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圈
非連續(xù)性文本作為實用性很強的文體被選入教材,進入學生的視野,借助文字、圖標、圖片、表格、批注、指示圖等進行呈現(xiàn),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為生活需要服務,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時,教師要注意從這些文字、圖片等材料中去提取信息,將信息相互串聯(lián),學會運用,并拓展延伸。這一系列的閱讀思維過程,經歷了閱讀中搜集處理信息、歸納分析信息、綜合運用信息、質疑信息的層級提升過程?!督鹱炙罚ㄎ迥昙壪聝裕┦切W階段第一篇非連續(xù)性文本,根據(jù)其簡潔、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關鍵信息的特點,備課團隊集思廣益,以閱讀能力層級為指導,厘清教學思路,幫助學生在首次接觸到課本里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過程中逐步提升閱讀能力,走向更深度的學習。
一、借助主問題,引導學生學
習搜集處理信息的方法
非連續(xù)性文本呈現(xiàn)方式形式多樣,讀懂其中的信息,是學生面臨的首要閱讀任務?!督鹱炙返诙谋臼欠沁B續(xù)性文本《不可思議的金字塔》,這一部分由“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兩部分組成。為了讓學生讀懂其中形式多樣的文本信息,教師緊扣標題關鍵詞“不可思議”,將教學的主問題設置為:“你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金字塔的不可思議?”學生聚焦“不可思議”一詞,通過閱讀,尋找到了碎片化的信息,并在小組里匯報交流。尋找到的信息如下:(1)金字塔很大,大概有50層樓高,由約230萬塊石材砌成,平均每塊重2.5噸左右,這是不可思議的。(2)石頭疊加的中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黏著物,每塊石頭間至今很難用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間的縫隙,這也是不可思議的。(3)塔高的10億倍約等于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這是怎么算出來的呢?這也是不可思議的。這些信息都是課文直言明了的,學生一眼可見的,但與現(xiàn)今科技發(fā)展成就相比,這些信息不足以讓學生體會到金字塔的不可思議。此時,就需要教師追問出另一個主問題:“當我讀到同學們找出的這一個個信息,我并沒有不可思議的感覺啊,這是在如今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面對教師的反問,學生急于找到文中的證據(jù)來說服: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距離現(xiàn)在有四千多年了。教師要趁勢引導,引入古埃及相關視頻,帶領學生穿越到四千多年前,去感同身受不可思議的古埃及文化,這就產生了信息的聯(lián)結。可這樣指導學生:“當我們檢索到許多碎片信息時,要試著將它們聯(lián)結起來想一想,尋求信息間的聯(lián)系。是并列的,那就相互補充;是包含的,那就相互配合,形成塊狀的完整的信息。這就是搜集處理信息的方法?!?/p>
這一過程,將不斷完善和提醒學生如何搜集處理信息,為更高階閱讀思維引申做鋪墊,促進學生不斷思考。
二、多角度集合信息,幫助學
生學習閱讀歸納信息的方法
非連續(xù)性文本在搜集處理信息之后,如何將這些信息集合起來,歸納整合?這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理解歸納能力的好契機。
教學《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每個信息點內容的異同,整合歸納為多角度的關鍵內容。如,塔的重量約600萬噸,塔基面積約5.3萬平方米,塔的體積約260萬立方米,用約230萬塊石材砌成,平均每塊重2.5噸左右……這些文字給讀者的總體感覺是建筑物的宏偉壯觀,可以歸納為金字塔建造的規(guī)模宏大,再按照這樣的方法歸納出金字塔的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數(shù)據(jù)巧合等這幾個方面的信息。隨著歸納整合的完成,新的問題出現(xiàn)在了文本的批注中,那就是:“當時的人們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如此精湛的工藝,幾千年前的工匠們是怎么實現(xiàn)的呢?”“金字塔為什么要建在尼羅河的附近?”這又是一次歸納整合的學習過程,這一個個問題就是無數(shù)充滿好奇的問號,吸引著學生依據(jù)線索大膽猜測,逐步理解和想象,拿起手中的筆,繪制想象中的金字塔建造流程圖。
上述教學是一個引領著學生去歸納探究,主動思維,將學生引向思維更高處的實踐過程。學生要提取信息、梳理信息,還要把這些信息整合歸納起來思考。這樣信息得到了充分運用,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能力。
