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小學 彭勇睿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具身認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積極地融入、深入、浸入到學生的音樂學習之中,這就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具身認知”。音樂具身認知,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音樂是一種聆聽的藝術。聆聽,不僅要求學生用耳朵聆聽,更要求學生用心靈聆聽。聆聽是學生音樂認知的基礎。聆聽,不僅是作出一種聆聽的姿態(tài),更為重要的是思想、情感的跟進。換言之,聆聽不僅僅是一種生理性的姿態(tài),更是一種心理性的活動。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聽什么”“怎樣聽”“聽到了什么”,通過聆聽,培養(yǎng)學生會聆聽的耳朵和大腦。
培養(yǎng)學生聆聽的耳朵,能讓學生聽從音樂的召喚。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聆聽興趣,調動學生的聆聽積極性,讓學生愿意聆聽、善于聆聽、樂于聆聽等。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直接聆聽,比如聆聽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等,還要引導學生聆聽音樂中隱含的作者的情感、思想、表現(xiàn)的主題、心境等。作為教師,既要引導學生直接聆聽,也要引導學生情境聆聽;既要引導學生局部聆聽,也要引導學生整體性聆聽;既要引導學生沉浸式、融入式聆聽,也要引導學生間隔式、距離式地聆聽等。聆聽是多樣態(tài)的,聆聽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在聆聽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耳朵,更可以讓學生其他感官的感知相輔助,從而讓學生的聆聽走向深度、走向深入。通過音樂的傾聽,還能有效地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按摩”,從而豐盈學生的精神,舒展、潤澤學生的生命。在音樂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進行整體性聆聽。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分段進行深入的局部性聆聽。同時借助于西貝柳斯等音樂制作軟件,將音樂作品的聲部等層層拆分。這樣的目的是培育學生的音樂聆聽能力。比如教學蘇少版四年級上冊的《鈴兒響叮當》這一首歌曲,筆者先讓學生整體性聆聽,筆者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音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全可以放飛自己的思緒、情感等,喚醒、激活自我的經驗等,從而讓自己沉浸在音樂的旋律、意境之中。在此基礎上,筆者用輕柔的聲音引導學生: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此,將學生的聽覺表象轉化為“可視化”的視覺表象。在學生聆聽的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交流、互動、研討,從而讓學生的音樂聆聽走向深度。
聆聽不是一種單向度的、封閉的、被動的、機械的、無差別的“聽”,也不是要求學生機械地豎起耳朵,而是要求學生要敞開心扉、善于接納、善于想象。同時,還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互動,融入相關的資源、素材等。只有這樣,學生的聆聽才能從單調走向豐富、從單向走向多向、從被動轉向主動。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感受、體驗音樂作品的意境,而且還可以用各種方式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
在音樂具身認知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聆聽,還要展開唱、奏、動等各種具身性學習表現(xiàn)。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唱、奏、動等不是單一表現(xiàn)的,而是與學生的聆聽等相互結合在一起。換言之,學生往往在聆聽音樂時律動,在歌唱音樂時律動,甚至學生會將聆聽、歌唱、表演等完全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以全部的感官去把握音樂作品的音高、節(jié)奏、強弱、快慢、音色、風格等。
同時,學生的具身性音樂認知也會融入情境,融入學生情感、態(tài)度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深化對音樂作品的認知,也不僅要深化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感,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的品質等。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還要將音樂課堂變成彌漫音樂質感的空間,讓學生置身于音樂空間中產生一種親近音樂的意向。比如教學蘇少版五年級下冊的《劃船歌》這一首歌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動態(tài)、完整地認識作品的風格,認識到作品內在的音樂元素,筆者在教學中設計研發(fā)了“劃船”“搖槳”等的動作,不僅引導學生聆聽、歌唱,而且引導學生律動、表現(xiàn)。當音樂的旋律變得緩慢時,學生會慢慢地搖槳;當音樂的旋律變得快時,學生也會加強加快搖、劃的動作。通過學生身體的律動,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與體驗,形成學生音樂學習的歡快情緒。弱拍靜止、弱拍減慢、強拍劃船、強拍加強,這樣的一種活動讓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漸入佳境。在音樂活動中,學生能感受、體驗到音樂的魅力。在音樂化的具體性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唱、動、奏,同時更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情緒、情感融入進去,體會音韻之美、體會音律之美、體會動情之美、體會意韻之美。音樂的活動,生成了學生良好的樂感,生成了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
活動是學生音樂具身認知的表現(xiàn),也是學生具身認知的載體、媒介。從根本上說,學生的一切音樂學習行為等都可以看成是音樂性的活動。在活動中,要始終站在學生立場上,確保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顒泳哂幸环N天然的召喚力、誘導力,能將抽象的音樂外化為學生的音樂能量,內化為學生的音樂審美、立美和創(chuàng)美品質,內化為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
音樂的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是音樂具身認知的根本取向。音樂學習的具身性認知,不僅要引導學生欣賞,更要引導學生表現(xiàn)、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只有通過音樂學習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力,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本能的繆斯”,讓學生敢于表現(xiàn)、善于表現(xiàn)、樂于表現(xiàn),讓學生敢于創(chuàng)造、善于創(chuàng)造、樂于創(chuàng)造。通過音樂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才能讓學生的音樂學習真正從被動轉向主動、從膚淺轉向深刻、從單一轉向多元。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培育學生的一些音樂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技能,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品質。比如可以讓學生掌握一些歌唱技能,以及掌握一些比較好的歌唱姿勢,讓學生學會咬文嚼字,還要學習發(fā)聲、共鳴、呼吸、情感表現(xiàn)、身體律動等。通過這樣一些技能的掌握,為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奠定堅實的基礎。以蘇少版四年級下冊《彼得與狼》這一部分內容,筆者首先引導學生傾聽音樂,讓學生形成大致的印象。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對話,在對話中想象、思考:《彼得與狼》這一首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將歌曲內容創(chuàng)編、表演。為了優(yōu)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筆者讓學生準備相關的道具、服裝等,讓學生選擇相關的角色進行表演,讓學生進行多次彩排,賦予學生充分的表現(xiàn)時空、權利等。在分組表演展示的基礎上,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對其中的一些內容進行加工、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到音樂作品的內涵,捕捉到樂曲的風格,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各抒己見,對音樂作品進行二度加工、再完善等。同時,通過音樂的對話、交流,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也走向了深刻。音樂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彰顯了學生的自我本質力量,是學生本質力量的確證與表征,是學生音樂生命的表現(xiàn)與綻放。
音樂學科是一個整體性的學科,它的內容與形式、知識與情感、元素與非元素等不是割裂的,而應該是相互融合、滲透的。音樂教學不僅要遵循理性的邏輯,還要融入非理性的元素。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于音樂作品牽引學生的情思,引導學生進入到作品表現(xiàn)的意境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力、理解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具身性音樂認知,改變了當前亟需改變的枯燥無味、缺乏活力的音樂學習現(xiàn)狀。學生的音樂學習,不僅是要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也不僅是掌握相關的音樂技能,更為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品質。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容、自由、真誠地投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的多種音樂感官協(xié)同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音樂精神得到豐盈,學生的音樂生命得到發(fā)展、豐富和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