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娟 初青松 李炳熠
(東北大學 a.冶金學院 b.黨校,遼寧 沈陽 110819)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偉大征程中,廣袤的中國大地上留下了豐富的紅色物質遺存,形成了寶貴的紅色資源。以革命圣地、革命遺址、革命文物等為代表的紅色資源是上好“大思政課”的優(yōu)質教材。筆者擬從理論視角、情感視角和實踐視角出發(fā),探討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意蘊、作用機理以及實施路徑。
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何意義、起何作用,決定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者首先應明確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紅色資源伴隨黨的成長發(fā)展不斷豐富,見證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展革命、建設、改革的全過程,承載著紅色記憶和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生動體現(xiàn)。紅色資源的真實性特點、精神載體特質和易獲取性,使得它成為大學生思想引領的重要支撐。有了紅色資源的支撐,思想引領更加生動、鮮活、接地氣。紅色資源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浴血奮戰(zhàn)、抵抗外侮,富國圖強、銳意改革,不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
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色精神特質詮釋了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紅色資源就是展示這些寶貴精神財富的鮮活教材,對于大學生來說更是滋養(yǎng)激勵他們的精神財富。高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合理利用紅色資源是有效開展工作的重要途徑,會放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時間為線索重新梳理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并依次探尋相應紅色遺跡,將單個紅色遺跡串聯(lián)成線,復原整個事件全過程,不僅有利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還有助于學生深刻體會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比如,飛奪瀘定橋是大學生都熟知的紅軍著名戰(zhàn)例。大學生參觀瀘定橋戰(zhàn)斗遺址和紀念館之前,可以先前往不遠的磨西古鎮(zhèn),參觀磨西會議舊址和毛澤東同志舊居,了解飛奪瀘定橋的決策過程。通過參觀,學生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在命令下達后,紅四團官兵冒著雨,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晝夜急奔120公里,終于在1935年5月29日凌晨6時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創(chuàng)造了人類行軍史的奇跡。通過對決策、執(zhí)行、完成任務整個活動鏈條的考察,大學生會對紅軍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堅決完成任務的精神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紅色資源所蘊含的寶貴精神內核決定了它能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作用,而其多樣化的呈現(xiàn)形式,使它成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動素材。紅色資源是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yǎng)。將思政課堂與紅色資源相融合,實現(xiàn)紅色資源的使用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時空上的統(tǒng)一,是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重要途徑。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某一專題,將紅色資源引入課堂,結合實物講歷史、教理論,將紅色遺跡、黨的建設成就變成第一課堂的重要內容。高校輔導員可以把黨史文獻、黨史故事作為原料,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主題活動,充分發(fā)揮紅色資源的育人功能,將紅色資源變成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
