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方面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法學人才培養(yǎng)具有明顯的特征,尤其是在我國社會主義特色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對高職人才培養(yǎng)體系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高職院校法學類課程教學改革必要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教學活動開展中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對應的改革路徑,以期能為教學改革實施提供理論參考,進而為推動高職法學人才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 ?法學類課程 ?教學改革
引 ?言
在高職院校教學體系中,法學類課程教學本身起步較晚,相關方面的教學改革也不夠深入,使得人才培養(yǎng)面臨諸多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在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對法律人才的綜合性要求更加高了。因此,對高職院校來說,必須要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現實需求,依托現代教學改革理念的指引,優(yōu)化教學改革體系,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改革路徑,為培養(yǎng)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要求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高職院校法學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要求
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經歷了較大變革,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在教材編寫、培養(yǎng)體系等方面,整體上都發(fā)生較為明顯的變化。但是就實際發(fā)展狀況而言,法學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評價體系依然不夠完善。尤其是對高職教育體系而言,法學專業(yè)開設較晚,基礎較為薄弱,技能培訓更是存在嚴重不足。在社會主義特色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之下,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更多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要求的新型人才,是多數高職院校法學類課程面臨的現實問題。從這方面出發(fā),就必須強化現有法學類課程教學體系改革,促進法學類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2.法學類課程本身特征的現實要求
在我國立法工作全面推進的時代背景之下,法學類課程教學體系也在不斷完善,邏輯性更強,需要通過系統(tǒng)性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哲學思維。因此,在法學類課程教學活動開展中,就需要實施全方位改革,將理論性、知識性較強的法學內容變得更加具體,以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實現學生對法學類課程內容學習的深入理解。但是這種改革應當是以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為基礎的,尤其是在現代教學理念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凸顯,這也是法學類課程教學改革中要重視的問題。
3.教學活動開展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
對高職院校法學類課程教學而言,雖然在各個層面都進一步強化了對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但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依然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法學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方面,多數教師雖然能夠認識到新型教學模式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具體實施過程中,依然是以傳統(tǒng)的講授式模式為主,導致法學類課程教學方法革新不足。同時在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活動開展等方面,由于法律行業(yè)運行體系的影響,使得整體建設水平更是難以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現實需求。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必須要深化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有效改善外部環(huán)境影響,促進人才培養(yǎng)水平全面提升。
高職院校法學類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1.學生基礎薄弱
在新型教學理念指引下,教學改革更加側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更加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培養(yǎng)。但是由于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結構影響,使得高職院校學生整體上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尤其是在近些年職業(yè)院校百萬擴招背景下,各種渠道的生源都進入高職院校學習。這些學生群體早期人生經歷具有明顯差異,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目的不同,學習態(tài)度也明顯不同。但是就整體上來說,學習基礎都較為薄弱,但法學類課程學習中,學生需要完成大量的記憶內容,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存在較大難度。
2.教學模式落后
教學模式改革是教學活動改革的核心部分,也是其他改革活動開展的基礎,在當前高職院校法學類課程教學活動開展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問題之一就是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造成教學模式在整體上不夠系統(tǒng)。職業(yè)教育開展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這一目標的具體指向并不明確。多數教師依然是以傳統(tǒng)理念開展教學工作,對新型教學方法應用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學生學習依然是以死記硬背模式為主,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而在教學評價方面,依然是以學生期末考試成績?yōu)橹?,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陷,無法滿足職業(yè)院校學生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
3.教學內容組織不系統(tǒng)
當前我國的高職教育更偏向于在專業(yè)教育基礎上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學生需要學習的各類課程內容不斷增加,尤其是法學類課程本身就在不斷細化過程中,這使得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只能夠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才能夠依照要求完成教學內容。但是多數高職院校教學內容組織方面具有較為明顯的隨意性,沒有針對法學課程體系的邏輯性組織教材,使得部分知識相對較為陳舊。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時,也沒有能夠結合實際立法情況進行改善,造成教學內容不僅在整體上較為滯后,更導致整體體系上的混亂,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4.教師專業(yè)素質有待提升
近些年來,高職院校一直保持較快的發(fā)展速度,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造成師資力量較為緊缺,尤其是高水平教師更是嚴重不足。為了滿足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要求,多數高職院校在教師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不得不降低標準,從高等院校直接招收畢業(yè)生進入教師崗位。年輕教師群體在教學理念革新等方面能夠滿足實際工作開展的要求,但是在法律實務實踐經驗方面明顯存在不足。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方面要求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教師教學能力方面存在的這些短板,使得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要求。
