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燕 呂曉燕
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內容是讓學生寫觀察日記,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興趣,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并能夠把自己平時觀察中新的發(fā)現(xiàn),或是觀察中發(fā)生的事具體、生動地寫下來。
到底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細致、準確地觀察?四年級的小學生觀察力相對來說比較弱,觀察起事物來既不細致又缺乏持久性,所以在寫作時常常覺得無話可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呢?如何教學生會寫觀察日記呢?為了激發(fā)學生寫好觀察日記,我讓學生充分利用每天“談天說地”的時間來回憶一天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只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事情說出來,都給予鼓勵,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他們寫觀察日記的興趣和自信心。接著我嘗試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引領。
首先,要在課文教學中抓好觀察方法的學習。
《爬山虎的腳》是葉圣陶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法布爾觀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過程;比安基用日記的形式,記下了燕子筑巢及孵蛋的情況。作者平時認真、連續(xù)地觀察才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有吸引力。我引導學生也可以通過學習作者的這種寫法,把它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讓自己的習作也顯得生動有趣。四年級的學生往往能說出一些簡單的現(xiàn)象,但在表達時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加之學生本身的積累不是很豐富,對記敘事情的條理不明白,要把自己的觀察清楚地表述出來,還需要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循序漸進,激發(fā)習作興趣,逐漸培養(yǎng)習作能力。
其次,注重具體寫作方法指導。
我們怎樣才能把觀察到的事物寫出來,記錄下事物的變化和自己的觀察過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茅盾曾說:“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由此可知,觀察一個事物必須具體,細致。寫觀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樣細心。其實,只做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觀察還要全面,調動多種感官,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來描寫。另外,還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時輔以自己的感受:大腦想到什么?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怎樣?都要一一有感受地記錄下來。當然,寫觀察日記除了“觀”,更要有“察”,就是還要有觀察后的感受。
再次,要注重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實際的觀察中提高觀察力。
學生選擇要觀察的事物,寫觀察日記一定要選擇身邊的、自己熟悉的事物作為觀察對象,比如:自己種植的花草樹木,家里飼養(yǎng)的小動物,或者親自動手做一件事,種大蒜、生豆芽等,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親眼所見真實地記錄下來。所選擇的對象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若不講究觀察順序,會將觀察到的內容搞得本末倒置,觀察日記也就變了模樣。由于觀察對象的不同,所采取的觀察順序也不一樣,如觀察一株花的生長過程,就應按照時間順序,分成不同的階段去觀察,并把不同階段的觀察結果作詳盡的記錄。此外,為了使觀察的內容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還要抓住重點內容把細節(jié)部分寫具體,其余的內容則略寫或一筆帶過。如觀察一種小動物,就要按不同的方面進行觀察,先觀察動物的外形,再關注動物吃食、睡覺、玩耍等方面的習性。如何把觀察的材料整理成一篇生動的觀察日記,就要講究語言的生動性。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中融入自己的真實感情,去感受事物的品質,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自己在觀察中受到陶冶、凈化。久而久之,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就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地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和景物。
最后,還要引導學生注重平常素材的積累。
實踐證明,寫作能力強的學生,一般都是觀察能力比較強,積累材料比較多的學生。那些感到無話可說的學生,往往就是不留心觀察的學生。所以,讓他們盡情地體會生活,多多收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有話可寫。
總之,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的。如果他們一旦養(yǎng)成了這個良好習慣,把平時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及時詳細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386350058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