截至2020年12月,網絡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到9.44億,“80后”“90后”使用頻率高。[1]在校大學生是短視頻用戶的生力軍。網絡短視頻成為很多大學生學習知識、開闊眼界以及消閑娛樂的重要選擇。紅色資源可以同新媒體新技術結合,實現(xiàn)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線上與線下的互動。教育者可以將紅色資源與短視頻相結合,打造愛國主義“網紅場景”,擴大思想政治教育供給;與虛擬現(xiàn)實、裸眼3D等技術結合,讓大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近距離地感知紅色遺存,感受革命、建設歷程。通過這些途徑,將革命歷史故事、英雄人物、建設成就等生動地呈現(xiàn)在網絡空間,能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紅色資源是推進“課程思政”的新素材,實現(xiàn)專業(yè)提升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紅色資源不僅僅應用于思政課,還可以出現(xiàn)在思想政治教育、黨史研究、旅游管理、影視制作、新聞媒體等專業(yè)課程,也可以融入其他相關課程,讓“課程思政”更有新意。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仍然面臨著諸多難題亟待破解。比如,教育過程理論分析有余,事例講解不足,在教室里講授課程有余,走出教室親身體驗不足等。這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紅色資源的有效利用恰巧有助于破解這一難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與人員往來、貨物運輸、資金流通和信息傳遞相伴隨的,還有各種文化和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鋒。很多錯誤思潮趁機涌入我國,對大學生的思想認識造成沖擊。其中,對大學生危害最大的便是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以所謂‘重新評價’為名,歪曲近現(xiàn)代中國革命歷史、黨的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盵2]西方敵對勢力往往利用歷史虛無主義對我們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發(fā)起挑戰(zhàn)。他們采用謬誤的理論,炮制虛假的歷史,歪曲歷史史實,丑化英雄人物,錯誤引導輿論,迷惑國人尤其是大學生,煽動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不滿,進而妄圖造成社會動蕩。
紅色資源作為批判錯誤思潮的武器,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說服力,這是由其自身所具有的歷史真實性決定的。革命遺址、重要人物故居、重大事件發(fā)生地等保留了革命、建設、改革歷程中的真實信息,是重大事件的第一現(xiàn)場,是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對各種錯誤思潮,尤其是對歷史虛無主義,高校可以將紅色資源當作反擊的長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結合真實歷史資料,還原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真相,正本清源,以無可爭辯的事實有力回擊歷史虛無主義。例如,曾有人宣稱從江西出發(fā),沿著當年紅一方面軍的長征路線到達陜北后,測量中國紅軍長征路線只有1.2-1.3萬華里。這是典型的“虛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斗爭歷程的謬論。只要組織大學生去紅軍長征途中的革命遺址,重走紅軍長征路,大家就可以發(fā)現(xiàn)“1.2-1.3萬華里”的說法脫離了紅軍長征實際。因為紅軍長征走的大多是崎嶇的山路,而且經常有戰(zhàn)略迂回,會在兩地之間反復行進(如“四渡赤水”)。經過實際體驗,大學生會清醒認識到歷史虛無主義的謬誤,更加明確二萬五千里長征是黨領導下的偉大壯舉。
第一課堂是大學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提升思想認識的重要陣地,老師的講授和對教材的學習是主要形式,對紅色精神的認知偏重于理性分析,停留在文字表述。這樣的教育形式導致大學生學習過后印象不深、理解不透,對所學知識也僅僅是機械性的背誦。依托紅色資源,讓大學生沉浸于紅色文化,是提升大學生學習體驗的重要方式。
紅色資源對紅色文化進行優(yōu)美的展示,符合人類的審美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審美向度。[3]紅色文化是壯美的。紅色資源所呈現(xiàn)的美,既有其所處的環(huán)境美,又有其所傳達的精神美和文化美。這種美既包括像毛澤東詩詞、人民英雄紀念碑那樣記錄革命樂觀主義、大無畏精神的英雄氣概之美,也包括像嘉興南湖紅船、廣安鄧小平同志故居展現(xiàn)爭取民族自強革命初心、深深熱愛人民的崇高境界之美;既包括像八角樓里的馬燈、紅軍腳下的草鞋那樣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珍貴細節(jié)之美,也包括像江西南昌八一起義、廣西桂林湘江戰(zhàn)役遺址所展示的場面宏大、意義深遠的鴻篇巨制之美。
紅色文化是鮮活的。紅色資源對紅色文化進行生動的展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形成良好情感體驗的需要。紅色文化的生動性主要表現(xiàn)在紅色舞臺劇、紅歌學唱等文藝活動中。有些地區(qū)以重要革命歷史事件為藍本,加工制作成文藝演出,將游覽者帶入炮火連天的革命歲月或是篳路藍縷的建設時期,成功引起觀賞者情感的強烈共鳴和深刻印象,比如井岡山的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延安的紅色歷史舞臺劇《延安保育院》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素材。
高校將紅色資源更加有機地融入育人過程,不斷豐富“大思政課”形式,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各方面同頻共振、共同發(fā)力。