5.教學效果體現不夠充分
對高職教育活動而言,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的、能夠滿足各種法律場景下、具有理論和實踐綜合素養(yǎng)的法律人才。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重視不足,方法上也有所欠缺,造成學生應用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學生就業(yè)從業(yè)的實際需求。同時,雖然多數高職院校教學體系中也搭建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平臺,但是學生在參與校企合作項目時,參與深度明顯不足,無法得到實質性的鍛煉,僅有少部分學生能夠得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大多數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還需要經過企業(yè)更加深入的培養(yǎng),才能夠適應實際工作崗位要求。這就使得學生在校學習效果難以更好地體現出來,對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也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高職院校法學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路徑
1.完善課程結構
目前高職院校法學類課程開設相對較為散亂,僅有少數高職院校開設法學專業(yè)教育,教學內容也是以基礎性的專業(yè)課程為主。大多數院校都是針對法學類課程教學,開設對應的實用性法律,例如在建筑類專業(yè)中,主要是開設建筑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而財經類專業(yè),則是開設經濟法等。針對這種情形,首先應當強化各個專業(yè)基礎性課程建設,開設法理學、勞動法、公司法等通識性法學課程,適量增加刑法、行政法和民事訴訟法等相關課程。其次應結合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針對性地開設案例分析課程,提升學生的法律實務能力。
2.改革教學方法
當前教學活動開展中,各種新型教學方法應用水平不斷提升,為教學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個體差異大、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教學方法改革應當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以加強師生互動、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為根本出發(fā)點。如在民法相關課程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與翻轉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由教師提前準備相應的案例教學內容,學生在了解案例及學習要求后,進行小組內部角色分工,各自準備對應的學習內容,在課堂中通過實際模擬的形式,將對應的學習內容展現出來。如在公司法相關課程教學活動中,由學生扮演原告、被告、律師及法官等角色,參考具體案例進行模擬教學。通過互動式、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再結合新媒體教學技術,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地體驗到法學類課程學習對現實生活和個人發(fā)展的影響,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強化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從根本上而言,還是以教材為基礎的,但是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當結合實際,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所具有的優(yōu)勢,完善教學內容設計。如針對教材編寫較為滯后,而相應的法律條文已經進行修訂的情況,教師就可以利用課后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探討分析條文修訂前后的差異,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而在案例分析教學時,教師則應當從法學體系的邏輯特征出發(fā),構建完善的法律條文體系,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認識同一事件所對應的法律條文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更加靈活地開展課堂教學,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邏輯思維,更好地滿足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要求。
4.強化師資力量
強化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是師資培養(yǎng)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針對高職院校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群體的特點,教師培訓工作開展應當從如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強化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教師明確自身專業(yè)水平對教學活動開展的影響,學??梢圆捎冕槍π缘呐嘤柼嵘處煹木C合能力。二是要強化教師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力,雖然這些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實際落實中,是對教師個人應用能力有著一定要求的,如果教師個人能力不足,很難達到相應的應用效果。因此,必須從教師自身教學理念革新入手,組織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將新型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三是要提升教師在校企合作平臺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中的參與度,提高教師自身實踐能力和學生活動的指導能力,促進學生各項學習活動的高效開展。
5.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法學類課程與社會生活諸多方面都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對學生實踐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結合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要求,必須全方位入手,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可以采用辯論賽、模擬法庭及義務法律援助等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真實的實踐環(huán)境。同時在校企合作平臺搭建時,學??梢赃x擇與學生培養(yǎng)目標相接近的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機構等,更加深入地開展合作,為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結 ?語
高職院校法學類課程教學改革是系統(tǒng)而復雜的一個過程,在改革實施過程中,既要遵循教學活動開展的一般規(guī)律要求,又要適應學校整體辦學方向的基本引導,在具體活動開展中,應當由學院層面統(tǒng)一組織,加大對各項事務開展的重視力度,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推出各項改革措施,為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潔.以競賽為導向的法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21(10):42-45.
[2]賈蕊.高職院校法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陜西教育(高教),2021(3):65-66.
[3]葉菁.產學合作機制下協(xié)同育人模式的新探索——以法學專業(yè)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為視角[J].教育教學論壇,2020(21):183-185.
[4]王瑩.關于高職院校法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法制博覽,2020(8):75-76.
[5]單美靜,王永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型法學人才培養(yǎng)的信息類課程教學改革[J].福建電腦,2019,35(3):101-103.
(寧軍妮:陜西警官職業(yè)學院治安系)
3217500338248