三、前后串聯(lián)信息,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學生檢索、理解、歸納信息的深入探究,問題的答案往往會顯而易見,但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如果失去對信息進行串聯(lián)的意識和能力,得到的思考結果就會具有片面性,將缺少多角度、多思維的思考方式,也就難以解決問題。
在《金字塔》一文教學中,學生閱讀了文本中的批注,先試著自己大膽推測金字塔是怎樣建造,再串聯(lián)“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這個文本中的諸多信息尋求理據(jù),從而解決問題。如,金字塔建在尼羅河西岸,決定了金字塔建造的資金保障是充裕的;古埃及人在各學術領域取得的很高的成就,決定了建造數(shù)據(jù)不是巧合,而是通過精準的計算而得;古埃及人掌握精湛的造船技術以及船只在尼羅河航行,決定了230萬塊左右石材運送的順暢;采石場遺跡的發(fā)現(xiàn),讓人們推測出建造金字塔石材的由來。根據(jù)這些信息的梳理,就能形成建造埃及金字塔的證據(jù)鏈,具體如下:古埃及人在上游的采石場開采了很多石頭,通過船只運送到尼羅河西岸,并根據(jù)測算出的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精心設計金字塔的高度,還用精湛的建筑技術建成了金字塔。
這一過程,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從“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這則材料提取對應的信息,勾連“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不可思議之處,啟用前后串聯(lián)的閱讀方法,將這些知識點相互印證,思考問題的答案,學生運用文本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得到不斷提升。
四、課內外信息融合,鼓勵質疑,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高階思維能力
金字塔充滿了無盡的魅力,自古以來,人們對金字塔的探究從未停止過。而學生所學的課文所展示的關于金字塔的信息不過是冰山一角,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還不能夠體現(xiàn)。
教師要引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引入視頻介紹,鼓勵學生到圖書館搜集信息,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與課外查找串聯(lián)補充,用自己喜歡的個性化的方式向他人介紹金字塔。學生主要呈現(xiàn)兩種介紹金字塔的方式,一是以課內信息為主,緊扣歷史悠久、建筑宏偉、工藝精湛、數(shù)據(jù)巧合等幾方面,補充從課外資料查找到的信息,完善對金字塔的介紹,這一過程簡單好操作,多數(shù)學生都能將金字塔介紹得生動而具體。二是跳出課內信息,提出質疑。真的是這樣嗎?難道不是像課外材料中所說的,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外星人還留下了許多未建造成的金字塔呢?面對這些問題,學生需要再次探索遠古時代的奧秘,以及外太空的秘密?;蛟S,還與埃及為了保持旅游的熱度有關,埃及樂于讓金字塔永遠是個謎,引無數(shù)人為之前往,為自己的國家創(chuàng)收。當學生將課內外信息融合,側重從新的角度來介紹金字塔時,需要運用多方面的知識,涉及到世界歷史、自然科學、人文地貌、國家利益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學生只有深入了解,才能運籌帷幄,用來得心應手。
由此可見,質疑是高階的閱讀思維過程,意義不在于找到真正的答案,而在于促發(fā)思考,抽絲剝繭,發(fā)現(xiàn)事物本質的過程,這是一種深度的學習過程。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這樣高階閱讀的機會,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主動為之探究,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注: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基礎教育課題“素養(yǎng)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測試命題研究”階段研究成果;廈門市“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運用課后練習落實語文要素的研究”(項目編號1978)的階段性成果】 ■
(作者單位:福建廈門市集美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 張 艷
37825003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