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推動紅色資源融入第一課堂。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紅色資源可以通過照片、視頻或虛擬現(xiàn)實的形式作為課程素材。思政課教師也可以本著就近就便的原則,把思政課堂搬到紅色遺跡所在地、鄉(xiāng)村振興現(xiàn)場等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場所,把革命、建設的現(xiàn)場變成思政教室,帶領大學生認真感受偉大建黨精神。比如,教師可以在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鴨綠江斷橋,給大學生講一節(jié)“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在鐵嶺雷鋒紀念館給大學生講一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等等。高??梢酝ㄟ^組織學生實地走訪、觀看珍貴歷史圖片、視頻、實物與展品,豐富課堂活動,提升思政課程教育效果。
紅色資源在第一課堂的靈活運用,還體現(xiàn)在與非思政課程的教學過程和教材建設相結合,有力推進“課程思政”。比如,平面設計專業(yè)可以將設計紅色遺跡標識、紅色遺跡產品納入課程內容;景觀設計專業(yè)可以將紅色景區(qū)設計、紅色主題公園設計融入專業(yè)課程中;外語專業(yè)可以對黨的歷史和建設成就進行外語宣講,講好中國故事;法律專業(yè)可以將紅色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案例分析;等等。
紅色研學是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第二課堂的重要形式。在對大學生進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輔導員可以在黨的生日、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組織大學生就近前往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紀念主題活動。在假期期間,高??梢越M織大學生赴革命圣地、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地深度調研學習,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通過社會實踐的形式鼓勵學生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為激發(fā)參與熱情、保證活動效果,學校應配套激勵政策,對于完成活動任務的學生給以相應學分或者綜合素質加分。此外,輔導員還可以通過協(xié)助建立志愿服務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等方式,與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等開展經常性的互動合作。比如,輔導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承擔講解任務、整理有關文字材料、推廣紅色文化等。
輔導員也可以將班級或者年級做為單位,組織學生線上線下同時開展基于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的表演、演講、素質拓展等活動,擇優(yōu)選取主題鮮明、活動質量高的作品推廣到線上展示。這樣的做法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參與活動學生的榮譽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擴大活動影響面。通過逐步打造高校紅色主題教育新載體,使參加活動和觀看活動的大學生逐漸加深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形成對紅色文化的親密情感,進而自覺弘揚、繼承革命傳統(tǒng)。輔導員將紅色資源匯入第二課堂不僅僅是為了豐富活動形式,更是為了增加大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感性認識,增強大學生對黨的親近感,通過反復的啟發(fā)、引導和熏陶,進而在學生心中根植對黨的熱愛與擁護,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紅色資源分布在全國各地,所以用好紅色資源離不開社會的參與。紅色景區(qū)在發(fā)揮紅色資源教育質量方面則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首先,應重視學習體驗的不斷提升。良好體驗一方面是指優(yōu)良的景區(qū)環(huán)境,注意景區(qū)的衛(wèi)生環(huán)境美化;另一方面是紅色旅游產品的持續(xù)迭代升級。這是發(fā)揮紅色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核心內容。其次,要著力定制體驗感、儀式感更為強烈的紅色教育項目。紅色資源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獨特優(yōu)勢就在于其出色的親身體驗性和儀式感染力。高??梢越M織大學生穿紅軍衣、吃憶苦思甜飯、唱紅軍歌、走紅軍路、讀紅軍書、聽傳統(tǒng)課、掃烈士墓,還可以組織大學生進行重溫入團誓詞等富有儀式感的大學生專屬活動。再次,要設計推出高水準的紅色文藝演出和周邊產品,打造紅色景區(qū)特有的文化品牌。對紅色景點的講解、參與式的旅游項目都是圍繞已有的物質、文化資源進行再造式的開發(fā),文藝演出和周邊產品的推出則是對紅色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式的發(fā)掘和呈現(xiàn)。紅色文藝項目可以是舞臺劇、情景劇、話劇等,應基于景區(qū)的紅色資源稟賦,以當地的紅色故事為藍本,以當地居民為主要參演者,突出思想性和藝術性,彰顯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如果條件允許,高校也可以讓大學生加入演出隊伍,深度參與紅色旅游項目。此外,為了適應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助力紅色文化持續(xù)傳播,紅色旅游景區(qū)可以著手設計自身的周邊產品,像布偶、背包、衣帽、手串等等,增加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