名字”,等等。又如數(shù)學區(qū)域活動中,可提問“這是什么形狀”“拼這座房子用了多少塊積木”“這座房子里有幾個人”,等等。這些問題雖然簡單,但這是幼兒對事物的一種認知與識別,是幼兒能夠回答高水平提問的基礎。
2.提問激發(fā)幼兒基于經(jīng)驗運用與理解,通過描述引發(fā)討論、解釋與總結
提出的問題便于激發(fā)幼兒基于自身的已有經(jīng)驗進行運用、理解,并通過描述引發(fā)該幼兒與同伴的討論、解釋、總結等。
在案例二中,B教師提問:“摸一摸它,什么感覺?”鑒于幼兒在生活中對石子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師提出問題時,幼兒能夠通過看、摸等多感官通道來理解教師的提問,并用語言描述自己對石子的感知——“硬硬的,有點滑,有點粗糙,還有點硌人”,在不斷地探索和總結中提升自己的經(jīng)驗,引發(fā)深度學習。比如角色游戲“娃娃家”,丁丁在做飯,我們可以問“你往鍋里面放了什么”“你家的小花園里有些什么花”,等等。又如建構區(qū),可以問“你用積木搭了個什么圖形”“你為什么把這個又大又重的積木放在下面呢”,等等。
3.提問激發(fā)幼兒應用所學解釋原因,并在不同事物間建立聯(lián)系
提出的問題能激發(fā)幼兒應用自己的所學所知來解釋原因,能把自己的理解進行表現(xiàn),并在不同事物間建立聯(lián)系。
在案例二中,B教師問:“一樣高的石子山,他們爬上去了,你們怎么沒有成功呢?”在不斷的嘗試中,幼兒邊說邊表達他們的不同感受:“從這邊上有點難,比從那邊上去用勁,感覺要倒了?!薄斑@邊好容易哦,像走路一樣就爬上去了?!辈粌H如此,幼兒還能說出自己的猜測和判斷,并把能否上去和坡的長短建立聯(lián)系,在討論中不知不覺地進行著深度學習。如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我們可以問“你能在活動室找到和書里一樣形狀的東西嗎”“這里的許多水果,你吃過哪些”“你們能用這些道具把故事表演出來嗎”,等等。
綜上所述,高水平的提問就是一種開放式的提問,要能讓幼兒有機會進行深入思考,并運用所學所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回答,鼓勵幼兒拓展思維和看待問題的視角。當然,高水平的提問也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因此教師要在充分觀察、了解幼兒的基礎上,根據(jù)幼兒的學習現(xiàn)狀提出引發(fā)幼兒深度學習的高水平問題。
(責任編輯:郭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